美军为什么要退役当时性能并不落后的F-14战斗机?
如果你不知道军迷中的“猫党”,说明你不了解F-14“雄猫”战机,而一旦你了解了F-14,你八成会成为“猫党”。“雄猫”战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想就是一个字:帅!
图为F-14“雄猫”战斗机,他的“帅”是一种阳刚之“帅”。
F-14“雄猫”战斗机是美国的一代名机,他1974年服役,2006年退役,大约服役了30多年,在现代战斗机中,是服役时间最短的四代战斗机。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F-14这一种第四代战斗机退出了本国的现役,虽然伊朗还有少量装备,但是那是伊朗的情况特殊,退役了F-14就没有其他堪用的重型战机了。
图为F-14“雄猫”战机的上视图,图中是伊朗F-14“雄猫”战机的一种涂装和标识。
图为F-14“雄猫”战机的三视图。
F-14战斗机在2006年退役时,性能依然很先进,对比当时F-15和F-16战机,F-14“雄猫”有很多优势。比如,F-14的性能集中在高空高速和低空掠海突防攻击两个方面,这是变后掠翼带来的好处,可以在空战奔袭中快速截击,也可以在攻击中突破防御。这种性能集中在两个极端的战机如今只有F-14这一款。说来也比较悲剧,F-14就是因为他的先进,导致了他的退役,因为伴随着“先进”两个字的,还有一个字就是“贵”。
F-14战机是一种双座型重型战斗机,在其气动布局的设计中,最大特点是较早的使用了双发双垂尾设计,以及变后掠翼设计。F-14这种双发双垂尾的布局,一直影响世界到现在,苏-27、F-15、F-18、米格-29、F-22、苏-57、歼-20等战机,都依然使用这种设计特征。F-14战机在高速飞行截击时,后掠翼的后角度较大,而在巡航和空战中,后掠翼的后掠角度会比较小,这样他就兼有了三角翼战机高速、高机动和平直机翼战机高升力、大航程的优势。
F-15和F-16的性能更加集中在中高空和亚垮音速下的格斗作战,F-14虽然在格斗空战中优势并不是很明显,但是F-14因其远程攻击能力较强,且作战范围较大,因此在多次和F-15、F-16的对抗演练中都取得了胜利。F-14的最佳搭档是他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是世界上最早的远程超视距空空导弹,威力较大,尤其适合对编队飞行的中型、轻型战机进行打击。
图为F-14战机挂载一肚子的AIM-54导弹作战,这是他的标准截击挂载。
图为发射AIM-54导弹的F-14战机。
在美国决定退役F-14战机时,当时美国的F/A-18E/F战斗机也才刚刚开始研发没多久,F-14退役后,很多人都说F-14战机的电子系统落后了、发动机也不太给力。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可以更换的,而且格鲁曼公司也确实提出了全新的“超级雄猫”战机计划,打算给F-14更换F-119发动机和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F-22战机的雷达和发动机),一旦更换,那么F-14依然是最强四代重型战机。
图为投掷JDAM精确制导炸弹的F-14战斗机,他的对地攻击能力很强大。
然而一个先进武器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了敌人。F-14为何诞生?因为苏联,因为苏联的超音速轰炸机,F-14是美国海军唯一可以在距离航母400公里处连续巡航1小时40分钟的战机,而且可以在高速截击状态下飞行1200公里半径,他可以有效的拦截苏联的图-22M轰炸机和图-160轰炸机,除了他,没有其他舰载机能够做到这一点,F-18也不行。
目前,全世界只有歼-15一种重型舰载战斗机了,他是“猫党”新的“偶像”。
但是苏联解体了,美国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对手,像F-14这种价格高昂的先进战机,就成为军队沉重包袱。F-18被改造为F/A-18E/F战机后,也能够胜任大部分的作战任务,也没有世界上其他国家能够抗衡,那为什么非要使用更贵、更难维护的F-14呢?除了价格因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伊朗是世界上除了美国外唯一装备F-14战机的国家,伊朗的F-14是巴列维王朝时引进的,号称“波斯猫”,伊朗不能自己维护F-14,只能从美国走私零件,美国唯有将F-14彻底退役销毁,才能阻止伊朗继续维护和升级F-14战机,于是“雄猫”就这样退役了。
图为“雄猫”和F-18并非,可见“雄猫”的气势更足。
图为突破音障的“雄猫”战机。
军迷中的“猫党”,当年在“雄猫”战机退役时,无不感慨万千,但是其实这就是武器的发展规律,武器毕竟造出来是要用的,而不是用来比的,不是用来好看的,一件武器就算是再先进,如果没有了用武之地,那要他何用呢?当然,如今已经进入了五代机时代,F-14是否应该复活的争论也不存在了,F-14已经成为一款进入历史的战机。
美军为什么要退役当时性能并不落后的F-14战斗机?
钱的问题,“超级雄猫”输给了“超级大黄蜂”舰载机跟陆基战机使用环境不一样,要苛刻的多。海上是高温、高湿、高盐的高腐蚀性环境,而且每一次弹射起飞和阻拦索拉停都是对飞机结构强度的巨大冲击,所以舰载机使用寿命要大大小于陆基战斗机。基本上大家舰载机用个二三十年就要退役了,而陆基战斗机保养好,省点用,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延寿升级。1988年,F-14擦航母距离航母甲班不足10米擦身而过
F-14雄猫战斗机作为1972年开始服役,1979年完成主要生产任务的机型,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到了使用寿命末期,必须要退役寻找新的代替品。这是使用寿命决定的,无关性能。但是在新的代替选项中,当时进行了格鲁曼公司对F-14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推出了“超级雄猫计划”,与“超级大黄蜂”进行竞争,但最终遗憾告负。
伊朗的“波斯猫”作为陆基战机使用,到现在还在飞行。毛子的苏-33更“短命”,尽管使用很少,但是保养不善,1996年服役,2016年就开始退役,就使用了20年。
超级雄猫计划非常雄伟,改进幅度相当大,甚至可以说是非隐身战斗机的巅峰。主要使用碳纤维材料减重;安装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加厚机翼以容纳更多燃料;进气道内加雷达屏蔽和锯齿舱门口盖以降低雷达反射面;使用F-22的F119-PW-100发动机以及基于AN/APG-77雷达改进的先进AESA雷达。格鲁曼的“超级雄猫21模型
这种超级雄猫性能相当恐怖,特别是格鲁曼的工程师们精妙的通过控制边后掠翼转轴位置,的方式,在F-14上实现了三代机静不安定的效果,大幅度增强机动性能。他持续攻角可以达到77度,甚至可以进行2马赫的超音速巡航。
超级雄猫性能上碾压超级大黄蜂可以说是毫无问题,但价格和花费碾压超级大黄蜂也是一点悬念都没有。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的美国海军缺的就是钱。因为苏联解体,冷战胜利,美国海军可以说是再无敌手,开始享受“战争红利”,进行“胜利大裁军”,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海军从近600艘战舰,大幅度砍到350艘,航母战斗群数量从15个砍到12个。海军的隐身战斗机计划里面,A-12和NATF(海军先进战术战机)计划先后被取消,NATA(海军先进打击战机)计划被迫同意整合进JSF(联合攻击战机)计划,也就是后来的F-35。
更加坑的是,超级雄猫和超级大黄蜂两个花费上,一开始就非常不平等。当时美国海军已经选择F/A-18 大黄蜂战斗机的改进型作为A-6入侵者代替者,超级大黄蜂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空战能力大幅度提升。属于原本就要升级建造,现在给你花点钱进一步升级,而且增加采购数量价格可以降低不少。
而F-14悲催的是,因为当初卖给过伊朗,至今还是伊朗空军最强战机。虽然美国进行制裁,但是当时被爆出有不法商人偷偷采购F-14的零部件倒卖给伊朗,所以1991年美国国防部长切尼下令彻底销毁已经停产的F-14生产线,这就导致超级雄猫生产线要全部重新建,一分钱都省不了。
所以最后结果也就不难猜出,F-14“垂死挣扎”没有成功,F/A-18E/F 超级大黄蜂笑到最后,取代F/A-18A/B、A-6入侵者和F-14雄猫,大黄蜂家族成功统一美国海军航母甲板。2006年9月22日,F-14雄猫战斗机进行最后次公开飞行,从此告别航母甲班。
美军为什么要退役当时性能并不落后的F-14战斗机?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一件武器太先进了也会导致早早退役。说起来比较令人惊讶的是,F-14“雄猫”舰载机不是因为性能落后而退役的,而是因为性能过于先进,无法满足美海军新时代作战任务需求而退役的,这一点令不少“雄猫”舰载机的粉丝都比较伤感。
在2006年9月,美海军将最后一批F-14D“雄猫”舰载机退役,至此这款因为《壮志凌云》这部电影而吸粉无数的“雄猫”舰载机离开了航母,被拆解为无数零件。那么,F-14“雄猫”舰载机为何会在2006年全部退役呢?
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F-14“雄猫”舰载机的机体寿命已基本耗尽。美海军当时最晚列装的一批“雄猫”舰载机是在1979年制造的,到了2006年时,最年轻的“雄猫”都有27年的机龄了。
对于陆基战斗机来说,服役30年左右后仍可以继续飞行一段时间,可是“雄猫”是一款舰载机,它在航母上起飞降落时是非常粗暴的,对机体结构冲击非常大。加上海上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环境更加恶劣,所以舰载机的寿命会比陆基战斗机短不少。为了保证安全,这批“雄猫”必须要退役了。
可能有人就会说了,建造一批新“雄猫”来替代老“雄猫”不就行了吗?这一点的确是可行的。就如后来美海军用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机来替换老旧的F/A-18C/D“大黄蜂”舰载机一样。
而且美国还真的研发过新“雄猫”,那就是“超级雄猫”,新“雄猫”换装了发动机、改进部分气动外形设计,拥有更加出色的飞行性能。此外,新“雄猫”还大幅升级航电系统,明显提升了它的多任务能力。毫不夸张的是,新“雄猫”的综合作战性能是明显超过它的竞争对手——F/A-18“大黄蜂”的,即使和后来的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机比较起来,也丝毫不落下风。但最终美海军却放弃装备新“雄猫”战机,选择用性能平庸的F/A-18“大黄蜂”舰载机替代了老“雄猫”。
主要原因就是新“雄猫”太贵了,在苏联解体,美国失去最强对手后,美军已经下马放弃了很多性能先进,但是造价高昂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超级雄猫”也属于其中一员,当时美海军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美国国会自然不会同意购买性能过剩、价格高昂的“超级雄猫”舰载机了,一代名机从此就退出了美海军舰载机的舞台。
美军为什么要退役当时性能并不落后的F-14战斗机?
淘金客说:都知道是因为对地能力弱,我们今天来说得细致一些,到底怎么弱了。F-14“雄猫”才是一架真正的“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的战斗机。这句话本来是麦道公司拿来标榜自家的F-15战斗机的,可这小子一转身就变成了F-15E!当上了炸弹卡车!“雄猫”这样只为空战而生,最终断送了它自己。
变后掠翼其实变后掠翼本来并不是专门为空战优化的技术,除了“雄猫”以外,大多数变后掠翼的飞机“狂风”“苏-17”、“逆火”、“枪骑兵”、F-111……几乎全是对地为主!可“雄猫”偏偏不信邪,还搞出来个独一份的“自动变后掠翼”用于空战!而且为了突出性能,整个可变的外翼段设置了全翼展的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如下图,最终的确可以做到不同速度、高度下的高升阻比,对于截击、格斗等不同类型的空战都很拿手!
但是,这种“空战专用变后掠翼”却让“雄猫”整个外翼段完全没办法设置挂架!首先,变后掠翼飞机外翼段设置挂架很麻烦,其它变后掠翼的对地攻击机外翼段的挂架是能随后掠角变化而变化的,如下图。这种挂架比普通的固定式挂架复杂而且重,“雄猫”的外翼段比较轻巧,想要改装是基本不可能的!
而且,“雄猫”的全翼展前后襟翼占据了整个外翼段的空间,这下彻底断了加装挂架的念想!所以,哪怕是再先进的“雄猫”改型,外翼段都是空荡荡的!对比一下F-18E/F“超级大黄蜂”还有“狂风”,那琳琅满目的翼下武器就是直接在向“雄猫”炫耀啊!
拥挤的机身空间外翼段改不了,那机身下的空间呢?这里也有很大的麻烦。F-14的机身结构和苏-27类似,发动机分得很开,机身底部是不平整的!发动机舱下方是副油箱的位置,这就把整个底部给割离开了。而两个发动机舱之间的空间虽然比较大,但这里原本是4枚AIM-54重型空对空导弹的半埋式挂架,还专门为这种导弹加了整流罩,下图红圈!这意味着,如果在这里挂重型对地武器的话,可能必须拆掉AIM-54导弹的挂架!这可是“雄猫”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雄猫”的机身空间挂一些轻点的炸弹还可以,重型对地武器要想不拆空空导弹挂架,顶多就是1枚。
“雄猫”机翼固定的翼盒下空间很小。这本来是“雄猫”的优点:变后掠翼布局中,可变翼段越长,得到的好处就越多。“雄猫”的可变翼段特别长,但也造成固定翼盒下的空间很小,只能设置一个挂架,为了多挂点东西还要往扩张!而其它技术没它先进的变后掠翼飞机反而可以多设几个挂架,唉。
这样一来,无论怎么改,“雄猫”在挂载花样繁多的对地武器时,灵活性完全无法和“超级大黄蜂”相比,数量、种类都差很远。
其它一些原因为了保证优秀的空战性能,“雄猫”还有一些独特的设计,比如独特的“自动扇翼”,会自动收放以补偿机翼后掠角变化后气动中心位置的变化(后来完善了控制率以后才去掉)。这些让“雄猫”性能优良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整机的复杂性。和“超级大黄蜂”相比,“雄猫”每飞行小时的维护工时要高得多,妥善率也低得多。电子设备方便改进,但复杂的机械结构却是改不了的。
“雄猫”的隐身性能也是个问题,“超级大黄蜂”多少还优化了一下,雷达反射面积大约在1平方米左右,“雄猫”就完全没优化了。
结语航母比做个大镖局的话,“雄猫”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大镖师,但身价很贵、喜欢耍大牌、不能干重活、常常还不能出场!如今这个时代劫道的毛贼水平都很弱,偏偏"超级大黄蜂"这个镖师虽然武功可能稍差(其实也不差),还吃苦耐劳、钱还拿得少、包括搬运、探路在内的啥杂活都干……于是掌柜的一琢磨,就客客气气地把大镖师给打发了!现如今"大猫"也只能捧个茶碗哼上两句:"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啊~~~想当年~~~"
美军为什么要退役当时性能并不落后的F-14战斗机?
F14战机早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投入研究,直到1970年才实现了飞向蓝天的梦想,在那个技术现学现用的年代,F14战机确实是一代人的骄傲。随着战机研究技术的深入,F14也经历了逐年升级,性能方面也是不断优化,但岁月不饶机啊,旧爱难当新欢,在2006年它就已经从航母战斗群中悄然离去,随之而来的是F18战斗机,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为何不再考虑考虑就早早让一代新星就此陨落呢?
首先还是技术层面,放弃F14而急于选择F18倒不是因为性能差距多少,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F18能更好的符合美国海军的战略要求。虽然很多方面F14都已经做到极致,它可以在离航母近300公里的周围进行长时间巡航,这是现在舰载机所达不到的效率值。但优点归优点,淘汰它还是有其他理由的。比如综合能力不强,对陆地的打击效果有限。其次,现在的战机战略打击,已不是简单的对空打击,而是结合的海陆空多种因素,F14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大黄蜂上位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一开始研发就是为了提高综合作战能力。最主要的还是美国有钱啊。F14可是三代机中的佼佼者,多年的不断升级,使得美国海军没有了耐心,强烈要求国会减少升级版本的费用,尽快发展下一代多用途战机。
美国也不是说就把F14放在一边,而是平衡了利弊,毕竟现在战机发展的方向有所改变,加上逐年增加升级的费用,倒不如从头再来,把现代化元素全部移到新的战机研发上来。要是别的穷国家考虑到新型战机研发对自己国家意义不大就放弃了挣扎,而美国不管这些东西,海军航母时代必须有适合战略部署的战机,不会因为心疼这些钱而继续耗在F14上。
美军为什么要退役当时性能并不落后的F-14战斗机?
F-14在当时不仅不落后,而且还很先进。但是它对美国海军来说已经不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价格死贵,所以美国海军毫不留情将“雄猫”赶走了。F-14严格来说是一款舰载截击机,AWG-9远程火控雷达+“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所构成的远程截击能力,一度是它的独门绝招,主要用于拦截对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威胁很大的携带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苏联轰炸机,而与敌方先进战斗机进行空战,尤其是格斗空战并非其主要任务。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F-14之所以在模拟空战对抗中屡屡击败F-15,不是飞机性能上的差距,而是“雄猫”飞行员在经验和战术上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雄猫”的独门绝技已经不再亮眼,F/A-18C/D在挂载AIM-120C中距空空导弹之后,超视距空战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大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换装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挂载AIM-9X和AIM-120C空空导弹,并且给飞行员配上头盔瞄准具之后,无论是超视距空战能力还是近距格斗能力都有了飞跃性的提升,超越了“雄猫”,远程截击能力也毫不逊色,因为AIM-120C的机动过载、命中精度都超过了“不死鸟”,只是射程上显得不如罢了。与此同时,F/A-18C/D/E/F还有强大的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而F-14在这方面差距明显。即使是改进的F-14D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也较弱,主要还是投掷激光炸弹,而像空地导弹、空舰导弹等根本用不了,多用途能力很差。而从外部威胁环境来说,美国海军在21世纪初在海上就没有对手,颇有寂寞高手之感。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对于F-14昂贵的价格、复杂的保养维护就越来越不能忍受了。出于节约开支、减少舰载机种类、增强对地攻击能力和统一后勤的考虑,美国海军在2006年将“雄猫”退役。(S)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