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有何意义?能提升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吗?
俄罗斯今年展示了两种无人战车,实际上就是战场机器人,这两种无人战车分别是“天王星”6和“天王星”9,这两种无人战车基于同一无人履带式车辆平台开发,虽然无人战斗车辆或者战斗机器人已经很常见,但是这两种战斗力较强的大型无人车辆还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图为俄罗斯新研发的“天王星”9无人战车,相比于小型的武装机器人,这种无人战车堪称是“坦克”了。
过去,不论是美国的“大狗”机器人,还是其他国家展示的一些可以携带一挺机枪的小型作战机器人,或者是排爆机器人,都是在一般的低烈度冲突场合使用,还没有达到改变战场形态的水平。但是俄罗斯展示的这两种无人战车,长4.5米,宽2米,高1.4米以上,具有较大的行使速度,较长的行使距离,装甲也可以防备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直射,已经具备在高烈度作战区域,比如城市作战中使用的条件。
图为俄罗斯的无人工程车辆,下图为“天王星”6战车。
其中,“天王星”9无人战车装备有2A72型30毫米速射炮,PKT 7.62毫米通用机枪,4具9M120-1型“攻击”式反坦克导弹、“针”式防空导弹、“什米尔”云爆火箭弹等武装,公路最大行驶速度70公里每小时,越野时速40公里,重达10吨,甚至比一般的装甲反伏击车辆还要重。这还是其体积较小,不载人,内部没有载人设施的情况下达到的重量,甚至可以推倒一般的建筑和树木向前行进,在城市战中可以在复杂街区破墙穿行,非常机动灵活。
图为“天王星”9无人战车,可以由卡车拖载运输。
这种无人战车可以由重型直升机掉装部署,也可以由中型运输机快速投送,部署非常快捷。这种无人战车是俄罗斯在叙利亚长期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成果,在市区无法展开重型装备的高烈度抵抗区域,可以由这种无人战车开路,即便被损坏也不会有人员伤亡,另外,他的装甲足以抵抗狙击步枪的射击,可以快速对攻击方向做出反应,依靠遥控瞄准装置,射击精度还比人为射击精度更高,炮塔攻击俯仰角度很大,不需要考虑射击死角问题。
图为此前出现过的小型无人车辆,作战能力有限。
俄罗斯如今陆军规模锐减,陆军总兵力只有20多万人,而在实战中,俄罗斯发现陆军虽然需要高科技化,但是为了完成战场控制,和据点清理,还是需要部署大量的部队完成战场监控,随时打击出现的敌人目标。这种“天王星”9无人战车可以进行战场巡逻,他的遥控距离长达3公里,可以70公里的公里最大公路时速行进,完成高烈度冲突区域的穿插巡逻,对于减轻兵员压力非常有帮助。
上图为“天王星”9无人战车的操作室,下图为“天王星”9战车的具体性能。
美国的国防科技发展局(DARPA)就曾经预言:未来的战争中无人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武器是发展趋势。俄罗斯这些战场上的“机器人”恰恰就代表了战争发展的趋势,再加上已经出现的察打一体无人攻击机、无人加油机、无人侦察机、无人巡逻快艇,也许一个无人装备占据主导的未来战争正在到来。
俄罗斯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有何意义?能提升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吗?
历史上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发展,新的科技总会使得战争的基本形态发生剧变。而如今的人类也在经历新变革,那就是过去存在在科幻小说,漫画,《终结者》等电影当中的军事战争机器人目前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军事机器人领域正在成为各军事强国的下一个竞争焦点,而作为军事强国的俄罗斯更是非常看重它。俄罗斯近日更是表示,将在2025年左右组建正式的机器人部队。
俄军2025年第一步在陆军方面组建的还不是像“终结者”那样的人形机器人部队,而是地面机器人战斗车辆部队,但是俄军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未来机器人部队可能单列成“军种”
早在二战当中,苏联红军就有试验过遥控T-26,德国也有“歌利亚”遥控战车,将战车变成机器人,可以说只是发展机器军的第一步。实际上目前机器人车辆在俄军当中也已经有大量服役,它们在叙利亚战场上发挥过扫雷,排障,攻坚等重任,如今俄军专门组建机器人部队,是有意让其进一步代替人力。
俄军目前拥有重型“天王星”系列履带式机器人战车,轻型的MRK-27-BT和涅列赫塔战斗支援车等多种陆军战斗机器人。对俄罗斯而言,机器人能部分解决未来兵源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减少伤亡,显著的提升俄军的战斗能力。在未来战场上,战斗机器人可以携带重型武器,而且装甲坚固,反应灵敏,感知能力也更好,对于人类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可以说,未来的地面战争如果哪一方有实力投入大量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参战,完全可能将对面的人类军人打的毫无还击之力。
此外,其他形式的战斗机器人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例如俄罗斯此前曾将一台名为费奥多尔机器人送入太空,它不但能够使用电钻,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出太空舱进行设备维修,而且能像“小马哥”一样手持双枪射击,命中率几乎是100%,美国许多军事专家认为,俄罗斯很可能在这台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制更多的战斗人型机器人。
不过美国人自己也没有闲着,波士顿动力公司是美国这方面先进技术的代表之一。此前该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了名为“大狗”的步兵班战斗支援系统,堪称现代版本的木牛流马,可以克服复杂的地形条件运输物资。而且改成武器并不难:携带一挺内置机枪,装上红外扫描,光电探头和夜视仪,然后安装防弹板,就能迅速化身“战斗狗。而在测试中,这条狗的奔跑速度十分惊人,最高速度能达到11米每秒,日后加入蜂群技术,这些身手灵活“狗群”完全会化身恐怖武器,对预定区域展开突袭。
此外,Atlas仿人机器人也是波士顿动力公司的研究重点,他拥有人的外形,而且在测试当中表现良好,具备极强的“身体素质”,它能进行后空翻,原地转体360度类似体操的高难度动作,目前唯一的缺点是电池限制了它的持续时间。
在未来战场上,其实不光是战斗机器车或者战斗机器人,机器狗能发挥作用,战争这个领域本身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渗透,相应的军人也会被取代。
根据需要的不同,未来为战争服务的机器人可以分为战略战术决策机器人,导弹管理机器人,后勤物资运输机器人,战斗机器人,信息通讯机器人,侦察型机器人等等,它们可能具备和人一样的外形,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形状,甚至只是一套程序或者一枚芯片。
它们可以取代相应军人的角色,全自动的发挥作用。例如此前美国曾提出设想把核弹的发射权也交给机器人来管控,因为机器根本没有情绪,完全依靠理性思维,决策能力也比人更为合理。这样的趋势或许不可逆转,因为未来机器的运转效能注定要超过人,在决策领域,美国现在研发的空战机器人甚至都能够击败从业十多年的空军少校。
因此和俄罗斯一样,美国如今将所有机器人组成的单位命名为“无人系统”,并致力于实现它和“有人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俄罗斯将机器人部队单列为一个可能的“军种”具有相同的含义。
而随着机器的进一步成熟,许多有人武器也会逐步的加入“机器军”,如自动驾驶的隐身战斗机,侦察机,坦克装甲车,甚至驱逐舰和核潜艇等都会交给机器操纵,到那时战争就彻底变成了机器之间的较量,战争的形态也会彻底改变。可能不变的,就是程序员的因素仍然是竞争核心,因为设备的性能,内置的程序和算法都是人写的,除非这些也被机器取代了,机器人程序员为其排除错误,自动升级,不过到那一天,人或许就真的管不住机器了。
俄罗斯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有何意义?能提升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吗?
所长觉得,这绝对是俄罗斯总结了自己在叙利亚作战经验后的结果!叙利亚战争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参与的最大一场规模的战争,虽然消耗了俄罗斯大量的国力,但是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对于俄罗斯来说意义非凡。
如果不出所料,俄罗斯在完成组建多功能机器人部队之前,绝对会在叙利亚战争当中进行实战的检验,因为有报道说俄罗斯已经在进行相关的试验了!叙利亚战争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练兵场和武器试验场,俄罗斯不光把国内部队采用轮战的方式调往叙利亚战场,而且叙利亚战争还成为了俄罗斯新式武器的训练场。
比如俄罗斯没有服役的两款著名武器:S500防空导弹系统和苏57战斗机,都先后在俄罗斯进行了实战测试,效果不错,俄罗斯也对外公布了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证明了俄罗斯制造武器的可靠性。
叙利亚战争,也算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因为叙利亚反对派几乎没有空中支援,俄罗斯在叙利亚则部署有强大的空天军!不过因为是领土争夺战,不可避免进行地面作战,所以俄叙联军,在进行地面战,尤其是城市巷战时候,就付出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俄罗斯很有可能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使用机器人作战装备代替人执行任务,伤亡效果会大大减少。
不只是俄罗斯,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是必然趋势!不过所长觉得,机器人武器装备并不能提升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只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代替人出战,减少人员伤亡。比如在叙利亚攻城战,就可以使用机器人进入城市当中,肃清躲在掩体的敌人,或者进入地道当中摧毁目标,但是它们并不会发挥什么战略性质的作用。
所以机器人武器装备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并不能提升一个国家整体作战水平,战争的主体还是要靠人来完成。
俄罗斯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有何意义?能提升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吗?
俄新社11月23日称,2025年前,俄罗斯将组建能完成作战任务的多功能机器人部队。俄国防工业综合体领域消息人士称,这些机器人能实现最大限度的自动控制,很少需要人工干预,基本能完成战场作战任务。
所谓机器人就是陆上无人作战平台,与空中的无人机、海中的无人潜航器(潜艇)类似。俄罗斯作为传统陆上军事强国,对陆战机器人关注必然更多一点。俄罗斯早就尝到了机器人作战的甜头,2015年介入叙利亚战争后,在战场上多次使用机器人进行巷战和攻坚战,取得理想的战果。
“平台-M”型履带式战斗机器人
2015年12月,俄军为争夺一个高地,派出了由6部“平台-M式”履带式战斗机器人、4部“暗语”式轮式战斗机器人组成的无人作战小组,以伤4人的代价,消灭了反对派武装70余人,取得了一次大胜。但机器人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机器人的搜索距离只有2公里,在建筑群中遥控距离只有300米。此时的机器人只不过是遥控车,背后都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操控。与其说是机器人,不如说是会跑的机枪。经过叙利亚战场的实战考验,俄罗斯更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机器人的技术和战术。
“暗语”式轮式战斗机器人
作为陆上大国俄罗斯,陆上面临的威胁概率更高。俄罗斯在尝到无人作战的甜头后,决定大力发展机器人部队,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加持,实现一人指挥一个机器人作战群的目标。目前,俄罗斯的“天王星-9”与“指向标”两种机器人具有代表性,前者能够加装火箭炮、反坦克导弹、速射炮等重武器,后者采取模块化设计,能够执行反恐、救灾、辅助地面作战等多样化任务。俄罗斯陆上无人作战系统已经走得很远,对付手持简陋武器的武装分子绰绰有余。机器人在未来巷战、高地、滩涂争夺战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天王星-9”战斗编组
“天王星-9”型履带式战斗机器人
相比空中、海上的无人作战平台,陆上机器人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俄罗斯在人工智能(AI)技术上并不领先,空中无人机发展也很缓慢。但是,俄罗斯在丰富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加上独具一格的俄式战术,使得其在陆上机器人领域中初见锋芒。不过,俄罗斯以往夸大武器性能的做法也不鲜见,未来能不能领先还真不好说。
俄罗斯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有何意义?能提升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吗?
俄罗斯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的意义还是挺大的,因为这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迟早都要搞,如今俄罗斯只是抢先一步,其实呢,这个技术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来说并不是很难,许多相应的东西已经找搞出来,重要的还是主要是技术整合,以及理念上的问题。
在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作战方面,俄罗斯属于理念上领先进一步,不是说它的真正技术要比别人高,而在于敢作敢为,当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俄军抢先将其投入到试用装中。早在2015年的时候,俄罗斯就已经将第1批作战机器,投入的作战实战当中在叙利亚进行了规模不大的使用实验,而且取得了成功,虽然俄方没有公开具体的使用情况,但是可以相信俄罗斯在这方面确实已经走到了世界最前面,这一点已经没有必要怀疑了。
关于他对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的影响,还不能过高估计,俄罗斯只是起步开始而已,未来的情况如何还很难说,毕竟这是最新技术,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其他国家也拥有研发的条件,最终到底谁保持领先还是一个未知数,
俄罗斯大力发展机器人武器装备有何意义?能提升俄罗斯整体作战水平吗?
短时间内意义不大,以人为主导的作战样式仍将是战场主流。但是长远意义还是存在的
当前,以军用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俄防务领域的优先发展方向。普京十分看重这一领域的发展,不断加大对该领域财政支持力度,组建专项基金会,成立国家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心,对军用机器人技术研发进行协调和监督。
在现有技术条件和防务环境下,俄军针对性选择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的发展引擎,实现了资金、技术、应用和安全的最佳效费比,而侦察监视、火力打击、支援保障等领域的军用机器人研发工作也将成为重点。
可以看出,军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俄高层和军队着力推动的重点课题,在牵引俄军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加速提档的同时,也正通过展览“亮相”和战场“亮剑”,向外界展示其军工在尖端技术领域的核心成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