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风5洲际导弹,装备了38年时间,为何仍继续使用?
这次阅兵式上展示的发展时间最早的装备,恐怕就是东风5B导弹了,他的前身是东风5洲际导弹,这款导弹在我国已经使用了快40年,但是还没有退役,依然在使用,很多人对此不解,但是道理也其实很简单。
上图为此次阅兵式展示的东风5B导弹,下图为80年代阅兵式上同角度拍摄的东风5洲际导弹,时间跨度近40年时间,导弹的技术状态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见东风5B的弹头和上面级已经结合为一体,密封性要好很多,弹头搭载量和种类也多了不少。
毕竟是洲际导弹东风5是我国第一代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是我国最早可以从内陆纵深地区发射,飞行12000公里以上,把大量分导式弹头投送到世界任何地区的导弹,这样的导弹莫说是在我国,就算是在世界上而言,目前都是很少的,也只有中美俄三国有装备,这样的导弹一般使用台架发射或者井射,需要建设专门的阵地,机动性不够,但是储存和发射的地点防攻击的防护做的还是很好的。
图为此次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5B洲际导弹。
东风5导弹毕竟是一款洲际导弹,洲际导弹是战略导弹,他只要能够发射,就有命中敌人目标的可能性,因此他只要放在那里,就有用不完的威慑力,也是敌人必须要时刻防备的重点目标,所以这样有用的导弹又何必着急退役,导弹这种东西就是用来发射的,他毕竟不是飞机、军舰,落后了就不能用了,他只要是还能发射,就算是浪费敌人几枚拦截弹,也算是值得的,何况东风5这种弹头很多的重型洲际导弹,还是对敌人拦截系统压力最大的型号之一,又何必着急退役呢?
图为东风5B导弹弹头部分特写,可见其弹头部分体积变得更大。
完整的打击体系所需我国洲际导弹已经形成系列化和体系化的特点。东风5B属于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可以携带10个左右的分导式多弹头对敌人进行攻击,其次我国还有中型的洲际导弹东风41,以及轻型的洲际导弹东风31,他们的射程从8000公里(东风31)到14000公里不等(东风41),而且携带的弹头从3个(东风31)到6-8个(东风41)再到10个左右(东风5B)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烈度的作战,选择的武器也是不同的。
图为试射中的东风5导弹,这些导弹体积很大,一开始需要在台架上完成吊装才能发射。
比如说,有越野机动能力的东风41和东风31导弹,虽然携带的弹头较少,但是生存力较强,他们可以在敌人攻击之后,迅速发动对敌人的核反击,这种反击甚至可以是敌人的弹头尚未落地之前就发动,因为他们系统相对简单,从进入战备到发射导弹所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东风5和5B不同,他们适合于对敌人发动的第一波次打击使用,毕竟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反应时间相对较长,而且需要发射前加注燃料,但是因为他们搭载的弹头多,因此在对敌人第一波打击中,这种导弹可以迅速把大量的弹头投送过去,对敌人实施早期的核压制。
图为东风41和东风31洲际导弹,他们属于中型和轻型洲际导弹。
还在持续改进实际上,如今的东风5B也比过去早期的东风5进行了许多改进,从其弹头的体积就能看出他使用的弹头更多了,而且弹头的种类也变多了。此次我国展示了东风17导弹搭载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弹头,实际上这种弹头也可以在洲际导弹上进行搭载,东风5B导弹的弹头部分体积很大,空间很足,即便是使用不规则形状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弹头,也可以容纳至少4枚。
上图为东风41导弹,他由一辆8×8的越野式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车进行携带,下图为井射洲际导弹,他们需要在专门建设的发射井中使用。
因此,东风5B导弹可以利用弹头技术的改进,实现自身突防能力的极大进步,以及打击样式的丰富。另外,此次展示的东风5B导弹密封性较之80年代展示的东风5导弹要更好,似乎预示着这种导弹具备了提前加注燃料,然后封存起来进入发射井长期战备值班的能力,这样就能有效缩短导弹的发射反应时间,如能这样,那么东风5B也可以作为迎击敌人核打击的武器使用,毕竟也能够针对敌人的攻击作出快速的反应,而不需要在发射前才着急加注燃料了。
大型的洲际井射导弹有很多,东风5B也只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说,东风5B导弹依然有他长期服役的现实价值,他还能够为国家奉献至少20年的时间。
中国东风5洲际导弹,装备了38年时间,为何仍继续使用?
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上出现了很多保卫我国领土安全的国防战略武器,其中除了首次亮相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外,同时还亮相了我国现役唯一一款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作为一款研制于上世纪60年代、装备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国防战略武器,东风5弹道导弹的服役也让我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保家卫国的洲际国防武器,而且在其基础还诞生了我国航天运载火箭。但是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固体弹道导弹昌盛的今天,已经装备了长达38年的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为什么还没有退役呢?
其实很多人觉得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洲际导弹是一款液体燃料推进的洲际弹道导弹,因为液体燃料的剧毒性质和强腐蚀性质,也让所有液体导弹存在只能在发射前加注燃料和放弃发射时需要抽回剧毒燃料,所以这对于国防战略反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世界各国的弹道导弹都开始朝着固体化发展,因为相比平时不能加注只能发射前加注剧毒燃料的液体导弹而言,固体弹道导弹从出厂的时候就已经浇筑好了固体燃料,平时也不用维护保养,在需要发射时只需要起竖发射即可。
但是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能够一直在我军战略导弹部队中存活下去也是尤其优势存在的,首先液体燃料的确在便利性上不如固体燃料,但是液体燃料却有着固体燃料无法达到的高比冲,而比冲本质上比的就是燃料在燃烧时的喷射速度,目前已知热值最高的燃料是氢,而氢元素做成固体燃料不现实,所以液体导弹中的助燃剂液氢的比冲要比很多固体弹道导弹的氧化剂过氯酸铵比冲更大,而更大的比冲意味着同等重量射程更远、同样射程搭载的核弹头数量更多,所以正是因为液体燃料比冲更大的优势下,采用液体燃料的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才能成为我火箭军部队中的常青树。
而且在过去将近40年代的时光里,随着我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技术上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东风5系列洲际弹道导弹也在不断改进之中,比如这次全新亮相的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虽然还是以液体燃料为主,但是东风5B是本世纪后几年才装备定型服役的,等于说我们在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上看到的东风5B洲际导弹其实还很新呢,按照洲际导弹至少30年的退役期限计算的话,就算是东风5B退役也还有至少十几年呢?
其次对于液体燃料的东风5B洲际导弹而言,现如今的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提前将液体燃料加注到导弹弹体内部,从而在数年时间内都不用维护,所以这不光代表了液体洲际弹道导弹的进步,更缩小了与固体洲际导弹之间的差距,同时液体燃料获取要比固体燃料更为方便、技术更为成熟、低廉,所以从研制生产成本来说,液体燃料洲际导弹相比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更有优势。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拥有更多的核威慑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本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而洲际弹道导弹虽然看似技术老旧,但是由于其采用的液体燃料天生具有比固体燃料更好的性能加持下,装备一定数量的液体洲际导弹也等于为国防战略核威慑多增加了一道筹码。同时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技术上和我们更为常见的运载火箭比较相似,像运载火箭中普遍使用液体燃料就是因为液体燃料相比固体燃料比冲更大,由此带来更大的载荷效能,而且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同样能够为液体弹道导弹提供一定的技术转换。
在东风31AG和最新的东风41固体洲际弹道导弹陆续装备部队后,很多人都在猜测我国未来肯定会用以上两款固体洲际导弹代替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其实不然,我们看俄罗斯在洲际导弹的发展路程上就可以看出,此前俄罗斯装备有采用固体燃料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和继承苏联的SS-18“撒旦”液体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两款不同发射方式、不同推进剂的洲际导弹,而俄罗斯近几年却同时装备了两款全新的洲际导弹,一款是现役白杨M固体洲际导弹的升级版本---亚尔斯固体洲际导弹,而另外一款则是撒旦液体洲际导弹的升级版本萨尔玛特液体洲际导弹。而俄罗斯在最新的洲际导弹装备中,并没有放弃固体和液体燃料的哪一种,而是选择了同时装备,就是因为不管是液体洲际导弹还是固体洲际导弹都有其优缺点,但是却都对国防战略有优势存在。所以未来我国可能还会继续研制新一代的液体洲际导弹来代替现役的东风5B液体洲际导弹。
中国东风5洲际导弹,装备了38年时间,为何仍继续使用?
根据公开报道,东风-5是我国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2013年5月CCTV-7频道首次公开了东风-5研制过程。
根据报道,导弹1965年3月提出研制要求,并下达主要战技术指标,要求1971年首飞,1973年定型。1973年10月,经周总理批准,导弹试验和研制计划推迟。
1975年5月,项目重启,1980年5月18日首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导弹飞行9079公里,数据舱点误差仅有250米。根据报道,导弹弹长30余米,弹径3.35米,弹重180余吨,推进剂采用偏二甲肼,氧化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弹头当量300-400万吨TNT,射程12000公里,命中精度500-2000米。
此次70周年阅兵出现的东风-5B洲际导弹是第二次亮相,首次亮相是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显然与它的前辈东风-5相比,已经做了重大改进,主要在于可以携带分弹头,具备了多目标打击能力和对抗反导系统的综合突防能力。显然它不是一名老兵,而是一名新兵,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组成部分。
与固体导弹相比,液体导弹推进剂偏二甲肼热稳定性好,冲击、压缩、摩擦、振动等均不敏感, 不过易燃、易爆,安全性比较差,还具有一定腐蚀作用。此外,推进剂和燃气还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中毒、刺激与腐蚀、过敏与变态反应、环境污染等。不过目前一经采用环境友好、低冰点、高密度、绿色高能推进剂,例如硝酸羟胺基单组元推进剂、高浓度过氧化氢推进剂。此外,采用液体燃料的洲际导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有亚尔斯、白杨-M固体洲际导弹同时也装备萨尔马特导弹的原因。
中国东风5洲际导弹,装备了38年时间,为何仍继续使用?
参加十.一国庆阅兵式的是东风–5B战略核导弹,它和我们1981年5月18日往南太平洋发射的东风–5已经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种导弹了!
东风–5B战略核导弹目前仍旧是我国战略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风–31AG和刚刚露面的东风–41洲际导弹组成了我国核反击、全球覆盖核打击的主装备,没有它的存在我国战略核基石将会出现较大的缺失!东风–5B是二级火箭,图片上是它的弹体部分和二级火箭。
军迷们现在有些误区,认为只有固体燃料发动机和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才是先进的,而地下井发射和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洲际导弹是相对落后,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机动发射的固体洲际导弹要先进,但是陆基火箭军官兵喜欢的却是地下井发射的洲际导弹,为啥会是这样呢?原因是准备时间短、导弹的状态好!
地下井储存/发射的洲际导弹,通过几十年的技术完善,包括老型号在内都已经完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化了,事先早已经将要打击的目标坐标方位输入到了洲际导弹的弹载计算机当中,一旦导弹预警系统探测到来袭的洲际导弹是冲着自己国家的,接到核反击指令后,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发射井盖发射导弹进行核反击,而机动式洲际导弹则需要先停顿,检查导弹的状态、重新矫正一些数据后才能起竖发射...通常来到这一套程序下来要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30分钟敌方的洲际导弹已经落地了...!
地下井内的洲际导弹完善率很高,因为地下井是恒温、恒湿的,导弹在发射井内平时身上会定期的插上很多的管线进行设备和系统检查,完善率高才能做到随时发射。
所以,从最快时间进行核反击的角度来说,地下井发射的洲际导弹是最先进行核反击的武器,要比陆基机动洲际导弹和海基潜艇发射的洲际导弹快的多。东风–5B洲际导弹的第一级火箭。
液体燃料发动机与固体燃料发动机各有优势,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比较,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推力要大于固体燃料发动机,推力大载荷就必然会大,比如说:东风–41洲际导弹的射程是15000公里(一说是14000公里),但是这个要看它的有效载荷和说携带的弹头重量,运载10个10万当量的弹头可以达到这个射程,如果是携带8个50万吨当量的弹头,那么它的射程有可能会降为10000公里之内,因为50万吨当量的弹头肯定要比10万吨的在重量和体积上都要大了不少,载荷重量大,射程也必然要减少...而东风–5B的液体发动机推力大,即便是运载8个50万吨的弹头射程也会超过10000公里,也正因为液体导弹发动机的这个较为突出的优势,俄罗斯也是陆基机动发射和液体地下井发射并存的原因。这张照片据说是唯一一张官方公布的东风–5A洲际导弹从地下发射井发射的场面。
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从1981年服役,距今已经38年了,也正是有了它我国的国家才第一次获得了永久性的国家安全!近代史上的屈辱再也不会出现了!有了国土的绝对安全我们才能一心一意的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其中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功不可没,确实是国家安全的第一块重要基石。
中国东风5洲际导弹,装备了38年时间,为何仍继续使用?
东风5是由发射井固定发射,虽然服役了38年仍然老当益壮,但推进燃料和弹头可以改进,技术改进了,射程和精度提高了,此东风5非彼东风5!
中国东风5洲际导弹,装备了38年时间,为何仍继续使用?
东风5洲际导弹于1965年立项,1980年进行了我国洲际导弹的第一次全射程试验,1981年正式服役,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正式亮相,至今已经服役了38年之久。但是回顾21世纪以来的数次阅兵,几乎每次都能看见东风5的身影,作为一款年近四旬的老导弹,它究竟有何与众不同,竟能得到部队如此的青睐。如今中国已经有包括东风31和东风41等多款性能更为出色的陆基洲际导弹,东风5这个老人却为何没有被淘汰呢?▲东风5导弹试射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东风5和东风31以及东风41并不是同一类产品,东风5属于液体燃料,固定发射井发射,这种导弹最大的缺点的就是燃料腐蚀性大,不易长久在弹体内存放,在发射之前必须进行燃料加注,发射准备时间往往需要10个小时以上。由于发射井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一旦敌人在战前通过卫星和高空无人机侦查到发射井的位置,在战时的第一波攻击中,就会将固定发射井作为首要的打击目标而摧毁,其战时生存性能堪忧。▲东风5导弹发射井
相对来说,东风31和东风41都是能够进行公路机动固体燃料导弹,在战时的抗打击能力有了质的提高!东风31和东风31A使用的是大型拖车运输,在发射时需要依靠预设阵地进行发射,平时一般都是隐藏在坚固山洞工事之内,需要发射时就将导弹拖出来,进入预设阵地进行发射,这种作战方式虽然比东风5有所进步,但是依旧不够灵活,一旦预设阵地被摧毁,导弹仍旧无法做到有效发射。▲东风31A
因此新式的东风31AG和东风41使用的都是集运输、起竖、发射三种功能于一体的TEL新式导弹车,这种运输方式不依赖预设阵地,在备战时就能够不停地利用庞大的公路网络进行无规律机动,敌方任何手段都根本无法进行有效锁定,这就是目前陆基机动导弹最为仰仗的无依托发射技术。其中东风31AG的射程在1.1万公里左右,战时活动区域只能集中在国土的东部,而东风41射程超过1.4万公里,可以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灵活部署,依旧能够打击到美国大部分本土,可以说东风41导弹让我们真正拥有了能够有效摧毁美国的能力,这也是美国最为忌惮的存在。▲东风41▲随停随射的无依托发射技术
那么既然东风31和东风41都能够更好的进行战略核反击,为什么东风5依然长盛不衰呢?这是因为东风5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液体燃料有一个巨大的优点,那就是比冲高,同等重量下能够获得比固体燃料更大的推力,而且由于采用发射井发射,这种导弹的体积可以做的很大,因此其射程和携行能力都是公路机动导弹所无法媲美的。例如苏联的R36M撒旦导弹,其采用与东风5类似的液体燃料加发射井发射的方式,起飞重量达到惊人的209吨,能够携带一枚2500万吨的超大当量核弹头或者10枚60万吨的小当量核弹头,射程超过16000千米,这种巨大的毁伤能力比其他任何类型的洲际导弹都要来的凶猛!▲体型巨大的撒旦导弹
我们早期的东风5基础型重量也达到180吨左右,可以携带一枚300万吨左右的大当量核弹头,射程超过1.2万公里,圆概率误差在400米左右,这种威力和精度实际上比早期的东风31都要强上不少。后来发展的东风5A在这一基础上继续优化,已经能够携带4到6枚分导式小型核弹头,射程延伸到1.3公里。最新的东风5B更换了新式低腐蚀性燃料和大推力发动机,射程进一步提升到1.4万公里以上,并且不需要提前进行燃料加注,接到发射指令就能够借助于实现早就测定的目标数据实施快速打击,速度大大提升,综合实力仅次于目前最强的东风41!▲东风5B
对于东风5洲际导弹目前最为担心的战时生存问题,我们随着实力的增长也已经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对抗。由于东风5的大射程特点,我们可以将它的发射井部署在中西部的崇山峻岭之间,借助于地形进行最大程度的掩护和伪装,并且在多个区域设置假阵地对敌人卫星进行迷惑!由于我国远程预警雷达和反导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旦敌人先行进行核打击,我们的预警系统马上可以判定其动向,并且进行先其拦截,在敌方导弹还没完全落地之时,东风5导弹就能够在半个小时之内迅速发起核反击!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技术成熟,威力巨大的东风5仍将是我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一个重要王牌!▲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