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国发明原子弹,德国发明导弹,苏联发明火箭炮,那么日本当年发明什么呢?怎么样?

二战之中,人类的战争科技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许多新的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应运而生,比如美国发明的原子弹、德国发明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苏联发明的喀秋莎火箭炮、英国发明了斜角甲班+弹射器的航母等,而且军事理论上,德国的闪电战、苏联的大纵深战役学、美国的战略轰炸和制海权理论等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现在的军事科技和战略、战役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图为日本的1式轰炸机挂载樱花特攻机,可见樱花就像是弹药一样被放置在弹药架上,准备装载,实际上樱花就是巡航导弹,根本没有拿他当飞机看;下图为樱花特攻机,他没有起落架,被放置在弹药架上。

作为二战的一个主要参战国,日本在二战中实际上也有很超常的发挥,作为海军第三强国,能够和当时的海军第一强国美国打的有来有回,不过最终战败也体现出日本在实力上的弱小,以及在战略选择上的错误。不过,相对于前面几个国家,日本其实也在二战中发明了一样对现代军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武器:MXY-OHKA 樱花式有人滑空炸弹,他被看做是如今空射巡航导弹的前身。

图为携带樱花巡航导弹的1式轰炸机,可见樱花就像是现代的导弹一样,被挂载在轰炸机的机腹。

樱花是一种弹药,也是一种自杀飞机,现在很多媒体将樱花特攻机称之为一种飞机,其实是有些偏的,樱花最根本的特征是一种的弹药,一种可以制导的弹药,一种在轰炸机上发射,可以在防区外攻击的精确制导弹药,由于拥有机翼和尾翼,因此还可以进行机动控制,更像是一种巡航导弹,不过这个巡航导弹非常可怕:他是有人的!

如果不看座舱和人,那樱花就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巡航导弹外观。

什么叫做有人?就是说这枚巡航导弹的机动和控制,都是人坐在导弹里面完成的,毕竟二战时期科技有限,无法发明出自主制导的精确攻击导弹,虽然德国发明了V1巡航导弹,但是V1精度很差,只能打击固定目标,还打不中,只能大概的进行面杀伤;樱花不同,他可以精度非常高,因为他没有采用任何其他的制导手段,他的制导计算机是人脑,制导的指令发送时人操作飞机,因此樱花的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

上图为樱花的攻击方式示意图,攻击方式和如今的反舰导弹如出一辙;下图为1式轰炸机投放樱花导弹。

樱花特攻机,或者说是巡航导弹,拥有一个1200千克强力TNT的弹头,这个弹头就装配在樱花的最前部,有多个引信,确保特攻机在任何角度命中目标都可以引爆。樱花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个直筒机身和一对短短的主翼,确保高速飞行,他在俯冲攻击时,最高速度可达1000公里/小时以上。樱花导弹由日本的1式陆基轰炸机携带,在机腹携带一枚,可以在进入美军舰队附近后进行投放,樱花导弹在投放后开始滑翔,在接近目标后点燃火箭发动机加快速度,其实就和现代反舰巡航导弹一个样。

图为公开展示的樱花特攻机。

樱花巡航导弹没有起落架,因此无法降落,也没有返航的燃料和导航的设备,因此完全就不具备降落、迫降、返航条件,他们一经挂载在1式轰炸机上,就注定了有来无回,非常可怕。现代战争中,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在目标30公里之外打开雷达自主索敌的主动制导反舰巡航导弹,但是这种作战模式最早就是樱花这样完全人为操作的导弹,一方面我们感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疯狂,一方面也为那些驾驶樱花的飞行员感到悲哀。

二战中,美国发明原子弹,德国发明导弹,苏联发明火箭炮,那么日本当年发明什么呢?怎么样?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所以他们对他国的土地及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也正因为日本本土资源匮乏,所以二战期间,日本人制造的武器都很有特点,比如坦克,日本制造的坦克数量少,装甲厚度也不行,与同时期美苏德等国的坦克相比,日本坦克真叫一个脆,但日本人也是有所考虑的,毕竟他们生产的坦克只需对付中国军队,不需要对付苏联人或美国人,所以有那么一层铁皮也就够了。

其实日本制造的武器也有出彩的,比如零式战机,零式战机重量轻,速度快,转弯半径小,爬升率高,航程远,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没有对手,直到后来美国针对零式战机研发出了地狱猫,这才结束了零式战机制霸太平洋的时代。虽然零式战机的统治时代很短,但结合日本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日本能制造出如此性能优越且符合日本国情的战机确实很厉害。

不过,在日本人制造的众多武器中最让咸鱼佩服的是下面这套名字叫“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别名“人间机雷”。

1945年6月,美军以伤亡七万多人的惨重代价攻占了冲绳岛,历时三个多月的冲绳战役结束,冲绳岛的丢失对于日本人来讲是灾难性的,因为这意味着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所有据点全部丢失,面对美军的迫近,他们只能固守本土,而美军也在整装待发,准备一鼓作气攻入日本本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问世了……

这套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一套简易潜水服,一枚“五式”机械触发水雷,一根5米长的竹竿,还有一个随时准备赴死的人。

那么这套攻击系统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

首先将“五式”机械触发水雷绑在5米长的竹竿上,然后准备赴死的那个人穿戴好潜水服,拿着绑好水雷的竹竿一头扎进海中。

按照预先的设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会一直埋伏在近海里,等待美军登陆艇的到来,当美军的登陆艇载满美国大兵冲滩登陆的时候,潜伏在海中的这些人便各自寻找目标,一旦锁定目标便快速接近然后一杆捅向目标,引爆鱼雷,从而摧毁登陆艇及艇上的美国大兵。

是的,“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其实就是自杀式攻击,与之前的神风特攻队,万岁冲锋都是一个性质的,最初,面对美国人的逼近,日本是决心抵抗到底的,为此军方才组建了伏龙特工队,召集了480名士兵进行训练,可是这套系统尤其是潜水服实在太简陋了,根本无法保证士兵潜入海底后的安全,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这套系统就曾出现过很多意外,甚至在士兵们还没有正式出征前,就已经有10个人死于日常训练了,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不过,没过多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之前叫嚣的本土决战也没有实施,所以,这套“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也没有投入实战便就地解散。

如今时隔七十多年后,再看这套系统,只觉得日本当年真的太疯狂。连这样的作战方式都能想到,这算是逼急眼了吗?

二战中,美国发明原子弹,德国发明导弹,苏联发明火箭炮,那么日本当年发明什么呢?怎么样?

零式战机。

二战中,日本的工业科技实力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工业产值仅和捷克相当,指望日本出现什么划时代的成果,本来也不现实。

但不妨碍日本在个别领域取得优势,零式战机就是其一。

这款战机,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优于同时代其他战斗机,在二战初期,算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战机。

具体数据不说了,只说一点:

在重庆的璧山空战中,零式战机取得0:27的惊人战绩(击毁中方13架、迫降14架战机,飞行员战死10人,负伤9人……而日方0坠亡)。

由此,重庆成为了有空无防的城市,防空作战只能依靠高射炮了。而剩下的中国空军战斗机只能采用如果看到单独来袭的轰炸机就上,看到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编队就起飞疏散壁敌的避战原则。

后来,又发生8架零式战机掩护27架攻击机空袭成都,飞行员降落到已疏散的成都太平寺机场,徒手一举将指挥所纵火烧毁,再升空扬长而去。升空后,将前来拦截或追击的8架战机一一击落。在太平寺机场未能起飞的15架中国战机全被击毁,此役以中国空军完败告终。

后来,随着P-51野马、F4U海盗、F6F地狱猫等高性能战斗机的大批量投入战场,零式战斗机才逐渐失去优势。

二战中,美国发明原子弹,德国发明导弹,苏联发明火箭炮,那么日本当年发明什么呢?怎么样?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结成纳粹法西斯军国主义同盟国,对全世界各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由于全世界各国没有充分地备战加之武器军事装备落后,德,意,日,发动闪电战,欧洲,亚洲被纳粹法西斯军国主义占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那里就有斗争。全世界各国人民拿起枪起来武装起义斗争,那个年代美国的领土没有被法西斯占领,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为了达到占领美国,偷袭珍珠港美国第六航母舰队全军覆灭葬身大海喂鱼,这个时候美国已发明了毁灭人类的原子弹,美国忍无可忍用飞机装了二颗原子弹对日本的广岛,长琦从天空上面扔下来,二个地方人和房子变成灰,那么德国到战争末期,德国纳粹法西斯导弹是制造出来了,他们想造原子弹没有造出来,苏联红军百万开始大反攻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全部投降。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到末期,日本731细菌部队,在前期已经制造出细菌弹,对我国抗日军民已设施打击,由于我国军民经过八年抗战以及苏联红军参战,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上就是四国发明的新的军事武器装备。

二战中,美国发明原子弹,德国发明导弹,苏联发明火箭炮,那么日本当年发明什么呢?怎么样?

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确实是美国,这点没有任何疑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原子弹就是由美国人发明的。

早在1939年二战刚爆发的时候,德国人就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展开了原子弹研究,相对于美国来说,德国研究原子弹的时间要早上三年、所积累的经验自然也更加丰富。

只不过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德国落败的时候,他们都没能制造出原子弹这种拥有着神灵威力的武器。

后来一直到二战末期的时候,这种恐怖武器才被美国人制造了出来。

而美国之所以能制造出原子弹,很大程度上跟爱因斯坦有关,当年是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描述了原子弹的恐怖,罗斯福才在1942年的时候开启了浩大的原子弹研究工程。

当然,原子弹成功制造的功臣还有很多,比如奥本海默等主要的研究人员、比如那些在原子弹研究上花费了不少心血的德国人。

在这其中,德国人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要不是美国人在1945年4月份德国战败的时候从德国获取到了重要的研究资料,美国人还真不一定能在战胜德国几个月时间后就制造出真正的原子弹。

而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除了原子弹这种恐怖武器之外,他们还曾经发明、研究过很多以往所没有过的东西。

比如世界上第一款地对地弹道导弹、第一款空对空导弹、第一款地对空导弹、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款碟型飞行器等众多东西都是由他们率先发明的。

除此之外,他们发明的各种另类武器也非常让人叹服。

日本在二战中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发明

而日本和德国虽然同为法西斯国家,但是他们之间在创新方面却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

在整个二战中,日本人发明出来的新颖武器和事物非常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这个技术,而是他们的实力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当时,日本所奉行的最大策略就是节省物资。

由于他们国内的物资缺乏,他们制造什么武器所需要先考虑的都是物资。

比如他们在给陆军装备枪支的时候,他们推行的就是效率并不高的38大盖。

这款枪每发射一次子弹,就得需要重新上一次瞠,跟上一次膛可以发射许多次的半自动步枪和紧扣着不动就能狂射出子弹的自动步枪完全无法相比。

如果他们真想改进的话,以他们的技术肯定可以轻松改进,只是受资源所迫不得不放弃了这样的打算。

为了节省更多的子弹,他们更是鼓励士兵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刺刀去发动进攻。

试问这种状况中的他们又能发明得了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当时,也就日本海军发明的一款水陆两栖武器还能让人看得上眼。

这款水陆两栖武器的名字叫做特二式内火艇,是一款水陆两栖的坦克。

其既可以在海上依靠螺旋桨如同船艇一般航行,也可以在陆地上依靠履带如同坦克般蠕动前行 。

在陆地上,特二式内火艇可以发挥的最高时速是37公里,最大续航是320公里,而在海上就不同了,每个小时的最高速度只有9.5公里,最大续航也只有140公里。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人查验日本的所有坦克时,他们曾对这款坦克给予了不错的评价,至于日本主力使用的陆军坦克,他们看都不想看一眼。

二战中,美国发明原子弹,德国发明导弹,苏联发明火箭炮,那么日本当年发明什么呢?怎么样?

说起二战时期的日本称为“发明废材”一点也不为过,前有王八盖子、后有“豆腐”布料、松树根燃料……

特别是这个“松树根燃料”,葬送了无数日军飞行员的性命

我们都知道近现代战争说白了打的就是资源站,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本就匮乏,根本无法支撑一场大的战役,为此二战时期的日本人们针对这一问题想出了无数的解决办法。

如日军为了争夺石油资源,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虽然夺取了油田,并开采出了石油,但是到了二战后期这些石油根本无法运回日本。海战上接连的失败,日本海军已然完全丧失了制海权,那些满载着石油的日军运输船只基本全部都美军的炮火击毁在运输途中。

没有了石油,日军就无法提炼飞机所需要的航空柴油和汽油,日军的战机就无法起飞,怎么办?

虽然从理论上讲,松树根的确富含油脂是可以用来提炼“燃油”,但是这种燃油的杂质含量极高,都是用来点灯用的,即使以现代的工艺来加工和提纯,仍是达不到航空用油标准滴。

如果强制使用这种燃油,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损毁发动机,继而机毁人亡。

但二战后期的日本已经失去了理性,本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理,大肆鼓动百姓、学生,挖掘松树根,然后一车车运到工厂,熬炼出浓稠的松根油,再一步步提纯,精炼出“代航空燃油”。

最终日本的战机,因为使用了这种劣质“代燃油”,大多飞到半空就突然熄火,不用盟军一枪一炮,日军的战机就会一头栽下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