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的第一标准,是不是导弹无法击落为最好?

其实任何战斗机的设计都是要把生存性作为重要指标的,不光是六代机。正因为如此,因此任何战斗机都不会把不被击落作为第一设计目标,而是会把他作为一个基础的,自然而然就能达到的,作为全部设计过程中都会考虑到的一个指标。

和每一代战斗机都一样,任何一代战斗机都会有自己最为显著的特征,该特征即为这一代战斗机的第一设计指标。比如说第二代战斗机的高空高速要求,设计中就会把不断的提高飞机的速度和飞行升限作为第一要求,目标就是要更加快速的拦截对方挂载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轰炸机和其他战斗机。典型代表就是米格21、F4鬼怪战斗机等。

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指标是在第二代战斗机高空高速的基础上,提高雷达能力和武器使用能力,具备发射中距离导弹的能力,这一代战斗机是国际标准中新划出来的一代,也因此才出现了目前的划代从四代变成了五代。第三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就是米格31、F14等战斗机,这一代战斗机相对于传统的第二代战斗机优势很大,但是相比于后来的第四代战斗机要略差。

第四代战斗机,也就是过去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的第一要求是能量空战,脱离了高空高速的要求,不再是在二代战斗机设计理念上的提升和进步,第四代战斗机的机动性很强,强调中近距离和中低空的格斗能力,因此飞机的飞控系统、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第三代战斗机,他们的速度要慢一些,这一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就是苏27、F15、F16、米格29等。

然后才是第五代战斗机,也就是如今歼20和美国的F22A这一代飞机,这一代飞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大大增强,一般都有多种探测设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机载雷达,可以通过网络互联的方式,利用数据链实现和其他战场友军的互联互通,成为网络化作战的节点,他们使用了隐身设计,很难被X波段雷达远程发现,因此这一代战斗机也多被称为是隐形战机。

而第六代战斗机就不一样了,他的标准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有一些方向是可以确定的:1,更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可以融合各种战场信息,甚至可以通过操控无人机实现对战场形势的透明了解。2,更强大的隐身能力,他们的可动翼面更少,甚至可以取消平尾和垂尾,因此飞机的突出物更少,更难被发现。3,更强的武器使用能力,可以使用新型的高超音速导弹武器,不仅仅在制空方面用途很大,而且在对地打击能力上要上一个档次。

因此,我们现在在六代机准确标准没有出台的时候,就讨论他的第一设计要求是什么,显然太早,还不能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不被导弹击落是所有战斗机的根本需求,但是不是设计上的第一追求。

六代机的第一标准,是不是导弹无法击落为最好?

我是雷达工程师,所以我觉得六代机在五代机的基础上,首要考虑的还是雷达隐身!只要战机隐身性能做得好,就无法被探测到,也就不存在被对方的导弹雷达锁定并且击中击落。所以隐身依旧是下一代战斗机的首要考虑问题。

那么六代机通过什么方式来改进隐身特性呢?这应该还是要从目前战机实现隐身两大方面入手:外形和材料。

外形隐形:

我个人觉得,目前的外形隐身,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下一代战斗机将在外形方面,没有多大的进步。战斗机该有的外形,几乎已经都被设计出来了,并且已经在实验室当中进行了多次的试验,试验的场所除了大家之前知道的风洞,来测试气动性之外,还有一个测试战斗机外形隐身性能重要试验设备:微波暗室。

这是一个巨大的金属腔体,里面的四壁,都铺满了吸波材料,腔体主要是屏蔽了空气当中的电磁波,比如手机信号和WIFI信号等等。四壁的吸波材料,能够吸收电磁波,不发生反射,这样就模拟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把不同外形的飞机放在里面,测试它的RCS(雷达散射截面积),这就是一个纯粹的机械式的试验,不断更改外形,得到最佳的测试数据,也就是RCS越小越好,这样没有什么技术难点,花费的就是时间而已。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这样的测试,甚至都不需要实际进行,通过强大的仿真软件就可以模拟出来,并且非常准确,下图就是一个所长做的关于仿真美国F35战斗机外形隐身效果的模型:

所以我觉得,外形隐身设计目前应该是已经达到了顶峰了,很难再有颠覆性的设计了。

材料隐身

相比较外形,材料进步的空间就非常大了,因为材料方面,我感觉的没有技术上的顶层的,可以不断的提高技术,以此来提高材料的性能。目前隐身战斗机的隐身,主要还是依靠吸波材料来实现。

不同于外形那样,材料的设计和测试是很麻烦的,材料几乎都不可以进行仿真,也没有很强的理论进行指导,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才能获得效果比较好的材料。就比如同样的材料成分,不同的组合比例,就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哪怕相差百分之一,都有可能带来结果的革命性变化。

目前隐身战斗机的吸波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不能覆盖全波段、寿命短和制造维护成本高等缺点,这些都是未来可以突破的方向。就比如目前隐身战机的吸波涂料主要覆盖主流的雷达波段,甚至是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大多都是S波段和X波段等,这些都是短波雷达的波段,材料对长波雷达没有很好的吸收效果,所以就有报道说米波雷达能够发现现在的隐身战斗机。如果隐身涂料能够覆盖全波段,那就能对所有波段的雷达都能实现隐身。

所以五代隐身战斗机的吸波涂料,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其它方面,我觉得就是发动机及其解决尾喷口的红外问题,六代机应该配备推力更强大的发动机,机动性更强,然后速度比五代机有几倍的提升,比如达到五马赫或者十马赫甚至更高,能够快速打击目的和撤出战场。这样导弹就更无法击落六代机了,因为根本无法追上六代机,速度没有它快。

其实所有的战斗机的目标,首要考虑的问题都是不被击落,之前是不被火炮机炮击落,现在就是考虑不被导弹击落。所以一旦六代机不能被发现,也就不存在被导弹击落的事情,而且就算发现,依靠超强的机动性和速度,也能摆脱导弹的坠机。

六代机的第一标准,是不是导弹无法击落为最好?

想要猜测6代战机就得看看前几代战机的研发标准,带你分析分析。

第一代飞机的最大速度M0。9-1。3;装航炮、火箭弹和第一代空对空导弹;机上还装有光学一机电式瞄准具和第一代雷达。 代表型号是美国的F- 86、F-100和苏联的米格-15、米格-19等。

 第二代飞机的最大速度M2-2。5,装第二代空对空导弹和航炮;并装有第二代雷达和具有一定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代表型号是美国的F-4、F- 104,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国的“幻影”Ⅲ等。

  第三代飞机的最大速度与第二代相近;装中距和近距格斗导弹、速射航炮;并装有第三代雷达和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代表型号 有美国的F-15、F-16,苏联的米格-29、苏-27和法国的“幻影”2000等。

第四代(中国称第五代战机)飞机具有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与敏捷性,短起降能力和全环境作战能力。代表型号有美国的F-22中国的J-20等   目前,一些主要国家装备的主力战斗机都是第三代战斗机。

个人通过这些分析世界上的6代战机(西方5代)在第四代基础上应该有更高的续航能力,更厉害的起降能力(比如垂直,目前重型战机没垂直起降),航炮改为电磁炮。更厉害的人机一体化的火控系统,或者核能飞机也不一定哈哈,具体6代战机的标准大国应该都统一制定好。期待中国的6代战机吧。加油中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