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以歼20为原型,发展出一款廉价的五代机?

等到峨眉发动机的歼20服役以后,使用太行或者使用三姨夫发动机的都会很尴尬。那么能否就以太行发动机的歼20为基础,降低电子设备成本,或者说明白一点挫刀挫一下,当廉价版五代机呢?主力,以及廉价版使用同样的机体设计,也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就是正常版和猴版。

当然能了,而且也有过这个版本的设计方案,方案是以歼20的基本气动外形为基础,减少一台发动机,缩小整个飞机的尺寸,发展出一款小型化的五代机。

世界上拥有重型五代机的只有3个国家,先后顺序分别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其中美国和我国都有为解决重型五代机数量不足问题研发的中型五代机,美国是F35,我国有FC31,只不过美国的F35是真的服役了的项目,而我国的FC31却是面向国际市场外贸的产品,我国空军和海军都没有采购的打算。

那么是说我国没有用小型或者中型五代机填补重型五代机数量不足的打算吗?其实也有,但是军事投资有一个效率问题,从目前阶段来看,服役1架歼20能够对提升军力带来的好处,远比服役多架FC31要重要的多,换言之,在我国空军五代机数量不如超级大国美国的情况下,追求质量上的要求远比追求数量要求要实际的多。

但是未来,当我国的重型五代机歼20到达一定规模,比如100架以上,接近美国部署的F22A的数量时,我国就不一定非要追求继续增加重型五代机了,而是可以考虑大量的制造中型或者轻型五代机。但是这款飞机不一定就是FC31,毕竟FC31的性能暂时达不到要求,而且这款飞机主要面对外贸,指标和技术有些公开。

因此,我国有必要为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一款用以填补五代机数量不足的廉价五代机,这款飞机最好是一种类似于歼10的单发五代机,最好不要双发,毕竟双发还是贵,体现不出价格优势和数量优势,单发对维护和后勤保障要求也较低,可以大量部署在前线机场,用以快速形成空战交战线,因此,我国今后肯定会研发一款轻型五代机,也很有可能就是基于歼20的猴版。

能否以歼20为原型,发展出一款廉价的五代机?

听话要听音,题主问得很巧妙,他的意思,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弄一款猴版,一机两用,既可以满足自己低成本使用,亦可对外出口。这一思路,与三代机差不多少,重型的F-15,轻型的F-16,搭配使用,F-16就用得很好嘛。想法是不错的了,但五代机可能不成。可以看看F-35的路子,虽被总统硬勒着降了不少价,但是对外出口的价格,动辄也是几个亿美元,倒逼着洛马把损失从国外找补了回来,还有维护费用呢,办法总是人想的,洛马不会有任何损失。廉价版的五代F-35如此,我们如果也采用这个法子,以歼-20为原型,重新做一款廉价版的歼-20,现实意义并不高,一旦失去隐身优势,五代机的真正作用又会体现在哪里,这是一;猴版专用于出口,出口多少不具确定性,恐怕研制费用都很难收回来,这个才叫得不偿失呢。

▲有的是办法。也不是没有法子,以为歼-31就可以。它的外形隐身,妥妥的五代没问题,中外见过的,都夸它有大本事,设计得非常优秀。机头空间宽大,加以容纳大功率雷达,看得清才能突出探测距离优势呀。双前轮起落架,双发设计等,正为舰载机而来,本身具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沈飞人,知道舰载机需要什么。海军需要,没准空军也可以,与歼-20实现轻重搭配,它已实验七、八年,至少在气动上有了相当的成熟度,只要军队需要,一句话,就可干起来。2018年航展,人们没有瞧见它,专家的解读是,没有消息就是最大的好消息,没准已经干了起来。歼-31成功了,正符合题主廉价的好想法,价格绝对不会比歼-20高,能实用就好,要在这是从开始设计,就做了精心准备的,不似歼-20,从设计就以高端机来打造,要它放软身段,实在也是勉为其难的。

▲利剑与彩虹。“利剑”已经首飞了多年,情况如何不知道,如果有价值,可以继续,没有价值可做为技术储备,且不去说它。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它形体略大一点的“彩虹”-7甫一亮相,来得甚急,要到2023年实现装备。“彩虹”,我们都知道,专门为出口而打造的,彩虹7的主要考虑,做为侦察之用,还是蛮好的,辅助一点打击功能,带一点弹,便于打击即时出现的目标,便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弹不多,航程就远呀,正可灵活作用在战场。无人机伴随五代作战,正在成形,是未来六代机作战典型样式之一,我们打造有人的高端五代机,弄一点隐身无人机伴随作战,从现在起,即应有所考虑。

▲特别要说说暗箭。如果利剑和彩虹7都不成的话,好像“暗箭”,与歼-20搭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第一次亮相,世间一时大波轩然,科幻的外形,比五代机更加的科幻,宽厚的机舱可容下更多的弹弹,只是亮相十多年间,绝无任何动静,2018年网曝实体模型的出现,直引得一时讨论闹热。魂舞大漠就觉得它可比歼-20的缩骨感来得直接方便。开启无人机作战,也是重大发展方向之一,搞不好未来战斗机就是无人的,也未可知。现在集合在五代机羽翼下作战,应该是我军着重思考的方向。代表未来发展的装备,才不致永远落在人家后面。

能否以歼20为原型,发展出一款廉价的五代机?

FC-31以前就是这种思路,事实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无论是外销,还是国内空军的意向,都不理想。本来应该大受欢迎的高性价比理念,为什么现实中会受阻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现代战机航电系统在战机成本中的比例并不高。目前网络上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那就是航电系统在现代战机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比如在3代机中,航电系统成本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0%左右,而隐身4代机则会更高——可惜的是,这种说法是错的。根据美国方面提供的F/A-18E/F战机(3.5代)、F-35战机采购成本的详细清单可知,航电系统的成本在战机总单价中的占比根本就不高。F/A-18E/F中航电系统所占的比例不过8%,F-35所占比例也只是超过了10%而已。现代战机成本中,占最大头的是机体成本,这个才是占一半左右;然后是研发成本分摊、售后服务分摊、航电、发动机等。当然,电子战机中电子系统的占比会高一些。

所以,试图在航电系统方面省钱,搞所谓的简化版,效果是很差的。省不了多少钱,反而大大降低了战机的综合性能,得不偿失。

2、先进的航电系统,恰恰是4代战机的必备要求。我们通常知道4代机有一个F-22所开创的“4S”标准:隐身、超巡、超机动、超视距打击,最后一个有的也称是超短距起降。但是,最终,演变成了“超信息感知”,为什么?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性能强大的雷达是为了获取更强的信息探测能力,隐身是为了降低对方的信息探测能力,电子战是为了削弱对方的信息探测/传输能力,网络化是为了提升信息传输/融合能力等等,这些手段,其实都是为了加强自身的制信息权,降低对方的制信息权。

91年的海湾战争,预示着现代战争走入了信息化战争的时代;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预示着数字化战争的开启;2010年后,网络化、一体化战争的时代又铺面而来。作为这个时代诞生的战机,网络化、一体化是必备要求,而要满足这个要求,就需要性能先进的航电系统。此外,以F-35为代表的新型战机,还大大加强了自身的电子战能力(F-35电子战能力类似一架小型的电子战飞机),这也是属于航电系统。

对于新型隐身战机来说,很多功能属于“硬性要求”,你想减,很难减下来。硬要减,也许能省一点钱,但是功能就有可能会缺失。

3、试图通过降低发动机的配置来降低成本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发动机推力事关战机的机动性、超巡能力等,是战机性能的基础,是不能省的。

想打造便宜一些的隐身战机,主要的手段还是减少机体体积,比如像F-35这种体积小、只有一个发动机的,成本就会比F-22这种的要明显降低。有的朋友考虑是否可以通过降低机体材料的档次来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是能减少一些,但是是有限度的。无论是超巡、超机动能力,还是机体寿命、隐身、重量的要求,对机体材料的要求都不低。实际上,歼20在昂贵的钛合金、复合材料方面的用量占比,本来就比较“适中”(20%的钛合金、29%的复合材料),继续降低得不偿失。

所以,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真的想大幅度的减低成本?简单,大批量服役就可以了,总体价格降低30%以上不是问题。

能否以歼20为原型,发展出一款廉价的五代机?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回答,真是让“天真”大开眼界,竟然有一堆人说可以造“低成本五代机”的;

造五代机不是菜市场买菜,个大的就贵,个小的就便宜,五代机的根本就是要保证对四代机的碾压优势,而想保证性能优势就不可能便宜,其实随着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不可能再有低成本先进战机的情况发生了,我们目前所说的一切“低成本”其实说的都是相对而言、是要在保证足够战斗力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而言的。

光要便宜不要性能的话,用纸叠一个最便宜,可那又有什么用?

很多人在低成本五代机上总是愿意纠结双发、单发或者雷达、航电的问题,其实这说白了一切都是性能上纠结,无非就是想用牺牲一部分性能来换取低成本的优势。图注:包括沈飞竞标失败的98-3“雪鸮”方案、PAK FA除T50外的另四种方案、美国XF-23在内的众多五代机方案都是重型机,甚至连F35都不轻(F35空重13.2吨是实打实的重型机),就是为了可以保证在性能优势,沈飞顾涌芬院士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击败F35只能是重型机”

可是这种“价格”优势在实际中是没有用的,武器装备从来看的都不是谁便宜,而是谁更具“效费比”,二战中那种老螺旋桨飞机比F22便宜多了,可是它俩上战场能一样吗?

这个问题其实沈飞最有发言权,沈飞的歼31其实就是这种“低成本五代机”思路下的产物,可是大家知道歼31所谓的低成本是用什么换来的吗?

全机相对减少了46%的零件,剩余零部件由歼20各配套厂家提供,说白了就是尽可能简单的攒出来,就是这么个东西投入比“十号工程”都多,到现在还是个半拉子工程,首飞6年了,外销到现在都没人要,还要再说什么“低成本五代机”呢?

所以大家不要再想什么“低成本五代机”了,要做五代机,就必须要有五代机的性能,而想要五代机的性能就不可能便宜,就这么简单!

能否以歼20为原型,发展出一款廉价的五代机?

这个事儿还得从“高低搭配”谈起。

为什么要开发一款廉价的五代机?是为了省钱,对不对?而战斗机里,高低搭配的思路就是省钱的代表。高低搭配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省钱。

但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苏27和米格29不是高低搭配,F22和F35也不是高低搭配。真正的高低搭配只有一个组合:F15和F16。当初美军率先装备了主力战机F15。这款战机追求的是绝对的先进,绝对的强悍,是不计代价追求最优秀的性能。这样一来也导致F15非常的昂贵。

美军自身对F15是非常满意的,100%的装备F15是他们最乐意的。但花钱多了,国会的老爷们心疼了,不允许美军全装F15,要他们必须再装备一款“便宜”的战机和F15搭配使用。于是,美国又开发了F16。

F16的定位就是便宜。它便宜在哪了呢?最主要的是:发动机。F15是双发战机,F16是单发战机。少上一台发动机,是省钱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首先这个发动机本身就很贵,少上一台,直接省了几百万美元。在部队的平时使用中,单发战机比双发战机更省油,这又省掉一大笔钱。在地勤维护上,维护一台发动机也比维护两台发动机更省事,省人工,省零配件,也省了一部分钱。

像雷达、航电、座舱、机身蒙皮、隐身外形......这些高科技产品虽然也很贵,但它们的主要成本是在开发这块。研制他们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需要交大量的学费。可一旦研制成功,到了生产环节,它们的制造成本并不高。

如果廉价战机采用歼20的雷达。这个雷达已经研制出来了,到了生产环节本身就已经不太贵,你还想省钱,那只能做的小两圈。而想小两圈省点制作材料,其实还得要新的机器、新的设备去做这个小雷达,这反倒是增加了成本。里外一算实际上根本没省钱,但性能确实是降下来了。

想省钱,往往都意味着性能的缩水,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而作为五代机,隐身外形、机身隐身蒙皮这些东西也没办法缩水。航电、座舱、飞控、火控这些东西敢缩水吗?

在雷达、隐身外形、蒙皮、飞控、航电......这些地方根本省不了几个钱,战斗机如果追求廉价,它只能是单发。

F35设计的初衷也是想便宜,然后大量装备,这就必然选择单发。

就像这几天又被炒了一波流量的FC31,有人喊拿它跟歼20高低搭配,这都是不可能的,FC31不可能便宜。只要它是双发战机,就便宜不到哪去。而装备两款不同的战机,就得开两款不同的生产线,带动下游两个体系的企业,到了部队还得两套飞行大纲,两套后勤系统......综合下来,这样的搭配只会更贵。

就像问题说的,以歼20为原型,开发廉价的五代机,那这款飞机只能是:单发隐身机。而只用一台发动机,这款战机也就只能是中小型战机。如果仍然采用双发,机体还那么大,只是在雷达、航电上做缩水,省的钱可以忽略不计,性能反倒会大幅下降。

歼20单价1亿美元,歼31单价8000万,单发机单价6000万美元,双发廉价机9000万美元,差不多是这个关系。

从性价比上看,双发廉价版和歼31,都是毫无吸引力。其实歼31的定位就是想走廉价路线,不知道咋想的,设计成了双发。低端机,价格却低不下来。

利用歼20现成的技术,再攒一架单发隐身的轻型战机,价格便宜,感觉也挺好。这才能和歼20形成高低搭配。

形象点讲就是一款减肥版的F35。

能否以歼20为原型,发展出一款廉价的五代机?

你这么先?巴铁也是这么想!

当前中国最靠谱的、已经大规模量产就是歼-20隐身战斗机,并且该机已经成为了中国空军的绝对主力,帮助中国空军彻底领先全亚洲空军。而相对的,歼-20体积比较大,并且不符合中型机的特点。特别是出口型战斗机,

巴基斯坦继在2013年-2014年考察完FC-31战斗机决定放弃采购这款战斗机,并且对这款战斗机性能表示无法接受。于是在选择四代机问题一直拖延,这个期间印度和俄罗斯研制的T-50系列打的火热,这就给巴基斯坦方面选择的时间太少了。自此巴基斯坦暂时放弃四代机计划,但是在2017年时候巴基斯坦参谋长表示已经与成飞达成共识,双方合作一起研制一款第四代机,并且计划在5年内搞出来。这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款中型战斗机,只能说歼-20隐身战斗机团队提供了一些经验。

而中型战斗机在重量、性能、成本上比重型战斗机要便宜,并且一般人设想的就是中型战斗机执行任务能力可以赶超重型战斗机,特别是成本接近的时候。但是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同,比如FC-31战斗机制造、研发成本并不比歼-20少太多。并且中型战斗机重量、载弹量毕竟比不过歼-20这类的重型战斗机。所以中型和重型战斗机两者差异不小,并且歼-20没办法缩小比例在试飞一种新的型号,因为这设计到气动、设计、航空火控、飞控等等方面的修改,还不如自己再搞一团队设计得了。并且中型四代机的要求可和歼-20隐身战斗机不一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