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后会不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你怎么看?
我国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我国目前对于垂直起降战斗机的需求越来越大了,其实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不仅仅是在两栖攻击舰上可以使用,他在部分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丛林地带和海岛上,也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多山地的高原地带,很难建造和部署大型的机场,尤其是设备和技术要求很高的军用机场,但是垂直起降战斗机对于大型机场的需求就比较简单,并不需要一定拥有多么复杂的维护设备和操作设备,垂直起降战斗机可以部署在大型仓库内,直接开到停机坪上就能起飞,对于起飞条件的要求和直升机无二,因此非常利于部署。
另外一方面来看,我国目前也已经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两栖攻击舰了,这是我国海军转变两栖作战模式的重大一步,两栖攻击舰将会让我国海军具备由海到岸的超越地平线登陆和打击能力,立体作战和均衡运载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成为我国未来投送武力和打击力的重要载体,但是我国现在海基垂直起降的攻击机非常缺乏,武直10虽然可以承担部分任务,但是依然不如垂直起降战斗机更加强大。
垂直起降的攻击飞机,比武装直升机的航程更远、武器使用更加灵活、飞行速度更快、战区存在时间更长、武器的种类更多,而且可以挂载更重的武器和弹药,比如,可以使用LS6和FT系列精确制导炸弹,类似于美国的JDAM炸弹,这样对于两栖攻击舰而言,就可以在对地打击中发挥出类似于航母的作战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于我国还是需要的。
因此,我国未来肯定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的。
我国以后会不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你怎么看?
要问中国有没有垂直起降战斗机?有还是有一架的,毕竟北航展览馆里还有一架从英国某私人飞机收藏家手里搞来的“鹞-GR3”,但是批量装备部队与实战运用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尽管没有这种东西,但是要说没有做过一定的分系统乃至整机预研那也肯定是假的,要说没有去看过苏联的冷战遗产,也就是那个丢在茹科夫斯基荒地里的Yak-141垂直起降战斗机原型机那也不科学。
毕竟目前就按照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我国的航空工业部门攻克F-35B那个尾喷管的弯扭结构关键技术及相配套的飞控系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不过现在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都没有提出研发要求,因此目前也就是手里握着技术储备。
至于你说我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到底要不要这种东西,按照笔者的想法,空军航空兵肯定是不要这种东西的——很简单,垂直/短距离起降战斗机这种东西,在空军航空兵的发展历史上已经被证实是走了“邪路”的东西,属于冷战前期对峙双方精神紧张脑洞大开的产物。
冷战前期西欧各主要国家面临的威胁是啥?不,不仅仅是笼统的所谓“苏联的钢铁洪流”,而是一旦开战苏军以战术核武器开道,实施大纵深向心突击的装甲集团军和威胁性更大的纵深战役机动集群(1970年代以后)。无论是战术核武器还是坦克集团军还是战役机动集群,基本上都意味着一旦开战北约战略战役纵深五百公里以内的所有机场随时都有被“飞龙骑脸”的危险。
作为应对措施,分散部署、野战机场、筑垒机场工事都是应对措施,而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种应对措施——这货根本不需要机场,有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就可以起飞作战。
因此实际上“鹞”式战斗机开始是皇家空军一个劲儿在那鼓捣的项目,主要目标是研发一种可以执行近距离空中战术支援的飞机,最早装备部队的年份是1969年。
但是实际上皇家空军很快发现,所谓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不科学——一方面是受限于70年代的航空技术,它那四个“飞马”发动机维护特别复杂,理论上的“有个篮球场/停车场就能起飞”在实战运用中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毕竟任何飞机都无法脱离机务保障部队运作,分散部署的形式反而还分散了保障部队的力量,提升了保障难度。
另一方面来讲,这个垂直起降战斗机普遍有着耗油量大得吓人的问题,我们还是以皇家空军的“鹞GR3”来讲,在实施全垂直起降模式的情况下理论作战半径只有93千米,在实施短距离起飞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也只有300多千米——这简直已经不是机场围墙保卫者了,而是机场跑道保卫者了。
故而这种垂直起降战斗机在空军航空兵的装备发展历史上很快就成了昙花一现的玩意儿,大家还是觉得发展跑道抢修技术、机堡加固技术、野战机场起降技术、高速公路起降技术比较科学。
等到冷战结束之后俄军彻底放弃了面对西欧的大规模战争计划,而其它地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暂时也都没有使用战术核武器开道、战役机动集群骑脸的危险,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战术空军航空兵很快都彻底放弃了垂直起降战斗机。
而从海军航空兵而言,垂直起降战斗机在所在军种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物,不能脱离所在军种的地位、战役想定乃至国内政局来考察。
就拿倒霉的英国皇家海军来讲,皇家海军装备“海鹞”其实是工党政府强行喂SHI的结果,工党政府砍掉了皇家海军全部的舰队航母跟配套的F-4K舰载战斗机跟掠夺者攻击机以及“塘鹅”预警机,万般无奈之下皇家海军只得退而求其次把新一代航空母舰以“全通甲板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塞进了海军作战序列。
常规起降舰载机那是没戏了,咱就退而求其次玩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吧,毕竟有总比没有强,皇家海军这才在空军的“鹞GR3”的基础上研发了“海鹞FRS1”。
至于苏联红海军,同样也是戈尔什科夫跟其徒子徒孙忽悠“赫秃子”跟“勃总”瞎塞私货的结果,把1143级航空母舰(也就是著名的“基辅”级)以“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塞进了红海军的造舰计划,然后强行装备了一小批Yak-38“铁匠”型垂直起降舰载机用于承担建立防空阻塞线的任务(实际上Yak-38性能极差,连基本的飞行训练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区域防空任务在实战中大概率也就是个画饼)。
再说美国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之所以拼命捣鼓AV-8B,然后还一定要咬死F-35B不放松,最主要的还是四等人身为独立军种一定要具备自己的攻防能力,说白了,就是军种矛盾,为了刷存在感的需要。
但是尽管说是这么一说,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当前各国唯一一个装备有垂直起降战斗机,尤其是最后要装备300架以上第四代垂直起降战斗机F-35B的军种,对我们的威胁可以说非常巨大。
一方面,按照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想定,舰队决战时可以将携带有F-35B的两栖攻击舰部署在次要威胁方向上用来实施战役佯动,吸引假想敌的区域拒止火力,为己方真正的舰队决战兵力让出进攻通道;
另一方面,海军陆战队自己装备、自己指挥的固定翼舰载机可以极大地提升战场与战役纵深遮断的效率,毕竟哪个军种给自己搞支援都不如自己给自己支援来的快准狠。
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还是非常希望我们能上马自己的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的,但是到底国家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目前不清楚。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我国以后会不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你怎么看?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歼-26战斗机,不知道各位军迷朋友们听说过吗?据传,这就是中国的垂降战斗机。但是目前并没有官方消息来证实歼-26战斗机正在进行研制。中国以后会研制垂降战斗机,中航工业于2015年就开展了短垂研究项目。这样做的目的很显然就是为了以后研发垂降战斗机进行技术沉淀。
然而中国军队并不会大量装备这种类型的战斗机,海军陆战队的需求量应该比较大。毕竟这样的战斗机夺岛作战还是挺不错。垂降战斗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国土面积辽阔,陆地面积和海洋疆域分别达到了960多万平方公里和300多万平方公里。这种类型的战斗机油耗大,导致航程短,战斗辐射范围也很小。这样一来,就必须得部署更多的同类型战斗机来维护国家安全。
中国空军还是以三代机为主,二代机数量多,四代机拥有一部分。中国战机的研制方向肯定是更加强大和先进的五代机。未来的舰载机,起步也会选择四代机,而不是垂降战斗机。在世界范围来看,研制垂降战斗机的国家也不多。垂降战斗机研发费时费力又费钱,作战效果也并不好。英国曾经研制的鹞式战斗机,马岛战争中就因为操作不当直接报销了五架。并且这类型的战斗机载弹量也是比较小,比起普通战斗机不占优势,这对于空中作战和对地支援非常不利。
我国以后会不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你怎么看?
常说的一句话,大家一定得记住!真心的有用处的!这句话是——军事需求决定武器形态。
这是我们的厦门高崎机场:
这是一个4E级的机场,包括1条长3400米、宽45米的跑道,1条长3300米的平行滑行道及7条联络道。
一架战机从高崎机场起飞,距离日本的那霸也只有600英里多一点(978公里)。
在这个距离范畴内,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可以搞定了。
再看南沙群岛。
在南沙群岛我们不仅仅有良好的避风港环礁,我们的南沙也有很多的机场。
其实有一句可以让大家安心的话,就是实际上我们在南海,都根本不需要航母参与就可以达到我们的军事目的。
对于垂直起降战斗机,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一定是在航母上起飞的。而是作为一种前线支援战机对战场前线起到快速支援作用的。其主要的存在目的就是取得前线指控权并对前线目标进行对地攻击。
这个概念其实来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大部分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也都是这个年代范畴内开始的研发。
例如大家所熟悉的鹞式战机。
1962年鹞式战机就已经开始首飞了。
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垂直起降战机目前并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求。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战争早就没有前线的概念了,讲究的是打击大纵深。连前线都没有了,要什么前线战斗机呢?
一架鹞式战机作战半径只有370-550公里,这个距离我们甚至用火箭炮就可以覆盖了,完全没有必要使用鹞式战机。
同时咱们说说F-35B,这是一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量身定做的战机。为的是保持海军陆战队的两栖突击舰资产而已。
如果F-35B在两栖突击舰上垂直起降的话,那么它的作战半径甚至要比鹞式还小。当然了,还可以采用空战加油的措施为F-35B延长作战半径,但问题是,如果加油机到位了的话,普通战机进入加油范围可以携带的弹药量可是比F-35B携带量更高的。
对比下载弹:
F-35B
F-35A
为啥差了这么多? 原因有两个:机身缩小减重,本身能携带的武器量变少;加了升力风扇,严重的挤占了武器舱空间。
所以基本上看F-35C也就是一个弱鸡了。
这里可以断言一下,咱们在未来30年内基本上还真不需要也不会搞一型垂直起降战斗机。
我国以后会不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你怎么看?
中国会不会研制垂直起降战斗机?想要得到答案不难,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中国需要F-35B吗?如果中国拥有F-35B能解决什么问题?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机
中国需要F-35B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人可能会说中国以后一定造的是弹射型航母,研制垂直起降型战机意义不大。但问题是即使中国从第三艘航母开始采用的是弹射起飞方式,不是依然有两艘滑跃起飞航母吗?按照每艘30~50年的寿命期算,难道在这半个世纪当中,就只能采用歼15?目前全世界正在朝着隐形化推进,非隐形战机在未来会被逐步淘汰。而既具备隐形又拥有垂直起降能力的战机,一定会成为香饽饽。不管是为了替换歼15,还是提高战机的战场适应性能力,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战机在中国都是会有很大应用前景的。
如果中国拥有F-35B,能解决什么问题?中国未来肯定会建造类似黄蜂级/美国级那样的两栖攻击舰,那就少不了垂直起降战机。看现在的黄蜂级/美国级,原本只是供直升机起降的,但F-35B停靠后,瞬间格调就提高了,活生生变成了中型航母,打击能力大幅提高。这种战力提升,不需要加装耗资巨大的弹射器,只需要一架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战机就能实现。F-35停靠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垂直起降战机优点很多,但毕竟重新研制一款隐形战机耗资太大,如果从头专门研制一款,成本上会是一个问题。中国据说会在歼31基础上研制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号,如果真的实现,那么将会是一大好消息。垂直起降型歼31B舰载战斗机
我国以后会不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你怎么看?
中国会不会研制、装备垂直起降战斗机呢?我认为不会!有人说美国有啊?因为战略不同,就像中国不需要FC31。因为美国是全球部署,全球盟友,美国也在改变,尤其是特朗普,不知道下一任的政策。中国不需要,中国只需要在中国需要的地方部署。
比如登岛作战,美国有专门的登陆舰艇,还装备了战斗机,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要求。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是平等的。世界上只有美国有这样的军种和配置,这也是争夺的结果,F35B也是争夺的结果,别的国家不需要。航母上战斗机夺取制空权,攻击有效目标,然后海军陆战队立体登岛,任务完成。而垂直起降战斗机是没有位置的,如果装备,战直升机的空间,性能又不如航母上面的战斗机,成了鸡肋。
而别的强国为什么装备呢?因为没有真正的超级航母。比如英国当年的轻型航母以及现在装备的伊丽莎白航母,只能装备垂直起降战斗机。日本计划也是这样,改造出云号,装备垂直起降的F35B,还有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再看法国,法国有戴高乐,这是真正的航母,西北风登陆舰上装备了垂直起降战斗机了吗?没有!
再有一点,就是美国需要全球部署,十艘航母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就出现了稍微弱一点的登陆舰出场,保持存在。而中国不需要,即使真的需要,也需要航母和登陆舰一起作为编队,一艘航母,两艘登陆舰,效果强过5艘同样的登陆舰,垂直起降战斗机是没有必要的。不过中国可以研究,试验,一旦需要能够立即生产。现在中国不需要,不等于以后不需要,市场不需要。就像FC31,中国空军不需要,可以推向国际市场。中国在英国式垂直起降和俄罗斯是垂直起降都有接触,随着研制加强,中国是能够造出来的,这一点不需要怀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