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被敌机锁定了?

战斗机自己要想知道自己被锁定,可以通过四个渠道获得,也就是雷达告警装置、红外告警装置、战机雷达的探测和人眼的目视收集,其中最有效的是红外搜索。

图为苏27战斗机上携带的SPO-15雷达告警装置。

就目前的空战形势来说,中距离空战正在逐步取代格斗空战,因此导弹性能的好坏开始和战机性能的好坏一样重要,正所谓挂载这PL12主动制导超视距空空导弹的歼8,在空战中击败F15J的概率更大,毕竟F15J不能发射超视距主动制导空空导弹,在中距离交战中处于劣势。因此,现代战机对导弹的攻防开始取代战机之间的格斗成为重要的领域。

图为SPO-15雷达告警装置布置的位置。

在这一块,导弹的告警装置作为重要的配置开始被各国所重视,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实际上战机的告警装置千篇一律,大都是性能接近。其中雷达告警装置是一种被动的接受雷达扫描波束的设备,他在感应到强烈的雷达波束集中扫描的时候,就会发出连续的警告,告知飞行员已经被火控雷达锁定,而在感应到间歇式的扫描时,则会发出短暂的告警,告知飞行员已经被搜索雷达探测到了。

尾椎的两侧有红外告警装置。

红外告警感应装置则往往被安装在飞机的侧后方,主要用于探测打击飞机的导弹,一般导弹来袭方向多是侧后方,因此红外告警装置还需要提高搜索性能,得到导弹的具体方位,毕竟飞行员在正常驾驶中是很难看见侧后方的来袭导弹,需要依靠更加灵敏和高精度的红外告警装置来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被打击,以及导弹从哪个方向而来。

图为雷达告警装置在机舱内的显示。

另外,战机自带的雷达则可以提供正前方的导弹来袭信号,一方面发出告警信号,一方面告知导弹来袭的位置,战机自带雷达具有较强的正面小角度扫描精度,可以有效分析导弹方位,甚至可以提供对导弹的火控信息,如果是低灵敏度的巡航导弹,战机的雷达甚至可以提供给自己的导弹火控参数,用来击落来袭导弹。

战机的头部雷达对于正面来袭导弹有一定的探测力。

飞行员自己的目视则也是一种常有办法,而且经常是最先起作用的方式,飞行员作战中应当高度集中精力,一般对空导弹飞过时都伴随着连续移动的亮点和常常的尾迹,因此导弹虽小,但是信号依然明显,所以飞行员靠目力也能够发现导弹来袭,提前进行规避。

战斗机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被敌机锁定了?

现代战术飞机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主要有两套,一是RWR,二是MAWS。其中RWR是雷达告警设备,主要负责本机遭遇火控雷达探测与锁定告警乃至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的末制导雷达开机告警;MAWS则是红外/紫外双波段告警设备,主要负责导弹尾焰告警。两套设备连同机载主被动对抗设备一起构成战机防御系统。

从RWR的基本架构与工作原理来看,主要靠的是被动接收装置接收对方的雷达波,然后通过计算机后端的内置算法自动判明接收的雷达波性质。一般来说灵敏度比较高的RWR可以判明雷达波的位置是位于地面还是空中,进一步还可以判明雷达波是属于地面警戒雷达/火控雷达还是属于空中警戒雷达/火控雷达,从而划分威胁强度,如果先期情报工作较好,甚至还可以直接判明某一类雷达波属于何型号的战术兵器。同时,由于火控雷达在搜索/跟踪/边跟边扫/锁定制导等工作模式下的波形、强度各不相同,波形一旦改变,RWR也往往会迅速做出反应并通过光电、声音等方式对飞行员进行告警提示。比如苏-27S型飞机,在提示本机遭到搜索时会以较低的短音提示,而遭到跟踪时提示音则改为高音调长音,如果遭到锁定(往往意味着导弹发射)则转变为连续高音,同时RWR主告警灯闪亮提示导弹逼近。而还有一部分战术飞机诸如F-15C等等,甚至可以通过敌我距离来预判导弹的接触时间,供飞行员进行机动规避时用于参考。

尽管如此,由于在天幕背景下靠目视搜索发现飞来的导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伴随着三代半战斗机的出现,MAWS又应运而生,它的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同RWR类似,只不过接收的是导弹的热源点或点阵,类似于红外制导系统的反向运用。在探测到导弹热源逼近后,MAWS系统可以迅速判明导弹的来袭方位乃至距离、速度要素,并统一显示在飞行员面前的大型战术态势屏幕上。同时,还有部分更加先进的MAWS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动接管飞机的防御权限,自主决定主动拖曳式诱饵或者被动干扰弹的投放顺序与投放数量,从而达到最佳的防御效果。目前,MAWS系统正在不断地普及中,我国空军的歼-10B/C、歼-11B/BS、歼-15和歼-16等型号的战斗机均已经装备了此类防御设备,还有部分飞机正在改装加装。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战斗机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被敌机锁定了?

兔哥回答;任何一款武器的发展都是由实践中来,战斗机也是一样,通过实战中的检验不断的改进提高,战斗机目前所面临的 危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导弹已经成为空战中的主要武器,导弹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战斗机所面临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导弹能够追逐战斗机,并以其超过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占据主动权。而飞机一但被导弹咬住就很难摆脱,这主要是时间。导弹通常都具备4倍左右的音速,而战斗机通常则只有它的一半,导弹如此高的速度使得在攻击射程内的用时非常短暂,如果想摆脱被导弹攻击,战斗机就必须提前感知被雷达锁定了,导弹要发射了,而最好是即将发射时就能查觉,于是战斗机上就有了探测导弹攻击的雷达预警系统。

我们知道导弹要打击飞机就必须要用火控雷达对目标照射,通过对目标照射扫描探测出对飞机进行导弹攻击的射击诸元。导弹要攻击飞机就必须先打开火控雷达进行探测,探测到的射击诸元参数输给待发射的导弹,这就是锁定。导弹会根据雷达锁定参数始终追逐飞机直到击落或是导弹燃料耗尽。根据导弹的这种攻击特征军工人员发明了雷达告警系统。而雷达告警系统就是探测火控雷达信号的告警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战斗机的雷达告警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战斗机的雷达告警系统由导弹逼近告警器,雷达锁定告警器,激光探测告警器,红外探测器等组成;完全对应导弹的制导攻击模式,安装到战斗机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位置,能够实现360°全向探测。现代导弹的制导通常有雷达,红外,电视等制导方式。而且有主动寻的,也就是导弹本身有雷达,激光,红外探测仪器,自主攻击。有被动寻的,就是导弹本身并不发射任何探测信号,而是接收飞机的信号特征。还有就是多种探测方式复合制导,包括主被动联合寻的。因此,飞机上的雷达告警装置也具备探测这些制导方式的措施,雷达告警系统由雷达,激光,红外等探测器组成;

当敌机的火控雷达开机扫描时,其雷达电磁波束会不断扫过战斗机的机体,这时安装在战斗机机体上的雷达波束探测天线就会接收到信号,将信息通知雷达告警器,雷达告警器分析探测波束的来源,距离,包括导弹的速度,靠近方向,距离,并发出告警信号,通常是红灯闪烁,并且蜂鸣器会发出连续不断的报警声。所以只要自己的飞机被对方的火控雷达锁定就会通过雷达告警系统知道了。雷达告警系统并不用飞行员去操控,战斗模式下,它会自行工作。

通常情况下被雷达锁定对方不一定就发射导弹攻击,这样的情况在领空驱离行动中容易出现,但一旦启动火控雷达则意味着进攻的达成,因此,都会极力避免相互照射,以免误判进入实战。实战中通常情况下,只要被锁定都会采取规避措施,释放干扰诱饵,并机动脱离,无论对方是否发射导弹,做到防患于未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锁定后已经发射了导弹,雷达告警系统是如何知道呢?战斗机上的红外探测仪,导弹都有动力源,而且都有热源信号,战斗机上的红外探测仪能够探测到导弹的信号源,因而发出报警。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战斗机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被敌机锁定了?

如果有人拿一面镜子照你,你感觉不出来吗,你知道有光照你,你就知道可能有人拿镜子照你,一个道理,敌人开启了雷达锁定你,所谓的锁定就是雷达不间断的对你照射,你的飞机接收到了雷达波,飞机上装了敌我识别系统,它能对雷达波进行识别,因为自己内部的雷达波的频率是保密的,是作战前临时制定的频率,只有自己人才知道,有的雷达是跳频雷达,雷达波的频率在敌人看来是无规律的,但是自己知道它的规律,从而知道是敌人的雷达在不断照射自己,进而知道被敌人锁定。

战斗机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被敌机锁定了?

谢邀

首先战机是可以看到敌机将自己锁定的

如在我们看空战电影题材的电影时,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如美国经典电影《深入敌后》中,美军飞行员驾驶F/A-18F战机,被塞尔维亚地面部队萨姆导弹雷达扫描捕获,战机立刻就发出了警报,报警声随即响起,当敌方雷达锁定飞机后,导弹经过预热后立即发射,导弹发射升空开始接近,机载告警装置会发出越来越急促的报警声,提示导弹在逼近。 图为美国F/A-18F战机发射干扰弹

原理: 雷达告警设备(预警雷达)

即当敌机火控雷达开机瞄准己方战机,并锁定己方战机,己方雷达告警装置将会触发,提示被敌机锁定,从而发现自己已经被瞄准锁定。

当飞机被敌机火控雷达扫描时,照到飞机上的雷达波(电磁波)能量较少,而且是来回扫描的。飞机上的雷达告警系统接受到飞机表面的雷达告警天线接受到的雷达波,会提示飞行员某个方向有雷达扫描。当飞机被火控雷达锁定时,需要雷达集中大能量照射飞机,飞机的告警天线会接收到强烈的雷达波照射,告警系统就会报警,提示飞机被锁定。

战斗机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被敌机锁定了?

雷达就像一个探照灯,电影里看过吧,搜索的时候就是来回扫,发现敌人就会指向目标方向持续照。基于这个原理,报警装置只要发现被雷达持续照射就会认为被锁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