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航母前景如何?

近年来,航空母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是在二战之后从弹射器、全通式斜角甲板、雷达空中管制设施、光学助降系统、封闭式舰体、侧舷升降机、耐高温飞行甲板、编队航空打击综合指挥中心等代表航母发展新趋势的设备之后,又一次出现的,包括开始采用电力推进技术、双舰岛设置、隐身化设计、核动力、航空能力强化等,这其中还出现一种呼声,也就是双体航母。

图为一种双体航母设想图,可见双体航母可以有宽阔的飞行甲板。

双体航母,顾名思义,他有两个舰体,这样的航母是从近年来的双体穿浪型舰船的思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航母设计,他拥有两个舰体,在两个舰体的上甲板上搭建起飞行甲板和机库等设备,舰岛位于其中一个舰体之上。这样的航母最大的优势特征就是排水量不做较大的提升,吃水深度增加不大的基础上,可以拥有一个宽阔的飞行甲板和一个足够大的机库,而且军舰的航速很高。

这种双体驱逐舰的设计也许就要变成现实,毕竟美国的濒海战斗舰已经有了三体方案。

有人指出,双体航母的适航性也很不错,这一点可以从其他的中小型双体穿浪军舰具有很好的抗横摇性能看出来,因此他应该也具备在高海况下航行的能力。其次,这种航母可以在反潜和隐身能力上比较好,他可以在双体中间下部布置专门的反潜设备,可以吊放巨大的反潜声呐,甚至设置一个大型的声呐基站,就和双体音响船一样。

双体航母最大的好处是保障大,又能保障轻。

拥有那么多优点的双体航母,为什么还没有建造?这一方面涉及到工程学的问题,毕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搞过这么大的双体军舰,最大的也不过数千吨而以,远远达不到建造航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和目前航母的动力形式有关系。要建造巨大的双体航母,就必须要掌握分布式的动力模块技术和大功率的电力推进技术,否则,原本单体航母中间下部大量占据空间的动力轴系将会无从布置。

双体不会影响适航性,相反对于适航力有好处。

因此,这样的航母从战术上来说,是非常可行的,也是可以建造的,也具有他的优势特征,但是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实现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包括材料技术、动力小型化技术等,这些技术一旦突破,那么大型双体航母就不会只是设想了。

双体航母前景如何?

以目前人类的技术能力来看,由于连接桥的强度问题,双体航母的建造还无法实现,即使现在更多双体船型已经出现,比如类似于022导弹艇的一体式穿浪型双体船,这虽然为未来的航母构型提供了更多的实现可能,但是限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原谅我,仍然看不到双体航母的未来。

什么叫双体船?

双体船指的就是利用两个独立的单体船使用连接结构将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双体船,如果使用更多数量的单体船组合,那就叫多体船,而连接结构就被叫做连接桥。

双体航母具有什么优势?

航母的作战核心力量就是舰载机,能够搭载的舰载机的数量决定了航母的作战能力,而能够搭载多少舰载机又主要取决于航母甲板的面积,目前的航母主要是通过提高排水量来拓展甲板面积,但如果使用了双体航母的设计,那就会起到1+1>2的奇效。如果将两艘尼米兹航母用连接桥嫁接在一起,除了两艘航母本身的的甲板面积外,连接桥本身也是一块区域不小的甲板,而且没有舰岛占据空间,相当于有了三艘尼米兹航母甲板的面积。以目前一艘尼米兹级61个固定翼飞机机位来计算,如果采用双体船结构,最少可以将舰载机数量提升到180架,而且可以采取一船起飞,一船着舰的模式出击,作战效率将大大提高。

除了搭载更多战机外,双体船还大大减小了船体的长宽比,航母由细长型变为了宽大型,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在海上能够抗击更强的风浪,也意味着能够在更恶劣的气象条件和海况下正常作战,相当于提高了航母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为什么实现不了?

以目前的主流航母来看,中型航母4万吨排水量起步,重型航母9万吨起步,而双体船有一个巨大的劣势,那就是连接桥的结构强度问题,因为双体船两边船体的浮力永远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这就给连接桥造成了巨大的扭力和内部应力,稍微用力过猛就会将连接桥扭断,而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实力来看,能制造抵抗万吨双体船扭力的连接桥材料还没有出现,合金钢材质的双体船五千吨已经是极限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双体船大部分都很小的原因,所以现在双体航母还无法实现,材料是关键。

未来有可能实现吗?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虽然普通的双体结构需要连接桥才能实现,但是像类似022导弹艇的穿浪双体结构只有一个主船体,只是把下半部分做了镂空处理,减少了阻力,加快了速度,没有了连接桥的诸多困扰,但是这仍然不适合现代航母,因为这样的话就牺牲了船体下部的空间,大量的人员、弹药、油料、生活补给将没有地方可以存放,连作战物资都没有,航母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如果要加大舱室空间,就只能把航母造的更高,这又会极大的影响航母的稳定性,这对航母几乎是致命的,所以这是一个死节,基本上解不开,双体航母什么的,还是等未来材料科学的突破吧!

双体航母前景如何?

目前世界各国的航空母舰都是单体的船型结构,单体航母的最大缺点是空间总是不够,甲板面积也总是不够大。双体航母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空间拥挤问题,能够设计一个巨大的机库和飞行甲板,可以装载更多的舰载机。另外,由于排水量的增加,双体航母还可以在海洋中行驶的更稳,甚至设计成穿浪型的船体,获得更高的航速。

但是双体航母会有非常大的难以解决的缺陷,由于特殊的双船体设计,这就导致这种船型应对恶劣航行条件之时,表现出来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都不如传统舰型,一旦海况恶劣,双体船甚至“不能出海”,即使针对这一点做出对双体航母结构上的优化,总体适航性能也无法与单体航母相提并论。

此外,在海洋这种大风大浪的环境中,两个船体之间的连接出就会产生巨大的扭矩力,恶劣海况下,双体航母有被扭矩力撕裂的可能。所以,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工业强国,也没有双体航母的建造计划。

不过,富有想象力的战斗民族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建造大载机量的轻型双体航母的设想。

俄罗斯正在计划建造一艘双体航空母舰,如果该建造计划顺利完成,那么这艘跨时代构造的航空母舰将会是世界上第一艘双体航空母舰。另外根据有关军事专家表示,由于双体船具备阻力小的优势,所以这能够使得双体船可以轻松达到单体船所不能达到的速度,或者双体船可以换装功率较小更为廉价的小型发动机,这就是双体船的发展前景。

双体航空母舰的设计概念图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俄罗斯的克雷洛夫“Krylov”国家海军研究中心就已经提议设计一款双体航母了,并且已经制作出未来该款轻型双体航母的模型,而到了近日,该型航母的建造计划已经相继开展,报道来自塔斯社。

俄罗斯的轻型双体航母计划最早于2018年8月的Army Exhibition上亮相,作为一款双体航母,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作为双体船所具备的两个船体构造概念,事实上,这两个船体是通过一个平台连接在一起的,这个平台对于航母来说就是其飞行甲板和上层舰岛建筑。因为拥有双船体,所以这款双体航母的甲板将会十分宽敞,能够一次携带和起降更多的舰载机,这种航母旨在通过搭载更多战机,从而取得海上制空权,借此维持海军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轻型双体航母的标准排水量仅有37000吨,满载排水量有44000吨,全舰长约304米,宽约78米,吃水深度8.5米。在满载时,双体航母能够保持最高28节的巡航速度,持续续航时间为60天,最远航程12800千米。考虑到船体较轻,所以克雷洛夫局计划给双体航母装配的是一款81000KW的双轴燃气轮机,舰上3台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是32MW。

去年俄罗斯展示的双体航母模型。

火力上除了舰载机之外, 四门Pantsir-ME对空导弹发射器,另外主动和被动的电子战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双体航母最多可以一次运载46架战机,包括12-14架的苏-33、12-14架的米格-39K、4架空中预警机以及12-14架的Ka-27型直升机,空中战机的弹药库存量高达600吨,战机燃油的库存量也有2000吨,这就充分保证了双体航母持续作战的能力。目前俄罗斯海军中服役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级航空母舰59000吨的排水量也仅能携带52架舰载机,这么一比较,满载排水量仅有44000吨的轻型双体航空母舰对于俄罗斯军方来说,绝对是性价比极高的一个选择。

双体航母前景如何?

网上不断有人提出双体航母的假设,理由是有许多优点,特别是可以大大增加航母飞行甲板的面积,提升舰载机搭载数量和甲板作业效率,继而成倍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这听起来十分诱人,可是,为何各国海军都没有建造双体航母呢?

其实双体航母并不是什么新鲜概率了,早在1926年,意大利工程师亚历山德罗·圭多尼(Alessandro Guidoni)就提出过采用双体船形式的航母。他认为以当时意大利的经济能力,可能负担不起大型航母,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压缩排水量。为了在减少吨位同时保持航母的作战能力,他只能剑走偏锋,采用奇特的双体船船型。可是,相较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的设计显然过于超前,因此没能变为现实。我们能从中窥探双体航母的缺点和不足。

第一个缺点就是抗损能力不行,双体船要求两边船体重量相同以保持平衡,要是两边船体受到攻击进水导致重量失衡,双体船就会倾覆。并且由于船体小,储备浮力较少,没有多少空军可供注水平衡。而航母属于军舰,是拿来执行作战任务的,对抗损能力是有要求的。当时的那位意大利设计师认为,他设计的航母足够小,排水量只有3500吨,吃水很浅,只有两三米,被鱼雷命中概率较低。可是,如果换成现在的大型航母,吃水必然在10米以上,肯定会被鱼雷命中。并且现在的威胁可比当年要大多了,不仅是鱼雷,那些攻击水线部位的反舰导弹,也能造成严重的进水,继而威胁到航母的安全。

第二个缺点船体空间狭小,影响舰内设施的布置。首当其冲是动力的布置,当年的意大利设计师也意识到,因此选择了96台航空发动机,现在有了功重比更高的燃气轮机,也就问题。但更大问题是,那些设想的双体航母的载机量往往超过现有航母的几倍,这意味相关的配套保障设备和补给容量也要成倍增加,可是狭小的船体不允许增加这么做,这意味双体航母无法保障其所搭载数量的舰载机。而那位意大利工程师的设计航母,其载机量只有十几架,还是可以保障得了的。

双体航母前景如何?

双体航母?就是下图这玩意?

这种所谓的双体航母,平时吹水YY一下就行了,你要是真的造出来,开出去的时候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风浪,或者来个急转弯啥的,搞不好一艘航母就变两艘了,再说了,有能力造这种双体航母,你还不如直接造两艘航母出来,因为这玩意的缺点远远多于有点,建造工艺复杂先不说,材料学起码要先有个很大的突破,因为两艘航母的连接处对钢材的强度要求就不是现在的材料学能搞定的!

为什么?既然是双体航母,排水量肯定不会小的哪里去,20万吨起步还是有可能的,而几十万吨的大玩意,两边的船体在速度、水平高度等指标上就必须高度一致,不然只要有一边的船体发生了倾斜、或者发动机出了问题导致速度跟不上,那么这艘巨舰唯一的的下场就是解体了,我不认为船体连接处钢材的强度能承受十几万吨级的不对称扭转力矩!

其实别说是这双体航母,就算是今天那些普通的大型船只,对抵抗扭转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要求都很高,因为当船只遇到风浪的时候,船的首尾以及左右两边会出现一种相对于船的中心线不对称的作用力,这种力作用在船体上时,就会产生一种扭转力矩,使船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所以,那些大型的船只,比如货轮这些,对船体结构、强度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今天的双体船不是没有,但是吨位都不会很大!比如下图:

因此,像双体航母这种吨位的大家伙,就算弄出来,性价比也太低了,一发导弹或者鱼雷,再加上船体自身的作用,可能自己就先沉了,而且航母弄成双体的也不怎么实用,这种非联通的船体结构,对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会很低,但是航母则刚好相反,对内部空间利用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双体航母前景如何?

双体航母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从未真正受到重视,因为双体船或者多体船的优势并不是航母特别需要的,反倒是各种护卫舰或者驱逐舰有可能使用多船体结构。航母设计要的是在有限的船体空间内,尽可能多的搭载舰载机和储备物资,在这个基础上保障航母的速度和自卫能力。

但是对于海军来说航母的数量和质量同样重要,双体船航母在建造工作量上比两艘航母还要大,因此费用比两艘航母高,但实际的作战能力未必能顶的上两艘航母,在1+1不等于2的同时又降低了航母的数量,尤其是对于美国海军这种全球部署的力量来说,对数量是追求决定双体航母不是它的菜。

双体船表面上能满足扩大内部空间的需要,但实际上两个船体排开的水量是不变的,实际吨位也就是相当于两艘单体船,排水量不变船的吨位就很难提高,这就决定双体船的载机量和物资储备量不会比两艘航母大多少。在整体战斗力没有多大提高的情况下,与其把两艘航母捆绑在一起倒不如保持一支双航母舰队,必要的时候还能拆开分别应对低烈度的战役。

(目前军用双体船主要是一些小吨位巡逻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