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不再建造第3艘滑跃航母?

因为我国的第三艘航母是弹射型航母,不再需要继续建造滑越型航母,毕竟滑越航母起飞重载飞机的能力以及快速起飞飞机的能力都不如弹射航母,面对日益重型化的舰载机,有必要采用弹射器,甚至是电磁弹射器。

辽宁舰已经具备实战能力,是我国海军的头等主力。

我国之所以选择在辽宁舰后再建造一艘滑越航母,主要原因在于希望借此快速形成航母作战能力,在我国海军的弹射型大型航母服役之前,快速拥有双航母作战能力,而且这两艘航母都是排水量6万吨级的大型航母,搭载有歼15重型舰载机和直8Y型预警直升机,所以他们完全可以胜任近期的战略任务。

国产首艘航母依然采用滑越起飞方式。

而长远来看,继续建造这种略显落后的航母并没有必要,我们需要的是建造世界上最一流的大型弹射型航母,这种航母目前只有唯一的超级大国才有,作为把军事科技和国防能力对标他们建设的大国而言,我国建造8万吨级的大型电磁弹射航母是近期就要解决的事情,而且说实在的,这样的航母我们已经开建了。

福特级航母已经装上了电磁弹射器,我们的电磁弹射器也必须上舰。

如果拥有了更好的,还会选择耗费同样的巨资建造较差的吗?可以说,002号航母就是我国海军最后一艘滑越航母了,今后我国海军将会持续建造弹射航母,直到其数量满足需求为止,我们从武汉舰艇学院的航母地面测试平台上就能看出这个趋势,他已经削平了舰首,可见我国已经不打算再继续对滑越航母的改进进行测试了。

未来,我国海军只会装备更多的弹射型航母。

现在,在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我国海军第一艘弹射航母已经推出了两个大型总段,即将进入船坞合拢阶段,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为何我们不再建造第3艘滑跃航母?

从当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我国第三艘航母并没有延续军迷吐槽的滑跃式起飞甲板,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和正在海试的第二艘航母也就是首艘国产航母都采用了滑跃式起飞甲板,第三艘航母不再使用滑跃起飞甲板,主要得益于国防科技的进步。

先来看两条心照不宣的科研成果,第一个就是直通式甲板所需的弹射器。其实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澳大利亚手中买进“墨尔本”号航母就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在拆解了墨尔本号后,我国科研部门保留了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升降机以及拦阻装置等航母核心设备,从而获得了第一手宝贵资料。

目前有各种消息显示,我国的电磁弹射装置已经在地面进行上千次的测试,迄今为止没有故障消息披露出来,至少可见在该领域发展相对顺利,总比美国已经上舰的电磁弹射器在技术可靠性上要成熟的多。这是我国摆脱滑跃式起飞甲板的核心技术之一,只有有了弹射器,才能抛弃滑跃式选用起降性能更好的弹射装置。

第二个就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央视前半年曾报道过马伟明院士团队先进事迹,其中提到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英美普遍运用的中压交流全电推进系统故障频发的问题,同时为电磁弹射器、电磁炮等高能装备上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

从中国航母发展历史来看,购进墨尔本号获得第一手资料,随后又在九十年代先后购进了“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航母,先后改建成航母主体公园,直至本世纪初再次购进了瓦良格号,经过七年的修复改建,于2012年交付海军。

由于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是改建于前苏联的瓦良格号,其设计本身就是滑跃式起飞甲板,我国在舰载机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上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推进的,舰载机训练还是以滑跃起飞方式为主。鉴于技术吸收、消化需要一个过渡周期,因此我国本着稳扎稳打的理念,第一艘国产航母基于辽宁舰研发,从而延续了滑跃式起飞甲板方式。

这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我们使用航母迄今也不过七年多的使用经验,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我国先期根据手头的辽宁舰进行航母作战使用经验积累,前期两艘滑跃式航母为后续航母作战使用奠定基础。

当我国在直通式甲板和弹射装置领域发展取得突破后,弹射型航母将成为我们的选择,滑跃型航母只是一个发展的过渡。从网络披露的消息来看,国产弹射型歼-15B舰载机和新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已经在武汉的水泥航母上进行地面试验,这一切准备都是为后续的弹射型航母做准备的。

由此可见,我国第三艘航母不再使用滑跃式起飞甲板也在情理之中,也是我国航母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终极之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必将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为何我们不再建造第3艘滑跃航母?

谢邀,是没有必要再建造了。中国人是不做傻事的。

其实辽宁号和山东号,本身我们给它们的定位就不是航母!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辽宁号当初建造成功后,入役后我们的海军自己也没有直接说叫做“辽宁号航空母舰”。

而是使用了更贴近于辽宁号真正功能的一个名字——辽宁号航母训练舰。

只不过是在很多媒体宣传的时候直接简单的叫做航母了。“航母训练舰”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名字,但是也充分说明了辽宁号本身的功能——海军航空兵和航母舰员训练用的军舰。这是一所漂浮在海面上的学校而已。

有战斗力吗?当然有!会用来实战吗?当然不会!

而山东舰则是我们的航母实验舰。在完工了瓦良格号航母成为辽宁号后,我们在建造航母的过程中只是是完成了航母的后半期工作。对于我们自己能不能建造一艘同等规模的航母大家都是吃不准的。

于是我们需要从工程上去复盘一下一艘航空母舰从0到1的过程。这也就是建造山东舰的目的了。严格意义上说山东舰是航母的工程实验舰。它建成下水后使命就已经完成了。验证了我们的造船技术已经是可以建造航母这种规模的大型军舰了。至于山东舰是最终用于实战还是和辽宁号一样用于训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建造航母这种规模的大型军舰了。这是山东舰的意义。

当然了耗资巨大下水后的山东舰不能被立刻拆解回炉,这样太浪费了,所以也就“勉强”入役。

说“勉强”也有原因的,辽宁号和山东号的技术初始点都来自于苏联时期的滑跃式航母。真正的作战效能会远低于装备了弹射器的现代航母。用作训练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在实战中输出不足,DPS打不上去。所以继续再建造第三艘滑跃航母对于我们来说除了增加就业以外毫无意义。对于运用的验证在辽宁号上已经做了,对于工程的验证在山东号上也已经做了。重复验证相同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目光也就在002航母上了。

江南造船厂所建造的002航母有别于辽宁号(001)和山东号(001A),是具备弹射器的现代航母。上面的舰载机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和燃油在新型号的航母上进行起飞作战。而舰载机的航程和作战效能都能得到巨大的提高。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有战斗力的航母。

而大家关心的弹射技术,其实我们也早“验证”过了。

现在唯一的事情就是两者相互结合,这也是建造咱们第三艘航母的目的。

为何我们不再建造第3艘滑跃航母?

都知道我们航母发展,是在一艘旧航母的基础上开始起步的,为了健全配套减少风险,即在改造一艘的技术基础上,又自行建造了一艘,这就是面前的两艘航母,001和002,都是滑跃甲板起飞的航母,可以说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既然要发展航母,就决不会只是发展两艘,关于我们要建几艘,如图,军迷网友们给出了自己理想的目标,2艘滑跃式,2艘8万吨弹射型,2艘核动力型,是不是?发展几艘,要根据自己作战需求,没有与任何人相比的意思。海军专家李杰曾有分析,根据我国维护海洋安宁的需要,6艘比较合适。两艘维护,两艘值班,两艘部署。以专家分析,我们的航母发展,还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打造2艘就可以,致以为何不再打造滑跃型,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追求技术进步的结果。

第一步

从无到有,在起步爬坡阶段,能做的事最多。初步摸清航母结构,使用何种材料,建造规律,等等,我们改造001,军工人耗费十年心血,不但全面吃透其技术,而且为002配套打下重要基础。002造得快,取消了巨大的弹药库,机库得以扩容,据估计,至少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舰载机,并使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模块式建造方法,用时不到三年,就建成了呢。又经过一年的时间舾装,一年多的海试,目前正接近服役状态,经过住了海军考核检验,收割了滑跃型航母建造技术的成熟。然而,滑跃式航母虽有使用维护简单,技术可靠的优点,但在远海预警等作战需求方面,受到一定制约,我们仍需更加努力。

向前向前

剑不够长,就更向前一步。弹射型,核动力,10万吨,航母强国为我们树立了更好的范式,载机数量多,出动效率高,预警范围大,然而也存在技术难度高,发展风险大的特点。我们开始晚,当航母走过百年路,才迎来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需要较强的技术储备,为了积极稳妥,有必要经过阶段式发展,就是网友们所说的技术过渡阶段,才能水到渠成,实现更强航母的建设目标。航母虽大,但一陈一物非虚设,号为海上移动的科技城堡,发展较晚的我们,知道唯有更加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目标。

为何我们不再建造第3艘滑跃航母?

因为本来就不在计划之内,航母不比造民船,只要性价比高就好。按照我国世纪之初制定的航母发展计划(048工程方案),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十年造两艘常规动力滑跃型航母、第二阶段再用十年造两艘常规动力+弹射型航母(有可能电磁)、第三阶段差不多到2040之后建造两艘核动力+弹射型航母。

第一阶段就是001型“辽宁舰”(舷号16)、001A型“山东舰”(舷号17),6万吨级,目的就很简单,利用瓦良格号先练手。通过改装(辽宁舰)+新建(山东舰)达到航母建造的经验,以及使用经验的积累。

第二阶段就是002型(18、19)号常规动力航母,8万吨级,这一型就以直通甲板为准,再加上弹射起飞,已经脱离苏制航母特征,向美制超级航母靠齐。

第三阶段直接上核动力航母,10万吨级,这个阶段估计全世界范围内就中美两家独享,再无人能够超越了。

根据海军航母及配套舰艇打造计划,就不用再考虑第三搜滑跃航母了。因为002型直通甲板航母已经建造大半,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也静候入役,海军正在走向远洋。

为何我们不再建造第3艘滑跃航母?

对不差钱的国家来说,滑跃起飞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否则美国的航母也不会“死心塌地”的追随弹射器。至于中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只能说前面手练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发展正八经儿的航空母舰了。下图为疑似003分段,

目前中国有2艘航空母舰,都是滑跃起飞甲板的。第一艘是自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2012年改名“辽宁”号并加入中国海军。第二艘是中国吃透辽宁号技术和自己使用的经验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这两艘航空母舰对中国的意义一直是在解决航空母舰入门的问题,“辽宁舰”解决了中国海军航母的从无到有,而002型则解决了自己建造的问题。之所以2艘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是一方面是刚刚入门,首要任务是积累经验和人才,而不是上来就搞高难度;另一方面是弹射器不成熟,达不到使用条件。下图就是辽宁舰和即将服役的002

至于第三艘和第四艘,第三艘基本确定为常规动力+电磁弹射器。第四艘可能为核动力+电磁弹射器。应该说中国的四艘航空母舰代表了中国航母发展的四个大的历史阶段,论发展速度说实在的已经是世界上最快的了。乐观的话到2025年会有4艘航母入列,这样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航母大国。下图为疑似弹射版歼15

滑跃起飞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说滑跃起飞就不能重载起飞,下图为苏33起飞重量及轨迹曲线,其中蓝色直线为最低安全高度许可线。其中在1、2号110米短起飞点,25节甲板风下极限可以达到32.8吨起飞重量,此时舰载机脱离甲板后无轨迹下滑。而在3号195米长起飞点,甲板风25节可以做到起飞重量35吨无轨迹下滑。而35吨起飞重量的情况下带弹可以达到6吨,基本达到苏33最大载弹。而且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也是能带的,美国曾经对E2C鹰眼预警机进行过滑跃起飞测试,结果也是起飞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195米长点起飞的情况下会入侵着舰区,造成着舰和起飞无法同时进行。而即便是短点起飞的情况下也有2条起飞通道。再就是滑跃甲板区域是无法停放飞机的,对于甲板调度会有一定影响。上述原因就造成了滑跃起飞会出现效率问题,而且效率在中高强度对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且舰载机在滑跃起飞完全依靠自身动力,所以对舰载机自身动力比较有要求,在滑跃起飞阶段燃料消耗会比较大,间接影响了作战半径。下图为前甲板停满飞机的美国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而弹射起飞则释放了不少的甲板空间,提高了起飞效率,毕竟极端情况下可以3-4条弹射器共同进行弹射作业,也没有长点起飞问题。但是弹射器需要舰体空间的支持,现役最小的弹射航母就是法国戴高乐,吨位也达到4.2万吨,3万吨以下的轻型航空母舰压根就不要想了。而且弹射器花费很大,不管是建造费用还是维护费用还是维护难度。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干脆就直接删掉了弹射器,还是采用了滑跃起飞甲板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钱不是事,技术也基本不是事,将来发展弹射器航空母舰是必然的。下图为法国戴高乐号,可以看到2条弹射器。

总之为了战斗力,任何事情都是都不是事情。滑跃起飞终归只是一个过渡,包括苏联海军虽然建造了库兹涅佐夫号,但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仍然上了2台弹射器。而美国从50年代的福莱斯特号开始一直在使用弹射器弹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事大国都选择了同一条航母发展思路就足以证明弹射器对于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当然了,将来中国应该不会再用蒸汽弹射,而是直接上电磁弹射弹射器,这样效率会更进一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