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苏57两台发动机之间弹仓设计很好,六代机是否可以借鉴呢?
实际上苏57战斗机的弹仓设计的很差,和普通都不搭边,这个弹仓现在基本就不打开,或许能用,但是肯定很不好用。至于未来的六代机,则可以肯定不会采用这种弹仓设计的。
苏57得机腹和四代机并无差异,对于地面雷达得隐身措施并不完善,突出的发动机舱破坏了机腹隐身。
苏57的弹仓设计在两台发动机之间,这个布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他的机身设计。苏57战斗机的气动设计采用了中央升力体布局的概念,也就是把飞机的机身部分也作为一个有效翼面,给飞机产生额外的升力,这样的设计对于提升飞机的机动能力,增加飞机的挂载重量很有帮助,但是他却破坏了飞机的机体结构强度和隐身外形。
苏57得弹仓从机身中部贯穿到尾部,挖空了腹部得承力部分。
世界上的五代机中,F22、F35、歼20都采用了倒梯形的箱型机身设计,其飞机机身部分空间很大,较为厚实,飞机可以在腹部挖出一个大弹仓,很深,而且不会影响飞机的承重结构,而且飞机的隐身外形很好,机腹没有突出物,非常简洁。但是苏57不同,由于采用了中央升力体设计,苏57的机身非常单薄,因此其结构强度本来就差。
图为苏57战斗机得机腹弹仓示意图,可见其几乎处于蒙皮承重状态,需要大量使用金属桁梁加强结构。
在如此情况下,苏57还在机腹挖出来一个弹仓,从飞机机身中部贯穿到了尾部,这让飞机的机身承重系统被破坏和削弱,而飞机两侧却下挂着沉重的117S发动机,这让整个机身变成了扁担型结构,受力情况很不理想,由此,飞机的结构强度出现大问题,平时连弹仓都不敢开,害怕开弹仓时内外气压的大变化会让飞机机身变形乃至解体。
苏57得弹仓很长,可以容纳大型导弹,但是飞机目前连弹仓都不敢开,真的敢挂沉重得导弹吗?
因此苏57迄今为止没有可靠的在飞行中打开弹仓的画面,只有地面打开弹仓和一个并不清晰的在叙利亚发射KH59MK2导弹的画面。苏57战斗机的弹仓设计对于隐身也是一种破坏,他让飞机的机身凹凸不平,机腹形成一个巨大的凹槽,雷达信号特征很明显,使得飞机都不需要挂龙勃透镜就能被地面指挥中心发现,这也是五代机中独此一号的。
此前,俄罗斯在苏37金雕战斗机上使用得弹仓也是在倒梯形的机身上开出来的,也符合正常的设计思路。
所以说,如果谁说苏57的弹仓设计的好,那还真是说错了,苏57的弹仓可千万学不得。
有人认为苏57两台发动机之间弹仓设计很好,六代机是否可以借鉴呢?
噗……谁这么说谁脑瓜子就一定有问题!苏57之所以会采用有别于歼20、F22的机身主弹仓结构的前后串联式贯通式弹仓设计,是因为其采用了毛子一贯的“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薄机身结构”所导致的。
苏57实际上是等于延续了苏霍伊在“侧卫”系列上的很多优秀设计,比如“不稳定一体化三翼面布局”、“翼身融合中心翼设计”以及最关键的“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
所以很多人认为苏57是改进版的苏27也不无道理,但为就是这些沿袭性的设计,也让苏57在很多五代机关键性能上有非常大的问题。其中除了隐身能力不好之外,就是主弹仓的设计,因为中央升力体薄机身设计最大问题就是结构脆弱,在历史上采用这一设计的苏27原型机T-10及F14都发生过空中解体事故。
而苏57的内置弹仓设计,就更必然会挤压机身结构空间,让机体主结构更加脆弱,为什么从苏57原型机T-50测试时起,我们就几乎看不到其打开内置弹仓的设计?
就是因为在T-50一号原型机试飞时,内部弹仓空腔造成空中开舱试飞过程中受到瞬时强烈气流冲击,发生机体主衍梁严重变形事故,后来导致其后四架原型机被迫在弹仓结构处加装衍架来加固。
▲苏57机身纵向剖面图,不算内置弹仓空腔,主机身结构是极薄的。
而当年苏霍伊在PAK FA“未来战斗航空系统”竞标胜出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在其风洞测试的时候,就曾提出过这个问题,为此T50机身主结构采用了75%的钛合金进行加固,结果在实际试飞测试中发现还是不行。
而未来六代机的技术标准现在各国还处在前期探索之中,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根据传统武器“速度更快、威力更大、空间应用更广、技术更先进”的发展方向上看,未来高超声速巡航、空天一体很可能会六代机技术发展的主流,而苏57弹仓这种迫于无奈才做的失败设计,估计很难应用在未来六代机上。
有人认为苏57两台发动机之间弹仓设计很好,六代机是否可以借鉴呢?
苏57弹仓设计并不成功,有2大问题,所以谈不上对下一代战斗机有什么借鉴意义。
自苏57诞生以来就争议颇多,最主要的质疑就是隐身性能和内置弹仓设置方面的缺陷。
隐身方面,虽然不能用肉眼来扫描苏57隐身水平,但是苏57直通通的进气道中肉眼可见的发动机叶片还是暴露其隐身设计考虑不周。
至于苏57的弹仓设计,与F22、歼20一样,同样设置了机腹主弹仓和格斗弹仓,与F22、歼20相比,苏57的弹仓设计确实是思路清奇。
苏57的主弹仓位于机身两台发动机及进气道中间,分为前后串列的2个弹仓,可以挂载中距空空导弹和大型对地弹药。2个格斗弹仓以茧包的形式位于机翼根部,尺寸很小。
对于苏57的弹仓设置,一般来说有2个缺陷:
1、恶化机身结构强度.苏57承袭苏27机身升力体的布局(所以有人奚落苏57才是终极侧卫),这是苏27家族气动布局的基础,扁平的机身可以提供大部分升力,而发动机及进气道吊挂在机身上。这个布局虽然有着良好的升阻比,但是扁平的机身也使得结构强度不足,困扰着苏27家族。苏27SK的机身寿命仅为2500小时,苏30加强了内部结构之后机身生命增长到4000小时,而同期的西方三代机机身寿命普遍在6000小时以上。俄罗斯在苏35这个型号上实现了6000小时,但是美国已经把F15X的寿命提升到20000小时。
而苏57的弹仓相当于在本来就比较薄的机身上又挖了一个大开口,进一步恶化了结构强度,也不利于提高机体寿命。
2、机腹主弹仓位于发动机及进气道形成的低压区,不利于投放武器时的安全性。
战机投掷挂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在高速飞行中被投掷的武器除了受重力影响,还受自身升力和阻力的复杂影响。上图的苏34投掷的炸弹乱飞差点干掉自己的平尾。
而且,战斗机在发射空空导弹时经常处于转弯甚至是倒飞的姿态,过载大、速度快,发射武器时的气流影响更复杂。
苏57的主弹仓位于两个发动机及其进气道吊舱形成的“隧道”内,在高速飞行时形成一个低压区,使得弹药在投放时会被下方高压气流托举,有发射失败甚至撞击机身的危险。
正是因为以上2两个原因,苏57的弹仓设计饱受质疑,苏57在前几年一直也没有公开展示过自己的内置弹仓,经常以上图这种外挂弹药的形式露面,以至于某些军迷黑苏57没有内置弹仓。或许是为了反击这种质疑,2018年俄罗斯军方公开了苏57在叙利亚部署期间利用内置弹仓发射空射巡航导弹的画面。
虽然这个画面让那些黑苏57没有内置弹仓的人闭嘴,但是这种四平八稳状态下投放大型弹药的能力,是个轰炸机都具备,苏57只有公布在各种姿态下发射各型弹药的资料,才能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嘴。
另外,苏57独特的“茧包”格斗弹仓也饱受质疑,虽然看上去比F22、歼20那样专门的格斗弹仓付出的结构、体积代价更小,但对其实际效用的质疑一直存在,大家难以理解在如此小的体积内抛去R74占用的体积后,哪还有空间设置复杂的液压、挂载和抛弹装置。而俄罗斯从来没有公开展示过用“茧包”挂载导弹的视频资料。
有人认为苏57两台发动机之间弹仓设计很好,六代机是否可以借鉴呢?
那个说好的一定是俄罗斯人吧?
F22机身一览,看下图F22机腹平整没有突出物,且发动机包裹在机身内。
歼20机身一览,可以看见歼20机腹跟F22一样平整没有突出物,且发动机一样包裹在机身内。
下面是苏57机腹,俄罗斯引以为傲的中央升力体设计,让苏57两台发动机裸露在外,并且突出物和缝隙过多。
苏57不仅缝隙多而且大歼20和F22关弹仓看不出有缝隙。
这种弹仓在两个发动机之间的设计,第一大毛病就是结构强度问题,第二大毛病就是雷达反射面积大,第三大毛病就是投弹比歼20 F22更困难。
不知道俄罗斯自己的六代机会不会用,反正中国美国是不会用。
有人认为苏57两台发动机之间弹仓设计很好,六代机是否可以借鉴呢?
说su57战斗机这种两台发动机之间布置串联式主弹仓的设计很好的人怕不是脑子有问题。(说su57没弹仓的同上,第三张是俄罗斯公布的su57实战资料)
su57战斗机这种弹仓布局是俄罗斯在极尽无奈之下的选择。
首先苏57战斗机沿袭了su27系列的气动布局。甚至于可以说就是拍扁的苏27。(j20和f22虽然说也存在技术沿袭,但是明显是全新平台)
依旧采用了中央升力体布局。也就导致su57战斗机的中部是比较薄的。所以说在安装上一个弹仓以后,还有多少空间能给机体内部的油箱,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并且升力体布局在中间那个凹陷部位会有大量的气流高速通过,所以说如果在高速飞行时su57战斗机贸然开启主弹仓的话,主弹舱的舱门,很可能会被吹飞。
所以直至俄罗斯公布了su57在叙利亚,打开弹仓并发射导弹的视频才平息了这个争论,但是接下来的就是有人说速度极可能无法在超音速状态下发射导弹。
更何况su57战斗机的隐身化修形比较糟糕。所以它就像导弹,带的多有啥意义?
更何况su57在一般情况下,可是以外挂导弹的形象示人的。
其次su57那两个茧包里面能塞下格斗弹?严重怀疑
有人认为苏57两台发动机之间弹仓设计很好,六代机是否可以借鉴呢?
那人就是个骗子,还只是个水平比鞋底高的骗子。源于苏27的升力体设计,两台发动机舱分置于两侧,处于中间的部位,由于要承担左右两侧的重量,还要承担机体整体的动作应力,这让中间部位的承力框架异常粗壮,苏27后期设计工作,主要内容是减重,整体设计则是病因。到苏57身上,由于要设置弹仓,遍寻升力体+发动机吊舱设计,只有中间位置才有空间设置弹仓。这让中间部位不仅要让出宝贵的空间,更要求再次加强这个区域的强度,否则苏57将在空中散架。
告诉你这个弹仓设计很好的人,唯一的理由就是,俄罗斯解决了强度和空间的矛盾,完全忽略了整体设计拖后腿的问题。他为什么不说苏57做出了多少重量牺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