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0年前可造82万吨巨舰,为什么现在没有能力建造10万吨航母?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造的82万吨的船舶是一艘油轮,叫做海上巨人号,但是他不是军舰。军舰和和油轮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油轮的82万吨也不是说船舶的排水量就有那么多,而是在满载石油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图为航母的内部构造图,航母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具有很好的抗沉性。

军舰和油轮不同,油轮只需要有较大的储备油料的空间就足够了,因此船舶不需要设计出复杂的隔舱结构,也不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制造,更不需要进行消磁处理,甚至别看他大,他的抗沉性还不如一艘小军舰呢,一般一枚反舰导弹就能击沉一艘巨大的油轮。油轮作为一种民用船舶,他的结构相对简单,且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所以建造成本也低,吨成本低就可以做的很大。

油轮的内部构造就要简单多了,他强调的是充足的内部空间,因此抗沉性很差,结构和军舰完全不同。

但是军舰不同,军舰有复杂的隔舱结构,有复杂的功能分区,有适应战场的特殊设计,比如三防设计,全封闭设计,有复杂的管路系统,且军舰上有大量的电子设备,有大量的武器系统,这些系统都需要采取集中或者分布式的方式布置在军舰狭小的空间内。军舰对于抗沉性有很大的要求,一般来说几枚反舰导弹还是扛得住的。

航母上除了舰体外,内部还布置了复杂的管路和动力设备,功能区划非常复杂。

另外来说,作为航母而言,其结构又是军舰之中最为复杂的,航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上面还需要建设复杂的航空操作和管制系统,需要搭载的舰载机,需要先进的蒸汽轮机系统,需要特殊的建造材料,吨成本高,而且技术门槛高,不但涉及军舰的研发,还要涉及到舰载机的研发和使用,航母作为一个作战系统,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和战术战法研究,各方面成本都很大。

图为航母船底的构造,可见一个简单的船底都包含有大量的隔舱和分段,一个水密舱进水根本毫无影响。

对于日本而言,其从二战之后被限制发展军备,因此在航母领域长期缺乏技术储备,而且也产生了技术断层,比如日本就没有国产的舰载机,也没有国产的大型蒸汽轮机,甚至连日本国产的燃气轮机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当然很难重新取得航母的建造能力了。

日本40年前可造82万吨巨舰,为什么现在没有能力建造10万吨航母?

日本不具备这个能力,结论先在开头敲死了。第一个问题:民船和军舰是两回事,题目里面那个“82万吨巨舰”的阐述本身就不正确,82万吨那艘是油轮而不是“舰”,油轮不等同于航空母舰。第二个问题:二战航空母舰不等于现代航空母舰,虽然都叫航空母舰,但是存在非常大的技术代差,现代航空母舰的关键性技术都是二战结束后才出现的。如果说现代航母是iPhoneX,那么二战航母顶多就是个能玩贪吃的单色屏诺基亚,随着两个都叫“手机”。

先说下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针对日本,只是单纯阐述航空母舰和油轮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油轮强调的是商业性和经济型,而航空母舰强调的是进攻能力和防护能力,所以这二者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1.航空母舰相比于油轮首先在结构和防护设计方面就有极端高的要求。就以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为例,该舰纵向拥有10道水密舱壁,横向拥有23道水密舱壁,全舰划分成2000多个舱室,全舰重点位置敷设装甲以保证受到打击后的生存能力。而油轮不仅不需要不考虑抗武器打击能力,反而为了经济性在结构设计上没有多余的累赘。

2.其次航空母舰所使用的材料规格也比油轮高的多,普通民船的材料一般屈服强度只要200-300MPa满足要求,而航空母舰所使用的钢材与核潜艇差不多,YH-100合金钢屈服强度达到690MPa。而且随着材料强度的提升,成型和焊接的难度也不再一个水平上。

3.油轮还是因为经济性问题航速普遍不高,一般15-16节。而航空母舰航速普遍在30节以上,考虑到阻力与速度的正比关系,航空母舰在动力上要远远高于普通民船。尼米兹总动力达到26万马力,而普通民船只有7-8万马力,只相当于一艘驱逐舰的吨位。

4.航空母舰除了基本的动力系统之外还有相控雷达、火控雷达、武器、航空管制、情报、损管等等子系统,这些都是油轮没有的系统。而且全舰由于电子系统和电路管线数量非常庞大,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相互的电磁干扰问题。

所以,油轮和航空母舰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油轮不等于航空母舰。而且油轮也不具备改造成现代航空母舰的能力,最多就是垂直起降战斗机临时起降一两次。

第二个问题,日本不具备造10万吨航空母舰的能力。我先说个问题,我知道有人会把二战日本航母拿出来当论点,但是很遗憾,那种航空母舰放在现代活不过1集电视剧的时间。二战舰载机都是活塞螺旋桨飞机,在重量上普遍不超过3吨。这些飞机起飞根本不需要弹射器辅助,而且降落时对甲板的冲击比较小,这种航母甚至把商船铺上甲板都可以满足螺旋桨飞机起降。而现代航母的喷气式舰载机动辄20吨以上,高温高速尾焰还需要专门的冷却扰流板进行导向。而且这个重量级别的舰载机在着舰时对甲板的冲击作用非常强,这不是二战那些木甲板航母能够承受的了的。下图就是日本赤城号航空母舰,甲板上一条条的就是木甲板

现代航母三大关键性技术:弹射器、光学助降系统、斜角甲板都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由英国人提出的,这是二战航母根本不具备的。所以虽然都叫航空母舰,但是二战航母不等于现代航母。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算,德国在二战末期就服役了喷气机,而中国在50年代才发展出喷气机,所以现在德国空军比中国空军要强、德国在二战就有装甲集群,而中国在50年代坦克才开始起步,所以现在德国陆军比中国陆军强大。其实对日本来说,建造船壳根本不是问题,凭借日本那些造船厂,只要给图纸给材料给工艺那么妥妥的给你搞出来,再怎么说日本也是造船大国和工业强国,这个必须要承认。

但是,10万吨级航空母舰的关键技术可不仅仅是船壳,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蒸汽弹射器,现代蒸汽弹射器技术只有美国完全掌握,包括蒸汽弹射器的发明国英国也只是有技术储备而已。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地气缸,首先在加工上怎么铸造?每节气缸铸造完成后怎么连接成一条100米长的完整气缸?怎么保证直线度和气密性?这些方面日本根本没有设计经验和参考依据。

还有动力系统,如果你说用二战时候几十个锅炉带动蒸汽轮机那你就忽略。但是10万吨级的航母目前都是用核动力才,毫不客气的说船用核动力技术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都是垃圾。而日本在船用核动力方面的经验基本为零。下图是企业号的反应堆

再就是舰载机,凭日本的航空工业,这个自研发舰载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服役的战斗机除了洛马帮他搞得山寨F16之外,其他都是进口美国的。日本的航空工业已经不是二战那个能研发零式的日本了,由于战后限制和关键性技术脱节,现在的日本航空工业实际还不如中国。像小涵道涡扇发动机,这项技术除了五常之外其他国家连入门的水平都不够格。航电、飞控更不用说了,有个误区要说一下,能生产好的电视屏幕好的摄像头不代表能生产好的飞控和航电,不等于能生产好的雷达。最后说一个问题,就是经验。很多人喜欢拿“日本只是受到限制而已,如果解除限制分分钟造航母”这种言论来说事。但是反过来想想,一个长期被禁锢的人还有能力造出什么大风浪?超过60年没有大型航母设计建造经验的国家,你告诉我他分分钟造出来?这是硬伤,就跟你学了点英语,突然停了好几年,你觉得你当年学的还能剩下多少?永远记住一句话:任何技术和经验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不是凭空就得来的。现代大型航母技术在日本那里就是几乎就是零!下图是美国中途岛级航母的三次蜕变,从1945年到1970年历经了三次现代化改造

所以,不要整天“分分钟”、“一夜间”、“秒杀”、“只是受到限制”,如果真对军事感兴趣可以多去论坛逛逛,可以多买点杂志好好了解下现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和各国军事的长短处。当然了,对日本的提防之心不可以没有。

日本40年前可造82万吨巨舰,为什么现在没有能力建造10万吨航母?

日本造舰技术有着悠久历史,其造舰能力是非常强的;制造10万吨以上核航母,绝不在话下,而且不次于美国佬的尼米兹型航母。只因日本军国是战败国,按照国际法公约,不允许制造进攻型武器,不允许有军队;只允许有自卫队。美国佬阴谋利用日本制衡中国,利用霸权主义“走后门”允许日本国成立军队;但美国佬也忌讳日本狼子野心,就目前而言日本若想制造大型航母是万万不能的。

日本40年前可造82万吨巨舰,为什么现在没有能力建造10万吨航母?

张召忠将军曾说过:“日本造航母分分钟”。这个观点值得推敲,因为造航母真的有那么容易的话,福特号还会花费40多亿美元用于先期预研、100多亿美元用于建造工程吗?谁听说过油轮有这么贵的吗?(日本建造的82万吨大船只能是油轮或者别的民用船,绝对不是题主说的巨舰)

英国也是一个造船业大国,各项造船的技术在全球首屈一指,每年下水的油轮都数不清有多少艘!但它造一艘航母同样十分艰难。已经建成的航母下水后发现了一大堆毛病,光是技术原因引起的故障就让英国人承受不起了,这足以说明建造一艘航母的工程,不是一堆油轮能相比的。

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造价50亿英镑,这笔钱足够制造一大堆油轮了!光从油轮和航母的造价上就能看出来,它两个绝对不是一回事。换言之,能批量生产民用船只的日本并不一定能生产航母。

日本造船业确实不可小觑,20年前日本造船产值占到全球的45%以上,横滨港也在此时成为全球最大港口,这是日本经济全球崛起的代表。但是时至今日出现了让人意外的变化。新加坡代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海港,中韩两国也几乎瓜分了日本的造船业份额。

中国依赖廉价劳动力抢夺低端造船业市场,目前占到全球造船业的23%以上;韩国依靠高端造船业新兴优势抢夺日本造船业份额,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43%以上,可怜的日本仅剩下10%都不到的份额。(2016年的数据)

很多日本的知名造船企业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境遇,就连日本国内的船运企业也开始向中韩下单购买船只了,日本著名的三菱、三井等造船企业纷纷转向其他行业来消化生产力。三菱依仗在政府的关系牢牢抱住了军工订单的大腿艰难度日,三井也分到了秋月级驱逐舰的订单才勉强存活至今。

而一些拿不到军方订单的船企只能依靠天然气罐、桥梁设施甚至是铁路设施的生产和维修工作度日,毫不客气的说,日本造船业人才和设备的流失相比解体后的苏联有过之无不及。既然俄罗斯造不了航母,日本也理所应当造不出来。

再加上日本近几年经济低迷,社会生产力萎缩,与航母有关的各行各业都在萧条。这样的国家真的还能生产航母吗?张将军说它能也是从视觉感官上得出的结论,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把日本当做科技先进、造船业强大的海上民族,想当然的认为它有能力生产航母,这明显是不太严谨的结论。

日本40年前可造82万吨巨舰,为什么现在没有能力建造10万吨航母?

基本上可以说现在除了中美,没有第三个国家拥有独立建造一流航母的能力,美国的技术有多牛不用赘述,但其实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也被很多人低估,哪怕是一直关心关注于此的,受限于本身的专业领域,知识范畴,都可能意识不到中国制造到底有多牛,有句话叫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大致如此,何况是有些见不得你好的,制造业实力强是很重要的一点,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有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家都知道别说一艘航母了,即使是航母的一个子系统,其中涉及到的的工业门类就可能有几百上千个,那么我们看日本,制造业几百个工业大类,日本现在有几个呢?然后,又有几个行业是强于中国的,造船业十年前就被中国超越,电子产业曾经以为可以卡住美国喉咙的产业,美国一个产业转移就被韩国甩在身后,现在早已被中国超越,唯一强于中国的只有机床和民用领域的汽车行业,那么航母这样最考验制造业实力以及工业体系的重器,日本拿什么造?有一些人说日本七八十年前就有航母了,现在只需要改改图纸,本来对这种想法是不屑置辩的,但竟然有很多人当一回事,但随便一个人都应该知道,二战时期的航母跟现在不是一回事,时间越往后技术门槛越高,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有不弱于美英,世界最尖端的战斗机,那请问,现在让日本造航母,造舰载机,他也造不出来能说明日本实力倒退回一百年前了吗?

日本40年前可造82万吨巨舰,为什么现在没有能力建造10万吨航母?

造一条航母下水和造一条能形成战斗力的航母是两件事情。

日本有航母吗?有,出云级。

不过日本管他叫直升机护卫舰。由于可以上F-35,所以从概念上来说,已经是一艘航母了。就是个头有点小,排水量只有26000吨。日本如果不考虑成本在出云级的基础上造大型航母可不可以呢?

是可以的,毕竟日本的造船能力不差,可以造出像题主说的八十多万吨诺克·耐维斯号巨轮。

那战斗力呢?

传统意义上评价航母的性能有四个重要指标。舰载机,航速,自身武装,生存能力。

就拿前两个来说,日本的航母可以说连门槛都够不到。

日本目前的战斗机基本上都是美国的。舰载机也只能用美国的F-35,就算是日本搞了自己的国产航母,也用不了国产的舰载机,至于能不能搞得出来,也纯粹是未知数。

再说这个航速。航母对于航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有些飞机满载状态,在航母顶风全速航行时才能借风势起飞,否则飞机很可能因升力不足会直接栽进海里,或者就要牺牲一部分载重。

目前航速最慢戴高乐号的也有27节。

这就对航母的动力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由于航母自身也携带大量弹药和燃油,并且还不能通过牺牲结构过多强度来提高容积,因为自身还有一个生存性能的指标。所以航母没办法像货轮那样携带极大量的燃料来满足自身续航需求,这就需要很多油船跟着。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就提出了一个最优解,那就是核动力。

当今现役所有十万吨级航母都是核动力,唯一使用常规动力的小鹰级航母最大排水量不足7万吨。目前在10万吨级航母动力系统上的最优选择就是使用核动力。

日本因为条例的原因连核动力潜艇都没有,就更不可能有核动力航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