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美国探测到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大量的导弹武器,随即把事情闹大,捅到了联合国,并且对古巴进行了海上封锁,似乎一点都没给苏联情面,在这个情况下,苏联都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既然如此,古巴危机是如何解决的呢?
美国在古巴危机时已经部署了新型的乔治华盛顿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搭载16单元北极星战略导弹,这一点苏联当时差距很大。
原来,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虽然在古巴危机中比较吃亏,但是由于苏联军力强大,美国也不敢把苏联逼到绝境,因此美国还是给苏联留了一丝情面,防止事态过激,于是美国向苏联承诺,如果苏联愿意撤走在古巴的导弹,那么美国将会以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作为交换。土耳其在黑海周边,历史上就是俄国在南部的大敌,对黑海舰队有很大的威胁,因此美国这个交换条件还算是很公平的。
苏联海军在古巴危机时甚至连1123这样的反潜航母都没有。
苏联答应了美国的承诺,借坡下驴,于是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系统,不过美国其实还留了一手,因为美国当时已经研发成功先进的16单元北极星导弹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华盛顿级,可以部署到苏联北部海岸,射程2200公里的北极星导弹足以在安全距离威胁到苏联,而同期苏联的旅馆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作战能力较弱,只有3单元导弹发射器,而且只能发射射程200多公里的弹道导弹,所以相对于美国的核武器布置,苏联算是吃亏的。
图为古巴危机时的苏联旅馆级核潜艇,相对于美国而言,旅馆级的生存能力较差,甚至需要浮出水面发射导弹。
当然,苏联是明白自己的处境的,很快苏联就研发成功了自己的射程达到1700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并且布置到了新一代的扬基级核潜艇上,这才重新取得了均势。可以说,从古巴危机中看出,苏联在冷战时期相对于美国其实是处于劣势的,但是美国也总是谨小慎微,可以看出,核武器平衡的存在,让大国间的大战变得不再可能了。
图为苏联海军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所以,冷静下来的两个超级大国也迅速降温事件,选择了息事宁人,最后古巴危机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古巴导弹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古巴导弹危机是上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严重的军事冲突,从危机的爆发到解除一共持续了13天,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双方的手指都已经摁在了核导弹的发射钮上,可谓是惊心动魄,一触即发。
但这场危机最终在美苏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和平收场,避免了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局面。
(古巴导弹危机)要了解古巴导弹危机是如何化解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如何发生的。
一、爆发的原因。
其一,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大背景,是美苏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的博弈。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了维护各自的战略利益,提高国际影响力,在相互打压对方的同时,都在竭力扩展自己的控制范围。美国在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相继部署了导弹基地,将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对准了苏联的大城市和军事目标。
而在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中,苏联已经大大落后于美国,尤其是核武器的拥有量上,双方实力悬殊,达到了17:1,美国给苏联造成了很大的核威慑力。
苏联急于摆脱困境,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支点来遏制美国。古巴作为美国的后院,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地点。如果苏联掌控了古巴,就会让美国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而且苏联还可以以古巴作为跳板,把触角伸到西半球,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时,古巴恰好也在寻求帮助。在美古关系破裂后,美国对古巴实行长期的制裁和封锁,导致古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苦。古巴的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为了追求古巴的独立和自由,摆脱美国的控制,急需苏联的援助,特别是军事援助。
(菲德尔•卡斯特罗)其二,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另一个原因是“猪湾事件”。
1961年4月,在美国中情局的策划下,大约1500名流亡古巴人,依靠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攻占了古巴拉斯维利亚斯省的长滩和吉隆滩。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指挥军队迅速打败了入侵者,打死90多名古巴流亡者,俘虏敌人1000多人。
虽然古巴政府在“猪湾事件”中取得了全胜,但卡斯特罗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军事威胁,他特别希望苏联伸出援手。
因此,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的手就这样紧紧地拽在了一起。
赫鲁晓夫一边向美国承诺不会在古巴部署核武器,一边将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和发射装置分拆,通过商业船只运抵古巴,抓紧修建导弹基地,意图在美国发现之前完成部署。
二、对峙的过程。
1962年10月14日,美国U-2侦察机突然发现古巴境内有修建导弹基地的迹象,通过分析确认,这是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基地。肯尼迪随即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决定对古巴实施封锁。
10月24日,美国调集68个空军中队,8艘航空母舰,90艘军舰封锁古巴。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国内各大城市开展大规模的防空演练。
赫鲁晓夫针锋相对,命令苏联军队枕戈待旦,写好遗书,誓与美军决一死战。
10月24日,参与封锁古巴的美国军舰发现一只苏联潜艇,经过紧张的请示和商讨后,决定发射训练用的深水炸弹迫其上浮。身在潜艇中的苏军在遭受炸弹的剧烈冲击波时,以为战争已经爆发, 艇长和政委决定发射核鱼雷反击,冷静的副艇长否决了这个决议,冒险上浮,从而避免了核战争的提前爆发。
(卡斯特罗和赫鲁晓夫)三、危机解除。
冷静下来的赫鲁晓夫预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没有预料到美国的反应会如此强烈,他似乎听到了自己和肯尼迪彼此的心跳声。
摆在他的面前有两条路,要么一声令下,让核弹头带着呼啸声飞入美国领空,引发核大战;要么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给彼此一个台阶下来。他明智地选择了后者。
10月26日,恢复理智的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冗长而杂乱”的信,表示只要美国答应不再入侵古巴,立即解除封锁,苏联就撤回运抵古巴的导弹。
剑拔弩张的局势似乎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然而在10月27日,白宫又收到苏联外交部言辞强硬的另一封信,提出美国必须拆除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美国当然无法答应,这会让他在盟国的信誉荡然无存。
同一天,美国侦察机发现,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即将完工,将很快具备发射能力。肯尼迪最终痛苦地决定,29日对古巴展开空袭,地面军队同时推进。
双方开始大规模集结军队,战争似乎已无法避免。
(肯尼迪旧照)关键时候,肯尼迪展现了政治家的睿智,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忽略苏联方面的第二封信,就第一封信的条件和赫鲁晓夫商讨。并且向苏方指出,48小时内如果没有结果,一切将无法挽回。
10月28日,赫鲁晓夫在重压之下,发表全国广播讲话,下令拆回古巴的导弹。肯尼迪作为回应,也撤回了封锁古巴的舰队,部分拆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紧张得令人窒息”的古巴导弹危机终于解除了。
其实,在整件事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就是古巴自己,他始终扮演着一枚棋子的角色,甚至赫鲁晓夫在运回导弹时都没有告知过卡斯特罗一声。
(参考资料:《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1962年7月,苏联政府试图在古巴国内秘密部署导弹(古巴距离美国较近),但被美国中情局截获了情报。美国不甘心后院起火,立即出动军舰封锁古巴,并做出开战的势态,几乎导致两国兵戎相见,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事件”虽然在当年轰动一时,但好在还是通过沟通的途径解决了。
事情的诱因是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半岛和土耳其设置了中程弹道导弹,这让当时的苏联深感威胁。为了扳回这一局,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在深处美国后院的加勒比海地区部署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
1962年7月,古巴与苏联两国达成秘密协议:由苏联在古巴秘密布置专门针对美国的打击型导弹发射系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本以为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但其实很快就被美国中情局发现了。因为美国政府派出的U—2飞机在古巴境内拍摄了大量照片,结果发现:古巴在修建苏联“萨姆”导弹的发射基地和中程轰炸机的机场。一旦部署完毕,苏联将随时打击美国本土,这无疑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美国总统肯尼迪立即在22日晚发表演说,向全世界公布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打击型导弹的事实,并指责苏联的战争意图,给苏联造成了舆论上的压力。同时,美国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抽调军舰和潜艇封锁古巴近海,切断古巴与大西洋的一切航线,又派出载有核弹的B52轰炸机在古巴的上空盘旋示威。到了10月24日,数艘来自苏联货船或是改变航线,或是停在远离古巴的海面上,不敢靠近古巴,这表明美国的封锁线确实起了作用。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原以为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美国人来得如此迅速。考虑到当时苏联的海、空军均不如美国,而且双方又都是核大国,所以赫鲁晓夫并没有把握与美国直接开战。此外,全世界都在紧张地注视着美苏两国的动静,猜测事态会如何发展。从10月26日开始,赫鲁晓夫与肯尼迪进行了多次交涉,中途还发生了苏联击落美军飞机的插曲,但没有中断双方的对话协商。
毫无疑问,美苏双方都没有要进行核战争的意图,只是看谁先服软了。10月28日,赫鲁晓夫最终同意了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美国也解除了对古巴的封锁,“古巴导弹危机”就此落下帷幕。不过,虽然古巴导弹危机告一段落,但美苏的冷战却并没有因此而缓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