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15有没有矢量?

涡扇15发动机当然有矢量尾喷了。涡扇15发动机的矢量尾喷技术已经开始在一架歼10B战斗机上开始试飞测试了,取得数据并且修改暴漏的问题后,很快就会量产进入歼20、歼10等战斗机上使用了。

图为俄罗斯的117S发动机的三维矢量尾喷,可见其动作机构非常复杂。

我国涡扇15发动机使用的矢量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隐身轴对称三维矢量技术,该技术目前还没有国家采用,117S发动机虽然采用了轴对称三维矢量技术,但是并没有采用锯齿形收敛片和隔热套来降低红外和雷达反射特征,因此并非是一款隐身发动机尾喷。目前看来,涡扇15使用的这款矢量尾喷还具有尾喷口短、能量保存好、操控机构简单等优点,重量相比F22的二维矢量发动机尾喷要降低不少。

图为我国正在歼10B战斗机上测试的新型隐身轴对称三维矢量尾喷。

其实,矢量尾喷技术并不算什么太高大上的技术,很多国家都通过偏流板研究和体验过航空发动机尾喷矢量技术,包括我国都在上世纪80年代制造出来过二维矢量尾喷技术,也和目前F22使用的偏流板尾喷是一致的。但是矢量尾喷真正能够用于实际装备的却很少,主要难点就在于飞控技术和机械动作机构上。

图为涡扇15发动机的设想图。

飞机在高速的飞行中,一旦使用了矢量发动机,必然是要求矢量发动机配合飞机的其他动作机构,同时起作用,比如在瞬盘动作的时候,飞机的侧倾、垂尾的舵的变化一定是要和发动机的动作相匹配,同时生效才能充分发挥矢量尾喷的技术的。早期的矢量技术是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实现推力的矢量变化的,比如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在飞机进行机动的时候,飞行员需要单独给发动机下达一个矢量动作,还需要人工操控到比较恰当的位置。

图为我国三维矢量发动机的动作形式。

这种人工操控矢量技术在高强度的实战中很难施展出来,原因就在于在飞机需要进行矢量机动时,往往已经进入格斗距离,此时飞行员承受的各种压力极大,能够越简化操控,才能让飞行员更集中精力与敌机对抗,而复杂的各种操作,将会分散飞行员的注意力,因此印度使用的这款俄罗斯研发的矢量技术被评为基本无用,只在低烈度对抗中起到作用。

图为试飞中的矢量型歼10B。

而在最新的矢量技术中,比如已经用于飞行的美国F119发动机、俄罗斯117S发动机和我国的改进型WS10B发动机上,都采用了电传飞控技术,采用了电子计算机的姿态控制,飞行员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姿态指令,整个飞机上,包括发动机尾喷在内的动作机构都会自动的调整到适应这一动作的姿态和幅度上,同时生效,飞机可以瞬间实现高机动的施展,这是这三款发动机之所以能够进入服役的根本保证。

二维矢量发动机非常落后,图为测试二维矢量发动机的俄罗斯战机,其体积巨大。

而抛去动作模式以外,矢量尾喷本身的形式也对其优秀与否产生影响,比如F22使用的F119发动机是二维矢量,偏流板实现形式,本身就存在能耗大、重量大、动作形式单一等问题,并没有三维矢量发动机先进。而俄罗斯的117S就比较先进了,不但是三维矢量,而且是十多片收敛片组成的动作机构,能耗较小,但是动作机构比较复杂,因为他是直接套在AL41F型发动机的尾喷上的,而非全新开发,重量大、动作复杂。

图为地面上停放的歼10B矢量型。

我国正在测试的这款隐身轴对称矢量尾喷,则不存在以上任何问题,他不但使用了电传飞控和全权限数字化操控技术(FADEC),而且还使用了全新设计的收敛片式尾喷,采用向内收缩的收敛片来实现矢量动作,动作机构非常简单,不但能耗少,而且动作反应更加迅速,属于非常先进的新型矢量尾喷了。

涡扇15有没有矢量?

答案是肯定的!涡扇15拥我有矢量是歼20的必要选择,是发动机发展历史的选择!!!

因为涡扇15是四代机的专配!四代机迫切需要的就是小涵道,大推力矢量发动机才能更能游刃有余,灵活机动驰骋天下…

目前,我国的涡扇10B发动机业已成功装配,而且也有矢量发动机开始试车试飞,但奈何涡扇10B推力只有14吨,而且推重比相对只能达到8也不是很高。而目前美国的四代机F22的发动机F119推力已经多达1.6吨,推重比已经超过了10,据说美国F35四代机推重比高达12,更主要是它们的四代机发动机不但推力大,还是矢量喷口,可以上下改变尾口喷出方向…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完善中的涡扇15发动机上要有质的改变…

推力越大,发动机带载能力就越高,推重比越大,效率就越高,相对同样的燃油获得的有效功率却很大,而我国发动机起步较晚,能有现在的水平就已经是很是不简单:涡扇15推力18吨左右,推重比可到10,但已经很是成功,如果加上可多方向改变尾喷口矢量的组合,让中国的四代机性能更强……

超机动鸭翼布局更容易平衡机身改变方向,矢量组合让反转腾挪更迅速灵活,软硬件的智能飞控系统让飞机随心所欲,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快速回避,像闪电般快速灵活…所有这一切,都必须有先进的矢量技术发动机——涡扇15来实现

涡扇15有没有矢量?

我国专为歼20实现四代机极限机动、超音速巡航性能的峨眉WS15大推力、轴对称三维矢量喷口发动机当然是有方向选择推力的(矢量)了,不然怎称矢量喷口?有图有真象!这是去年歼10试飞该发动机各项参数时的发动机姿态对比照片。

该发动除了为歼20得以实现超巡性能之外,它的全向矢量喷口性能让歼20的超机动能力,在原来已经出类拔粹的基础上,得以更上一层楼,做到独步天下、随心所欲!

涡扇15的360度全向矢量喷口技术与F119的二元矢量技术区别甚大,二元矢量只能做相对方向的上下、或者左右矢量推动,而全向矢量却可以做360度任意方向的矢量驱动。但在制造工艺要求方面,二元技术当然要简单的多,而在推力损耗数据上,前面的答友已经给出了详尽准确的论述,笔者在这里就不再多费笔墨了。

峨眉WS15发动机研发的技术要点,不只在于它的矢量喷口对战机超机动性能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它的大推力和节油性能也使歼20在具备了超巡性能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作战航程(半径),让歼20在来战场上,可以将更远的敌方关键节点目标纳入备选菜单,使其成为捍卫祖国崛起、中华复兴道路上虽远亦安的无影卫士。

涡扇15有没有矢量?

没矢量就别叫涡扇-15了!

【网友制图,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并不是涡扇-15】网上传的神乎其神的涡扇-15“峨眉”发动机,一直被认为是未来歼-20隐身战斗机主力发动机,虽然现在没有曝光其具体外形。但是我们从刚刚在珠海航展曝光的歼-10TVC矢量机动测试中我们看到,中国正在抓紧研制矢量发动机。

矢量发动机能都战斗机带来近距离格斗等空战优势,保证歼-20在近距离格斗时候能量守恒。从当前来看,F-22有矢量发动机F-119,苏-57有矢量产品30、117S。未来歼-20隐身战斗机估计也会上矢量,这个前提就是涡扇-15发动机研制的顺利。

从技术更迭来看,歼-10现在用的三元矢量发动机,那么涡扇-15依照技术沿袭,采用三元矢量设计模式最为可靠。这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模式,像美国F-22采取二元矢量发动机。三元矢量发动机主要特点就是可以迅速的为战斗机提供改变姿态的操纵力。

三元矢量发动机最早是俄罗斯人设计,在苏-37、米格-29OVT所展示的,技术特点就是依靠发动机可调式收敛一扩散喷管,改进喷管周边的控制系统、液压作动筒、调节片、等设备,然后操纵喷口周边等部件,实现尾喷口小角度的转向。并且可以领发动机喷流产生较大的推力。三元矢量发动机是以较低技术代价获得了战斗机性能上最大提高。并且令歼-10、未来歼-20机动性能高涨,格斗系数并不会比F-22隐身战斗机差太多。未来歼-20隐身战斗机能否涡扇-15,就得看我们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了。

涡扇15有没有矢量?

这个问题比较早,但是不耽误我们再次确认一下。WS-15发动机的标配就是矢量喷口,而在10月29日亮相珠海金湾机场的歼-10BTVC战机就是在为WS-15发动机验证矢量控制系统的。在11月6日歼-10BTVC做的超机动表演赢得了太多国人的欢声鼓舞。

由于WS-15发动机一直没有研制成功,而矢量控制技术又不可能等到WS-15研制成功之后,在进行研制,那样就大大浪费了时间。所以我们早在80年代美国提出矢量发动机的时候,我们国家就追踪这样的技术。到了90年代,看到了俄罗斯的三元矢量发动机技术,我们做了优劣的对比,开始做三元矢量控制技术的科研。

20多年的积累和研制,终于我们在2018年11月6日让我们自己的矢量发动机在歼-10B战机上,一飞冲天,尽情演绎着“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漂落叶”等超机动飞行特技。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种矢量控制技术的国家。

本身歼-10BTVC战机就是在为矢量技术做实验,做验证。从歼-10BTBC战机的表演,就已经证明了其矢量控制技术的成功。那么就为WS-15发动机安装矢量控制技术铺平了道路,这样安装矢量控制系统的WS-15发动机的歼-20就可以满血复活,成为一款真正具备4S性能的隐身战斗机。WS-15发动机设想图

而在11月6日的我空军歼-20运-20飞行展示记者见面会上,由东方卫视记者提问,“我们的歼20战机未来是否会安装这样的矢量发动机?”而歼-20总设计师杨伟抢先回答,“你怎么知道我们就没用呢?”这是杨伟极大的暗示我们的歼-20战机已经安装了WS-15矢量发动机,至于何时会露面那我们只能期待了。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WS-15发动机安装矢量控制系统是必然的过程,而整个前期工作都已经完成。我们目前所欠缺的就是发动机的定型,和大量的量产。当我们的WS-15发动机能够成批量建造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歼-20战机也会是像下饺子一样,大量出现在我们的天空之上。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涡扇15有没有矢量?

技术都有,重要的是做这些东西的材料目前估计生产不了,美国的发动机寿命远远高于俄罗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