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歼-13战机为何没有继续研制?

歼13战斗机是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根据当时世界上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首次尝试发展的先进作战飞机。他以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几款第二代作战飞机,比如F4鬼怪等为赶超目标,虽然最终下马,但是为我国空军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歼13战斗机有一定的翼身融合设计在里面。

歼13战斗机拥有一定的翼身融合设计,他的机头又尖又细,这一方面是为了获得较好的高速性能,降低飞机阻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的雷达技术较差,孔径做的不太大。歼13战斗机一开始的时候是单发单座飞机,他的设计优势区间在中低空格斗阶段,适当的强调截击性能,对比当年的第二代作战飞机来说,他的性能更加接近第三代战斗机的概念,飞机的气动布局也更加流畅,有些类似于F16。

歼13战斗机的方案很多,但是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

歼13战斗机的发动机是我国最早研发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涡扇6,这款发动机连核心机都是自己研发的,虽然他的推力测试可以达到10吨以上,但是寿命极低,全机寿命只有几百小时,而且故障很不稳定,在那个时候,我国连中推力涡扇发动机都研究不利,更别提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了,因此涡扇6最终下马,这也导致了歼13战斗机失去了动力。

性能接近的歼8II战斗机开始研制,直接宣告了歼13的下马。

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成功的研发出了歼8战斗机,这款战斗机拥有双发动力设计,飞行速度更快,截击能力更好,而且飞机的技术难度较小,适宜大批量装备生产,可以很快解决我国急需的中型战斗机,提高我国的国土防空能力,歼8的出现,宣告了歼13战斗机的失败,虽然歼13更加先进,但是对于当时集中精力生产歼8,并且歼8II战斗机已经开始研制的我国来说,同时养两个中型二代战斗机实在没有必要。

歼13是先进的,歼13也是落寞的,他代表了我国航空工业历史上一个激情又无奈的岁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