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战机为啥无法登上国产航母?

据闻,我国的舰载机两型号竞争落下帷幕,胜利者为沈飞的歼31战斗机,不过需要应海军的要求进行改进,扩大机身,增加侧弹仓,改用大推力发动机,成为重型五代舰载机。

图为歼31上航母的假想图,歼31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国五代舰载机的选择。

为什么最终没有采用歼20作为我国的新一代重型舰载战斗机呢?这个疑问很多人都有,毕竟海军要的重型机、五代机、带侧弹仓、具备攻击力等歼20都具备的,可是为何败下阵来呢?原来,歼20败下阵来并非因为传闻的体积过大,占据空间较大,毕竟根据空军的宣传片里的截图来看,歼20肯定比歼15战斗机的尺寸要小一些的,占据的空间面积也没有苏霍伊的飞机大,既然歼15能上舰,歼20肯定也没有体积上的问题。

事实上,歼20的尺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图为歼20和歼16停在一起,渴念他们尺寸差不多。

有人指出鸭翼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世界上带有鸭翼的舰载机多的是,其中阵风战斗机、苏33战斗机和歼15战斗机就是其中的代表型号,其中苏33和歼15甚至为了上舰专门加装了鸭翼,以改善飞机起飞的距离,增加飞机在起飞时的载重,也就是说鸭翼对于改善飞机的机头指向,以至于提高飞机的起飞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不是上舰的难题,所谓鸭翼不适合上舰也只是看美国舰载机得出的结论,但是美国舰载机并不等于是舰载机的全部,毕竟他们有弹射器和大推力发动机,并不需要一定用鸭翼去改善性能。

沈飞在歼15舰载机的研发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要说歼20上舰,那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但是最终选择歼31恐怕和沈飞在海军战斗机研发的基础较好有一定关系,不论是歼11B、歼16还是歼15,沈飞这些年为海军和海军航空兵提供了大量的战斗机,对于战斗机适应海洋环境,强化舰载机的结构强度有着丰富的经验,要知道陆基战斗机上舰需要改变飞机的结构设计,如果没有相关经验是很难办到的,比如我国当年引进T10K舰载机验证机才完成了对歼15上舰的改造,所以可见舰载机的研发难度之高。

图为放大后的歼31舰载机想象图。

新一代的五代机研发时间有限,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不耽误时间,不造成研发失败,延误研发周期造成战略被动,选择经验丰富的沈飞解决五代舰载机的有无问题是非常合理的选择,这就是原因。

歼20战机为啥无法登上国产航母?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近些年,关于歼20上航母的讨论一直停不下来,有支持歼20上舰的,也有支持歼31上舰的,还有主张另外开发一款隐形舰载机的。歼20飞机问世后不久,就凭借其出色的气动设计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也提升了我国航空领域的实力。但歼20本身是一款重型战机,最大起飞重量甚至超过了歼15,达到了37吨。而且歼20的机身较长,可以说是目前国际上先进战机里最长的一个。其重量和尺寸都对上舰产生负面影响。

先说重量,37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航母弹射系统的极限。而我国暂时还没有弹射系统,如何让这么重的战机安全的起降,是个问题。37吨只是陆基机场起飞的最大重量,如果要上舰,结构还需要加强,起落架需要加固处理。按照国际上一般的惯例,陆基飞机改成舰载机后,至少要增加10%到25%的重量。如果这样看,歼20最大起飞重量就直奔40吨以上,难度很大。

歼20飞机机身很长,严重影响载机数量。如果是翼展很长的话,可以把机翼折叠起来,但机身瘦长就不好处理了。如果按照中型航母的机库面积和甲板空间来算,歼20的载机量会非常有限,影响战斗力。想要让歼20上舰,恐怕需要大型航母才行。

歼20强调的是高速性能,而舰载机强调的是均衡。歼20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动,完善其低速起降的气动效率,但这样改动是否对歼20能力的发挥有利,还要经过实践和空气动力分析来判定。从目前情况看,歼31上舰的难度要比歼20小一些,毕竟歼31体量更小,也更容易调整,沈飞在舰载机上也更有经验。

歼20战机为啥无法登上国产航母?

有关我国下一代舰载机的争论持续已久,至今尚未得出最终结论,无论是歼-20,还是沈飞主打的FC-31都有可能,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去验证,等到下一代舰载机正式列装部队方能最终知晓。

为什么说歼-20上舰有可能呢?

从海军当前中型航母+歼-15重型舰载机模式来看,军方更倾向于使用重型机,因为重型机拥有作战航程远、载弹量大以及空战火力强等特点;虽然重型舰载机带来的直接缺点就是载机数量较少,这是体型尺寸所决定的。

广为周知的我国辽宁舰和国产航母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板,舰载机无法满载满油起飞,在这特定环境下重型机与身俱来的优势彰显无遗,这也是军方最终选择歼-15起到决定性因素,在此之前,军工部门曾以歼-8战机做过相应试验,歼-10也曾一度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机,但最终海军还是选择了歼-15重型舰载机。

这也是有一定作战考量的,众所周知,航母作战能力由舰载机回收时甲板能调动多少数量来决定,航母的作战空间就那么大,作战状态下甲板上能停放的战机数量也就那么多,其次机库战机维修保养能力也就那么大;在这个固定前提下,中型舰载机尺寸虽小,但相比重型舰载机在单位空间内至多也就多个两三架左右,起飞点也就那么多,回收点也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重型舰载机的优势就真正体现出来。

简单点讲就是,一艘航母能起飞、回收的战机数量就那么多,后勤保障能力也是相对固定的,起飞战机数量无论是滑跃起飞方式还是弹射起飞方式都是一样的,重型舰载机的作战能力更加突出;搭载中型机只不过数量能得到提升而已。

因此,重型机上舰优势并不少,歼-20上舰还有何不可呢?

遵循上述逻辑,歼-20上舰后综合作战能力要比沈飞主打的FC-31强的多,两款战机在技战术指标设定上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因为歼-20从设计之初其技战术指标直指美国F-22,也就是说歼-20的主要对手将是F-22,对付F-35这样的多用途能力出众的战机更显得游刃有余。

此外,我国航母规模最终绝不会达到美国当前两位数的规模,有限的数量,想要取得局部优势,首要下手方向就是舰载机,也是实现这种作战能力超越的捷径。

所以,歼-20经过针对性改装,完全具备上舰的条件,无论从军方的作战考量以及需求,还是长远提升航母综合战斗力,歼-20都能满足要求。

需要着重申明一下,本文只是论证歼-20具备上舰的能力,但并不认可歼-20就是我国下一代舰载机,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去验证,耐心等待官方有关消息实锤或是等下一代舰载机真正服役方能最终大白于天下。

歼20战机为啥无法登上国产航母?

歼-20上舰有困难,但并非不能上航母

如果单纯上航母角度,歼-20的确要比歼-15这类的要困难的多,像辽宁号这种体格的中型滑跃起飞的航母基本上不可能搭载,但是并非不可能。从气动布局等方面来看,歼-20的登舰难度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量限制。由于尽可能内部油箱和武器内置,五代机们空重普遍要比前代们高,歼-20在设计和制造上尽可能的采用轻量化,但其空重已经超过17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7吨。而陆基战斗机进行舰载化处理,需要大幅度增加结构强度,需要气动上进行改动,这都需要增加起飞重量。美国海军根据其之前经验,得出过结论,需要增加大概12%~30%的空重。如此一来歼-20要进行上舰改动的话,空重要增加到20吨以上,最大起飞重量要超过40吨,这就对航母弹射器提出考验。

美国航母之前使用的C-13-2蒸汽弹射器最大起飞重量是34吨,福特级使用的电磁弹射器最大起飞重量是35吨。正式这一限制,让美国海军之前的A-12、F-22N和超级雄猫都是因为超重而取消。

这方面压力就来到马少将的电磁团队了,马少将团队这几年相当牛逼,就看能不能交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二是气动改进。五代机在设计上都倾向于跨音速和超音速作战,大部分都加入了超音速巡航的标准,所以在气动布局设计上普遍倾向于超音速区域。但是航母舰载机起降时对于低速性能要求非常高,美国海军舰载机操作安全要求是,必须可以在海平面高度,300公里时速情况下,依旧可以进行1.5G机动动作方便调整,所以需要在气动方面进行大改。

即使是没有超音速巡航要求的F-35,其舰载型F-35C的机翼构型完全不同,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低速起降性能。而F-22当年为了上舰,推出的F-22N则是采用可变后掠翼的想法,以改善低速性能。

这方面歼-20设计上,采用边条+鸭翼的方式,在保证出色超音速机动性能基础上,低速性能也同样比较出色。但是同样进行修改的话难度也较大,具体怎么个改法,也需要仔细琢磨。

三是着舰仰角问题。三角翼飞机着陆仰角普遍比较大,在舰载机着陆这种本身下滑角非常大时,就容易导致飞机起降难度大幅度增加,着舰时仰角太大。阵风战斗机着舰时仰角就非常夸张,歼-20重量更大,而且采用远距鸭翼布局的话,着舰仰角恐怕更大,非常考验飞行员。美国海军一向非常讨厌无尾翼舰载机,这也是JSF计划中X-32输给X-35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合来讲,歼-20要进行上舰的话,难度要大很多。并且很多方面原因不是由歼-20可以决定的,需要看电磁弹射器水平,需要看目标航母的排水量和降落环境等。而且我国实际上才刚开始进行航母舰载机研究,直接上来爆改难度较大,目前歼-15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在这方面上积累经验,再进行下一步来确定海军下一代舰载机标准比较务实。

歼20战机为啥无法登上国产航母?

歼20太重了,不适合上航母。关于航母舰载机的话题,我们曾经专门聊过。美国和俄罗斯都退役了其航母上的重型舰载机,估计还是太重的飞机在航母上不能发挥出最大战力的原因吧?我们的歼15已经是现役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舰载机了,最大起飞重量不过才34吨,而歼20的个头更大,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惊人的37吨。要是为其配备了推力更大的涡扇15,那么歼20的最大起飞重量不得奔40吨去了吗?这么大的战机上航母,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再来看看尺寸吧。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差别了。歼15的长度是22米,宽度14.6米,高度是6米。而歼20的长度20.3米,宽度12.9米,高度是4.5米。看上去长宽高似乎比歼15还小一轮。这说明歼20的起飞性能还不如歼15呢,为什么?你的机身小了,也就是说升力系数小了,承载飞机起飞的截面积肯定会小。而你的起飞重量更重了,起飞性能反而不如歼15更优秀了。我们来看一下起飞滑跑的最短距离吧。目前歼20的平飞最小起飞距离是330米,辽宁舰和山东舰根本就不够啊。就连航母上的重载起飞点距离舰首不过才只有195米。这个距离对于粗短的歼20来说根本就飞不起来。

很多同学抬杠说那可以上未来的弹射航母啊。对于下一代隐身舰载机,我个人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中型隐身舰载机搭配歼15。即使是上了弹射器,歼20这么个大家伙,本身机翼面积比很小,如果用电磁弹射的话,需要的弹射力肯定很大。这样会加长弹射器蓄能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战机的出动效率不高。

海军应该专门研制一款隐身舰载机作为下一代制空舰载机上舰使用。这款新型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应该在25吨左右,采用双发布局。安装两台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这样的话,无论舰载机的装备规模还是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武器挂载能力等等,都足够了。起飞重量在25吨的中型飞机的话,机身体积也足够了,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先进的雷达,武器等系统。同时,中型舰载机不会那么消耗航母的电力,可以做到高效率出动,至少不至于弹射一架之后需要长时间储能或者造成航母航速下降就足够了。海四代绝不能用歼20,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歼20战机为啥无法登上国产航母?

这事现在是各种抓耳挠腮、火烧眉毛、上蹿下跳、惶惶不可终日的话题啊!

敢提出来,佩服题主的勇气。

目前来看,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舰载机,这是我们特别痛心的一件事。国产航母的光辉如日,这样就很难让人看到太阳上的黑子了。

诚然,辽宁号的正式入役打破了我国海军没有航空母舰的的窘境。但是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舰载机呢!

目前我们的航母舰载机是歼-15

这已经代表了我们目前舰载机的最高水平。但是一定得清醒的认识到,歼-15实际上仅仅是十分初级的航母舰载机。

对于舰载机来说,当年我们是没有原型机的,而且舰载机相对复杂的设计结构和功能在我国是没有任何先例的。于是,在我们从乌克兰购买到一架没有完工的Su-33原型机T-10K-7(亦报道说是T-10K-3)后,进行逆向工程开始了我们自己的舰载机建造计划。

然而,机遇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即便是Su-33都不是一架合格的舰载机,就更别提T-10K-7了。

Su-33作为俄罗斯上舰的现役战机实际上只生产了35架。第一架Su-33在1998年开始服役,从2017年后,所有的Su-33已经从苏联航母上撤下,全部被腿短的Mig-29k替代。

而我们自己生产的歼-15,生产了42架,已经先后出现过5次重大事故。造成4架歼-15完全报废。损失率已经超过10%。我们目前也没有继续谋求建造更多的歼-15战机。

其实这点中俄两国都在走一个正确的路线,退役掉重型舰载机。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Su-33或者歼-15这样的重型舰载机其实也已经不适合航母的使用了,航母上使用的舰载机都在往中型化和轻型化发展。不断的增加重型舰载机的数量是逆历史潮流的举动。

再说歼-20。

网传了很多歼-20上舰的消息。但我们目前要清醒的认识到,歼-20并不是一个合适与航母的机种。

航母上所载的舰载机往往要在执行对空任务之外还要实施大量的对海对地攻击任务。要不然航母周围的空域是有制空权了,但航母战斗群在安全稳妥的制空权下并不发起对地对海作战任务就是不作为了。

而从我们目前来看的歼-20来看,第一是重型战机(不符合潮流);第二是一个空优战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和武器适配性都还有不足。如果歼-20上舰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制空之外毫无作为的战机。

这是小鹰级航母的第二艘“星座”号。从这个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当年的航母舰载机配置情况。W君来说一下:

在前部甲板上停放着的舰载机是F/A-18型战斗轰炸机。在尾部着落区域停放的是F-14截击机。甲板中前部分停放了S-3海贼反潜机,A-6攻击机和A-7攻击机,在舰桥后侧停放了3架E-2预警机,E-2预警机后边还有两家SH-60海直升机。

我们的新航母(1-3艘)其实在搭载和作战能力上仅仅接近于小鹰级航母,但搭载能力明显不足。

在美国当年的状况下,一艘航母用了7种类型的舰载机以完成航母所需要执行的所有任务。我们的歼-20如果上舰的话也就只能相当于F-14的地位完成一些制空权夺取的任务。那么剩下的任务空缺势必就需要其他型号的战机来填补。问题是——我们目前也没有!

在看现在的美国航母搭载情况:

这是CVN-76里根号航母。在其上方搭载的机种我们可以辨认只有三种,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E-2D预警机和SH-60海鹰直升机。问题是美国航母的任务并没有减少。制空、对地、对海等任务全部由单一的一种战机完成。

这就要求航母上配备一种任务适应性更强的多用途战机。显然歼-20并不是这种战机。

而且歼-20如果要做上舰,那么从结构上所需要的改变会很大,也不亚于再专门研制一种新型的通用战机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