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遇到催泪弹,戴上口罩、闭上眼睛可以无碍吗?
刚问过一个武警朋友,结果被嘲讽了一番:如果闭眼、戴口罩能平安无事,那催泪弹就是一个鸡肋,又怎么能被称为防暴第一大杀器呢?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他们训练时候的真实经历,搞笑得很……他们曾经组织过投掷催泪弹的专项训练,第一次训练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紧张,毕竟这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玩意儿,内心还是有些好奇的,也有一些对未知的不安,所以在投掷之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紧张。
从外观来看,催泪弹跟手榴弹长得很像,投掷的手感也很像,有一个不靠谱的家伙,打开保险之后,扬起手臂准备狠狠丢出去,结果往后甩的力气太大,不小心把催泪弹甩到身后去了,后面的一群战友顿时呆若木鸡。
催泪弹爆开之后,一股刺鼻的烟雾瞬间将众人笼罩,咳嗽声此起彼伏,一群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硬汉全都破防了,眼泪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睁眼也不是,闭眼也不是,顿时成了无头的苍蝇,疯狂乱蹿。
有人想把催泪弹捡起来丢出去,但那枚催泪弹在地上呲溜溜乱蹿,就像是放烟花一样,跑得很快,一群人被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反应和动作大大降低,愣是抓不住它,20多秒之后,烟雾释放完毕,催泪弹才停下来。
朋友说,那天是他们最惨的一天,跑得快的只是咳嗽流泪,有一点点呕吐,跑得慢的不仅嘴巴呕吐,连鼻子耳朵都吐了,一直往外冒粘液,很是凄惨!
后来才知道,那个手滑的家伙,其实不是意外,他就是故意的,那天不仅是投掷训练,同时也是亲身感受催泪弹的专项训练。
你可能会疑惑:怎么使用催泪弹的人,还要接受催泪弹的折磨呢?
其实,这项训练是十分有用且必要的,因为在实战中,状况瞬息万变,你前脚丢出催泪弹,后脚就有可能刮逆风,催泪弹烟雾朝自己飘过来了,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项训练,第一次面对催泪弹,肯定会抱头鼠窜,自己坑自己,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他们不仅要学会投掷催泪弹,还要亲身感受催泪弹,并学习预防催泪弹的具体方法!
催泪弹的起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法国跟德国的对阵陷入僵持状态,为了速战速决,法国直接上大招,使用装填了溴化二甲苯手榴弹,这种手榴弹不仅爆炸的威力很大,而且还能释放毒气,德国士兵一下就扛不住了,大败而归。
这一次的失败,让德国记忆深刻,老话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德国马上开展了对毒气武器的研究,并将其在伊普尔地区进行释放,主要成分是氯气,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催泪气体。
在一战当中,催泪气体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对各国的影响都非常大,于是,1925年,绝大多数国家达成一致,明令禁止窒息性气体、催泪性气体、毒气在战场上使用。
催泪弹虽然离开了战场,但它是一款十分优秀的非致命性武器,作用非常大,所以,各个国家都没有将其舍弃,而是继续研发,将其应用在暴乱场所,效果非常好!
催泪弹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催泪弹按照发射方式,可以分为投掷式和发射式,近距离用手投掷,远距离用发射器。
催泪弹按照爆炸方式,可以分为爆炸型和燃烧型。
所谓爆炸型,其实就是把炸药装填在催泪弹内部,爆炸的瞬间,里面的催泪气体会得到释放,弹体是纸壳或胶片,爆炸之后不会产生杀伤性的碎片,只是单纯的释放气体。
所谓燃烧型,其实是借助烟火燃烧剂产生的热量,将催泪剂加热使其蒸发,大量的蒸气通过弹体上的排烟孔快速释放,在空气中预冷凝结成固体颗粒,并形成烟雾,整个过程能持续20-30秒钟左右。
催泪弹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催泪弹又被称为催泪瓦斯,是一种非致命性的武器,其杀伤力究竟如何,主要取决于催泪剂的具体成分,成分不同,杀伤力不同。
以前催泪弹的成分,主要包含两种,其一是化工毒剂苯氯乙酮,简称CN,其二是磷氯苯亚甲基丙二晶,简称CS。
CN是第一代催泪弹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化工毒剂,毒性比较强,吸入过量有致人死亡的风险,所以,这种成分的催泪弹被淘汰了。
CS是第二弹催泪弹的主要成分,它的毒性也比较强,过量不会致人死亡,但是会让人患上皮炎,所以,这种成分的催泪弹也被淘汰了。
现在大部分国家所使用的催泪弹,都属于第三代产品,催泪剂的成分都是纯天然的,比如辣椒素、胡椒素、洋葱素等,这些成分都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但是无毒无害。
一个人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直接暴露在催泪烟雾当中,最难受的就是眼睛和鼻子。
在催泪烟雾处于低浓度的情况下,眼睛直接接触烟雾5秒,就会感到刺痛,并开始流泪,2分钟之后,眼睛会剧烈疼痛,泪流不止,同时会感到怕光,无论你如何揉眼,都无法缓解这种症状。
在催泪烟雾处于低浓度的情况下,鼻子吸入一口烟雾,马上就会受到强烈刺激,首先是打喷嚏,紧接着便是咳嗽,从鼻子到口腔,再到整个呼吸道,都会有很强的灼痛感。
在高浓度催泪烟雾中,人的反应会更加强烈,严重者会暂时失明,剧烈咳嗽,同时还伴随着呕吐和肺部灼痛,如果当事人本身就患有哮喘,则会遇到生命危险。
戴上口罩、闭上眼睛可以抵挡催泪弹吗?答案是不行,有效果,但效果不大。
首先我们要知道,催泪弹针对的不仅是眼睛和鼻子,置身于烟雾当中,耳朵、嘴巴、呼吸道、肺部……甚至是皮肤都会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置身于催泪烟雾当中,就相当于炒100斤干辣椒,又倒进去50斤胡椒粉,嘴里嚼着芥末酱,耳朵里面插大葱,皮肤上还被抹了辣椒油。
在这种环境中,仅凭一个小小的口罩就想躲避伤害,简直是痴人做梦!
另外再说说闭眼的问题,你以为两眼一闭,什么事都没了?
你应该想想,使用催泪弹的场合,那是相当混乱的场合,所有人都在疯狂乱窜,而你却闭着眼,无论是跑还是停,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摔倒,然后被万人踩踏,所以,还是睁开眼比较安全,虽然辣眼,那也比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强!
最后再说一句话:如果你不慎遭遇催泪弹,一定要捂紧口鼻,睁着眼睛用最快的速度逃离现场,然后用清水不断冲洗眼睛和口鼻,皮肤也要洗一洗,15分钟后便可恢复正常!
现实中遇到催泪弹,戴上口罩、闭上眼睛可以无碍吗?
2019年香港一群黑衣人🥷搞事,罴衣人肆忌的破坏公共设施,被警察驱赶着不愿离开,无奈之下警察用了催泪弹,当时事件就发生在我家楼下,大中午的我正在睡午觉,被楼下的吵闹声惊醒了,起床站在窗前向下望去,这时就感觉喉咙呛得难受,眼泪不停的往下掉,我用清水冲洗了脸和眼还是不舒服近半个小时,才慢慢退去。
现实中遇到催泪弹,戴上口罩、闭上眼睛可以无碍吗?
现实中遭到催泪弹,戴上口罩、闭上眼睛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这是因为口罩并不能过滤催泪弹的有毒烟气,而闭上眼睛则意味着无法第一时间逃离存在有毒烟气的现场,身体将会收到更严重的损害。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科普关于催泪弹的知识。
催泪弹是一种装载催泪性刺激剂,可以由爆炸、燃烧的形式释放刺激性烟气,导致人体产生极度不适的轻微损害的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比如说催泪手雷、催泪榴弹等,它的主要成分由燃烧剂和催泪剂两部分组成,燃烧剂的作用是催化催泪剂发生反应,催泪剂的作用是释放有毒烟气。
其中催泪剂的主要成分为苯氯乙酮,化学式为C8H7ClO,以下简称“CN”。应用最广泛的是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化学式为CL2P-C6H5-CH(CN)2,以下简称“CS”。
下图为美制40mm催泪弹,它采用40mm榴弹发射器进行抛射,是美国警察镇压靓丽风景线最常用的非致命性武器。
这两种化学物质的共同特点是燃点很低,CN的燃点为56.7℃,CS则为95℃,被点燃后即释放有毒烟气。
当空气中的有毒烟气浓度≥19%以后,人体开始出现急性中毒反应。中毒方式为呼吸中毒、皮肤接触中毒、误食中毒。
中毒表现为咳嗽、流泪、呼吸困难、皮疹、灼伤,症状为会胸灼热感、肺水肿、视线模糊。少量接触者可在12小时后恢复正常,大量吸入高浓度有毒烟气者则会致死。
也就是说如果在现实中遇到发生反应的催泪弹,只要从口鼻通过呼吸摄入身体、通过皮肤接触烟气、吞咽含有吸收过烟气的口水以后,均会发生急性中毒反应。
口罩只起到一定的烟尘过滤效果,没有防毒作用,有毒烟气依旧能通过呼吸进入身体;闭上眼睛只会延迟逃离时间,反而让自己长时间暴露在有毒烟气的环境里,吸入和接触更多毒气。
下图为一名倒地失能的催泪瓦斯中毒者,如果不及时就医,他将会在吸入和接触更多毒气以后死亡。
因此在无防护状态下遇到催泪弹时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逃离至烟气覆盖范围或者上风口,而不是戴着口罩和闭上眼睛硬挺。
第一时间逃离现场的结果仅仅是不停的咳嗽和流眼泪,身体难受一段时间就好了,而戴口罩和闭上眼睛的行为只会让中毒更严重,如果不慎摔倒导致长时间接触毒气、大量吸入毒气,那么搞不好自己这一百多斤就就交代在那里了。
当然了,应对催泪弹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佩戴全包式防毒面具和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内部装填着可过滤毒气的活性炭,能降低毒气浓度,防护服可以隔绝皮肤与毒气。
最好的防毒方法则是——不要去招惹手握催泪弹的人!
下图为出现催泪瓦斯轻微中毒反应的以色列士兵,由于没有佩戴防毒面具,风向改变后他被自己发射的催泪弹有毒烟气伤害到。
现实中遇到催泪弹,戴上口罩、闭上眼睛可以无碍吗?
听参与抓捕的人说有个坑货抓捕遇反抗,掏出瓦斯对着嫌疑人就喷,没有想到嫌疑人没有喷到,喷到队友了,顿时瓦斯气味充满整个房间,扩散到整栋楼都是。
现实中遇到催泪弹,戴上口罩、闭上眼睛可以无碍吗?
小小的防狼喷雾为什么这么有威力?其实它和催泪弹很相似。又不要你命,又让你非常难受,催泪弹实在太损了!
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外国警方在驱散示威人群的时候使用的一种神器,催泪弹。一般是采用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发射出去之后,落地冒出大量的白烟,白烟所到之处,中招的示威者立马遁之,用于驱散人群,简直无往而不利。
和催泪弹并列常用的,还有两个神器,橡皮子弹和高压水枪。不过橡皮子弹偶尔也有打死人的记录,打到眼珠子,后果也非常严重。高压水枪依赖于消防车等专用大型设备,调动不易。所以,比较之下,催泪弹安全性能比橡皮子弹更好一些,而携行性比高压水枪轻便多了。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催泪弹的知识。
一,催泪弹的催泪原理。
人们早就发现,当在切大葱,大蒜,洋葱,辣椒这些东西的时候,其中的刺激性成分如果接触到眼睛,那人就会眼睛发痛,流泪不止,于是你就只有停下切葱的行动,赶紧流眼泪吧。
所以得到一个推论,眼睛发痛流泪的人,就丧失了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攻击能力。
以此推论为基础,人们就开发出了一种不要命的化学武器,催泪弹,利用对人体眼睛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让人大量流眼泪,可是又不要你的命,就是让你难受。
常用的辣椒素,就是许多催泪弹的填充物。辣椒这东西是食物,许多人天天吃辣,无辣不欢。可是许多辣椒弄在一起,就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抗战时期,神炮手赵章成有一次要打敌人碉堡,可是只有普通迫击炮,威力有限,怎么办?赵章成让人找来辣椒面,然后把20发迫击炮弹的火药倒出大半,把辣椒面填充进去,装好引信,就做成了辣椒面炮弹。实战用出来打到碉堡上,一股子辣烟从枪眼窜进去,就把守碉堡的日军都给辣得受不了,跑出来投降了。通过这个战例,可见辣椒面炮弹的威力。
如今许多女性晚上出门,包包里会放一小罐防狼喷雾,这个东西多数就是用的辣椒素。
除了辣椒素,还有很多的化学物质,会对眼睛产生刺激效果。武器专家们精心选择,筛选出了苯氯乙酮(CN)、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CS)这两种化合物,用来填充催泪弹。这两种化合物都是熔点很低,稍微加点温度就会挥发,可是催泪效果很好。
二,为什么催泪弹发射后往往伴随着白烟和闪光。
警用的催泪弹,需要的性能,就是落在那个地方,然后放出催泪剂。如果用剧烈爆炸的方式把弹头里面的催泪剂释放出来,弹片就有可能伤到人。
所以,警用的催泪弹,多采取的是弹头是个整体的结实的药罐结构,上面有几个发烟孔。然后把催泪成分和火药成分,燃烧成分做成一个药柱,当催泪弹头打出之后,药柱就开始燃烧,形成催泪烟雾的气溶胶,从发烟孔里冒出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光冒烟,不爆炸。
喷出的烟雾,不但有催泪功能,还有明确的指示功能,可以给人们传递这样的信号,只要远离烟雾范围,就是安全区域。这样,原本是人头熙熙的聚集区域,马上就会变得人数稀少,起到了驱散人群的作用。
至于闪光,有的催泪弹里面有镁粉之类的闪光剂,镁粉燃烧会大量热量,产生强光。强光也可以起到驱散人群的效果,同时燃烧的热也会蒸发催泪剂。
三,采取什么方式可以阻挡催泪弹的威力?
催泪弹这么生猛好用,而且使用门槛这么低(理论上说,防狼喷雾人手一瓶也没人管),那么如果遇到催泪弹,我们采取戴上口罩,闭上眼睛这些简易方法,可以阻挡一下吗?
理论上说,戴上口罩有点效果,前提是你带的是N95或者有单向阀的那种高级口罩。普通的蓝白色口罩,是防不住的,因为随着你的呼吸,催泪弹的成分很容易进入你的呼吸道,刺激你的呼吸道让你咳嗽,让你喘不过气来。
闭上眼睛,你就丧失了行动能力。张开眼睛看看路,好,马上中招,流泪吧。
如果有游泳用的泳镜,可以紧扣在眼部的,则可以给你一点时间,尽快脱离催泪烟雾的范围,同时减轻催泪烟雾对眼睛的刺激。不过依然不保险,因为只要有一点点部分没扣紧,眼睛也会难受。而且,正常人谁随身带个泳镜啊?还有,有的催泪弹成分,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的,抓紧时间脱离催泪弹烟雾的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要抵挡催泪弹,最好的方法,就是带上猪嘴防毒面具。防毒面具中有高性能活性炭可以吸附催泪烟雾中的化学成分,让你可以呼吸到正常的空气。另外防毒面具是个整体的面罩,对头部脸部眼部的防护是整体的,真正的毒气弹都能防住,防住这个催泪弹当不在话下。
最后说一句,出门别扎堆,万一遇到有扔催泪弹的,赶紧跑开,要向着上风处跑,别往下风处跑,是最好的应急方法哦。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现实中遇到催泪弹,戴上口罩、闭上眼睛可以无碍吗?
通常人们常说的闪光弹其实就是闪光震撼弹。这种武器不仅可以发出强光对敌人的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还可以在近距离发出巨大的声响,对敌人的耳膜造成一定的冲击。说白了就是一种声光复合效果的非致命武器,是闪光弹和震荡弹的结合体,但军事上并没有专门的系统划分。那么,如果真的战争中遇到闪光弹,能不能闭上眼睛背过身去避免伤害呢?
这个问题其实就像说敌人扔的手榴弹能不能捡回来扔回去。这种镜头我们在很多战争电影里都见过,但是真正的战争和电影里是不一样的。在真正的战争中,不可能拿起手榴弹就扔回去,或者背过身去闭上眼睛躲避闪光弹的伤害。原因是引信问题。手雷闪光弹的爆炸时间差不多,三秒左右,加上武器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可以说几乎弹药落地的时候就已经引爆了,不可能有任何弹药及时逃逸。
假设当敌人投出闪光弹时,士兵以极佳的判断力转身闭眼,是否能避免伤害?答案是否定的,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这种武器不仅有光的伤害,还有声音的威胁。如果能在它爆炸前转身闭眼,当然可以避免一些光线刺激,但不能完全避免。
晚上房间里亮着灯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能感觉到一些光,这种武器发出的光是光的几百倍。所以闭上眼睛还是会伤害到敌人,甚至会让敌人头晕目眩,暂时失明。
其次,是声音的威胁。虽然背过身闭上眼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眼睛,但这种武器除了强光造成的伤害外,还能在1.5米范围内产生180分贝的噪音。这种声音足以让敌人暂时瘫痪,这种伤害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
一般来说,真实战争中不可能背过身去闭眼躲避闪光弹的伤害,而且引信的延时时间极短,正常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即使有很强的反作用力,这种武器发出的强大的光和巨大的噪音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