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作为长房长子,为什么地位会低于宝玉?
贾宝玉这个“混世魔王”在贾府中是人人追捧的“凤凰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并且家族赋予了他极大的期望,
希望将来能考取功名,继承家业,振兴家族,延续辉煌,因此宝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地位在贾府的一众兄弟中也是独占鳌头。
其实他只是贾政的小儿子,按照古代长幼有序的继承制,扛起家族责任的重担怎么也轮不到宝玉肩膀上来,
贾宝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虽然其哥哥贾珠生下一子贾兰之后一病归西,但大伯家的儿子贾琏不仅年长于他,还是长房长子,这等地位继承家业才是名正言顺,
可贾琏不过是宝玉家的一个打工仔,只要宝玉成亲结婚,贾琏夫妇二人就将面临失业的惨状,只能打包走人。
那么作为长房长子,在贾府贾琏的地位绝对是高于宝玉的地位,为何却出现了宝玉反超的现象呢?原来这贾府的奇事还真是多:
贾琏地位不如宝玉
一、出身不凡,宝玉地位有“玉”镀金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府时就讲述了宝玉出生时发生了一件奇事: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衔玉而生,在古代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吉兆,因为“玉”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是象征福泽与祥瑞的吉祥物。
贾宝玉衔玉而生
这件奇事,在贾府的长辈们看来,仿佛一眼就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将来很有成就的宝玉。出身不凡,未来必有出息。
特别是处在贾府金字塔尖端的贾母,在众多孙儿当中,只独宠宝玉,把他放在身边亲自抚养,是捧在手心的宝贝。
贾母为何会是一个如此偏心的奶奶呢?极有可能就是因为那块与众不同的“玉”,他们把这块玉看成了宝玉的命根子,
贾母爱宝玉如命
只是宝玉却并不十分在意,当它是颗“劳什子”,脾气一上头就直言要摔玉,搞得贾母紧张万分。在贾府有了头号董事长的宠爱,
地位自然随之水涨船高,这块“玉”给定玉的身份镀了一层金。因为“玉”的价值超过了贾琏这个长房长子的地位。
二、次子管家,地位高于长子贾母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贾赦,一个是次子贾政。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家中长子不当家,而是次子贾政当家,居正屋荣禧堂,贾赦却偏安一隅。
贾母偏心
爵位归长子,爵产却归小儿子。这贾母说来又是十分偏心啊!按照封建传统,一切都应该属于贾赦,长子袭爵继承家业那是天经地义。
贾政这一条线是名不正言不顺,可他偏偏就拿走了家族中的最大一块蛋糕,贾母的偏心抬高了次子的地位,贬低了长子的身份。
所以到孙儿这一辈也基本就定了型,贾政和王夫人所生儿子的身份比贾赦家的要贵重。当然贾赦也不是一个傻子,
王夫人
他对母亲的偏心也有过反抗,贾母为此也做出了平衡,贾政管家,让贾赦的儿媳过来当总经理,也算是一种弥补。
尽管依旧不公平,但碍于贾母是母亲,贾赦这边只能勉勉强强地接下了这场并不公平的安排。贾赦在贾母这里是一个失了宠的儿子,
而贾政则很讨母亲欢心,那么这两兄弟的儿子贾母又会喜欢谁呢?根据爱屋及乌的原则,宝玉又成了那个幸运儿,
贾政深得贾母欢心
因为一块玉在祖母心中的地位就无人可以撼动,又因父亲多了个加分项,在贾母心中自然就成了那个无可挑剔的孙儿。
宝玉在贾府的地位高于贾琏,是因为贾政早就为儿子在母亲那里拿到了更多的筹码。他一出生不仅含着玉,还含着金钥匙呢!
所以贾政的次子宝玉高于贾赦长房长子贾琏的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他们的上一代这种身份的排位就已经偏离了航线。
宝玉地位高
三、有贵妃姐姐,宝玉是嫡亲国舅宝玉的姐姐元春,从小就被家族送进了皇宫,成了尊贵无比的贵妃娘娘。有了一个贵妃姐姐护体,宝玉就是嫡亲的国舅爷,
这等地位贾琏就更加不能与之相比了,虽然站在家族的角度,贾琏也可以沾上贵妃的光,但毕竟亲疏有别,
元春与贾琏只是堂兄妹,和宝玉却是一母同胞。亲姐弟和堂兄妹虽一字之差,但内外有别。元春当了贵妃之后,连祖母奶奶都要敬她三分。
元春身份尊贵
宝玉在贾家的身份地位,有贵妃姐姐坐镇,又有谁敢与他攀比呢?贾琏虽然是长房长子,但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这个身份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想当年元妃省亲,是何等的荣光,贾府倾尽家产打造了大观园,仅仅只是为了元春回家呆几个小时而已。父亲贾政在她面前也免不了跪拜之礼。
这就是皇权的威严。贾宝玉有这一层关系罩着,在贾府的地位就高过了其他的一众兄弟姐妹,这也是沾了姐姐贵妃身份的光。
宝玉沾姐姐的光
写在最后贾琏与宝玉相比,输在哪里呢?一是两者出身截然不同,宝玉有玉傍身。二是贾母确实偏心,在儿子那一代就已经产生了偏离,
到了孙子继续偏离。三是宝玉比贾琏命好,不但可以子凭母贵,宝玉的舅舅王子腾家更是权势倾天,从王夫人的肚子里爬出来分量就比其他人重,
更了不得的是还有一个贵妃姐姐,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国舅。这些都是贾琏所不能及的,他的父亲不务正业,他的母亲籍籍无名,
贾琏只是叔叔家的打工仔
更没有皇妃姐妹相助,所以由于这些原因,他只能在叔叔家打下手。其实这也怨不得他,老天给他排了一个好的出场顺序,
但在其他方面又大打折扣,只能说命不由人,他的地位比宝玉低这都是命,宝玉天生就是来受宠的命,所以贾府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他,爱=地位!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贾琏作为长房长子,为什么地位会低于宝玉?
贾琏的地位,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家族地位亦或是家庭地位,都比宝玉高。贾琏比宝玉只是输在贾母的宠爱上。由于贾母的地位高,她偏爱的人也跟着举足轻重。
目前的社会地位和将来的展望值,宝玉都比不上贾琏。贾琏不喜欢读书,没有科甲出身的希望,眼下身上捐了一个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手,正五品官衔。
贾琏在贾赦现有的儿子里年龄最长,最有可能承袭贾赦的爵位。贾赦是一等将军,从《红楼梦》里的袭爵规律来看,贾琏未来极有可能袭三等将军。如果三等将军的爵位有争议,那也只出现在二等与三等之间,不会更低了。
宝玉目今年龄还小,没有捐官职。他在社会上打出的名片是荣国公贾源的重孙,这份荣耀贾琏也有,他们是平等的。
宝玉厌恶仕途经济,也不大会以科甲出身,将来最有可能和贾敬一样是个白身。贾敬还有个乙卯科进士的头衔,宝玉恐怕连这个都没有。
退一万步说,宝玉如果改变主意,奋发读书,考中进士,想爬到正三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贾琏唾手可得的地位,他须得耗上许许多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可得到,社会地位很难与贾琏匹敌。
贾琏的家族地位仅次于贾珍,宝玉难及。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五十三回
这是贾氏宗族祭祖,几个主要祭祀人根据自己在族中的地位站立、施职的情况。
贾琏作为荣府长房长子(贾琏原本排行第二,称琏二爷,他的兄长可能已夭折,他成为最长。),站位紧随宁府长子长孙贾珍之后。与他并列献帛的是他的同父弟弟贾琮,他们哥儿俩在家族的地位,都比负责捧香的宝玉的地位高。
家庭之中,贾琏为长,宝玉为幼,地位高低分明。贾府的家规,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这是严格奉行儒家提倡的善事父母、善事兄长的孝悌精神。
第六十四回,随贾母、贾赦等人远赴孝慈县参加老太妃丧礼的贾琏回来了。
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恰好贾琏自外下马进来。于是宝玉先迎着给贾琏跪下,口中给贾母、王夫人等请安,又给贾琏请了安。
贾琏自贾母、王夫人等人所在地归来,宝玉向他跪下,先给贾母、王夫人等长辈请安,接着又给贾琏请安,这里体现出贾琏作为兄长的威仪。
以长幼论尊卑,贾琏在家庭中的地位比宝玉高。
贾母偏爱宝玉,使得宝玉的势头看起来比谁都高。偏爱无关地位,各人该是什么地位还是什么地位。第三十四回,薛蟠说:
“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定要几天。那一回为他不好,姨爹打了他两下子,过后老太太不知怎么知道了,说是珍大哥治的,好好的叫了去骂了一顿。”
贾母最疼宝玉,生怕他有一丁点儿不自在,只要有人对宝玉不利,就会护着,叫那人好看,哪怕是作为族长的大哥哥贾珍也不例外。
宝玉有贾母护着,就连三等将军兼族长的贾珍都要让他三分,更别说其他人了。只是,让归让,一些现有的固定存在的东西是无法更改的,宝玉的势头再高,也不能撼动贾珍在社会和家族地位高于他的事实。
第二十二回,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凤姐,为宝钗做十五岁的生日。凤姐打趣说二十两太少,又说:
“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梯己只留于他,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苦了我们。”
由于贾母偏爱宝玉,凤姐觉得贾母的那些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将来都会留给宝玉,一番打趣说笑。
其实就算贾母的私房钱全都给了宝玉,这也只是私情,无关兄弟间地位。宝玉遇见了贾琏,该请安还得请安,该靠后的必须靠后。
宝玉在大小宴会,总是跟随贾母坐,也不代表地位比贾琏高。贾母把宝玉当作女孩儿养,这才有机会跟着贾母坐。贾琏的各方面都是纯爷们的标配,他不见得会眼红宝玉那点小屁孩的特权。
贾琏的地位是真实的,经得起摔打的。宝玉的地位更像是人为吹捧起来的泡沫,没有贾母作后盾,这泡沫就会破灭。
贾琏作为长房长子,为什么地位会低于宝玉?
贾琏确实是长房长子,但可惜,不是嫡长子的长子,地位,自然低于贾宝玉了。
第一,《红楼梦》里贾家这一代,主家人是贾政。也就是说,贾政,才是嫡长了,才是家主,嫡长子。而且,贾政是考取功名出生,混了一个部级主事,也就是清朝六部里,某一个部的局里的处长。这个官,不算低了,放到地方上,也是知府起了。
而且,这个处长,是主管整个大清某一项事情的,权利是全国性的。比知府实际权力,大多了。
贾琏的爹贾赦,虽然是老大,而且袭了荣国府的世袭爵位,但是,他是庶长子,也不是功名出生,不是贾母生的,他送的饭,贾母并说吃,看都不看,就让鸳鸯撤了。贾母跟他关系,很差,他还想纳贾母身边的丫头鸳鸯为妾,简直让人无语了。
第二,贾琏上边,有个嫡长子,叫贾珠。不过,贾珠在比贾宝玉略大一点儿的时候,也就是十六七岁的时候,被贾政失手打死了。后来,王夫人,才生的贾宝玉。
可以说,事实上,贾珠去世,贾宝玉,就是荣国府的嫡长子了。自然,贾琏这个长房长子,在荣国府的地位就不如贾宝玉了。
而且,贾琏没有考取功名,古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显然,贾琏没有考取过功名,只是买了一个职位罢了。
至于贾珠的遗腹子贾兰,虽然没人说什么,但事实上,至少贾母和贾政,基本上是不信的。只是,碍于家事不可外扬,也把李纨母子养起来了。这也能从李纨对贾家的态度上,看得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易得出结论,贾琏在荣国府的地位,自然不如贾宝玉,这是当时的社会情况造成的。
贾琏作为长房长子,为什么地位会低于宝玉?
贾琏虽然是荣国府的长子长孙,父亲贾赦承袭荣国公。但他并不是嫡长子,这在讲究嫡庶之分的古代,可是非常重要的。
贾琏身材挺拔、修长,双目有神,顾盼神飞,是一位风度翩翩、潇洒俊逸的贵族公子。
贾琏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心地善良,做事有自己的底线。成年后的贾琏娶了金陵王家的王熙凤,他自己也是朝廷命官,官居五品。他能言善辩,反应敏捷,是贾府的外交官兼职黛玉的护花使者。
但即便这样,他也只是看起来风光,他的社会地位还是比不上尚未成年的宝玉,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贾琏的亲生母亲去世,继母邢夫人的地位没有王夫人高其实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人家宝玉硬件好。王夫人出身于金陵王家,大名鼎鼎的王子腾是她的亲哥哥。
贾琏虽然娶了王熙凤,但是王熙凤是王子腾的侄女,而不是亲生女儿。《红楼梦》中没有正面提到凤姐的父亲,只说她自幼假充男儿教养。风光无限的王子腾,作为凤姐的叔叔,是四大家族里最有权的人物。在叔叔的光环下,凤姐的父亲自然逊色了许多。
如此看来,凤姐的地位还是远不及姑妈王夫人。你看,贾琏没有了亲生母亲,失去了庇佑,只能靠着娶亲提高地位。从这一点看,他和宝玉没法比。因为宝玉无论日后娶黛玉还是宝钗,或者其他贵族家庭的小姐,地位都要高于凤姐。
贾琏的继母邢夫人是个明哲保身、不分轻重,没有原则的糊涂人。她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丈夫也从未真心带她。自己的婆婆对自己也不待见,因为风头全让自己的妯娌王夫人给抢走了。
邢夫人好不容易熬成婆婆,自己的儿媳妇又被借调给王夫人,比自己还受宠。你想,在这种情况下,邢夫人还能是贾琏的依靠吗?还是一心一意辅佐他、对待他吗?根本不可能。书中的邢夫人,千方百计寻找凤姐的错,看到凤姐倒霉,比谁都高兴。
邢夫人非但不能帮到贾琏,还经常托他的后腿。
二、贾琏没有宝玉那样的姐姐,也没有宝玉那样的妹妹《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选凤藻宫,被皇帝加封为贤德妃。元春可是宝玉同父同母的亲姐姐,进宫前可是非常疼爱这个弟弟。元妃省亲,最惦念的也是宝玉。
迎春的懦弱有目共睹,自己的丫环司琪管教不好,底下的婆子们、小丫环没有一个听话、省心的。因为迎春的一味退让、纵容姑息,紫菱洲的下人婆子们咄咄逼人、气焰嚣张,偷东西,赌博,喝酒这些事时有发生,胆子一次比一次大,最后发展到偷拿自家小姐的贵重首饰累丝金凤典当。黛玉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了一句:
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面对这样的妹妹,贾琏能省心吗?继母邢夫人非但没有母亲应有的爱心,保护迎春,哪怕说几句安慰的话,反倒挑拨迎春与哥哥的关系,埋怨贾琏、凤姐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妹妹,一心只想着攀高枝。
宝玉的姐姐不仅是宝玉的靠山,还是贾家整个家族的靠.。仅这一点,贾琏就无法与宝玉比较。宝玉的妹妹探春,虽然是庶出的身份,但是文采飞扬、能力卓越,在凤姐因病告假的那段时间,和宝钗一起管理家务,对大观园存在的弊端进行治理改革。
探春的才能连挑剔的王夫人、贾母都赞不绝口,凤姐都惋惜她没有托生在太太肚子里。探春发现贾府入不敷出,雷厉风行地进行整顿,减少开支,把大观园承包给婆子们。很有经济头脑和管理才能。
你看,宝玉有这样的姐姐和妹妹,睡觉都会笑醒吧。至于贾环,也没有那么差。他其实很爱学习,从不逃学,比宝玉更专心于学习四书、五经这样的八股文。试想一下,假如贾环真的那么差?李纨会让贾兰跟他走那么近吗?
在封建时代,未出嫁女子在家中的地位非常高。她们身上承载着整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比如,被贾政送入宫中的元春。不就是因为贾家众多子弟无一人争气,整个家族需要一个可靠、强大的靠山。
当初,元春被封贵妃,给日落西山的贾府重新带来了希望。而探春,则是贾府的另一个希望。
凤姐姑妈王夫人,与婆婆邢夫人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贾琏的位置更加尴尬。糊涂、自私的邢夫人何曾体谅过贾琏、凤姐的难处?贾琏与自己的叔叔、婶母走得这么近,关系这么好,父亲贾赦心里能好受吗?
邢夫人不过是碍于老太太对凤姐的庇护,不敢轻易发威,一旦凤姐失去靠山,结果可就不一样了。凤姐替王夫人掌管荣国府,一时风光无限,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在宝钗嫁过来后,被姑妈王夫人亲手剥夺了管家的权利,到最后,凤姐两手空空,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而贾琏,先前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何尝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三、贾琏的社会地位低于宝玉虽然贾琏在家族里的地位高于宝玉,但这是辈分的缘故,他的社会地位还是低于宝玉的。
你看,贾府祭祀的时候,贾琏的地位是高于宝玉的。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五十三回
现实生活中,亲兄弟两个人,弟弟官居要职,哥哥在农村务农。在家中,弟弟还是要尊重哥哥,但是在社会上,弟弟的地位要远高于哥哥。
无论是因为元春或者以后探春的原因,宝玉的社会地位都是高于贾琏的。最重要的一点,少年不可欺。
贾琏的人生已经定型,但正值少年的宝玉,还是一块璞玉。
宝玉的长相,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
最关键的一点,宝玉长得最像他的祖父,这才是贾母真正喜欢宝玉的原因。有贾母做靠山,宝玉在荣国府的地位,可想而知。
宝玉善良,尊重女性,对待丫鬟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宝玉身上的气质,不是一般贵族公子所能拥有的。他文采极好,喜欢庄子,热爱自由,不喜被束缚。他只是看起来淘气、不爱读书罢了。
其实,宝玉的思想远比我们想象得深刻。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假如宝玉去参加科考,中举也是易如反掌。因此,高鹗续书中这样写,显然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然,贾琏有能力,有魄力,也能吃苦,踏实肯干,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当日元妃省亲,对于大观园的选址,贾琏说,正经是这个主意才省事,盖造也容易,若采置别处地方去,那更费事,且倒不成体统。
贾母看中黛玉,黛玉在老太太心里,是和宝玉一起的,比探春、迎春、惜春都要靠前。林如海病逝,贾母派贾琏护送林妹妹回苏州,帮着处理丧葬之事,林家家族的事宜,也处理妥当,然后风尘仆仆把林妹妹带回贾府。
让贾琏大展才华的,单数筹划、修建大观园,即省亲别墅。
贾琏帮着打理丧葬事宜,将林如海迁入苏州祖坟,并安全带回了黛玉,每件事情都办得很漂亮。而更能展现贾琏能力的,则是修建大观园。
我们看书中的描写的:
次早贾琏起来,见过贾赦、贾政,便往宁府来,合同老管事的人等,并几位世交门下清客相公,审察两府地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察度办理人丁……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的建设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为贵妃的父亲,贾政亲力亲为,自然更为上心。一日,他带领众人视察大观园的建设,看看建设得咋样了。
贾政询问身边的贾珍,贾珍吞吞吐吐,说不清楚。这让贾政很失望,又不能发作,便让人把贾琏叫来,你看,贾琏是怎么回答的?
读《红楼梦》看到此处时,我真是深深佩服,这惊人的记忆力,太厉害了。对于大小事件,件件入心,了如指掌。
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黑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贾琏虽然不爱读书,五品官职也是花钱捐来的,但他行事果敢、雷厉风行,处理事情很靠谱。贾政非常看重这个侄子。贾琏对于自己父亲贾赦的所作所为,敢怒不敢言。他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坚守内心的底线,实属不易。至于很多人诟病的,贾琏的行为不检点,也可以说瑕不掩瑜。
贾琏比起贾珍、贾蓉还是靠谱多了。
其实,真正让贾琏的地位低于宝玉的,是曹雪芹。因为宝玉和黛玉显然是作者最钟爱的人物,如此看来,贾琏地位低一点,也就无可厚非了。
贾琏作为长房长子,为什么地位会低于宝玉?
这怎么可能,贾琏地位永远高于贾宝玉!
“宝哥哥”和“林妹妹”,是千古名著《红楼梦》说一不二的男女主角,我们后人在读书之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宝黛爱情”的视角,觉得贾宝玉就是整个荣国府中身份最尊贵的男主人。
在小说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宝玉被其父贾政暴打了一顿,结果整个荣国府乱成一团,上到老太太、太太,下到林黛玉、薛宝钗乃至丫鬟们无不心疼不已。而长房长子贾琏在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也被其父贾赦狠狠打了一顿,却几乎没有在荣国府内掀起半点涟漪。换句话说,是不是贾宝玉在家族中的地位要高于他的堂兄贾琏呢?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宝哥哥与林妹妹剧照
贾琏的身份荣国府的始祖,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死后由长子贾代善袭封荣国公。贾代善死后荣国府的爵位降为了一等将军,由其长子贾赦袭爵。至于贾琏,则是贾赦的长子。此处可能有人要抬杠,说贾琏的称号是“琏二爷”,说明他上面有个哥哥。又有人从“瑚琏”这个词来猜想,认为贾琏还有一个哥哥叫贾瑚。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即使贾琏真有一个叫贾瑚的哥哥,如果他夭折了,那么贾琏依然可以被视作荣国府的长房长子。
如果贾家没有出事,那么贾赦死后由谁袭爵呢?自然是贾琏。至于爵位,则大概率是二等将军。众所周知,《红楼梦》中有宁荣二府,其中宁国府的始祖是贾源的哥哥贾演。贾演死后其长子贾代化袭爵为一等将军,贾代化之子贾敬中了乙卯科进士,但没有袭爵而是出家做了道士,最终由贾敬之子贾珍袭爵为三等将军。由宁国府爵位的递降,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贾赦死后,贾琏的爵位应该为二等将军。
说句题外话,贾敬的这个乙卯科进士很有意思,明清之际的乙卯年一个是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一个是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一个是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一个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一个是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各位觉得《红楼梦》的写作时间是在明朝还是清朝,抑或是明清交替之时呢?
贾琏剧照
贾宝玉的身份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一共有两个儿子,均为荣国公夫人史太君所生的嫡子。长子即贾赦,次子为贾政。贾政共三子,嫡长子贾珠、庶第三子贾环,嫡次子即贾宝玉。换句话说贾宝玉的身份是什么?他是荣国府二房的次嫡子。
荣国府的爵位继承人,现在是贾赦,将来是贾琏。国公是超品,宁国府贾珍的爵位是三品威烈将军,那么贾琏就是二品某某将军,上朝的时候排班也是可以排在前列的。按照宗法制度,贾政身为次子,自然是没有继承权的。他的官职工部员外郎,也不过是一个从五品的小官。
此外我们要记住一点,荣国府的爵位虽然有递降,但却是世袭的。而贾政的官职,是不能传给儿子的。
换句话说,如果贾宝玉不去参加科举,那他就是一介白身。如果他和贾琏一起出门,对贾琏的介绍是二等将军贾老爷,对贾宝玉的介绍最高也就是“此乃荣国公嫡孙”,你说谁的身份高?
我们以明朝的宗室制度来做个比喻,假设荣国公贾源是亲王,则贾代善可袭封亲王。贾代善死后,其长子贾赦袭封亲王,次子贾政封郡王。当贾赦还在世的时候,贾琏的身份是亲王世子。而贾政作为郡王,其嫡长子贾珠即郡王长子。虽然贾珠早逝,但他留下了儿子贾兰,那么贾兰就是贾政这一支的继承人,在明朝来说就是郡王长孙。至于贾宝玉,和庶出的贾环一样,只能封为镇国将军。等到贾赦、贾政死了,贾琏是亲王,贾兰是郡王,贾宝玉和贾环只是镇国将军。如果贾琏和贾兰不出现绝嗣的情况,那么二人的长房长子一脉始终都是亲王和郡王,而贾宝玉的后代则按照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一直降到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换句话说,几代以后,贾琏的嫡系后代还是亲王,贾兰的嫡系后代还是郡王,而贾宝玉的嫡系后代已经变成了最低级的宗室:奉国中尉。
贾府祭宗祠剧照
在小说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之中,作者借着除夕祭祀宗祠这一事件,为我们直观描述了贾府子弟地位的差别:
只见贾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兴、拜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
宁荣二府之中地位最高的,依然是原爵位的继承人贾敬,其次是荣国府爵位继承人贾赦,再次是现宁国府爵位继承人贾珍,再次是贾赦的两个儿子贾琏、贾琮,之后才是贾宝玉。主祭和陪祭只能由贾敬、贾赦出面,贾政都不够格。
为何贾宝玉更受宠?既然贾琏和贾宝玉身份相差悬殊,为何在书中看起来贾宝玉更得宠,显得地位更高呢?其实很好解释,首先贾琏已经成年成家了,他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了,不需要再像贾宝玉一样天天围在老太太、太太身边了。修建大观园的时候,总管全局工作的是贾琏,从文中的一处细节可知,贾琏的工作态度不但认真,而且非常细致。
贾政听了,便知此事不是贾珍的首尾,便叫人去唤贾琏。一时来了,贾政问他:“共有几宗?现今得了几宗?尚欠几宗?”贾琏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洒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湘妃竹帘一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一百挂,黑漆竹帘一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此前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病危之时,老太太经过仔细权衡,派出贾琏护送林妹妹回扬州探亲。老太太是贾府最为睿智的老人,她之所以派贾琏去,说明对这个孙儿的完全信任。要知道贾琏此去除了要料理姑父的丧事,还兼具处分林家遗产的重任,但显然这两件事情他都完成得很好。
贾母、凤姐剧照
而在第四十四“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之中,贾琏之所以敢提着宝剑做出要杀凤姐的姿态,无非也是仗着老太太平时对他的宠爱。这说明贾琏成年之后不像以前那样围在老太太身边,但祖孙之间的感情依然很深,说明他年幼之时同样深得老祖母的宠爱,待遇并不低于宝玉。
一语未完,只见贾琏拿着剑赶来,后面许多人赶。贾琏明仗着贾母素昔疼他们,连母亲婶娘也无碍,故逞强闹了来。邢夫人、王夫人见了,气的忙拦住骂道:“这下流东西!你越发反了!老太太在这里呢。”贾琏乜斜着眼道:“都是老太太惯的他,他才敢这么着。连我也骂起来了!”
说回贾宝玉,虽然他的身份不及贾琏,但依然深受老太太宠爱,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贾宝玉有衔玉而生的祥瑞,这让很多人都认为他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而且宝玉长得漂亮,在老太太、太太面前嘴也甜,就连赵姨娘都认为他得宠是应该的。
正定荣国府
其二,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之中,老太太带着宝玉去清虚观打醮(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荣国公的替身张道士亲口说贾宝玉最像他爷爷贾代善。贾代善是什么人?在宁国府第二代贾代化递降为一等将军的时候,贾代善依然袭封了荣国公,说明他能力很强,很可能又立了新的功劳。而贾宝玉像爷爷,其身上自然寄托了包括老太太在内所有人的期望。
其三,宝玉的姐姐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成了贵妃,元春对弟弟有亦母亦姐的感情,按常理来说宝玉日后自然能得到不少关照。
结语:按照正常的宗法制度,贾琏是长房长子,贾宝玉是二房次子,双方的身份有着天然的差距。从荣国府的现状来说,如果日后不倒台,那么贾琏是有爵位的二品大员,贾宝玉只是一介白身。如果他不能从科举出身,日后的结局就是又一个贾代儒。至于敕造荣国府,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一旦老太太过世,就要上交朝廷。贾琏可以跟着贾赦在一等将军宅子里生活,贾政一家必须搬出荣国府另找地方过日子。等到贾政死了,他的家产也只能由贾兰、贾宝玉和贾环三个人平分,谁也占不了便宜。
贾琏作为长房长子,为什么地位会低于宝玉?
贾琏的地位不止比宝玉低,比贾珍比王熙凤都低。可以说,贾琏在贾府的存在感本身就很低。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怀疑的有两个问题:其一,贾琏到底是不是长房长子?其二,贾赦是否为贾母所生?,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站在小说的角度来理解;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
从小说的角度来解释贾府的人管贾琏叫“琏二爷”,听起来贾琏像是老二,实际上,这是明清时代的一个习惯性称呼,有官称也有宗族称谓,在红楼小说里,这两种称谓是混合并用的。
所谓的官称,就是在一个大家族里,以某一代为基准,男性称为“老爷”,女性称为“太太”,往上两代人分别称为老老太爷和老太爷,再到老爷,往下两代分别称为“爷”和“小爷”,这是男性,女性则分别被称为“老老太太”、“老太太”、太太、“奶奶”、“小奶奶”。
比如在贾府里,贾政的官称为“老爷”,那么王夫人就称“太太”;贾政之父贾代善则被称为“老太爷”,相应地贾母则被称为“老太太”;贾政的下一代则称“爷”,如宝二爷、琏二爷,相应他们的夫人则称“奶奶”,如称凤姐为二奶奶。
贾府第四代人贾蓉理应称为“少爷”,但在《红楼梦》中将“少”改为了“小”,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称贾蓉为“小蓉大爷”(第八回),那么相应地贾蓉之妻则称“小奶奶”,第七回说她是东府里“小蓉奶奶”。
这是贾琏称“爷”的原因,那么“二爷”又是怎么回事呢?与宝玉的“二爷”是否一样?这又涉及到了一个家族中的排行称谓。在同辈兄弟当中按顺序划分,比如贾代善有两子,贾赦为大老爷,贾政为二老爷;贾赦只有一子,贾琏应被称为琏大爷;贾政有三子,按排行理应这样称呼:贾珠为大爷,宝玉为二爷,贾环为三爷。这是按家族中的小排行来排。
那么嫡堂兄弟怎么说呢?可以按大排行称,如贾珠为珠大爷,那么贾琏则为琏二爷,宝玉理应为宝三爷。但是在小说中人物称谓是混合使用的,对于宝玉的排行则又选用了小排行,也就是排在贾珠之后的“宝二爷”。
所以,贾琏尽管被称为“琏二爷”,但他这个长房长子的位置是没有问题的。那么琏二爷的地位低于宝玉是因为父亲贾赦的缘故吗?贾赦是贾母亲生的吗?这个不用质疑,在小说第二回,冷子兴也明确说了,贾母生有两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但是,贾琏地位不如宝玉,与他父亲确实有关系。
在荣国府里是贾政当家,为何是贾政当家,在2回也提到一个细节,“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贾政的祖父是谁呢?当然是贾源,也就是说贾政深得贾源的喜欢。贾代善要选家族接班人,最先看重的必然是父亲的意愿,毕竟“父为子纲”,这也是一条铁律。
也就是说,贾政当家得益于“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关系,可以说,他是祖父钦定的荣国府接班人。那么自然,在荣国府内即以贾政为中心,贾母跟着贾政住,则体现是女性的“父死从子”原则,谁当家自然跟谁住在一起。至于贾赦为何单独住在一个小院里,因为兄弟也是要分家的,分家后自然就成“两家人”,各住各的,各管各的账,只有传统佳节才在一起聚餐,和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
同样的道理,既然荣国府的现任掌门人是贾政,那么下一任自然是从贾政这一脉里来选,你有见过当了皇帝的,不选自己儿子,非选弟弟或哥哥的儿子作继承人吗?除非没有儿子。
所以,贾政之后,荣国府的继承人只能从贾珠、宝玉或贾环三兄弟来选。贾珠早逝,贾环又是庶出,因此,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轮也轮到贾宝玉了,你说贾宝玉是不是运气好到爆棚,完全没有竞争对手,只能选他了。
但实际上,我们从小说中的诸多细节也能看出,不论贾政还是王夫人,对贾宝玉实际上是非常不满意的,贾政恨不得打死他,王夫人说如果贾珠活着,你宝玉爱往哪去都成。但不管怎样,他们也不会选贾琏来继承荣府家业。既然荣国府的第四代掌门人只能选贾宝玉,那么他的地位自然也就是最尊贵的。
由此可见,贾琏的地位不能与贾宝玉相比,按照谁当家谁继承家业的原则,也可以说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贾宝玉作为荣国府未来对外的主理人,地位相对高于不当家的贾琏也是正常的。
其二,贾宝玉的地位高于贾琏,还来自于他的独特性。他生来与众不同,衔玉而生,性格乖张,长相又好,因而深得贾母的宠爱。实际上,贾母宠爱贾宝玉,也不能排除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唯一的接班人这个主因,就如同贾政当年受其祖父喜爱,因而贾代善把家业传给了贾政一样。贾母如今在贾府所行驶的权利如同贾代善一样,她对宝玉的喜爱也深刻的影响着贾政,哪怕在关系宝玉前途的教育上,贾政也不敢忤逆贾母,基本都随着贾母。
贾母作为家族的老祖宗,既然当家人贾政都不敢说半句不好听的,永远捧着她,那么其他人也是一样的,对于贾母钟爱的人或物,自然也是特别优待的。因此,贾琏在家族地位上也就自然低于贾宝玉一些。
以上,笔者从小说的角度来解读了贾琏与贾宝玉在贾府的地位,您认为合理么?下面咱们以史为鉴,再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一下贾琏的尴尬地位。
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在荣国府里,长子贾赦袭了爵位,也是嫡出,却是次子贾政当了主家人。这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很明显就是“废长立幼”。
“废长立幼”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祥征兆,比如秦始皇驾崩,长子扶苏被冤杀,小儿子胡亥继承大统,引来了灭国之灾。三国的刘表和袁绍也一样,同是把家业传给了小儿子,也都导致了灭亡。隋文帝废长子杨勇,立次子杨广,同样也招来了灭国之灾。唐太宗李世民废黜了李承乾,立小儿子李治为帝,后被武则天篡权,也是直接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当然,也有其他情况,长子在能力的确存在一些不足,或比不上弟弟。比如曹操喜欢小儿子曹植,因为他才高八斗,很合曹操的口味。但是曹操最终没有选曹植,这则是哥哥曹丕背后“活动”的结果。
再比如还有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渊三个儿子争夺大权,李世民的能力的确很强,功劳显赫,但人家李建成也不是吃素的,谁都不服谁,怎么办?互殴呗?谁狠谁胜出,所以李世民赢了。
从以上史实可见,“废长立幼”通常都会引发家庭内讧,从而造成兄弟间的相互残杀,最终被灭亡的下场。以史为鉴,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帝王之国尚且如此,那么,在贾府里也一样存在这样的矛盾。贾赦对贾政和贾母都有意见,在小说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情节。
比如第75回,贾赦讲了一个偏心的笑话,这分明就是含沙射影地说贾母偏心。行酒令时贾政唱衰贾环,贾赦却一反常态的大捧贾环,这分明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为要命的是,贾赦对贾母的人或物也十分有兴趣。
第46回,他不是想娶贾母身边的鸳鸯吗?所有人都知道,贾母离不开鸳鸯,难道作为长子的贾赦反而不知道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外面的年轻女性有多少个,他非要抢贾母身边的大红人作小妾,这只能说明,贾赦这波操作实际也是在变着法的敲打贾母,让她摆正心态。
此外,贾赦在外还处处利用自己的权势欺压百姓,比如石呆子一案,也因如此,贾赦唱响了荣国府抄家的前奏,最终引发了贾府的大衰败。
贾赦的种种表现,也导致他与贾母越走越远。而贾政则不然,处处让着贾母,取悦贾母,和贾母的关系总体为说也过得去,至少体现了一个孝字。如果你有两个孩子,一个处处与你作对,在语言上讽刺你,在行为上招惹你,而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作为母亲,喜欢哪个是显而易见。
俗话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在一个家庭中也是如此。贾母因为偏爱贾政,自然对他的儿女们也相对上心,对贾赦的一双儿女贾琏和贾迎春就是另一说了。在小说中,几乎没有写到贾母爱护贾琏的事情,对于迎春则是更不管了。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红楼梦》第二回)
所以说,贾琏的确因为父亲在贾母心中的存在感低,导致了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不高。在王熙凤未进门前还有点威望,第2回说,自打凤姐进了贾府的门后,办事能力远胜贾琏,他的地位就更低了。贾芸想揽活儿,找贾琏办不成,找凤姐才成,这说明什么, 这只能说明,贾琏在贾府的存在感真的很低。
再者,在主持家族事务上,关键时候也是贾珍在忙前忙后,比如去清虚观打平安醮,也是由贾珍来安排。
由此可见,贾琏在贾府的家族事务上,基本就是打酱油的主儿。在荣国府就更不用说了,由于个人能力一般,所以才有凤姐上位的可能。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得出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如果把贾母视为太后,那么太后喜欢谁,谁就得宠一些,诸人也就高看他一眼和他周边的人,贾政便是如此,受益者便是贾政的儿女们。
而贾赦与贾母的关系不好,贾母连长子家的事过问都不过问,比如迎春嫁给中山狼,明知她去得是火坑,却不愿去替她说情,也足见贾母冷酷的一面。同样,贾琏在贾府的位置不上不下,也是受贾赦影响很大的。
综上所述,贾琏之所以没有贾宝玉尊贵,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是由他贾府未来接班人的身份所决定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则是由贾赦不受贾母待见引发的连锁反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