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在《甄嬛传》第二集中,甄嬛凭着一张纯元脸,成功通过选秀考试,正式进入高端圈子。入宫之前,甄远道和女儿有一过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并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
甄远道:看你这几日照顾安小主行事稳当,为父知道我的嬛儿已经长大成人了,有句话为父本不便当面叮嘱你,可是事到如今我顾不得了,你要切记,
若无完全把握获得皇上恩宠,你可一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大富大贵,能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父亲找甄嬛谈心
甄嬛:女儿不求能获得圣上宠眷,只求在宫中安稳一生,保住甄氏满门和自身性命即可。
甄远道:好,这就好,那照规主,你进宫可以带个贴身侍女,这带去的人既要是心腹,又要是伶俐精干的,可想好了要带谁去吗?
甄嬛:女儿已经想好了,流朱机敏,浣碧缜密,我想带她们两入宫。
甄远道:好,她们两个从小跟你一块长大,有她们陪你进宫,为父就放心了,尤其是浣碧,她到底是你的妹妹呀!
浣碧是甄家私生女
甄远道将自己早年的一段风流往事,在女儿面前摊开,甄嬛惊得目瞪口呆,这“妹妹”是喜从天降啊!甄家原本只有两个女儿,
一个是长女甄嬛,一个是次女玉娆,谁都没有想到,甄老爹竟然背着老婆孩子偷偷地将个私生女养在身边,
她就是甄嬛的侍女浣碧,这个见不得光的身份让浣碧自卑而又敏感,随长姐进宫之后,总是觊觎长姐的男人,她也想飞上枝头变凤凰,
浣碧心比天高
以此改变自己卑微的出身和命运。并且有一次还差点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在宫斗战斗之路上,本就风险重重,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落万丈深渊,总个甄家都将万劫不复。她竟然背叛长姐,投入曹贵人的麾下,幸好被甄嬛及时发现,才没有铸成大错。
经过甄嬛的一番教育之后,浣碧才有所收敛。这个长姐也并没有因为此事和浣碧计较,在得宠正盛,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时,
甄嬛认浣碧做义妹
将浣碧认为义妹,赐钮祜禄姓氏,名为玉隐,甄嬛曾说过:“我家排名从玉从女”,比如玉娆,浣碧只能从玉不能从女是因为其是义女,毕竟内外有别。
那么我们再来看甄嬛的名字,从女不从玉,玉字直接隐掉了,作为甄家的嫡长女,为什么甄嬛的名字却独树一帜呢?
一、“隐”掉玉字彰显出甄嬛从小就非同常人在原著中,作者对甄嬛名字的由来有过明确的阐述,甄嬛的名字本来是从玉从女,叫甄玉嬛,但到了七岁那年,
甄嬛自己给自己改名
甄嬛认为带“玉”的名字简直俗不可耐,便违逆父母将“玉”字给抹掉了,从甄玉嬛变成了甄嬛,这样一改名字确实变得高大上了许多,
大胖橘在选秀面试会上一听甄嬛芳名诗词就信手拈来,如“嬛嬛一袅楚宫腰”、“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这个名字也绝对是甄嬛的加分项。
如果“玉”字在其中,这个名字就失去了个性,也丢了特色,听来索然无味,没有什么内涵,而甄嬛则是人如其名了,
甄嬛美得不可方物
无论是才情还是美貌,在这个名字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也正象征着甄嬛的一生,是美貌与才情集于一身的人。
我们再来看,甄嬛是在年仅七岁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改了名字,我们现在的小孩七岁的年纪还在玩沙子泥巴和躲猫猫的游戏呢,
甄嬛在七岁时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果然未来是要做太后的人,从小就是个好苗子,把名字中的“玉”字抹掉,
甄嬛从小聪明
那是抹得有水平,有见地。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甄嬛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思想的人,有做霸道总裁的潜力。
甄嬛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玉”字隐掉?正是因为作者要突出甄嬛从小就非同一般,彰显她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个性,
只有这样的个性,才适合在风雨飘摇的宫斗路上战斗到底,直至最终胜利。否则像夏冬春那种款式根本就活不过三集,“玉”字去掉正是成就甄嬛。
甄嬛与众不同
二、去掉“玉”字在创作上起到了一种艺术冲突的效果这里的冲突主要是指甄嬛和浣碧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浣碧削尖脑袋想往甄家挤,她是那么地在乎自己的名字和甄家二小姐的身份,
浣碧嫁果子狸做侧福晋,迎娶侧福晋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内务府已经将其他的五礼准备妥当,
就只有问名不知该如何安排于是来请示甄嬛:
甄嬛:姓钮祜禄氏,既为义女,我家排行从玉从女,浣碧算是二小姐。
浣碧选名
浣碧听到姐姐说自己是甄家的二小姐,嘴角的笑意不觉上扬,心里美滋滋的。可接下来当内务府的太监将三个名字替上,
让浣碧选择时,心凉了半截:
内务府太监:内务府已经准备了几个从玉的名字,就请浣碧姑娘自己择一个吧!
甄嬛:浣碧你看一下,选哪一个。
内务府太监:都是从玉的好名字,玉沁、玉隐、玉乔。
浣碧不开心
浣碧:怎么从玉不从女呀?不像钮祜禄家的亲生女儿。
内务府太监:礼部说义女非本家出身,总得内外有别,所以只能从玉字排行。
甄嬛:太医说父亲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你娘入宗庙的事情要紧。
浣碧的心情是由晴转雨,她是多么地在乎自己的名字中既有“玉”字又有“女”字,仿佛名字从玉从女她就是甄家名正言顺的女儿了,
殊不知在封建社会下,就算这个私生女的身份可以见光,但嫡庶有别,尊卑有序的传统依然是一把划分层次的尺子。
浣碧只是甄家义女
她的身份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何况此时甄家只是认她为义女,那个真实的身份只能放在暗处,一辈子都无法见光,给个“玉”字已经算是甄嬛抬举了她。
再来看甄嬛这边,甄嬛毫不犹豫舍弃的“玉”字,正是浣碧苦思夜想的东西,她对“玉”字也好,“女”字也罢,有没有都无所谓,
或许这就是嫡长女这个身份带给她的底气,当然这份底气也有来自内心的自信。她不需要靠一个名字去肯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甄嬛底气十足
更不需要用一个名字去证明什么?甄嬛的精神极其富有,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赚到了这一笔财富。而浣碧则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自己费尽心思嫁进王府,换来的不过是守候漫漫长夜,果子狸被大胖橘毒死,浣碧也撞棺追随而去,到死她在名义上也只是甄家的义女,
名字只从玉不从女,而姐姐用甄嬛这个名字,走向了人生巅峰,没有“玉”字但永远是甄家优秀的嫡长女。
浣碧喜提“玉隐”
两姐妹一个强烈的渴望得到,一个却无所谓,甄嬛舍弃的那个“玉”或许就是浣碧捡到了吧!终其一生她只能成为姐姐的影子,超越那是不可能的事。
写在最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甄嬛不管是有“玉”还是没“玉”都是霸气侧漏的娘娘。而浣碧不管是有“玉”还是没“玉”,始终是一个自卑的跳梁小丑。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格局决定成败。甄嬛从小就见地不凡,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能看透人心,读懂人性。而浣碧只沉沦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甄嬛成为宫斗冠军
被自己的卑微所禁锢。不管她多么努力,始终都无法走出这个被禁锢的圈子。所以她的命运终究逃离不了悲哀,最后撞棺而亡,凄惨而死。
姐姐甄嬛则走向了最终的胜利,成了宫斗冠军,成了甄家的骄傲,给家族带去了无上的荣耀。她在七岁时就把自己名字中的“玉”字去掉,
在当时就体现了惊人的智慧,可见一斑!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哈哈,是这小蹄子在小时候一脚把“玉”字给踹掉了。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甄家女儿从玉从女,甄嬛本叫甄玉嬛,只是在她七岁那年,自己觉得这名字俗气,硬是被逆父母改名为甄嬛,成了从女不从玉的甄家嫡出女儿,玉娆是甄嬛的嫡亲妹妹,从玉又从女。
浣碧临出嫁前,内务府前来商量细节,问到名字这一项
甄嬛说“姓钮钴禄氏,即为义女,我家排行从玉从女,浣碧算是二小姐”
而内务府送上来的名字,玉沁、玉隐、玉乔中只从玉却不从女
浣碧脱口就问“怎么只从玉不从女,看着不像钮钴禄家的亲生女儿?”
送东西的人回答“礼部说义女非本家出身,总得内外有别,所以只得从玉字排行。”
一旁的甄嬛一脸冷漠地说“听太医说父亲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你娘入宗庙的事情要紧”
浣碧听完不情愿地选了“玉隐”这个名字。
其实着重强调浣碧改名一事,是为了彰显甄嬛对名字的不屑,相反浣碧对名字意义的在乎,再有,浣碧选择玉隐这个名字,也间接说明浣碧这一生都不能被人接纳,只能隐藏自己的出生,方能平安一生。
浣碧母亲是个汉人,最关键的还是个罪臣,这么说来浣碧算是罪臣之女,照这样,浣碧一辈子都不会被承认,她娘亲也不能进甄家宗庙,但甄嬛从甘露寺回来后,她的身份发生改变,皇上为甄父平反,允诺甄嬛一切,甄嬛的能力促成了浣碧多年来的心愿。
甄嬛入宫前一夜,甄父来到甄嬛房中,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若无完全把握能获得盛宠,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能大富大贵,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甄嬛回答“女儿不求能获皇上圣眷,只求保住甄氏满门和自身性命”,甄父连连点头。
甄父又问甄嬛可想好带哪个丫环入宫,甄嬛说流朱伶俐,浣碧缜密,想把她们二人带去宫中,甄父吞吐着不知从何说起,然后说出浣碧的身世,甄嬛表现淡定,还说以后会给浣碧则一个好人家。
甄嬛带浣碧进宫,也给了浣碧宠爱,碎玉轩有什么好东西都赏给浣碧。
浣碧嘴快,在宫里什么人都敢怼,甄嬛说过好多次仍我行我素,就连流朱都说浣碧被小主宠的就像甄家二小姐一般。
浣碧不知足,在甄府还算的上老实本分,进宫后越发不像样子,一次次僭越,安陵容出身卑微,得宠后送给甄嬛一匹进贡的蜀锦,甄嬛好心赏给浣碧,浣碧穿上招摇过市,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穿上比安陵容好看,言辞间尽是看不起的话。
因为皇上夸赞一句,就时时想着在皇上面前晃悠,毫无分寸可言,更过分的是勾搭曹贵人和华妃,企图戕害甄嬛,幸好被甄嬛识破,提前做好准备,要不然甄氏一族岂不是被浣碧这样蠢笨的人害惨了。
甄嬛离宫后和果郡王定情,后因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在一起,最终甄嬛重新回宫成为熹妃,浣碧明知甄嬛和果郡王有情,却设计果郡王小像一事,逼着果郡王迎娶自己,这种心理真可怕,凡是长姐碰过的男人,自己都想要。
之后果郡王被皇上怀疑,落得个饮毒身亡的下场,浣碧又有多少功劳在其中,都说浣碧为果郡王撞倌而亡是为了爱情,其实不然,浣碧是不甘,不甘多年的等待没有回应,不甘自己不比甄嬛差,却处处低她一等,不甘事事都被甄嬛压着,唯独死这件事,能和果郡王一同,是浣碧最后的倔强。
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从玉从女的是甄家嫡女本家,单单从玉的不过是甄家私生女。
甄嬛舍弃名字里的“玉”字,正是浣碧日思夜想最想得到的字。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名字很多都有特殊的含义,要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要么是悲惨命运的暗示。
比如甄家地位不同的三姐妹,甄玉嬛(没改名字前的甄嬛)、甄玉娆和甄玉隐(没得到名字前的浣碧)。前两者从玉又从女表明了她们是甄家嫡出,而私生女浣碧也就是甄玉隐,仅仅从了个玉字说明她是庶出。
不同的名字同样有不同的命运,甄嬛身边的丫鬟流朱护主心切,到头来落得个撞刀流血而死,何其悲惨。
《甄嬛传》中的甄嬛和浣碧虽同是甄家女儿,奈何有嫡庶之分这也导致了她们命运的不同。
作为甄家长女且聪明伶俐的甄嬛,从小到大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从小家里都事事依这个长女甄嬛。
关于甄嬛名字为何没有遵从甄家嫡女从玉从女的传统,单单只从了个女呢? 在《甄嬛传》的原著小说中有这么段描述,
甄远道对甄嬛说过:爹唤你一声嬛儿,眼中已有老泪,你虽然才15岁,但从小就有主张,你在7岁的时候,就跟我说嫌弃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听,说寻常人家女子中都有玉字,硬生生的就不想要这个字。从这就可以看出甄嬛和浣碧的差距了,浣碧终其一生都为了自己的身份奔波。其实她也是个可怜之人,不过太过于要强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好的身份。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勾引皇上不成,又设计嫁给了果郡王,不过通过手段得来的婚姻终究不幸福,到头来落得个撞棺而死的下场。
关于甄嬛名字中没有带玉字的原因,浣碧知道多少呢?涴碧本是甄家女儿不过是私生女,所以只得做为甄嬛侍女陪甄嬛如宫。甄嬛待她也算宠爱有加,可惜她心比天高到头来误了自己性命。
在浣碧设计嫁给果郡王后,甄嬛就让皇上把自己这个妹妹的名字加到甄家族谱里,并给浣碧取了个带玉字的名字。
当内务府的人把拟好的名字送来后,甄嬛让浣碧选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涴碧虽然拥有了甄家女儿身份的名字,但从玉不从女还是让她察觉到了差距。
当看到名字都只是从玉不从女,便疑惑的问了送名字的太监,但太监只说是按规矩办事。
想必也是甄嬛的意思,让浣碧知道你我终究有差距,普通的“玉”字可以给你,从女的字你是得不到的,庶出终究是庶出即使可以嫁给果郡王。
最终浣碧选了玉隐这个名字,一个“隐”字道出了多少委屈与心酸。不过她终于得到了自己追寻多年的“玉”字,甄嬛在玉隐选名字的时候也解释了自己为何舍弃“玉”的原因,甄嬛说她觉得玉字俗气便不要了。
玉隐说那是她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这句话又暗含了多少无奈与心酸,你拼命要得到的却是别人不珍惜的!玉隐是悲剧的因为对自己身份的耿耿于怀,到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只落个撞棺而死,是她自己的不幸也是法理的不公。
甄嬛由于自己的主见,从单纯到腹黑,或许是万般无奈,又或者是命运使然。
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我们都知道《甄嬛传》甄嬛有两个妹妹,一个是同父同母的三妹(玉娆),另一个是身边的玉隐(浣碧)。她们的名字都有“玉”字。而且甄家的女儿都是“从玉从女”,就连罪臣以后的女儿——浣碧都是带着玉字的。
甄嬛,雍正宠臣甄远道长女。她17岁入宫选秀,为人聪明慧黠,善于察言观色体察人心,口齿伶俐,有“女诸葛”之称。为人处世既精明,而又不失天真;温婉大气的同时,更能心狠手辣。
但是身为嫡女的甄嬛名字没有“玉”字呢?其一:其实甄嬛的原名本叫甄玉嬛,因为我们的娘娘嫌这个玉嬛的名字太土气,自己就把名字改成了甄嬛!娘娘就是霸气。她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太俗气,因此硬生生不要了。这些在原著小说中提到过。
其二:选秀时甄嬛对皇上说过自己名字的由来,“嬛”字的由来是取自“嬛嬛一袅楚宫腰”中的嬛!可见不仅甄嬛的一生不平凡,就连名字也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所以甄嬛的名字中没有玉字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好听和独特。你试着念一下,甄嬛是不是比甄玉嬛要好听得多,而加上玉字就略显俗气了!
其三:甄家的规矩是女儿的名字既从玉又从女。“甄玉娆”就是最典型的从玉从女。而甄嬛的名字虽然没有玉字,但是却有女字,也看得出甄家最在意的是从女。而给浣碧的名字“甄玉隐”从玉不从女,也可以看得出浣碧在甄家的地位卑微,果然不是同父同母所生。
剧中甄嬛的人生经历:甄嬛天生丽质,与当年的纯元皇后容貌相似。她与沈眉庄和安陵容参加选秀。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被雍正选中,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沈眉庄被冤,安陵容变心,让原本天真善良的甄嬛逐渐腹黑,成长为有勇有谋心狠手辣的深宫妇人。
剧中当雍正发现年氏一族的野心,便命甄父除掉年氏一族。后来甄嬛终于斗垮华妃。后来甄嬛又遭人暗算,父亲也被文字狱牵连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
期间甄嬛和果郡王相亲相爱,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就在甄嬛等远走高飞时,后因误传果郡王战死的消息,甄嬛为保全她和果郡王的孩子,设计与皇帝重修旧好。回宫后她因生下双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家族再次崛起。
甄嬛利用自己的聪慧,与皇后针锋相对,展开较量。更利用自己胎儿流产的阴谋,并让胧月公主作伪证,最后成功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享尽荣宠的甄嬛,最终却被皇上所逼,亲手毒死毕生挚爱的果郡王。所以她与“爱屋及乌” 的叶澜依共同杀死皇帝,为允礼报了仇。养子四阿哥弘历登基,册封甄嬛为“圣母皇太后”。
笔者总结: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虽然都有不同的外表和性格,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就像甄嬛一样,她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欢迎留言评论!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在《甄嬛传》这部剧中,甄家有三个女儿,嫡长女甄嬛,嫡次女甄玉娆,私生女浣碧,隐去了小说中甄家的嫡长子甄珩,一个女儿甄玉姚。
在小说中,也曾交代甄嬛原名甄玉嬛,在年幼时,因觉得玉字俗气,就自作主张把玉字去了,改名为甄嬛。从甄家子女的名字可以看出,甄家子女的名字都是从玉的,包括嫡长子甄珩,珩意为佩玉上的横玉,而对于女儿则是既从玉也从女。
浣碧是甄家的私生女,且母亲为罪臣之女,因亲疏有别,只能从玉,而不能从女,改名为玉隐。
然而甄嬛当初自己去掉名字中的玉字又为何意呢?
玉嬛音同玉环提到玉嬛,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宠妃“杨贵妃”,杨贵妃,名为“杨玉环”,唐玄宗在位时,曾宠冠六宫,然而却终生无儿无女,最终被勒死于马嵬坡。
同样为一代绝色,甄嬛不愿意自己的一生同杨玉环一样,一入宫门深似海,最终死于最爱的人之手,所以把玉字去掉。
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甄嬛的命运跟杨玉环才前半生类似,后半生不同吧。
甄嬛也是前半生宠冠六宫,然而后半生的她却有儿有女,还坐上了至高之位,除了有些孤独之外,至少是平安度过余生了。
甄嬛不想要的恰恰是浣碧一生最想得到的甄嬛作为甄家的长女,是受尽父母的宠爱的,从小熟读诗书的她,对于很多事也都有自己的主见,她觉得玉字俗气,就自作主张把它去掉了,父母也惯着她。
然而,浣碧作为私生女,从小以丫鬟的身份长在甄家,她一生最想得到的就是自己甄家小姐的身份和母亲的牌位进入甄家祠堂,甚至她也曾想背叛过甄嬛。但是最终,重重心机之下,她也只换来了玉隐这个名字,而且还是从玉不从女。
不得不说,这样的对比,对浣碧这个角色来说真的是极大的讽刺。
甄家的教育之道甄家的女儿,都是性子很烈的女子。
甄嬛,虽然是因为长得像纯元被选入宫中,然而在得知自己只是纯元的替代品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宫,与皇帝诀别,这正体现了甄嬛性格中刚强果决的一面;
甄玉娆,被雍正看上之时,也是毅然拒绝,并且向雍正表明自己心中所爱。她曾说“甄玉饶就是甄玉饶,不是别的什么女子”,这倔强的性格,只比甄嬛更甚之;
然而,浣碧不一样,她明知道果郡王心中只有甄嬛一人,但是还是利用小像事件,成功嫁入果郡王府为侧福晋,她宁愿凭着自己跟甄嬛的眉眼相似之处,打扮成甄嬛的模样去讨王爷欢心。
浣碧注定跟甄家的女儿是不一样的,所以她也不会懂得甄家女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思。
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若论名字,没有一个人比浣碧更在意。甄嬛名字的含义,浣碧也早就在和甄嬛的相处中一清二楚。
其实甄嬛不叫甄嬛(环),女主的名字另有读音。
表面上,甄嬛有两个丫鬟流朱和浣碧。流朱和浣碧,这两个人的名字正好成对子。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在甄家,给浣碧的地位就是奴婢,她和流朱的地位是一样的。
可实际上呢?
同甄嬛一样,浣碧也是甄远道的亲生女儿。虽然浣碧这名字很雅致,可这不是她想要的名字。
浣碧真正想要拥有的名字,是冠上甄这个姓氏,再按照甄家的族谱,有一个论字排辈分的名字。
对于浣碧来说,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需要她用十几年的时间谋划、安排……
可这一切对于甄嬛来说,就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她这位甄家的嫡长女,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资格按照甄家的族谱取名字。
对自己族谱上的名字,甄嬛是嫌弃的。
这一切都看在浣碧的眼里,浣碧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甄嬛其名
电视剧《甄嬛传》,那是当年大火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当年大火的网文《后宫甄嬛传》。
更多的观众只知道主角叫甄嬛,可能只有原著粉才会注意到,按照甄家的族谱,甄家的女子从玉从女,甄远道的另两个女儿,分别叫玉姚和玉娆。
顺便说一句,玉姚的情节在电视剧中被全部删除。在小说中,玉姚这个姑娘,同祺贵人的哥哥有一段孽缘。
祺贵人之所以能帮助皇后扳倒甄家,靠的就是祺贵人的哥哥对对玉姚的口蜜腹剑,让玉姚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
玉姚对祺贵人的哥哥是想以终身相托,可那个男人却只是想鸡蛋里挑骨头,找甄远道的茬儿。
结果和电视剧中的情节是相同的,甄家一家都被发配。电视剧中因为没有这些铺垫,降低了皇后和祺贵人的阴损程度。
也让甄嬛从凌云峰回宫后,对祺贵人的重点打击显得有点莫名其妙。
玉姚的结局,是顶替甄嬛去和亲嫁给了摩格,和亲准噶尔的玉姚,弥补了对姐姐、对家族的亏欠,也为她自己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玉娆这姑娘的结局,和电视剧中是一样的,嫁给了皇帝的弟弟。
甄嬛的妹妹都是从玉从女取名,为什么甄嬛会这么特别呢?
这一点,小说原文中是有答案的:
爹唤我:“我儿,爹这麼晚来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你虽说才十五岁,可自小主意大。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俗气,硬生生不要了。
再顺便多一句嘴,小说中甄嬛15岁入宫,电视剧中把年龄段放大到17岁。
按照甄家的族谱,甄嬛的正经名字是甄玉嬛,可她嫌弃这个名字,不要那个玉字。
甄嬛只是不要那个玉字,家人对她称呼的时候,也就把那个玉字隐去了。
这完全不代表,甄嬛可以把族谱上的名字给改掉。
此时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像甄远道这样的人,会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命名为玉环(嬛)吗?
唐代宠妃杨玉环大名鼎鼎,可是她的命不好,最后在马嵬坡自缢,没有老爸会给亲女儿取这么个名字的。
为什么甄家一家人,都不觉得甄玉嬛这个名字像杨玉环,会给甄嬛带来衰运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甄嬛不叫甄嬛(环),嬛字在名字中的正确读音是 xuān。
嬛嬛一袅楚宫腰,甄嬛的名字出自这句词,这这句词中嬛字的正确读音是宣。
甄嬛叫什么,浣碧可要比观众知道得更清楚。
甄玉嬛,嬛嬛(音宣宣)这一点浣碧在同甄嬛的日常相处中早就知道了,不存在自死不知这件事情。
甄嬛的人生,从来都令浣碧羡慕不已,就连甄嬛的名字,也是浣碧求而不得的。
二.甄家的庶女浣碧
平心而论如果《甄嬛传》是《浣碧传》的话,那浣碧的人生会让无数的观众同情。
甄家给浣碧的地位,就是一个有几分体面的丫鬟,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浣碧是甄远道的亲生女儿,都是甄远道的女儿,甄嬛一出生,就被甄家培养成仪态万千的大小姐,而浣碧就要做丫鬟,这会让所有的女孩都心态失衡的,不甘心的,绝不只是浣碧一个人。
浣碧是甄家的庶女。
浣碧的母亲是罪臣之女,像甄远道一样的大臣不能纳罪臣之女为妾,这就意味,着浣碧很难有正经的名分。
如说浣碧的母亲那也是个痴情女子,她姓何,就把自己的名称改成何绵绵。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何绵绵对甄远道的思念是无助而忧怨的……
痴情的何绵绵直到死去,都没能进甄家的大门。
这使得浣碧身上的担子异常艰巨,无论用任何方法,她一定要得到甄家的认可,她要让母亲有正经的名分,她自己也要成为名正言顺的甄家小姐。
浣碧想要的甄远道知道,可作为老爸的甄远道给不了。
怎么办?
浣碧只有跟甄嬛进宫这一条路,如果浣碧留在甄家,她只会被甄家的主母配给一个小厮,浣碧的人生就彻底完蛋。
甄嬛为浣碧算的未来是,让浣碧在宫中受礼仪调教先镀镀金,然后让浣碧以宠妃身边大宫女的身份,嫁到一个中等的人家做正妻。
甄嬛为浣碧安排的这一条出,路看上去很完美,却没有办法达到浣碧的需求。
浣碧想要达到的,是甄家给她母亲妾室的名分,给她小姐的名分。
读到这里,浣碧对甄嬛做的一些无情无义的事情,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浣碧只有高攀的王爷级别的人物,才能让甄家真正重视她这条人脉,才能让甄家的当家主母出口,给浣碧的母亲妾室的地位。
同时才能让甄家,给浣碧小姐的名分。
亲情,也是在有共同利益的时候,才能触发到最大价值。
浣碧故意设局,让果郡王在饮宴时掉出了甄嬛的小像。为了补救,浣碧故意说那个小像是她自己。
这时的甄嬛只能把浣碧向上推,请求皇帝让浣碧嫁进果郡王府。浣碧宫女的卑微身份摆在那里,她嫁进果郡王府算什么?
这时,才有了甄嬛公开表态让浣碧以甄家女儿的身份出嫁。
就算是这样,浣碧也没有做正妻的资格,皇室给了浣碧侧妃的地位,这在皇室看来,都已经给了甄嬛天大的面子。
浣碧改姓,入甄家女儿的排行,这是浣碧谋算了十几年,才谋算到的地位。
就算是这样,浣碧也没机会真正变成甄家的女儿。浣碧的名分、她的地位只能是甄家的义女。
内务府为浣碧拟了几个名字,玉乔、玉沁、玉隐,都只是从玉不从女。内务府会严格按规矩办事,浣碧是义女,只能从玉不从女已示内外有别。
当时的浣碧还想争一下,却被甄嬛马上制止。甄嬛给的理由,是浣碧的母亲的名分要紧,这样可以最快地影响到浣碧的决定。
可有些话甄嬛是不能说出口的,浣碧得不到甄家女儿的名分,甄嬛也从未想过给浣碧正经的名分。
能得到甄家义女的名分,已经是甄家能给浣碧的最大妥协,浣碧在想奢求其他,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拥有一个像甄玉嬛一样的名字,这辈子都只能是浣碧的奢望,其实浣碧什么都明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