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太后为何不亲自抚养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
在《甄嬛传》中,沈眉庄凭借着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出色的表现在众多的秀女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太后的欣赏与青睐。
在后宫的行程中,有了太后宠爱的加持做护航,眉庄在入宫之初就赢得了开门红。可以说是一炮打响。
在众多被选中的秀女中,她是为数不多的贵人。并且是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她第一个为皇帝侍寝,皇帝也被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端庄大气的气质而深深地吸引。
皇帝宠爱眉庄
皇帝不仅喜欢她的人,而且还看重了存储在她身上的能力。所以赐予她万千宠爱自不必说,并且还要她学着点管家的事,管家这可是和皇后的位置挨边,这样看来,皇帝是对她寄予了厚望。
而眉庄也正是怀揣着坚定的理想和家族对她的殷切期望,携带着一颗壮志雄心,意气风发地迎着皇宫之路而来。对于未来的人生,是充满信心,也着手在后宫之中干出一番大事业。
在后宫之中,一个女人同时得到了太后和皇帝的看中,那么前途将是一片光明啊!只是后宫之中的争斗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残酷得多了。
眉庄因假孕失宠
沈眉庄因“假孕”事件看清了皇帝的心,也凉透了自己的心,从此她对皇帝失去了兴致,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曾经的那一腔雄心壮志随着“假孕”事件的发生变得心灰意冷。也因此她远离了皇帝,为得到庇护转而投向了太后。
太后对她第一眼就“一见钟情”,沈眉庄与皇帝的感情生变之后,她就日日夜夜的照顾在太后身边。
眉庄受到太后宠爱
太后见到这份贴心照顾的心意,对眉庄的喜爱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几分。看到她与皇帝不亲近,太后在一旁感到十分的焦急。
儿子儿媳闹矛盾,她这个做婆婆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调和一下呢?于是灵机一动,便想到了一计,那就是赐“暖情酒”。
太后把“暖情酒”赐到眉庄的房中,皇帝也顺坡下驴,来到了眉庄的宫中,想与其喝喝酒聊聊天。可眉庄不买皇帝的账。
皇帝想与眉庄和好
反而把一幅冷脸给了皇帝,皇帝可是皇帝呀,他已经给足了眉庄面子,但眉庄那颗已经寒到结了冰的心,又启能是一胡“暖情酒”所能融化的。
眉庄这一次与皇帝的会面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不欢而散,两人是辜负了太后的一番美意,却成全了另一对奇缘。
因为太后的这一杯“暖情酒”间接地促使了温实初爬上了眉庄的床,两人珠胎暗结,生下了静和公主,皇帝这绿帽子说来还得怪他妈。
皇帝向眉庄低头
在生下静和公主之后,眉庄因难产大出血而撒手人寰。眉庄去世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曾经很是疼爱她的太后并没有什么表现,
对眉庄的过世不闻不问,承诺给眉庄孩子取名字的也没取,并且也没有亲自抚养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这是为何呢?
太后对眉庄印象不错
一、太后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眉庄在生下静和公主的时候,太后年岁已经不小,并且身体状况欠佳,卧病在床是屡见不鲜的事。
后宫中的大部分事情她也差不多都放手给了皇后,除非皇后与华妃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她才会出面解决。
其他大部分时间她基本上是在寿康宫养病。此时的太后已经是土埋到脖子边的人了,可以说是自顾不暇。
太后身体欠佳
别说是孙子孙女了,就算是儿子女儿她也是顾不到了。再者太后对眉庄的喜爱也是出于对皇帝儿子的考虑,并不是那种纯净的发自内心的喜欢。
而是她看到了眉庄身上的优点,将来不会祸乱后宫,干扰朝政,对于皇帝来说眉庄会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太后之所以喜欢眉庄,也是源于这个目的。太后对于眉庄生下的孩子和与别的嫔妃生下的孩子的喜爱程度也自然是会有区别。
眉庄出轨
加上静和一出生,母亲就离世,对于做奶奶的人来说,多给予几分疼爱,又或是把她带到身边亲自抚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只是这位太后奶奶并没有这么做,静和公主最终还是放到了甄嬛的身边。在我看来,此时的太后即使有心也是无力了。
眉庄在64集中难产去世,随后太后就在67集中驾鹤西去。两人离世的时间离得很近,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
在眉庄生下静和的时候,这个时段的太后恐怕也已经进入了病入膏肓,你说她还能有精力来抚养这个刚刚出世的婴儿吗?
所以太后不是不养,而是实力已经不允许!
眉庄去世
二、甄嬛宠冠六宫,与眉庄姐妹情谊深厚,是抚养静和公主最合适的人眉庄与甄嬛两人从小便相识,之后又一同入宫选秀,两人又同时成为了皇帝的妃嫔。在后宫艰难险阻的道路中,两人并肩作战。
一路打怪升级,这种关系不必说,是一种根株结盘的姐妹关系。眉庄有难,甄嬛理应伸手帮扶。所以眉庄在死前托孤的对象也并不是一直疼爱自己的婆婆,而是好妹妹甄嬛。
一夜情
眉庄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首先甄嬛有这个实力,此时的甄嬛是风头正旺,皇帝把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
其次吗!这个恐怕眉庄自己也不好意思说出口,那就是静和公主压根就不是太后的孙女,如果把女儿交给太后,将来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眉庄照顾太后
如若戴在皇帝头上的绿帽子被揭穿,那么静和的未来就很难有保障。所以把静和交给甄嬛,眉庄才可以安心地离开。
然而在太后看来,对于静和来说,这也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以眉庄和甄嬛的关系,她一定会视这个孩子如己出。
在后宫中,除了甄嬛之外,可以说是找不到一个这样合适的人选了。以太后的火眼睛睛她不可能看不到这一层。
所以无论从哪一点来看,甄嬛是可保静和公主一世安稳的唯一人选。这一人选可让眉庄安心,太后放心。
姐妹情谊深厚
三、恐怕太后对珠胎暗结之事已经心中有数眉庄与温实初发生一夜情之事,就是太后间接促成的。太后赐酒之后,她肯定不仅仅只有赐酒这一步。
赐酒之后的动作肯定也是有的,而温实初一夜歇在眉庄处,太后有可能是发现了某些猫腻的。毕竟男主角走到半路换了人。
从太后对眉庄死后不闻不问的态度来看亦可得知,眉庄的死可以说是皇后和安陵容间接造成的。事后太后并没有追究她们的责任。
而是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地过了,并且也没有再为眉庄的孩子赐名。太后呈现出这样的态度,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对眉庄与温实初之间有私情的事已然知晓。
太后虽然一心只呆在寿康宫养病,看似两耳不闻窗外事,可实际上她对后宫之中的事是了如指掌,因为她毕竟上一届的宫斗冠军。
在后宫之中已经是一只千锤百炼的老狐狸,有什么事能瞒得过她的眼呢!太后若知道了这个真相,她还能养静和吗?
太后对眉庄转变态度
这是万万不可能了,在后宫之中不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留下静和一命,这已经算她仁慈了。所以太后不亲自抚养静和的另外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
那就是太后知道了珠胎暗结的真相。对于这一真相出于对儿子颜面的考虑,她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的让静和在甄嬛处抚养,也不想再来纠缠此事了。
静和公主不管是不是皇帝的女儿,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能是皇帝的女儿。当然太后亲自抚养的几率也只能为零。
眉庄托孤
写在最后在皇帝的众多绿帽子中,关于眉庄的这顶,大胖橘实属冤枉呀,因为这顶绿帽子是他的老母亲亲自给他带上去的。
其实太后在这件事情上面,也是吃了哑巴亏,把自己的儿媳妇送入了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也是有苦说不出了。
对于她所疼爱的眉庄来说,是一腔宠爱付之东流吧!如果眉庄没有出轨,与温实初发生一夜情之事,太后对她的孩子肯定会给予万般的关爱。
把她放在身边抚养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不管怎样,那都是自己的亲孙女,何况她还这么地疼爱眉庄。
就算她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处境,也会竭尽所能地去爱护眉庄的孩子。只是因为有了出轨门事件的发生,事情的诛多结果也就随着发生了轨道的改变。
太后对于眉庄的宠爱实际上也是有变化的,从她死心拒绝皇帝的那一次开始,太后对于她的宠爱便是在减分了。
再到她出轨背叛,眉庄在太后那里的爱也便消失殆尽,这样一路走来,静和公主即使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在太后那里由于母亲的原因也就失了宠。
所以静和公主放到甄嬛那里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对于静和公主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归宿,眉庄也没有信错人。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的阅读!
甄嬛传中太后为何不亲自抚养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
《甄嬛传》中眉庄通过“假孕”事件深刻的认识到皇上的恩宠不可靠,所以开始转向侍奉太后,以求得到太后的庇佑。
眉庄尽心尽力的照顾太后,得到了太后的欢心和赞许。太后亲口说到,“等到你的孩子出世,哀家亲自起名字”,可见太后对于眉庄的喜爱。眉庄自从对皇帝死心后,开始对曾经悉心照料她的太医温实初芳心暗许,并且珠胎暗结。为了让腹中的孩儿名正言顺,眉庄设计重获皇上恩宠。
这一切瞒过了所有的人,皇上、甄嬛都不曾知晓。眉庄快临盆时,受到温实初被陷害自宫消息的刺激,难产生下静和公主后失血过多而死。那么太后为什么不亲自抚养静和公主呢?
太后已年老,体弱多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当初四阿哥被皇后下毒差点身亡,眉庄想让太后庇佑四阿哥,太后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告知皇上,让他给四阿哥找一个可以照顾他的养母。这也是甄嬛可以顺利回宫的原因之一。所以此时的太后身体状况可能更加不好,怎么会有能力照顾一个早产的婴儿呢。况且熹贵妃风头正盛,完全有能力照顾她这个好姐妹的孩子。所以皇上最后让甄嬛来亲自抚养静和公主。
甄嬛传中太后为何不亲自抚养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
自从沈眉庄被华妃设计陷害,以假孕争宠之事被皇帝降了位份以后,她就不再想要和任何妃子去争皇帝的恩宠。因此,她很多时间都用来照顾太后。一是自己或者甄嬛万一有什么事,也可以寻得太后的庇佑,第二她也觉得太后对她好,于情于理都应该照顾太后。
太后很喜欢沈眉庄,温文尔雅,贤良淑德,认为皇上身边就是缺乏这样的妃子来照顾他。太后还说过等沈眉庄的孩子出生以后亲自给孩子取名,足以见得太后对沈眉庄的器重。
但为什么沈眉庄因生静和公主大出血死去以后,太后没有亲自抚养她静和公主呢?原因有三:
第一,太后已经年老,且体质虚弱多病,她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已经不能好好的抚养静和公主。若是这静和公主还小的时候太后撒手而去,难免静和公主会不被好好对待。
第二,太后觉得甄嬛会好好保护这个孩子,现下的甄嬛位同副后,且眉庄和甄嬛是很要好的朋友,因此没有谁比她更适合照顾眉庄的孩子。
第三,眉庄生下的是位公主,公主相对于皇子,那肯定是没有威胁的,因此太后认为没有人会想要陷害这位没有母亲的孩子,或许不用大费周章的去将这个孩子保护得太好,如果太重视静和公主,未免不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危难。
所以太后不抚养静和公主并不是她无情,而是她为静和公主已经铺了路,自己再去抚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甄嬛传中太后为何不亲自抚养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
一:当年,皇祖母(太后)虽然疼爱我的母亲——惠妃沈眉庄,可额娘因为生我血崩而死。
太后却没有过问,也没有心力抚养我,因为她自己已经快油尽灯枯了。
四哥哥弘历差点被皇额娘(宜修)毒死,皇祖母得知了这样的事,也只是留四哥哥在福寿宫暂住。
让皇阿玛为四哥哥选一位养母来照顾他。
虽然皇祖母此举有避嫌的打算,因为太后亲自抚养为数不多的成年皇子。
皇阿玛会怎么想?大臣们会怎么想?后宫中的人会怎么想?
加上皇祖母自己多病,估量着自己是活不长了。
于是就请皇阿玛给四哥哥找个养母。
而我,虽然一出生就没了娘亲,皇祖母也没有过问。
可是,熹贵妃娘娘自然会把我养在她的膝下,因为她跟我亲额娘情同姐妹,是生死之交。
熹娘娘待我比胧月和灵犀姐姐都要好,可能是可怜我一出生就没有额娘吧?
可是,我那个时候还年幼,自然而然把熹娘娘当自己的亲娘,又是最小的女儿,自然觉得额娘多疼我是应该的。
直到那次我跟灵犀姐姐争抢东西,姐姐没有抢过我,很生气地把我推倒,还骂我是没娘的孩子。
虽然我那时才8岁,内心却是敏感的。
熹娘娘不就是我的母妃吗?怎么我是没娘的孩子?
我哭哭啼啼了很久,直到熹娘娘找到我。
待她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灵犀被额娘好一顿骂,还罚她晚上不许吃饭。
可是,我还是很伤心,一定要熹娘娘告诉我真相。
“我的亲额娘到底是谁?”我抽着鼻子问。
熹娘娘实在没有办法瞒着我了,于是只能把真相告诉了我。
可想而知,当年才8岁的我听到这样的真相,当时人就傻掉了。
过了好久好久,才哭出声来。
从我记事起熹娘娘就一直让我们兄妹四人拜惠妃娘娘的牌位。
说那是她最亲的姐姐,我们也都听话地拜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拜。
现在我知道了,可是又怎么样?我的额娘已经离开我8年了,我跟额娘也就仅仅是肚子里那10个月的陪伴。
额娘,你好狠心,怎么就丢下了我?
我对着牌位大喊,又哭又笑,熹娘娘看我这样子心痛得无以复加。
熹娘娘用力地抱紧我,“好孩子,我就是你的亲额娘,永远永远的亲额娘。”
她也陪着我流泪。
我哭闹累了,趴在熹娘娘怀里睡着了。
梦里,一会是熹娘娘,一会是惠妃娘娘的牌位,我想紧紧地抱住那个牌位,可是熹娘娘却把我抱得紧紧的。
我努力伸出手去够那个牌位,可是无论如何也够不着。
“额娘,额娘……”可无论我怎么呼唤,我都看不清牌位后面的人,似乎是个女人,又似乎不是。
从那以后,我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喜欢独处,安静跟湖面似的,没有一丝波澜。
明日再跟大家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以及我的最后归宿。
二:
自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我就变得沉静无比。
兄姐们再怎么热闹,再怎么逗我玩,哄我开心,熹娘娘再怎么爱我疼我,皇阿玛也很关心我。
可无论如何我都开心不起来了。
从8岁到15岁,我都没有怎么笑过,反而喜欢一个人独处。
这一年,胧月姐姐被迫和亲,远嫁塞外,熹娘娘(太后)不放心,派了崔瑾汐姑姑陪嫁。
虽然陪嫁的金银奴婢牛羊无数。
可是我看胧月姐姐并不开心,太后也哭得死去活来。
一夜之间,我发觉太后娘娘苍老了很多。
第二年,灵犀姐姐又喜欢上十七皇叔果郡王的儿子元澈,奈何太后娘娘就是不同意。
灵犀姐姐是个倔脾气,不能嫁给元澈哥哥,她居然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太后娘娘的白头发更多了,虽然我心痛她。
但我也只能多多陪伴她而已。
心里也害怕自己不能嫁个好人家,造成终身之憾。
好在,太后娘娘还是疼爱我的,我十七岁时,她让皇帝哥哥为我选了一门额驸,是御前四品带刀侍卫张来。
虽是汉臣,职位也不高,好在就在宫里行走,我也得以居住宫里,无需出宫,可以时常陪着太后娘娘。
十八岁时我大婚,太后娘娘和皇帝哥哥给了我很多嫁妆,虽然不及胧月姐姐。
可是,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张来对我很好,而且人也长得秀气精神。
明日再跟大家说说灵犀姐姐视角。灵犀作为皇帝的女儿,额娘又是最得宠的妃子,虽然皇阿玛在我很小时就驾崩了。
可我的日子依旧过得很好,生母贵为太后,皇帝哥哥也疼爱我。
加上我天资聪慧,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特别是在上书房跟弘瞻哥哥,元澈弟弟,静和妹妹读书时,我的才学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而元澈弟弟虽然年幼,也很聪颖,他的文章诗词皆属上佳,待我也很好。
可能是因为他是男子吧,虽比我小二岁,个头却不比我矮,清清瘦瘦,如翠竹般挺立。
所以,我最喜欢跟他玩了,而弘瞻哥哥却喜欢跟静和妹妹玩在一起。
十岁那年,我因为贪玩,不小心掉进莲花湖里了,大家都吓到了。
而元澈却很沉着,他跳下湖来,游到我身边,把我拉扯上岸。
因为是在冬日里,元澈为此还得了一场大病。
待他病好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好了。
基本上是形影不离。
皇帝哥哥又纳妃子了,我问元澈,以后会娶多少女人?
元澈歪在小脑袋想了很久,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一个就够了,太多不好。
那时候我心里觉得暖暖的,要是我是他喜欢的女人就好了。
日子过得飞快,元澈15岁了,继承了慎郡王的王位,也是王爷了。
也就结束了上书房的学业,开始自己经营府第了。
而我已经17岁了,皇额娘急了,为我找了几门亲事,奈何我都不答应。
因为我的心给了元澈,而元澈也承诺我,会向皇帝哥哥请求娶我的。
果然,元澈开府没有多久,就向皇帝哥哥提出要娶我。
皇帝哥哥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来找皇额娘,我的额娘商量。
本来我满心欢喜,等听到额娘坚决不同意时,就如被泼了一瓢冷水。
心里头冷得紧。
我不管不顾地冲向寿康宫,责问额娘这是为什么?
她只淡淡地回答,天下千人万人都可以嫁,唯独元澈不行,让我死了这条心。
我无法接受,在永寿宫门口跪地不起,元澈知道了,也来陪我跪。
可是,无论我们怎么跪求,额娘就是不答应,还派人送元澈回府,非召不得入皇宫。
后来我晕了过去,额娘也没有松口,我又绝食,可是额娘依然不松口。
只派人强行给我喂食。
眼见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我万念俱灰,趁宫人不备,乔装混出宫去,到甘露寺出家为尼。
当万千青丝被剃去,我的内心居然很是平静,只要元澈好好的就好。
那天,皇额娘告诉我,若我不想元澈有什么不测,就最好死了这条心。
是啊,心死了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明日再跟大家说说灵犀出家,元澈的结局。
元澈那个满心满眼都是我的灵犀出家为尼了,也带走了我的心。
皇帝还让我娶户部侍郎福尚的女儿福娘。
我本不肯,可惜皇帝以灵犀相威胁,还要我一年之内必须让福娘有身孕,不然灵犀地安危他可管不了。
灵犀,灵犀,在上书房,她待我最好了,总是陪着我。
据说我刚出生时亲额娘就是因为为六阿哥弘瞻亲偿羹汤而中毒身亡的。
后来一看到六阿哥,自然就想到我亲额娘,所以无法跟他亲近。
我每次一皱眉头,灵犀就会很紧张,她对我的好甚至胜过她自己。
所以她落水,才8岁的我毫不犹豫就跳下去救她,为此还大病了一场。
可是,我很开心,我已经没有爹和娘了,不想再失去灵犀了。
据说我阿玛在我出生不久就被派去守边,一去就是三年。
虽然那时我年幼不懂得,可阿玛从边关回来就暴毙了,我彻底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
玉福晋,这个抚养我三年的母亲也撞棺而亡了。
才三岁的我被养在慎郡王府,虽锦衣玉食,慎郡王夫妇待我也是极好的。
可是慢慢长大的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怎样也开心不起来。
只有跟灵犀在一起时,我才感觉自己的心灵有了依靠。
情窦初开,我们悄悄定下白头之约,只待我成年开府,就向皇帝求娶她。
可是,事与愿违,皇帝不但不同意,还给我指定了亲事。
我成亲了,新娘却不是灵犀,我喝得差点死了过去。
为了灵犀,成亲三天时我跟福娘圆了房,只盼她早日有了身孕。
我就不会再碰她了。
可就算如此,也是我负了灵犀,连为她守身如玉都做不到。
每次跟福娘在一起后,我都会去后院的池子里洗澡,想洗去我一身的脏和耻辱,也想洗去对灵犀的思念。
可是,她的影子却越来越清晰。
寒冬腊月,我在水里也不觉得冷,因为我的心随着灵犀去了。
半年后,福娘有了身孕,我的身体也垮了,每日都需要服用药物。
太后把我召进宫,告诉我,若我有事,灵犀肯定不能独活的。
那一刻,我才醒悟,我的命已经属于灵犀的了。
从那以后,我行尸走肉般地活着,连孩子出生,我都没有任何波澜,只给他起名无忧。
希望他不再有忧愁。
才18岁,我就发觉自己有了白头发,想想我的一生也只有青灯和古佛相伴了。
我不能出家为僧去陪伴灵犀,可我在王府里设了佛堂,每日打坐念经,想要六根清净,忘却红尘爱与恨……
灵犀,灵犀,只要你好我就好。
灵犀元澈大婚,亲王的婚礼连尼庵也传遍了。
也许是皇额娘和皇帝哥哥特意让我知道的吧,好让我死了这条心。
新娘的位置本来是属于我的,可惜,现在我的位置却是属于另一个女人的。
听说元澈夫妇婚后和美快乐,我欲哭无泪,我为他出家为尼,守身如玉。
他却去了旧爱,贪恋新欢。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太傻了,真的太傻了。
木鱼敲响,却无法敲去红尘俗事。
到尼庵已经快两年了,元澈已经有了子嗣,却从未来见过我。
是啊,娇妻爱子,只怕早已经忘记我这个苦命人,沉浸温柔乡了。
皇额娘也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也是,我伤透了她的心,听说她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
但是,我不后悔,不能嫁给心爱之人,也只能青灯古佛作伴了。
好在尼庵里的姑子待我都很好,虽然我的内心是苦的,可是外表我的日子过得极好。
也许是因为我原来公主的称号吧。
上元节,我在后山祈福,虽然我是出家人,可我还是为皇额娘和元澈祈福,只希望他们健康长寿,无忧无虑。
听说元澈的世子就叫无忧,可世上真正无忧的人又能有多少?
年幼时,我也是无忧无虑的,皇阿玛和额娘都痛爱我,连四哥哥待我也很好。
可惜,童年总是那么快就结束了,长大了,也就有了心事了。
那时候,如何能让元澈舒展眉头,便是我最大的心思。
可是,物不是,人也已非。
元澈,元澈,几回梦里总是叫着他的名字,可醒来泪湿枕巾。
夜总是那么长,那么黑,让我怀疑夜是没有尽头的。
慢慢地,我病了,夜里总是无法入睡,睡着就做噩梦。
我日渐消瘦,主持害怕担责任,把我的情况汇报给宫里。
宫里派了太医来为我治病。
是卫临,那个医术高超的卫叔叔。
可是,他能治得了我的病,却医不了我的心。
“公主,你何苦折磨自己呢?”卫叔叔说:“太后娘娘让微臣带话,公主若不好好的,元澈也不会好的。”
又是威胁,元澈已经属于别人的了,这样的威胁于我还有用吗?
“卫叔叔,求你了,帮我见一见元澈,就一次就好。”
有些话,我总是想问问他的,可是,寻思良久,却无计可施。
在尼庵我可以过得很好,可是我也没有自由,有很多眼线盯着我。
“微臣无法从命,公主,听臣一句劝,放下执念吧。”
卫临居然拒绝了我,若我生命垂危,能不能得见元澈一面?
卫临走了,他没有给我开药,也许他知道什么药物对我都没有用,唯有元澈才是我的解药。
我打烂了观音菩萨的佛像,用那瓷器割喉自杀,当鲜血顺着我的脖子流下来时,我竟觉得那红色甚是好看。
侍卫冲进来时,已经回天无力了,真好,我可以解脱了,再也不用活得那么痛苦了。
我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元澈,我都这样了,你可有一丝丝心痛?
元澈灵犀自杀的消息传来时,灵犀已经故去了大半年了。
无忧已经可以口齿伶俐地叫我阿玛了。
我看着他童真无忧的笑脸,很是羡慕。
虽然我在王府里出家,可是灵犀,你怎么抛下我就走了?
我悄悄为她刻了灵位,常常抱着她的牌位喃喃自语,这样我就能跟灵犀永永远远在一起了,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了。
一夜之间,我就白了头,虽我才20岁。
灵犀,灵犀,等等我,在世上我们无法成为夫妻,在地下我们应该可以永远在一起吧,但愿你可以原谅我,但愿你没有忘记了我,你可千万没有喝孟婆汤啊。
第二日,下人们发现我已经冰凉的尸体,可是他们不懂得,死的时候我是安详和快乐的,因为我终于可以自己做一回自己的主了。
甄嬛甄嬛传中太后为何不亲自抚养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
《甄嬛传》中沈眉庄去世后,太后为啥子没有提出要抚养“静和公主”呢?因为太后明白“静和”有更好的去处,而她自己则没有精力也没有心力抚养这个孩子。@月半小二
一、太后一向器重眉庄1、太后在殿选那一日初见眉庄就喜爱有加,甚至为眉庄拉票哦
太后十分喜欢眉庄,打殿选那一日就对眉庄小姐姐青眼有加,十分器重,眉庄出身家世好,端庄稳重的大家闺秀气质因此颇得太后心意。
太后看眉庄的眼神都不一样,满脸的笑意,一向不苟言笑的头后都连连称赞,点头。
太后甚至为沈眉庄打圆场,在皇帝面前替眉庄拉票:“女儿家多以针线女工为主,你能识字就已经很好了”(可见太后第一眼看到眉庄就甚是喜欢)
2、眉庄失宠后投靠太后,在太后跟前尽心侍奉,已经不仅仅是“儿媳妇”的身份了
眉庄因为“假孕”风波,对皇帝彻底心灰意冷,但是眉庄很聪明,她知道失去皇帝的宠爱,就如同打入冷宫一般,为了家族门楣,眉庄不能一直消极应对,她选择了投靠太后。
在太后身边尽心侍奉,再加上此时的太后因为隆科多的事情,病的越来越重,也需要有个可心儿的人在身边侍奉,在太后身边陪伴多年,或许在皇家没有“婆媳”的感情可言,但是眉庄却暖化了太后的心,在太后心中,眉庄更像是“女儿”的身份。
二、但是此时太后已经自顾不暇,没有心力抚养“静和公主”1、乌雅成璧(太后)本是隆科多的青梅竹马,造化弄人她却成了先帝的德妃
太后本名“乌雅成璧”,年少时与隆科多是青梅竹马,一心想着选秀一过,她就可以嫁给心爱之人。
但是隆科多为了扶持他的姐姐孝懿仁皇后(因为孝懿仁皇后无子嗣),迫切需要一个儿子,隆科多选择了乌雅成璧入宫扶持姐姐,因此欺骗了乌雅成璧的信任,他告诉乌雅成璧先帝最不喜欢粉蓝色,为了不被选中,乌雅成璧穿上了粉蓝色的衣服(然而那却是先帝最喜爱的颜色),于是蒙在鼓中的乌雅成璧被选进宫,成了先帝的德妃。
2、太后也是用情至深之人,隆科多SI后,太后缠绵病榻,此时已经是病入膏肓,根本没有心力抚养“静和公主”。
隆科多挂掉以后,太后开启了“床”戏模式,几乎不曾下过地,衣服也只有那件黄色的睡衣(虽说没有了往日的精致妆容,缠绵病榻,但是咱们的乌雅成璧还是涂了“酒红色”的指甲,好好看,嘿嘿)
太后在隆科多挂掉后开启了长期的“病歪歪”模式,虽说跟太后与皇帝母子心生嫌隙,但是人家毕竟是皇帝的亲娘,在宫里的地位还是不可撼动的,所以庇护眉庄不在话下。
2、太后为心爱之人的去世心痛至极,还挂念着小儿子,还操心着家族门楣的“皇后”荣耀
庇护眉庄不成问题,然而太后不仅为儿子操碎了心,要命的是还有一个爱作的表侄女(也是儿媳妇),也就是皇后乌拉那拉.宜修,宜修本事不大,但是心性却高的很,不仅想做皇后,还想做个名正言顺的圣母皇太后,为这,残害皇嗣戕害嫔妃的事情没少做。
太后为这个侄女操碎了心,因为太后眼见着宜修根本不是甄嬛的对手,咋办呀,太后还想保全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的荣耀,但是皇后根本不听劝,太后终日悬心,不得安宁,就这样日积月累的病着,还操着力所不及的“心”。
太后明白“静和”有更好的去处太后喜爱眉庄没错,太后对眉庄宠爱有加,也一直庇护着眉庄,甚至曾经说过等到眉庄生下孩子,她亲自取名字,由此看出太后因为喜爱眉庄,自然也会爱屋及乌,喜爱眉庄生下的“静和”。
但是眉庄去世后,太后明白“静和公主”更好的去处是“永寿宫”,由甄嬛收养,因为甄嬛与眉庄的姐妹情谊是真挚的,太后知道甄嬛会对静和好,太后更知道甄嬛有能力对静和好。
总结:乌雅成璧作为上届宫斗女子组的总冠军,她心知肚明自己当时在后宫的处境,她更是心死如灰,她的身体、她的心境都决定了她不适合抚养“静和”公主,她更明白甄嬛会抚养公主,而且甄嬛也更适合抚养“静和”公主。我是@月半小二,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甄嬛传中太后为何不亲自抚养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
后宫从来纷争不断,在那样的波诡云谲的环境中,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根本无法生存。
能在后宫中赌赢,最后成为太后的那个人,绝对都是千年狐狸。这样的人必然以利字为先,任何正常人的情感,在太后的眼里都显得不大重要。
沈眉庄虽然是太后最得意的嫔妃,但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她的女儿,都没有皇权和太后母家的利益更重要。
要不要抚养静和公主,能不能抚养她,太后必然仔细掂量一番……
一.太后抚养孙辈的先决条件
沈眉庄因为难产而死,这直接导致了她的女儿静和公主真的是一个可怜的丫头。
可这是太后必须抚养她的理由吗?
当然不是。
虽然雍正的老爸康熙皇帝,就是由祖母抚养长大的。
可那是一种极特殊的情况!
康熙的老爸顺治死得早,他的生母佟佳氏贵妃死得也早。
不但如此,当顺治皇帝死后,已经成为太后的康熙嫡母博尔济吉特氏,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她根本承担不了抚育一个皇帝的责任。
在这样极特殊的情况下,康熙皇帝才才由历经三朝,对皇权和政务都极为熟悉的祖母孝庄抚养。
可这一切,都无法复制到静和公主的身上。
静和公主的父亲和嫡母都健康,静和公主的抚养人选应该由她的父母做主。
这时如果太后去插手静和公主的抚养权,会让皇帝疑心,给本就不和谐的太后与皇帝之间的母子关系雪上加霜。
皇帝是九五之尊,当时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刻,这时如果太后突然插手她女儿的抚养权的话,等于打脸这位皇帝!
难道太后质疑皇帝居然质疑到如此地步,以皇帝之尊,居然连女儿都管不了。
这必然使皇帝无法容忍。
说完了皇帝,再说再说皇后。皇后同太后有着共同的母家,她们属于一个共同的利益集团。
滴血认亲事件,是皇后党一手制造出来的。也是由于这个事件,直接造成了沈眉庄的死亡。
在滴血认亲事件中皇后其实已经失败,虽然受到处理的只是祺嫔,可整个后宫,都知道这件事情的主谋必然是皇后。
皇帝更多的是顾及皇后是太后的亲戚,所以给皇后留了脸面,并没有直接处理她。
这个时候的太后,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耀,做任何事情必然都要深思熟虑。
因为在太后的眼里家族的荣耀才是最重要,亲情远远低于家族利益。
为了保证皇后必须出于自己的家族,太后明知宜修皇后害死了纯元皇后,可她还必须要保守这个秘密。
因为宜修皇后失势,就同时代表了自己的母家也失去了光辉。
一旦太后抚养静和公主,试想一下后宫中会有怎样的传言?
一定是皇后出了事地位不保,所以公主才要由太后亲自抚养。
一旦有了这样的流言出去,想要趁机上位之人蠢蠢欲动的心思挡都挡不住,这必然会造成动荡,使六宫不宁。
太后作为深宫的老狐狸,不会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且太后深深地知道,母子之情也要从小相处,才能真的建立起来……
二.太后与皇帝失败的母子之情
太后与皇帝相处从来都不和谐,虽然他们表面上要装作母慈子孝。
可那不过是皇帝要以孝治天下的幌子罢了,事实上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冷漠而疏离。
可这是谁造成的?
不过就是后宫无情的规矩。
太后生下雍正皇帝的时候,地位低下不能够抚养皇子。所以那个时候的雍正皇帝,由贵妃佟佳氏抚养。
贵妃佟佳氏出身高贵,后来更是被封为皇后,这直接使得雍正皇帝有皇后养子的出身。
皇后的养子,使得皇帝有接近嫡子的身份,这个身份他不可能放弃!
无论是在宗法的地位上,还是在雍正的心中,佟佳氏皇后这个养母的地位,都要远高于乌雅氏太后这位生母。
虽然佟佳氏皇后死的早,乌雅氏也早已被封为了太后。
可是雍正与太后之间的关系,由于年幼时的疏离,无法和谐相处。
在雍正的眼里,太后疼爱的自己的弟弟,而不是自己。
在太后的眼里,自己的亲生儿子被高贵的妃子抚养。而自己地位低微,只能亲眼看着他们母慈子孝,这同样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在雍正年幼的时候,太后对自己的儿子想亲近不敢亲近;当皇帝成人后,太后想对自己的儿子亲近,却再也打不开那扇心门……
没有从小的抚养之情,就算是亲生母子,也会隔着一层。
少了童年时光的朝夕相伴,就算是亲生母子,互相间也没有默契。
就像皇帝与太后什么事情都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却总是期待着对方是自己的血缘至亲,一定知道自己想什么!
可互相算计来算计,去只能互相伤害。
皇帝总是觉得,太后对隆科多有旧情,所以才心结难解、缠绵病榻。
那太后呢?
太后会觉得,她把人生和名节全部都贡献出去,只为了护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可是儿子偏偏不领情。
如果这个时候的太后选择去抚养静和公主,那么在皇帝的眼里,就是太后把皇帝的童年创伤,想要重新复制到他女儿的身上。
这种行为皇帝绝不会允许。
这才是第一层,往下还有更深的第二层。
太后的宫里,已经抚养过皇四子。
太后为什么会抚养皇四子,宫里所有的人都会心知肚明,而不敢说。
皇四子宫里的嬷嬷,在喝了他的绿豆汤之后就中毒而亡。
那么这毒是谁下的?
皇四子最挡了谁的道路,自然就是谁下的。当宜修皇后有了皇三子作为养子后,自然最害怕的就是这位皇四子,会成为太子的人选。
想毒死皇四子的自然是皇后。
可皇后毕竟是太后母家之人,太后必须护着她,所以下令不得调查此事。
但死的是谁呀?
是皇子的嬷嬷,能成为皇子的嬷嬷必然有名有姓,且家族会颇有地位。
她的死,必然会惊动她的母家。
这样的人被毒死,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为了太后的面子,皇帝只是故作不知罢了。
所以太后和皇帝这对母子,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利益的交换。
太后允许皇帝心爱的甄嬛回宫,而换取皇帝对于皇四子被毒一案故作不知。
这时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没了生母,那么最富最适合抚养她的人是谁?
不是已经失了圣心的皇后。
而是带着主角光环的甄嬛,而且甄嬛真的与沈眉庄有着后宫中难得一见的真感情。
甄嬛一定会悉心教养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对她能做到视如己出。
而且甄嬛年轻,静和公主自幼就在她的身边,她们一定能产生类似于亲生母女的感情。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当甄嬛有孩子时,还可以还把另一个妃子的孩子交由她抚养,这时的太后就可以看出来她到底对皇后有没有不臣之心。
甄嬛很聪明,她没有选择借着静和公主升势,而是把端妃拱到了高位,使端妃成为了后宫地位最高的妃子,仅次于皇后。
借用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太后完成保住皇后的布局。使得后宫中,皇后、端妃、甄嬛三足鼎立。
静和公主她出生于皇室,从小就会卷到皇宫的斗争中去。这种宫斗,会伴随她一生,永无休止。
就算太后,也同样会利用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