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有什么依据?

店小二,结帐,一位大侠从袖口中掏出了一锭白花花的大元宝,店小二惊得目瞪口呆,直勾勾地望着这一锭白银,心想这是遇见土豪了么?果不其然,这位大侠似醉非醉的用粗大的口气接着说道:“不用找了”,然后就趄趄趔趔的走出了小酒馆。店小二赶紧“亲一口”这大元宝,以此来检验一下真假,从亲完脸上露出来的满意神情来看,这一锭大元宝是真真的……

大元宝

这是我们从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桥段,银子可以说是古代最为流通的一种货币,它和人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就是人民币啊,吃、喝、住、行又有哪一样可以离开它呢?一说到钱,大家就能提起十足的精神来,总有浓厚的兴趣,

碎银

虽然现代有一句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后面还有一句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钱这种东西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都必须有这东西照看着。那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跟钱有关的问题,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有什么依据?

银器

一、银子作为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使用银子作为货币交易的时间很早,史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只是在早期时的银子并没有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早期,货币没有统一,特别是在民间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流通的,例如白银、布匹、贸易券等物品,都可以起到钱的作用,用来交易,只要物有所值就有人接受,也就是说可以当钱。

银铤

银子走到唐宋时期,作为货币有了一定的普遍性,银子的规格和形制也有了形态的呈现,例如铤、锭、钱等。到了宋仁宗景佑年间,也就是公元1034年—1037年,政府规定纳税收银,银锭从这里开始也取得了正式合法的货币地位。

白银作为货币流通在宋朝确立了地位,到明朝时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在明世宗嘉庆八年也就是1529年,政府规定解京银两皆倾注成锭,并纪年月、官吏及工匠姓名。从此银子有了规定的成色、重量和单位。使用起来就更为方便易携带。至此,银子作为货币流通的制度正式确立,白银化的标志也就由此开始。

清朝元宝

到了清朝时,银两使用盛行天下,在朝廷的财政收支和国内外工商贸易的交往中,除小额零星支付用铜钱外,绝大多数经济行为都是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民众以拥有白银作为财富,金融机构以白银作为库存,银行结算也以白银为标准,白银在清朝时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银子才真正意义上退出了历史经济的舞台。

银子在新中国建立时彻底退出历史的经济舞台

二、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又有何据?

从银子作为货币流通的发展史来看,在清朝它起到的流通作用和影响是最大的。那么我们现在要来研究在清朝的一两子换作我们今天的人民币又是多少钱呢?由于不同时期的物价和购买力不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在清朝一两银子能干些什么事?依据是什么?

一两银子放到今天值多少钱呢?

1.在茶馆跑堂上班的伙计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是1两银子;

不知在古代的城市是否有一二三四线城市之分,在现代三四线城市普通人服务行业工资大概2500元每/月;二线城市普通人服务行业工资大概在3500元每/月;一线城市普通人服务行业工资大概在4500元每/月。根据每个城市的消费不同,所产生的购买力就不同。所以这一两银子相对于今天的人民币来说就比较多了。

茶馆店小二

2.在清朝一两银子可买二十斤猪肉;

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两银子可换800文铜钱,当时一斤猪肉要40文铜钱,一两银子可以买二十斤猪肉。那么在今天买二十斤猪肉要多少钱呢?按目前的平均价格12元/斤算,那么20斤只要240元。要按去年猪要涨至40元/斤算,那二十斤猪肉就要800元。所以市场价格的浮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猪肉折算

3.在清朝一两银子可买上百斤桃子;

这一两银子放在今天来比较的话,又要比我们现在的钱要值钱吧!现在的桃子就算按均价5元每/斤来算,上百斤的话至少也要500—600元,而现在超市的桃子还远远不只这个价格。这一两银子就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五六百元。

桃子折算

4.在清朝10文钱可以买一升大米,1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

折算成现在购买力的话,米均价是3元每/斤,那么当时的一两银子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450元,因为现在买150斤大米,按照3元/斤算的话就是450元。

大米折算

5.在京城闹市租一个半亩的四合院,每月租金大概1两银子;

一亩=666.67平米,半亩就相当于333.34平米,我们现在若在首都北京最繁华的地方租一个这么宽的房子要多少人民币一个月呢?这要是用清朝时代的思维来思考的话怕是要受到当时房地产市场的局限了。

在北京地理位最好的地段要租个三百多平米的房子那房租至少也要2万元每/月了。是不是超出你的想象太多了呢?而在清朝一两银子就可以做到,将一两银子放到现代租房上的购买力来看那就是要值2万元。

租房折算

其实从以上分析来看,在清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要远远地超过今天的购买力,特别是在租房和购房上, 在清朝有十五两银子就能买一栋很好的房子,而现在要在北京地段好的地方买上一套住房,房子的单价每平米要到达几万元,如果要按这样来换算的话一两银子要达到上几万的标准。

我们现代的房子也好,生活水平也好,和所处城市的消费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在清朝不管在哪里,房价和消费水平大致都差不多。所以真要比,还是不太好比的,现代与过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时不同往日。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计量标准,金钱只是去衡量时代的发展,以及购买力水平的一种方式,很显然这种方式对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所折算出来的价格也只能作为参考。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你还能找出更好的依据吗?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有什么依据?

不同的时代肯定不能随便算,用购买力来换算。 银子一直以来都是古代的通用货币,现在所拍摄的许多清朝电视剧当中,都可以看到无论是去酒馆还是去商店,腰间都会系着一个精致布袋,布袋中所装的就是银子。那么银子是作为古代清朝的主要货币,一两银子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就如同当今的金,银,还有货币,都会因为市场的经济情况而发生升贬值。因此在清朝的银子的购买力,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情况,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以清朝最繁盛的康乾盛世作为最主要的时期,来比较一下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的人民币。

以大米作中介

一两银子在清朝一般是相当于1000文钱,据《清会典》记录在康乾时期,大米的价格一般是一升大米在10文钱左右也。而根据从清朝出土的量米的容器来看,那个时候的一升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近1.5斤。 而如今中国的大米一斤的价钱大概是3块,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够在如今社会中能买到将近150斤的大米。那么转而言之,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450块钱人民币。

再来看看工资

据清史记载,康乾年间北京百姓的平均工资应该是3两银子左右(一年),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买到将近有300升的大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的450斤左右的大米了。而当时北京一个小家庭,收入可以达到1000斤大米左右。那么当时北京一个家庭中,人口应该大致会在5到6人左右,所以他们的收入大致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

而清朝的官员工资那就不用再说了。当时清朝的文武官员,一品的大官有180两银子一年,二品也有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就连最低的从九品也有30两白银一年。而这些还仅仅只是官员固定工资罢了,当时的官员还很多的方式为自己敛财。 像什么冬天还有民众送来的取暖费,夏天还有一些降温费。所以作为官员,他实际的年收入远远不止他的固定工资。他额外楼捞的油水,可能比他的年薪还要高。如今北京市的平均工资达到了9000元左右。也就是一两白银,大概相当于如今的3000块钱左右。从工资来看,与大米的转换有非常大的出入。

最扎心的房价

如今北京城内的房价可谓是高不可攀,那么如果用房价来衡量银子的价钱,绝对会让我们所有人瞠目结舌。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在北京城中心的一间房,大概也只卖到了15两银子,而这样一间房大概是50平米左右。

而当时可能好一点的地段,比如说店铺可能会需要30两银子,在向市中心繁华地带应该会到50两银子左右。而如今在北京的房价,二环以内一平米可以达到20万左右,也就是说50平米的房子应该就是1000万。按照比例换算过来,一两银子大概就是66万左右。 从大米来看,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450块钱。从工资来看,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000块钱左右。而从房价来看,一两银子居然就是66万人民币。具体一两银子到底能值现在多少钱?还看你从什么角度上去分析了。

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有什么依据?

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多少钱?

这种话题,问的人很多,答的人也不少,但是,靠谱的提问和靠谱的回答都比较罕见。

从形态上说,清朝白银分为两种。

一种是铸造的银锭,像马蹄,像小船,俗称“元宝”,见下图:

一种是夹碎的银块,通常是银锭在流通过程中因为不便于找零,被夹剪夹碎后的样子,俗称“碎银”,见下图:

这两种白银的购买力有区别,一枚银锭,一把碎银,即使它们的重量相等,成分相同,银锭一定比碎银要值钱。这是因为银锭上面通常都铸有重量、成分和产地,铭文清晰,便于识别,也便于存放。碎银子则不然,大额交易之前要熔为整锭,小额交易时也要用天平称重,以及用牙咬、手掐、观察质地等方式来估定成分,无形中提升了交易成本。

古代没有精细化工,白银提纯技术落后,市面上流通的所有白银,都不可能是百分百的纯银(现在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纯度),银锭和碎银中除了含银,还可能含锡,含铅,含有熔锭之时渗入的煤渣和气孔。大家如果不信,可以看看下面这枚银锭:

这枚小银锭铸造于光绪三十年农历九月,由湖北巴陵县熊新盛银号铸造,含银92%,标重1两。大家可以看到,除了暗黑灰黄的氧化层,这枚银锭还因为铸造工艺不过关,表层和夹层里都密密麻麻残留着许多灰分和气孔,它的购买力肯定不如一枚同样重量但铸造完美的银锭。

按含银量来分,清朝白银有“八二银”(纯银占82%)、“八五银”(纯银占85%)、“八六银”(纯银占86%)、“九二银”(纯银占92%)、“九三银”(纯银占93%)、“九五银”(纯银占95%)、“九八足银”(纯银占98%)等等种类。不用想就知道,同样是标重1两的小银锭,八二银的购买力肯定远远不如九八足银。

按照重量来分,银锭最轻的就是1两重的小银锭,最重的是50两重的大元宝,另外还有3两、5两、10两重的银锭。

这么多种类的银子,重量、含银量和购买力都不同,交易时如何达成统一呢?清朝人一般会使用“纹银”这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银子都折算成纹银。

“纹银”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指的是含纯银93.5%的银锭。有的学者不懂货币史,误将纹银解释为足银。实际上,足银含纯银98%,纹银含纯银93.5%。

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问呢?清朝一两纹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多少钱?

事实上,这样提问仍然很不靠谱,因为清朝的“两”有大有小。

在清朝中后期,白银的重量单位主要包括“京平两”、“库平两”、“海关两”。“京平两”重35.1克,“库平两”重37.3克,“海关两”重37.8克。北京民间说一两银子,一般指京平两;北京官方说一两银子,一般指库平两;而上海人所说的一两银子,则指的是海关两。

也就是说,同样是一两纹银,在北京和上海的重量都不相同,购买力当然也有不同。

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大宗交易合同,上面对银两的类别和重量单位一般都规定得特别详细,如“京平足银二百二十五两整”、“库平纹银一千四百两整”、“关平九二银五千两整”。为什么要写这么详细?就是因为那时候的银子种类太多了,度量单位太不统一了。

另外,清朝长达三百年,物价变动很厉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同样的银子也有不同的购买力。

比如说清朝初年,北京漕运新米一石(标重可达80公斤)售价是京平九八足银3两;到了康熙三十二年,同样的米只卖京平九八足银1.3两。

所以,一个靠谱的提问是这样的:在清朝光绪三十年春节期间的北京市面上,1两京平纹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多少钱呢?

查光绪三十年春节期间北京物价,1两京平纹银可买鸡蛋187只,或仓米5斗,按购买力平价法折算,当时当地的1两京平纹银大约相当于今天人民币160元。

我研究历代货币和物价长达十几年,出版过《历史课本闻不到的铜臭味》、《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指南》、《民国房地产战争》等相关著作大约七八本,根据我对清代及民初物价的了解,假如我们只需要一个非常粗略的回答的话,那么我可以这样表述:在清朝和民国初年(民国初年仍然有白银在市面上流通),根据购买力平价来折算,1两银子最低相当于人民币30元,最高相当于人民币270元,在北方城市的平常年景,1两银子的平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35元。

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有什么依据?

推算古代一两银子值现在多少钱,大多使用当时的米价来折算。折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古今度量衡的变化,比如清代一两约为36.9克,一斤等于16两,一石等于120斤。换算一下可知,清代一斤约为590克,一石约为现在的142市斤。

清代从1644年到1911年,一两银子的价值是变化的,而且很悬殊。

康熙在位的前四十年中,米价低廉,一石米值铜钱五六百文,按当时的比价,约合半两银子。至后二十年,米价暴涨至八九百文一石,折合银价也升为一两。清代一石米的重量,约为今天142市斤。按当下的普通米价每斤人民币3元计算,一石米的价格约合426元。照此推算,康熙前四十年一两银可买两石米,折合人民币近852元。那时银子的购买力,实在高得吓人。不过至康熙后二十年,由于米价狂涨,货币贬值,一两银的实际价值已贬为426元。乾隆初,米价涨至每石1.2两白银,几年后又涨至每石1.7两,算了一下,一两银子可以买80多斤米,约合250元。这意味着银价愈发跌落。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晚清粮价单显示,光绪三十三年(1907)顺天府米价,每石最低2.6两,最高5两,如果取中位数每石3.8两的话,一两银子只能买38斤米,约114元。

清代的一斤约590克,按照16两制,一两约为36.9克,近期的白银价格约为每克3.5元,按清代的一两,约为130元,已经与清末非常接近了。

如果拿着同样的一两银子,在清初是值钱的,购买力也高。这一两银子放在清末,相对于清初来说,已经贬值了好几倍。《红楼梦》中,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到贾府“打秋风”,王熙凤送给刘姥姥20两银子“给孩子做件冬衣”,这以清初的背景来看,就是很阔绰的了,足够一个农村家庭吃一两年。

导致清代物价飞涨及银价跌落,后世分析是与连年灾荒、人口增长、货币供应量过大有关。

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有什么依据?

随着时代变迁技术进步,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都在变化,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不能一概而论,而且清朝两百多年,又经历了洋务运动等,通货膨胀也比较严重,所以要分产品分时间来说。

(1)首先从食物下手,以大米为例:清朝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阶段,这时候每升大米的成交价大概在10文钱左右,注意:是文,就是一个铜钱,而当时一两银子可以兑换1000个铜钱,当时的一升相当于现在的一斤半,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150斤大米,小编家菜市场大米在2.2-3块钱不能(名牌及进口大米除外),以三块钱计算,一两银子也有450元,听起来不少吧!所以那些古装片中动辄一顿饭几百两银子的有点扯淡。

银子对大米的购买力到了光绪年间有所下降,以来是生产力发展通货膨胀,二来是美洲银子的涌入造成银价贬值,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100斤出头的大米,也就是相当于300块出头。总体来说,贬值比较有限。

(2)说完粮食,再说工资,工资的可比性比粮食要差,乾隆年间北京老百姓的工资水平大概在月薪2-3两,也就是900-1350斤大米的水平,这个工资水平还是可以维持温饱的,以一家四口为例,三餐都是大米,一人一顿一斤米计算,一个月要360斤大米,剩余的还可以买菜,做衣服等等,当然古代人口多,一家不止四口,但劳动力也不止一个。今天北京普通百姓月收入以8000计,相当于一两银子换3600-4000,和粮食差距有点大。

官员俸禄另当别论,当时文武官员年薪分别为: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这个只是账面数字,和今天一样,还有很多补贴不上台面的,比如说冬天有取暖费(炭敬),夏天有降温费(冰敬),还有什么养廉费等等乱七八糟的,实际收入高很多。何况当时无官不贪,三年清支付十万雪花银,人家不靠那个钱,所以参考意义有限。

(3)最后比比房价,这个最没有参考意义:乾隆年间,北京内城胡同(都的二环附近),四间房的价格大概70两银子,道光年间:天津人任秀坡花200两银子,在北京买下一套四合院(二环附近)。今天我瞅着怎么着也得个几亿吧?这一两银子就的。。。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有什么依据?

谢谢岭南君邀请。这个问题很难说得清楚,要看以什么作参照。

以大米价格为基准

清康乾时期1两银子可买100升米,1升约1.5斤,计150斤,现在的一般大米1斤2块多,折合300多元。而现在的银价在3.5元左右,1两银子才170块钱,现今采用的是10两制,而满清采用的16两制,所以用现在银价去比较更不合适。

还有所说的大米是指那种普通的,每斤2块多。去年市场价有机大米不低于每斤15元,绿色的不低于12元,无公害的不低于8元。据说还有一种大米每斤高达587.5元,叫保健米,说是有多少多少保健功能。而在计划经济年代,最贵的大米不过每斤0.171元。所以用大米价格去比照,也不一定精确,何况各地价格有所不同。

以房价为基准

清朝时期购房都是按间数算,和现在的平方米概念不同。乾隆时期北京内城胡同的4间瓦房价格在70两银子,如果说4间瓦房的面积在70平米,也就是说1两银子可以买1平米;

而现今北京1平米价格得多少,具体要看地段,若以房价为基准,那清朝的1两银子就非常非常值钱了。

以家庭收入为基准

众所周知巨贪和珅有100万两银子、55600个银元宝、500个大银元宝,折合是655600两银子,按当时购买力计算相当于65亿,按现在的银价是2.27亿,和珅是真的很有钱,因为一个县令一年俸禄只有100两银子。

大户人家花钱如流水,没法说清。《红楼梦》中甄士隐送贾雨村赶考,出手50两银子,相当于现今2万多;凤姐送刘姥姥20两银子,相当于现今8千多。

普通人家每月收入也就2--3两银子,而现在一家人的收入按2个人、8000--10000来算,每两银子3000元左右,按古代物价来计算比较合适的,每两银子1000元左右。

不过现今普遍认可的是,清朝的1两银子应该值150—220元。当时1两银子能换到400多个鸡蛋,差不多是现在的200块钱。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