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么?

乾隆帝下江南,下榻常州天宁寺,皇帝就问寺院的住持,你有几个妻子?方丈言:“两个”,乾隆纳闷,虽有修行人不能遵守清规戒律,但这样从容大方坦然承认的,世间少有,乾隆对此再次发出疑问,而方丈侃侃而谈,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

方丈调侃言语中的“竹夫人”一词让人一听,我还以为真的是方丈的夫人呢!乾隆帝也怕是被他整懵逼了吧!“竹夫人”一词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旁人对于男子妻子的称呼,殊不知,此“竹夫人”非彼“竹夫人”,原来它和人的称呼毫无关系!那么古人说的“竹夫人”又到底是指的什么呢?今天我带领大家来揭开这个谜底。

竹夫人

一、“夫人”一词的含义

在古代诸侯的妻子称为夫人,《礼记.曲礼下》有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汉指列候之妻,《汉书.文帝纪》书上说:“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不得擅征捕”。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列候之妻称夫人,列候死,子复为列侯,乃得太夫人”。

到了周秦两汉时期夫人又是帝王嫔妃的名称,《礼记.曲礼下》有记载:“天子有后,有夫人”。秦与汉初依此别。《汉书.外戚传序》上有说:“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汉武帝增加婕妤等号。其后称号益繁。曹魏始以夫人为妃嫔称号之一。王后以下,妃嫔分五等,以夫人为最高。

此夫人非彼夫人

另外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下,在某些时期是王朝对官员之母及正妻的一种封号。有封号者称为“命妇”,例如,唐文武一品与国公之母及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之母及妻为郡夫人。再到明清时期一二品官的妻子会封为夫人,并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一、二品之妻亦为夫人。

所以“夫人”这一称呼在古代是一些有地位的人的妻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现代的意思就是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你心中的竹夫人是什么样的呢?

二、什么是“竹夫人”

了解清楚夫人的含义之后,我们再来解读竹夫人一词,它到底是对人的称呼还是对物的称呼?我们若不去查阅相关资料,这“竹夫人”顾名思义,那就是古代某高官竹姓的夫人吧。因为在古代夫人的称呼就是用在一些高贵的人身上的。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据说这“竹夫人”起源于唐朝,由工匠将光滑阴凉的竹皮制作成圆筒状的竹笼样式,其中一端无底,一端有底,它还有一个名子叫“青奴”,大概一米长,中间是空的,还可以在中间放两个球来玩,在古代竹夫人几乎是家家必备的纳凉神器,可见它在古代人们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然如此受青睐,那么它又能给人们带来哪些美好的体验呢?

竹夫人制作过程

美好体验一:

它能在炎炎夏日下送给人们一股慰藉心灵的凉爽。它与其他的纳凉工具不一样,有些冰凉的东西一抱就发热,而“竹夫人”不要有此担心,因为它中间是空心的,洞口与洞口都是相对的,易通风,又散热快。所以古代诗人用娇媚清凉、夜夜相伴,如同冰肌雪肤的美人儿形容竹夫人。

美好体验二:

它是一个清凉的抱枕,现代人睡觉喜欢抱抱枕,竹夫人呢也有类似于我们今天抱枕的作用。但是若是在夏天,它是比今天的抱枕用起来更舒服的一件神器,它可以搁脚、搭手、贴脸、抱着,竹夫人的优点比起抱枕就是要凉快。

美好体验三:

有吸汗的效果,因为它是用竹皮制作的,竹皮可以吸汗,而在炎炎夏日,我们身上谁不出汗呢?一出汗身上就感觉湿哒哒,自然是很不舒服的,而用“竹夫人”就完全可以避免一出汗就湿哒哒的现象,因为抱着竹夫人睡觉,一出汗它就帮忙吸了。若在其中加入香料,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竹夫人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体验

三、古人为什么会将一种纳凉的器物称为“竹夫人”呢

我们的古人先辈们其实是很有智慧的,一件用竹子制作的纳凉器物和古代夫人这一称呼本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事情。不得不说我们的古人对一些事物的命名是非常灵活的,它们擅长将用具、动物拟人化。例如竹夫人、汤婆子(冬天用来暖手的一种物件)。又或是将猫咪称为“狸奴”,这些名字都非常的有意思。

当然他的拟人更是有依据的,就例如这“竹夫人”,夫人是不是天天晚上都陪伴在丈夫的身边呢!有说不完的话,也有聊不完的甜言蜜语。这是不是一件让人很愉悦很幸福的一件事!而竹夫人也是在你睡觉时陪伴着你。

我想它夫人之名也正是由此而来。要说我们的古人严肃古板,我是第一个反对,从对竹夫人这一命名来看,不得不说人家明明有着一颗有趣的灵魂呢!

竹夫人是纳凉神器

看完以上的阐述,你认识和了解竹夫人了吗?与称呼中的夫人可以区别开来了吗?若认识了真正的“竹夫人”,以后你也可以调侃身边的朋友噢!若别人问你有几个老婆,你可以回答说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竹夫人,一个是汤婆子,一个用来夏天纳凉,一个用来冬天取暧……哈哈,玩笑开大了,老婆正走在来扯耳朵的路上,都忘了现在是一夫一妻的时代了!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么?

“大师,你有几个娘子?”一天,下江南的乾隆皇帝,突然问寺院住持。毫无戒心地住持回答:“两个”。乾隆听后勃然大怒:“两个好胆子,人在哪里。”

只见主持却微笑的不语,神秘兮兮地对乾隆皇帝招招手,皇上别急随我来。我现在就带你去见“她们”。

看着谈笑风生镇定自若的主持,心中产生了疑惑,倒真的有兴趣看看方丈的两个娘子,到底有多端庄靓丽,竟然能让德高望重的方丈都折服。

乾隆皇帝大手一挥,还真的带着侍卫一起,不紧不慢地跟在方丈后面。一路谈笑风生地走进了内堂,几人走到了方丈的禅房,可是小小的禅房并没有一个人影,

乾隆有些奇怪也有些恼怒,感觉自己是给主持耍了,责问道:“人呢?”不会是你事先通知让她们逃了吧!

“你不说真话,可是欺君之罪!”此时乾隆身边侍卫爷,把手按在了佩刀上。可就是这样的紧张的气氛下,方丈依然保持着气定神闲的态度,不紧不慢地走到一个柜子前。

打开柜子在里面拿出了两件东西,摆放在桌子上,慢条斯理地对乾隆说。皇上听过一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诗:“瓶竭重招曲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

主持指着桌子上的两件物品说:“皇上请看,这便是我的两位夫人”,这位叫竹夫人,这位叫汤婆子。贫僧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它们是我的良伴。

乾隆皇帝吃惊的看着主持,没想到传言中,主持的两位夫人,竟然是这两件物品,立刻尴尬的一笑说,主持果然好文采啊!

随后扫视了一下四周,给侍卫使了一个眼色,其中的一个侍卫则飘然地出了禅房,轻身一跃消失不见了。

乾隆就饶有兴趣地坐了下来,摆弄着面前的两件东西,汤婆子他非常了解,毕竟这皇宫内冬天寒冷,宫中的宫女还有贵妃都喜欢用汤婆子取暖,他又时候也会用汤婆子暖手。

可这竹夫人倒是比较少接触,便好奇地问主持:"这竹夫人的来历,你可知道?"

主持安然的盘腿而坐,一手数着念珠,让人端上了上好的龙井给到乾隆后,便对乾隆皇帝说:别看这竹夫人它看上去简陋,但是南方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

竹夫人其实在唐代就出现了,算起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唐时人们称其为“竹夹膝”,陆龟蒙还有一首《竹夹膝》诗,里面有一句“我得笎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这首诗说的就是你眼前这件竹夫人。(筼筜,唐朝时说的就是生长得很高大的大竹子)

乾隆皇帝听在入神,看着竹夫人,口中喃喃自语地说:“我得笎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好诗好诗!“

主持接着说:皇上你知道,后来这“竹夹膝”为何会成为了“竹夫人”?

乾隆一听倒是来了兴趣,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主持侃侃而谈地说:其实这竹夹膝变成了竹夫人都是宋朝夫子们,附中风雅而起的,据说这宋朝文人雅士们,平时闲来无事就会搞各种的酒席,这酒席吗免不了就会斗酒行令,渐渐的文人雅士就掇弄出一些新名堂。

这竹夹膝本就是南方必须之物,在夏天斗酒时,经常会出现在席间,不知何时和人开始,竹夹膝可在宋朝就改称为竹夫人,到了苏轼的时候,竹夫人的叫法便逐渐为人认可,苏轼在《送竹几与谢秀才》有一句:“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这竹夫人就是竹夹膝。

说到这里主持看了乾隆一眼,见他听得入神继续说道:“它被唤做竹夫人,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原来夏日炎炎,民间也没有像皇上一样,有避暑山庄可以居住,就想出了各种纳凉的方法。

而且皇上居住在北方,不知道到了夏天,这江南多雨就会潮湿,特别是进入的四月后,夏至伏天一到,天气就异常炎热。

江南一带的人们,都喜欢在夏天用竹席卧身,而竹席自古以来都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和它最好的搭配就是这竹夫人。

特别是夏日午睡,把它置于席间休息,是非常舒适的享受;并且它还可以用来搁脚,或者作为靠背。

由于日常离不开“竹夹膝”,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的晚睡时,竹夫人能够给人们带来清凉,人们和它的关系,犹如琴瑟和谐,恩爱有加的夫妻一样。所以才有了竹夫人一说。由于竹夫人能给人们在夏天带来各种的清凉,因此还被民间赋予了“凉德“。

乾隆听后点点头说,随后问了一句,这竹夫人是用什么做的呢?

主持人说:说来话长,这民间自古以来,可没皇上的尊贵,也没有达官贵人们找人摇扇子,或者各种的避暑方法,但古代工匠倒是不缺人才,而这件竹夫人,据说就是出自鲁班师父之手,但这不过是个传说而已

个人认为,他应该是一个竹蔑匠的杰作,说这竹夫人的制作方法,其实也蛮简单的,首先要找来一些青竹,当然竹子要经过特别的处理,因为新鲜的竹子不经过处理,做成的竹夫人很快便会坏了。

等竹蔑条整理好后,工匠们就会用工具将竹条打磨光滑,除掉上面的竹刺后,再经过特别的处理,这样的竹条就能经久耐用。

在下来就轮到编织的工匠,开始用特殊的手法编织竹夫人,一般情况下竹夫人,会被编织成一个长约一丈,一手掌宽的大圆筒,简单的说竹夫人,就是一个用竹子编成的长笼,

当然还有一种做法,更加的简便,就是一根大青竹,镂空几段,这样一来同样有竹夫人的效果,不过对于纳凉来说,还是编织成篓子一样的最佳。

乾隆听完主持人的述说后,对竹夫人也是赞不绝口,想着回去要不也用上一个,这时侍卫回来,对乾隆耳语了几句,乾隆皇帝看着主持一眼,哈哈大笑的说,主持所说果然不虚。

这段历史,是民间对乾隆下江南,关于竹夫人相关的一个传说,虽然现在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可以这段传说中,我们能看拿出从唐朝到清朝,竹夫人都古人夏天纳凉的好工具。

只是到了清朝以后,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近代空调和风扇的出现,竹夫人这种悠久的纳凉方法才淡出了人们视野。

不过在一些地方,依然有人制作竹夫人的传统,而到了夏日一些客家人,还保留着用竹夫人的习惯。

古人为何如此喜欢用竹夫人呢?

其实竹夫人蕴含了中华民族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结晶,

首先:竹夫人取材很方便,竹夫人采用的主要材料是竹子,竹子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有生长,而且它生长快,容易种植,因此取材非常的方便和便宜。

其次:人们发现了竹子到了夏天,散热非常快的特性,有降温的作用,

其三:竹子好处除了散热快以外,还很轻便有弹性,能被雕刻或者编织成各种的形状,这坚硬的金属比起来,竹子更受老百姓的欢迎。

除了以上三个特点外,竹夫人可以说是老少咸宜,各种群体都能够使用,并且编织起来也非常的快捷和方便,由于成本低,轻便简单,容易携带,还特别坚固耐用,因此成为了老百姓的心头爱。

现代的专家对竹夫人进行过研究,发现能够纳凉降温的原理,除了竹子本身能够散热外,要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中空的,

竹夫人所的就是依据“弄堂穿风”的原理,利用空气流动进行纳凉,而且竹夫人因为材质自然,会给人一种芳香的竹子味道,同时自然环保不会给皮肤带来不适

竹夫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便长时间的使用,它也不会因为出汗而捂出痱子,竹篾的凉意可以调节体表的温度。

因此人们在夏天抱着它,都会感觉一阵冰凉,还有一种竹子的自然清香,让人沁人心脾爽身怡神,睡觉也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小结:

北宋的文人墨客,例如苏轼才把竹夫人拟人化,把一个物件变成了一个女子,一位“竹夫人”,可以说,这个比喻是非常的形象和贴切的,它很简要的阐述了,使用者竹夫人的亲昵关系。不过竹夫人虽然好,但是它每年和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古代人们使用竹夫人会有固定的时间,例如等待荷花开放的时候,就会拿出竹夫人来除去灰尘和清理干净,一直使用到了秋风起的季节,这时就可以把竹夫人收纳起来。

虽然在一年之中竹夫人只会使用三个月,但是人们和它的亲密度程度犹如夫妻,特别是那些夏天怕热、又容易易出汗的人,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夏天,借着竹夫人闭目养神,确实非常的有效,这也是为何文人墨客,把它称作“竹夫人”的关键因素。

酷暑季节古人使用竹夫人有三个好处。

第一,抱着它休息时,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可以避免皮肤因为出汗捂出痱子。

其二,通过竹子的丝丝凉意降温作用。

其三,风从竹夫人中间通过,能带来一股舒适的清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而古人说的竹夫人,虽然并不是一位夫人,可是其其密度比夫人更亲。

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么?

北宋苏东坡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名字叫作《送竹几与谢秀才》,其中有两句“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然后苏东坡自己做了个注解说,“世以竹几为竹夫人也。”可见在苏东坡的时代,“竹夫人”就是一种竹制的小几。

在古代夏天取凉使用竹制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唐代就已经使用“竹夹膝”,虽无“竹夫人”之名,但实质作用是一样的。“竹夫人”这个名称北宋黄庭坚觉得不妥当,因为它只是一个寝具,能憩臂休膝地取凉,但是并没有“夫人”之职,所以黄庭坚又给“竹夫人”取了个名字叫“青奴”。

“竹夫人”从唐宋到清代一直是夏天必不可少的取凉神器,清代小说《红楼梦》中借薛宝钗之口对它略有描述,“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这里描绘“竹夫人”形态是有眼中空,使用时间从荷花出水到梧桐叶落,并且在盛夏是一刻不能离,所以叫“恩爱虽浓”。

“竹夫人”大致就是一种竹蔑编制成的筒形物,中空,上有多孔,凉风可从其中穿过,常置床榻上,眼眠相伴。

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么?

先来猜一个谜语吧:“有眼无眉腹内空,虽是夫妻不相同,梧桐落叶分开去,桃花结子再重逢。”这个谜底就是暗指“竹夫人”。

所以,何谓“竹夫人呢”?

苏东坡曾有诗云:“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其实“竹夫人”又叫青奴,是中国民间夏日取凉用具,可以拥抱,可以搁脚,它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而它的原理是来自“弄堂穿风”。

偶读黄庭坚的《竹夫人诗》,才进而得知竹夫人又名“青奴”,那诗写道:“侬理四弦风拂席,昭华云弄月浸床,我无红袖添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炎炎夏日,在更深夜静时分,有竹夫人陪伴入梦,那惬意,的确如沐晚风,闲适之极。

中国传统婚俗认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征,是最具阳气之物,也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之物,这为竹夫人增添了一笔神秘色彩。

关于更多“竹夫人”的趣事传闻,我们可从古人的诗词中揣摩一二。比如:元人谢宗可有《竹夫人》诗,其中有句云:应无云雨三更梦,自有冰霜六月秋。

古人虽然没有空调,但是他们发明了“竹夫人”这个清凉神器,而且在日韩也非常流行。最普通的竹夫人韩国售价大约是1万韩元出头,折合人民币大概就六十左右吧。

不过,目前在中国很少有人用“竹夫人”这个老物件了,已经成了博物馆的展示品,它改变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如今功成身退成就美名“竹夫人”。

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么?

说到竹夫人,这让我想到《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出过一个谜语,谜题是这样说的,“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来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而谜题的答案,就是竹夫人。

其实从古人的描述来看,竹夫人就是一种圆柱状而中空的东西,竹制或者藤制,一般是用来夹于双腿间可以保持凉爽,也叫做青奴、竹奴。

那么竹夫人为什么能让人感到凉爽呢,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种是材质的原因,竹皮是凉的,贴肤会感觉很凉快,第二种就是形状的原因, 竹夫人中间空的漏风,可以进行空气交换。

不过说实话,用腿夹着画面太美,但是在古代,由于科技的不发达,炎热时就会用竹夫人来降温。

最早的时候是叫做夹膝,直至北宋时期才叫做竹夫人,不过这个还有待考证,因为知名度太低而且可考的文献也比较少,大家明白一下就可以啦。

如果你对竹夫人感到好奇想要拥有一个没关系,搜搜网上你会发现,这个降温取凉的器物,现在也有人使用,而且还有的卖!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本回答来源于东家Su,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说的“竹夫人”是什么?

乾隆南巡,听说住持不守佛门清规,于是便问他:“你有几个妻子?”谁知住持竟然说:“两个”,乾隆正要生气,住持解释说:“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那么这古代总说的“竹夫人”到底是什么呢?

要说,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的,总能创作出一些小玩意出来,也能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从大自然中得到灵感。草比较柔韧,又常见到,古代的人民就常常就地取材,用各种草来做屋顶。竹子分布广,也受古人喜爱,用来搭建竹棚。树木坚硬,则可以用来做承重的地方。

可以看出,古人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有动机去大自然寻找可以满足的东西,因此“竹夫人”也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发明的。

大家都知道酷暑难耐,现在有空调,有风扇,而古代没有电的时候,这些是没有的,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想办法抵抗酷暑,希望能更凉快更舒服一点。

在还比较落后的古代来说,酷暑那就是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的状态,急需找个凉快的方法,有了这个需求,动机就产生了。

在“凉快”的动机下,古人发明了“冰室”,但是这个制作成本太高,一般贵族才能享用。除此,古人还发明了“空调井”,在家中挖一口深井,除了可以凉快,还可以储藏食物。当然这些都比较麻烦,不比“竹夫人”简单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想用就用。

“竹夫人”大多为圆柱形,用竹编制而成,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网状的,也有用整条竹子打很多孔,就像长长的笛子一样,“竹夫人”可以抱着入睡,也可以套在脚上,套在手臂上。

夏天酷热,抱着“竹夫人”可以达到凉爽的效果,因为竹子本来就凉,加上中间是空的,空气流通,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及时出汗也能被吸收,而且竹子本来就有独特的清芬,也有人在“竹夫人”里放上薄荷、茉莉花等,让人睡着都有香味。

因此古代卖竹制品的,往往都有卖“竹夫人”,竹夫人又叫“竹几”,“夹膝”,“青奴”等等。

竹夫人这个说法最早出现是在宋朝,苏轼的诗中也提到了竹夫人,但是其实在宋朝之前,竹夹膝应该已经有了,只是那是还不叫“竹夫人”,因为在汉朝、唐朝也都有夹膝的记载。而且,除了竹做的,还有玉做的,藤做的等等,都是可以达到凉爽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竹夹膝会被称呼为“竹夫人”呢,刚开始一听还以为是某个女人呢?

有人就认为这个称呼喊着美意,其实我觉得,可能是古人抱着竹夹膝,就想着是美丽的女子吧。

不过,古代的人,还真的喜欢给各种东西起雅称,把“蛏子”称为“西施舌”,把取暖器具的称呼为“汤婆子”或者“锡夫人”,将一种儿童玩的玩具称为“斗姑娘”,将毫毛脱落的笔成为“秃友”。可以看出,古人也是很有趣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名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