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真的会发生吗?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过去的农民,基本上每天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大字不识几个,但却能在田间地头挖掘出一些经典的语句出来。

这些语句或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又或是和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句:“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的俗语是什么意思?又真的会发生这种情况吗?

农历以月亮运动周期推算

一、闰月的来历

在我国采用了两种日历用法,一种是阴历(农历),一种是阳历,这两种合在一融合使用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阴历则是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的,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

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而阳历回归年约为365.25天,在一年中阴历记法与阳历记法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

所以如果阴历的时间不做调整的话,那就会赶不上阳历的时间,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

现行我国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闰月的来历

二、农历闰哪个月?是以什么为依据来决定的呢?

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24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

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大月未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也就是下一个中气位于之后第二个农历月的月初)。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所以决定哪一个月做闰是依24气节而定的,农历月份中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14为例,农历9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9月来调整误差。

闰月是以二十四节气来推算的

三、为什么七年难逢九月闰?

我们先来读一组数据,来看一看闰九月到底有多难:

这组数据是从1645年—2109年:

1645年-1737年,在1737年出现了闰9月,时隔92年。

1756年—1832年,在1832年出现了闰9月,时隔76年。

1832年—2014年,在2014年出现了闰9月,时隔182年。

2014年—2109年,在2109年会出闰9月,时隔95年

从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人的一生遇到一次闰九月可堪称奇迹呀,人的平均寿命大多在70多岁,而闰九月的这些时隔年数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人类的寿命年限。为什么闰九月会有这么难呢?

那就是因为我们闰月的这个算法本身轮到这个月份的就少。也因为它出现的极少的特殊性,人们对它的印象也是更为深刻,日子也以稀为奇吗,于是就有了这句“七年难逢九月闰”的俗语!

什么是闰年

我们再来读“百年难逢初一春”这句俗语的含义

立春在24节气当中,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天这后日子开始回暖,万物开始复苏,呈现出了一副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之景象。

而农历的大年初一也是开启新一年的第一天,在农村要是大年初一又刚好遇上立春这个节气,人们一定会认这是一个好兆头,当然这也是人们心中对于美好的期望,但是初一逢立春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日子,我们也可以来读一组数据,看看初一逢春有多难:

春天驾到

这组数据是从1810年—2038年:

1810年—1829年,在1829年的大年初一出现了立春,时隔19年。

1829年—1886年,在1886年的大年初一出现了立春,时隔57年。

1886年—1905年,在1905年的大年初一出现了立春,时隔19年。

1905年—1924年,在1924年的大年初一出现了立春,时隔19年

1924年—1943年,在1943年的大年初一出现了立春,时隔19年。

1943年—1992年,在1992年的大年初一出现了立春,时隔49年。

1992年—2038年,在2038年的大年初一会出现立春,时隔46年

这组数据和闰九月相比,初一逢春似乎还要容易相遇一点,但是从时间上来看,也是十分难遇的,这组数据中的最短时间间隔也是十年之久,最长则达到76年。百年难逢初一春虽然略有夸张,但出现的次数也算得上稀少。

加上人们对大年初一和立春在同一天又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大家都觉得这十几年或是几十年都是很漫长的等待,因为人生苦短呀!也算是一种难遇的现象。

百年难遇初一春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你能理解这句“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俗语的含义了吗?至于它会不会真的发生,“七年难逢九月闰”七年在这里是指很多年,而从数据分析来看,闰九月时隔最短的也是76年,最长的都达到九十多年,所以七年难逢九月闰是真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而下一句”百年难逢初一春”,这句俗语有点夸张的成分,查看历史数据,截止目前为止,初一与立春相遇的时间间隔都不曾超过百年。当然七年也好,百年也罢,我想它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时间,它的意思只是都要等很久吧,或是很难等!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真的会发生吗?

“七年难逢九月闰”意思是很多年都很难遇上闰九月,值得注意的就是这里的“七年”,并不是我们熟悉意义上的“七年”,而是指多年,闰九月的现象非常的罕见,距今最近的两次闰九月出现的年份在1832年和2014年,这就意味着在我们有生之年,能遇上一次闰九月就非常幸运了。

“百年难逢初一春”的意思是一百年也很难遇上初一和立春是同一天,立春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节气,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如果春节遇上了立春,也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例如最近发生的“初一春”是在1992年,正月初一过年时正好是立春节气,而下次再遇到“初一春”的年份就要等到2038年了,2038年2月4日,是农历正月初一,也正好是立春节气!大家从相隔的年份中可以看出,虽说“百年难遇”难免有夸大的成分,但老百姓们正是以此来说明初一正逢立春是非常罕见的。

“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真的会发生吗?

闰月时间表:

闰正月(上次1651年):2262年 2357年

闰二月(上次2004年):2023年 2042年

闰三月(上次1993年):2031年 2050年

闰四月(上次2020年):2058年 2069年

闰五月(上次2009年):2028年 2039年

闰六月(上次2017年):2025年 2036年

闰七月(上次2006年):2044年 2063年

闰八月(上次1995年):2052年 2071年

闰九月(上次2014年):2109年 2204年

闰十月(上次1984年):2166年 2318年

闰冬月(上次1642年):2033年 2128年

闰腊月(上次1574年):3358年 3472年

383天的短闰年(上次:1993年):2055年 2088年

385天的长闰年(上次:2006年):2270年 2289年

最早春节(1月20日):4885年 6088年

最晚春节(2月21日):2319年 3416年

“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真的会发生吗?

阴历是我国最常采用的历法,也被称作农历或夏历。它以月球围绕地球,运行一周作为一个月,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

当初人们发明历法,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生活方便,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因此,在一年当中,又设置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每一个气候变化的节点。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现在很多亚洲国家还在使用。

“七年难逢九月闰”

当初,人们发明了历法,长时间观察发现,每年按照十二个月计算,一年下来,月亮圆缺,会出现倒置,十几年就会出现,季节错乱的现象。为了弥补这种时间错乱现象,古人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明了闰月,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比较接近的弥补了这种差错。

“七年难逢九月闰”,这里并不是准确数字,它只是说闰九月,非常的少见。

“百年难逢初一春”

  •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每月两气,中间相隔十五天。由于大月小月天数的不同,每个节气所逢的日子也会岀现变化。因此正月初一恰逢立春,也就非常的少见了。有幸的是,二0一四年的立春和正月初一就是同一天,恰好被我们赶上了。

“百年难逢初一春”,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只不过这种现象出现的机率很小,有时需要几十年,才能遇到一次。

“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真的会发生吗?

中国记年分阳历,阴历。阳历是太阳绕地球一周为一月,阴历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这就产生了时间差,为弥补这个时间差就需闰月来帮忙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因为闰月的出现,再加上二十四节气运转起就会出现一年没有立春或者一年有两个立春的情况。

闰月是怎么排列出来的,这和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分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依次类推下去。阴历和阳历的时间差会造成某月的中气不在月中而在月尾,而下个月又是小月,就可能这个月是没有某个中气的,那它就是上个月的闰月。

"七年难逢闰九月,百年难逢初一春。"虽然难出但几千年的历史还是出过的。

“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真的会发生吗?

农村老人常说“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是说“闰9月”和“大年初一打春”这两种情况很少见,甚至一个人一辈子也未必能碰到。

这里的“七年”指的是时间很长的意思,并非特指7年;百年也是这个道理,说的是时间很长的意思,并非特指100年。

“闰九月”和“大年初一打春”这两种情况极其少见,但并不代表见不到。

下面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什么时间你能见到这两种情况。

什么是闰九月?

说到闰月,就不得不提起我国使用的阴阳历。我国使用的阳历和国际上通用的历法是一致的。

阳历就是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5天。

阴历是指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一个月为29天、30天,这样算下来阴历一年为354天。

我们发现,阳历和阴历相比较一年相差了11天(365-354=11天),为了保持阴历和阳历天数平衡,就要在阴历年增加天数。

即每隔三年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19年加入7个闰月,只有这样,阴历和阳历才能保持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农历基本上和阴历一致。严格来说,我国使用了三种历法——阴历、阳历和农历。

闰9月就是在阴历9月份之后增加一个月,也就是说有两个9月,后面的一个九月就叫“闰九月”。

按照古人的规定来说,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较少,闰冬月、腊月和正月更少。

比如今年就是闰4月。

“闰9月”很少出现,人们认为闰9月是灾年。

比如闰9月离我们最近的年份有:1832年、2014年,下一个闰9月的年份是2109年。

也就是说从1832年开始到下一个闰9月的2014年,期间经过了182年。

从2014年到下一个闰9月2109年,还需要等95年。

从上可以看出,一个人一生碰到闰9月的年份还真不容易。

“大年初一和立春在同一天”,这样的年份比闰9月还要少见。

我查了最近的万年历,100年当中只出现了三次。

2038年2月4日、2087年2月3日,这两个年份都是大年初一立春。这属于双春,既是春节又是立春。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再等18年,我们就可以碰到大年初一是立春的年份了。

综上所述,“闰9月”和“大年初一是立春”的年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也谈不上是灾年或丰年,两种情况只不过是历法计算方式造成的结果,大家没必要专注、在意这样的年份。极少的年份和平常日子一样过,没什么可奇怪的。

文/秉烛读春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