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立碑是一种传统风俗文化,老祖宗把这种风俗文化代代相传,直至今日还在延续。从这种延续的时间来看,我们可以窥探到它存在的重要性。
它可以铭记先人之功过,同时也是后辈人的一面镜子,可以汲取先人身上的优良精神,对后辈人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对于活着的人而言纪念有了去处,对于已经世去的人那是灵魂之居所,可以方便于祭祀,
立碑可以成为时间的标建物,而祭碑文中留下的时间以及人物关系能给后代指明很多问题,即使相隔几代,甚至几十代,只要一看到这个祭碑文就能明白这是所指哪个老祖宗。所以写好祭碑文是至关重要的,那这个祭碑文又是怎么写的呢?
第一,写祭碑文的格式1.祭碑文有:抬头,正文、落款、挽联四部份组成。
2.行文格式:碑文要竖着写,从左往右书写。
3.字体格式:主体碑文要用大号字体,(也就是去世者本人的碑文),其它日期、属名、等用小字体。
第二,祭碑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点明逝者的出生之地,出生时间和去世时间以及死者的父母;例如:吾父是×××村×××之子。原命生于××××年×月×日,故于××××年×月×日;在不知道死者出生年月日的情况下,可用“吉”字代替,例如:原命生于吉某年吉月吉日;
2.写明死者的子女叫什么名字,先写出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再写儿子名字“孝男×××,配偶×氏,孙×××,孝女×××,婿×××,外孙×××;
3.中间写逝者本人的主碑文,就要点明逝者的身份是男还是女以及是在多少岁什么朝代去逝,男用公园故×寿×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女性则是:公园故×寿显妣×门×氏老孺人之墓。公园故指现代去世的人,如果是清朝就用清固。
4.写立碑的时间、地点以及方位,立碑的时间大多以农历为主,也有部分地方使用公历,两者都可以使用,但不能混用,接下来再属地名和方位。
第三,写祭碑文的主要作用1.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一个简短的概括和记录;
2.起到标记坟墓的作用,方便于后人祭祀;
3.用文字记录辈份的传承,方便于后人核对;
4.也是对逝者的缅怀和纪念;
可见写好祭碑文对于后人和逝者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以上对如何写祭碑文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阐述,主要是从格式以及具体的内容上来进行铺排的,你对如何写祭碑文还有一些其他的见解吗?欢迎大家补充和讨论!不足之处望大家多提建议噢!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给逝者立碑写祭碑文,有很大的意义。一是起一个标记的作用,让后人知道坟在哪里,找到墓碑后,一看碑文就知道是自己家的坟。二写祭碑文是后人对逝者的缅怀,简捷概括逝者的一生。三是用文字记录辈份传承,以方便后人核对。四是给后人一个固定的祭拜先人的地方,一到清明节就知道要到这里来祭祖,起到一个情感寄托的作用。可见立碑写祭碑文意义还是很深远的。
那么怎么写祭碑文?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各个地方的祭碑文写法可能不完全一样,最简捷的写法就是直接写“×××之墓”或“×××千古”,然后把子女的名字和时间写上去,公墓的碑文很多是这样写的,再放一张逝者的相片上去就可以了。
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写法就不是这样的了,我们这边是属于南方桂林地区,现在就把我们本地的写法说明一下。
一、祭碑文必须是竖写,分成五个部分。一是逝者的出生地、谁家的孩子、出生的时间和去世的时间。二是逝者的子女名字。三是逝者的主碑文。四是侄子侄女的名字。五是立碑的地点、坟的坐向和立碑的时间。
二、记住所有的文字一律竖排写,而且是从右到左排例。最右边一排写逝者的出生地,可以写父亲是谁,及在哪里生活后来又迁居到哪里。可用这样的格式“吾父系×××村×××之子后搬迁到×××”。接着写“原命生于××××年×月×日×时,殁于××××年×月×日×时”
三、再接下来写子女的名字,写法是“有几男几女”,再写子女名字“孝男×××,配偶×氏,孙×××,孝女×××婿××x外孙×××。
四、中间一排大字是写逝者的,写法是“清故×寿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如果逝者是女性,写法是“清故×寿显妣×门×氏老孺人之墓”。注意这里,过逝者去世时的年龄,如果41-50写艾寿,51-60岁写周寿,61-70岁写稀寿,71-80岁写耋寿,81-90岁是耄寿,90-100岁写期颐,这个要规范写。去世时在哪个朝代,在明朝就写"明故",在清朝就写"清故",在现代就写"公元故"。如果是夫妻合葬墓,可参考插图3来写。
五、过来左边就是写侄子侄女的名字了,写法是“侄男×××配遇×××侄孙×××,侄女×××侄女婿×××,侄外孙太远了就可以不写了。
六、再过来左边写葬在这个地方的地名是什么,坟的坐向是什么,立碑的时间是什么。写法是“卜葬地名×××立×山×向,公元××××年×月×日×立。
以上写祭碑文的格式各个地方还有些大同小异,但基本上就是这几个大方面。需要提一下的就是,有一些地方还会在碑的两边柱子写上对联,在碑帽上写上横批,这样看起来就显得更庄严、大气,也会显出特色来。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墓碑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记载了躺在坟中的人的身份象征,而有身份地位的人用的不只是墓碑提示,还有特殊的墓志铭,但是普通百姓的坟墓是没有墓志铭的,只有墓碑来表现死者的基本身份信息,说白了就是墓碑其实就是一个死人的身份证明,让人看到墓碑就知道里面的人大概的信息,其实就是和我们现在活人用的身份证户口本差不多。
就像我们现在的身份证户口本,其实格式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个地方的身份证户口本都是规定格式,不可以随便乱写,墓碑其实也一样,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怎么写这些都是有固定规矩的,不可以随便修改乱来,所以墓碑虽然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有着非常多的学问和讲究。
墓碑的尺寸其实是根据身份地位来决定大小,衡量用的基本上都是鲁班尺来做基础量具,墓碑的尺寸基本上都是这样,身份地位的不同,墓碑尺寸的大小就有变化,身份等级越高,墓碑的尺寸就会越大,反之就是身份越是低,墓碑就会越小,甚至一些人只是立墓碑无字的地步。
墓碑的基本格式内容,首先要讲到“道”,这个又要分为黄道和黑道,黄道一般是在墓碑中间这行字的位置上,其实有口诀的,黄道口诀是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其中刻字最后的一个字为道,远,通,达,遥,还这些就是吉利,其他字为不吉利,纵向顺数第十一个字为这几个字中的一个字就是吉利。
黑道口诀为生老病死苦神灵鬼哭衰,黑道一般都是用在墓碑儿孙这边的,如果最后一个字排到生,老,神,灵,这四个字就为吉,剩下的其它字就为不吉,每个地方风俗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比较普遍的就是中间主体符合黄道,旁边次体儿孙要符合黑道,这是绝大多数地方普遍的刻碑习俗。
显考显妣中的显字代表着尊重,而考和妣则代表了父亲和母亲,显考显妣代表着死去的父母,祖考祖妣则代表了已故的祖父祖母,故代表死亡,死是禁忌的字,所以用故来代表,对于性别身份地位的代表会用老大人和老孺人,老大人是代表男性,老孺人代表女性,这两个称呼都是在名字的前面使用。
关于久故,新故,民故,清故,明故等这些的使用,久故是代表死去很久的先人,这些都是很多年后后代重新立碑才会写的,新故是刚刚去世没有多久,民故是民国时期去世的,清故代表清朝时期去世的,明故代表明朝时期去世的先人,打个比方一般都是久故显考×公讳××老大人之墓,这样符合黄道中的远字,是吉。
一般的碑文上不只是刻有正文,还刻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安葬的时间,迁葬的时间或者重修的时间等等,还会在两边刻上家族子孙后代的名字和各个身份,一些特殊一点h的还会刻上坟墓棺材摆放的方向方位,正常来说墓碑的内容一般都是书写风水,籍贯,姓名,身份,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迁葬以及重修日期等。
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书写风水情况的,因为人口流动性,所以很多死者并不是当地籍贯,所以会在墓碑的左角或者右角显眼的位置写上籍贯,好让扫墓的后代知道原籍在哪里,姓名要写在中心的位置,这个位置叫做中榜,字数的多少其实也是决定了黄道吉利与否的关键,这个跟风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夫妻合葬墓,那要遵从男左女右的规矩,生卒年月日要写在中榜名字的两边,还是男左女右,死者是男的写在中榜左边,死者是女的年月日要写在右边,子女也就是右下边要按照辈分来排序,立碑时间也写在右边,墓碑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说一说老家碑文的内容。
碑分碑座,碑柱(二面两根碑柱,把大理石碑堂夹在中间),碑帽和碑堂五部分。
一、在碑堂最上面,横着刻写坐山与朝向。(如:艮山坤向四个字)
二、在碑堂正中间,竖着往下写碑主的称呼和姓名。如给父亲立碑写:先考张大公讳有福老大人之墓。
三、在碑堂的右边,竖着刻写碑主的出生年月日时和亡故的年月日时,时间以农历。
四、在碑堂的左边,竖着刻写立碑主的后代人姓名。如给父毌立碑写:孝子张德才、媳荷花美、孝孙XⅩX。(有的还刻上旺名,就是还没有出生的下一代)
五、在碑堂最左边竖写立碑时间。如:公元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立。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墓碑。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谢邀!铅华来答,必属精华!
给逝者立碑,能表达出对逝者的缅怀,与对逝者的尊敬,表明逝者还有人能记得,不至于变成无主荒坟。而有一些人去世后,家中一些亲友会对其一生做个总结,形成碑文,刻于碑上,让更多的人了解逝者。可是对于碑文的写法,往往捉襟见肘。铅华来给几个建议。
是否有必要为逝者写祭碑文。逝者一生若是光宗耀祖,有功绩,那有碑文肯定有彰显意义的,好让后世子孙学习、瞻仰。而比如逝者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可以简单写几句,但铅华就觉得没什么必要了。若确实是作恶之人,于亲友不善之人,更没有写的必要了。
内容怎么写为好。若真要写,铅华建议内容一定要属实,可适当多写积极向上一面的,毕竟我们传统意义的碑文,目的是要褒扬逝者的。但一定注意,不要过多溢美之词,毕竟这碑都是相邻、亲友才得见,太多过誉之词,会让人觉得可笑。虽然会说,这是立碑者对逝者的一种看法,可是这种看法还是要让别人评价的,若只是自娱自乐,那有什么意义。
写碑文需要准备什么?写碑文,也无什么必要准备的,若是立碑者自己文采飞扬,可以自己执笔。若是自己拿不下,就得请有文笔之人来代笔,自己把想表达的东西,说给执笔者,让执笔者润色。或者自己也可以看看古时候的一些出彩的祭文,那种无以言状的苦,还是很受用的。碑文内容一定要简练、达观,不能啰里啰嗦,喋喋不休,这样会让人味同嚼蜡,适得其反。
写碑文,要符合当地风俗,刻在哪里?如何刻?是否有固定的言辞。符合风俗最好,毕竟移风易俗是首要的,鹤立鸡群,总有些不合适。
碑文内容,得要逝者儿女一致通过,不能站在自己角度去撰写。毕竟立碑者,是全部儿女,并非一人,尽量满足大家的意思。
碑文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为一句话,几个词,一首诗。得根据立碑者的喜好来确定,并非得确定为一篇文章。因为各种表达方式,都有各自的语言优势。哪个能达到简练、中肯、直白,哪一种表现方式则为上选。
以上是铅华的一些建议,不足之处,请关注私信铅华,我们一起讨论。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人了,这儿不讨论碑怎么立或该不该立,也不讨论那种写逝者生平的文章。咱直奔主题祭碑文怎么写?这才是许多人困惑的地方。先上一个图,看一看样式。这是碑的格式。右边为逝者生卒年月,中间是写谁的碑,左边是什么人立碑与年月。难点在中间,根据传统,这有个落道公式,也叫黄道公式,有大小两个黄道。大黄道为儒家用的“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最后一个字落在“辶”字旁为吉,其它为凶。小黄道为佛教所用,即“生老病死苦”,最后千字落在“生老”二字上为吉,其它凶。内行人一看这个,便知。图上的为七个字,最后的“墓”落在“路”字上,不吉,但合乎小黄道。既合乎大黄道又合乎小黄道,为十一个字。给个规范“祖考(妣)某公某某老大人(老大君)之墓”。这种格式许多人不懂,求我写还得封个红包,今天无偿给大家。为表示感谢,各位可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