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211大学工科男失业快一年,连销售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办?

从题主的提问上,我得到这样两个信息,这或许才是你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

年龄危机

去招聘市场走一圈,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35岁是道坎。

虽然说,姜还是老的辣。

可在职场,有些岗位却是年龄越大越不吃香。

这是因为,企业主用人,要考虑综合成本,有的企业喜欢用新人,这样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另外一些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因为经常996,他们更喜欢年轻人,毕竟年轻人精力和体力都充沛。

像华为,就出现过劝退34岁员工的事情。

35岁俨然悄悄成为职场分水岭。在35岁之前,大家都还是年轻人。35岁之后,大家都成了中年人,性价比不如更年轻的员工。

高不成低不就

题主也说了,自己38岁211大学毕业,却连销售工作也找不到。

这里释放两个信号,一是你是211大学毕业,且有几年工作经验,因此在找工作时可能期望值过高。

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工作。

直白一点说,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也就是,你中意的工作岗位不要你,你想退而求其次,做个销售,又因为经验不足或者其他原因也没遇到合适的。

该如何破局呢?

我们来回答怎么办?

前文说了,35岁是道坎,这坎怎么过去呢?

趁年轻给自己充电。

越来越发现,那些有一技之长,或者考证大王们,其实是越老越吃香的。

举个身边例子,我老公所在的行业在招聘技术员,对方动不动提出来的要求就是税后一万五以上,五险一金齐全(我们是十八线县城,月平均工资3500)。

为什么他们敢要价?

因为他们手里的技术能要上去这个价!

都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一点不假,我身边很多人做斜杠,其实就是再一次次打破职业天花板。

以我自己为例,我毕业于工科类二本院校,专业是工程机械。

我做制图员的时候,自知自己没啥竞争优势,很难在这个行业出类拔萃,于是寻求转行,找了份行政工作作为过度。

我做行政工作三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总不能一辈子做个内勤吧,于是我考了会计上岗证。

做会计的时候,我考了初级职称,同时也暴露了短板,中级和注会迟迟不过。

这时候,我开始重新思考退路,于是又自学了新媒体文,成了自媒体中的一员。

不设限,才能无上限。要想打破职业天花板,要保持持久的学习力。

另外一个就是,要放平心态,不要把自己看太高,要有归零的勇气。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给大家以帮助。

38岁211大学工科男失业快一年,连销售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办?

我比你更惨,今年39岁,8月份我从一家大公司辞职,放弃了月薪38,000的工作,一门心思的"创业",就把前老板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转到了我手上。

所谓创业,其实就是做自媒体,这下好了,每月固定收入直接从38,000降到3800,这3800,还是头条签约给的。大家都知道,自媒体收入不稳定,全看你能不能出"爆款"10万+,还要看粉丝基数。

爆款多的月份,收入过万还是比较轻松的,没啥爆款也只够生活,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一刻也不能停的写文章、搞问答、做选题。

好在我个人比较喜欢干这一行,否则是坚持不下去的,看了太多的人,做事三分钟热度,干不了多久就“改行”了,改来改去的,最后也没干成啥。每当感觉很累想放弃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动力,加加油,问一问自己的初衷究竟是为什么?

当然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毕竟人不是机器,适当的犒赏一下自己很有必要;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充电,更新自己的大脑,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到题主,你年龄比我小,还是211的工科男,先天的条件和资质比我强多了,竟然还失业一年多,实在让人想不通,难道是废人吗?干点什么事不行?非要一天到晚都想着打工?就看你愿不愿意弯下身子,踏不踏实,这是我比较关心的。

不知道你这么多年做的都是什么工作,为什么不坚持在这个领域干下去?现在感觉走投无路了,竟然想着要去做销售,你以为销售人人都能干吗?你以为销售就那么门槛很低?千万不要小瞧了,如果想干这个早干嘛去了?估计还是当初仗着自己年轻和毕业的学校、专业比较好吧。

一年多失业,如果是我,估计早被骂死了,毕竟一大家子都靠我生活。我觉得你应该要有担当一点,不要当废柴,更不要啃老本,一个人能够立足于世,是很不容易的,要给一点自己生存压力,不要飘飘然,躺在温柔乡里睡大觉。

我给你的意见是,不要想着去干销售,那不是你擅长的,更不要东京西京、朝三暮四。干自己熟悉的工作和领域才靠谱。

你不是理工科毕业吗?工作应用领域很广,可做的事情很多,只要你不挑三拣四,总是能找到事干、获得一份收入的,怕就怕你眼高手低,不肯吃苦出力。

如果你那么懒,真的没有人能救得了你,也别再哀叹和矫情了。送你一句话:自助者天助!

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38岁211大学工科男失业快一年,连销售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办?

38岁的211本科,我猜想题主本身人必然不笨,应该自己也能找到一些办法,现在还在迷茫或者是询问怎么办,更多应该没想清楚接下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好?

题主是一个男性,毕竟要面临家庭生活上的负担,38岁的年龄就意味着还有近20年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好的切入点,还能有新的事业发展与突破。

如果题主有打算自己创业,做点儿事情,子佳能给的建议不多。但是如果还是打算在职场上奋斗一番,结合这些年的HR经验,可以给题主一些建议做参考。

不要去找门槛较低、与自己过往工作经验不相关的岗位。

为什么有这种建议,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用人部门不太看好,能获得的面试机会也不会很多。

因为寻求的岗位门槛低,用人部门一般更情愿用一个年轻人,重新培养,毕竟性格、能力还未完全成型,时间和精力也还充沛,而一个38岁的人真的是不具备什么优势。

即使题主真的有较大的培养潜力和能力,等过两年发展起来了,可能也过了能被公司重用的好时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情愿花大价钱培养管培生,也不会从市场上去,招聘一波经验丰富的,年纪较大的人员的原因。

2、与过往工作经验关联性不大、门槛较低的工作,大概率未来也缺乏更好的发展空间。

门槛较低,决定了面临的竞争就容易激烈;而与过往的工作经验关联性不大,决定了题主所能发挥的优势必然就会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一个已经从事某一项运动一段时间的选手,突然决定要换一项运动,重新熟悉规则,这不仅仅是和别人一样的从零开始的起跑线,你本身可能还要花时间,去“忘掉”过往十几年形成的习惯。

这样对比,相当于过往十几年的经验,不仅没带来较大的助力,可能还限制了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产生副作用。

既然目前还在纠结,就说明对于未来还有一定的追求,那么浪费过往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重新开始,就显得毫无必要。

复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优劣势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能力能够嫁接到别到工作当中去,形成能力再迁移。

对题主最熟悉的人是你自己,所以复盘过往十几年自己做的最多的事情,获得了最多的工作经验,先把这些回忆复盘清楚,有工作经验必然会比没有做过类似岗位的人要强。

至于如何认识自我的优劣势,其实方法很多,包括常说的SWOT分析、自我生理和心理认知、社会评价、朋友亲人反馈等等,在这里子佳就提一点小的思考建议:

不断的回忆和思考自己在职场中曾做过的事情,然后总结自己当初为什么这样做,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有没有更好的思考路径、落地流程、解决思路。

将这些事情背后体现的自己所具备的抽象能力写出来,接下来就是组合自己具备的能力,在找不到和过往经验相关的工作岗位时,可以考虑与能力关联性强的岗位。

这种寻找关联性岗位的背后逻辑,就是常说的“能力迁移”。通过能力迁移,让过往积累的能力可以应用在新的环境下,而不至于要从零开始。

作为HR,我们常从三个维度对一个人的能力情况进行分解:专业知识储备、操作技能实践、核心能力素质。

对一个岗位来讲,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必备的,也是换岗、跨行业比较难以“迁移”的部分,必须要重新学习和熟悉。

但是操作技能实践和核心能力素质确是可以“迁移”的能力部分。

在《超级个体》一书中,也对“能力迁移”有较深入的解析,并深化的讨论和分析了“正迁移”和“负迁移”的问题。

  • 正迁移指的就是输入和输出一致的能力,会对接下来的情况产生正面效果;

  • 负迁移则是指输入一致,输出不一致的能力项,会对事情产生阻碍和干扰效果。

比方说:

编辑的写作能力,无论在哪个平台,什么样的情况下,哪怕是写作不同的题材、内容,但是对于文字的凝练和驾驭能力,文章结构的把控能力,都是能力的一种正迁移;但是还是编辑岗位,假设原来是官方发声的媒体机构,输出内容主要是图文形式,突然改为是在娱乐媒体上以视频甚至是直播方式呈现稿件,其原有的思考路径就可能负迁移效果,因为其过往习惯性正统、严谨、可修改的写作能力,无法适应多变、直接、甚至带有一些戏谑的娱乐成分。

所以作为题主,更多现在要思考的是:

自己的核心能力素质项是什么,操作技能是什么,哪些有可能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有帮助,属于正迁移,可以强化;哪些可能产生负迁移效果,需要避免。

结语

到了这个年龄,不可避免会面临职场更残酷的审视和竞争压力,题主先不用颓废,其实大部分的职场工作,都具备类似的技能和底层能力要求。

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并思考如何把它们运用到新的领域中去,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我曾经有个朋友,学IT技术的,C语言比较强,但是30多岁突然发现和市面主流的语言脱节,觉得自己过往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全部作废,一度比较颓废。但是最终分析下来,发现市场上更缺的不是技术能力,而是技术背后对整体生意逻辑的理解以及配套IT技术系统框架性设计思路的思考能力,而这个能力正是他这些年工作的强项。我是子佳看职场,大型集团企业HR总经理,严肃专业,偶尔搞怪的HR从业者,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

38岁211大学工科男失业快一年,连销售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办?

这段时间我负责部门的招聘工作,年后人员总会出现空缺,本职工作再加上每天的面试,忙得我焦头烂额。

那天面试了一个各方面都挺合适的人,我俩聊得也不错,但最后一看年龄我吓了一跳,老哥差几个月就41了,虽然他是硕士学历,但这个年龄肯定白搭。

所以我直言相告,说实在不好意思,你再看看别的吧,你这个年龄肯定过不了终面。

毫无预兆的,那老哥眼眶就红了,刚才还意气风发地和我大谈职业愿景呢,听我这么一说他就瘫在了椅子上,如同被抽掉了骨头般地缩成了一团。

他嗫嚅了半天,说我都找半年多工作了,咋一个要我的地方都没有呢?这和我辞职的时候想得完全不一样啊。

中年失业的本质是什么

我安慰了他半天,说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定要解放思想,不要放弃之类的废话,其实一点卵用都没有,我也知道,这对他现在的状况毫无作用。

不然我又能怎么办呢?起身把他赶走?让他出门自己找地方哭?不行,我做不到,起码我还是个人。

我所在的是互联网行业,基本上每年都要负责一段时间的部门招聘工作,HR初面能看入眼的人,我负责二面。

从这些年的招聘情况来看,人过了30岁再找工作,竞争力就会锐减,过了35岁几乎无人问津,除非你履历特别牛逼。

要是你不幸到了40岁左右,比如上面的这位老哥,对不起,出门右转坐第二个电梯下去,谢谢。

很多人对“中年失业”这个概念理解有偏差,老感觉自己虽然人到中年,但学历较高、履历光鲜、人脉广泛,所以找工作会非常轻松,这简直就是幼稚。

中年失业的本质是:你已经老了,已经没啥竞争力了,你能够从事的、接受的,或者愿意接受你的工作,会越来越少。

最后的结果是基本上没公司会要你,你要么去开滴滴跑外卖,要么去看大门或当保安。

用人单位才不管你以前多厉害呢,人家就拿年龄卡你,这你一点辙都没有。

我以招聘者的心态来直面这个问题,说说为什么公司都不愿意要40岁以上的人。

第一,他们年龄太大了,不好使唤。

假设我把刚才那老哥招进来,你说我平时咋安排他工作吧,年龄比我大老多,我平时想训他都很难开口。

第二,太老了,没法和年轻人那么拼了。

人到40岁的时候,你再不服老也白搭,你已经过了自己的光辉岁月,20来岁的小伙子加起班来可以不要命,一天熬十几个小时,你行吗?

第三,要求太高,事太多。

大多数中年人都感觉自己应该是越来越值钱,实际上正好相反。

当然,让你40岁进入一个新公司,还和实习生一样拿个三五千的工资,也不是那么回事。

但你要价要高了,那公司为啥不选那帮子价格低廉、能拼能打的年轻人呢?

就是因为你经验丰富?别闹了,经验这个东西最不值钱,哪个行业混两年都能混出经验来。

还有一点就是,人到中年生活中的破事太多了,动不动就要照顾生病的父母,还得送孩子上学,晚上下班就想着早走,以便回家辅导孩子的作业。

这种情况是个老板都得烦,心说着为啥当初要招这么一个中年祖宗进来,多招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轻人不香吗?

咋整?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我一直推崇的生活态度。

我一直觉得人就得有点忧患意识,年轻时就该规划好自己的中、老年生活,尽自己所能别让自己掉沟里。

如果非要掉,也得先往沟里填点土,或者提前穿上护具,尽量软着陆,老胳膊老腿的不经摔,别一下子摔得背过气去。

英明一世,到老了摔死在一条小土沟里岂不冤哉?

第一,多存钱,搞点老本,哪怕真失业了也不至于饿死。

这点我正在做,包括我身边不少人也都在做,大家就像耗子过冬一样,兢兢业业地往自家的窝里屯粮食,就怕寒冬的突然到来。

随着年龄的愈加增大,你会发现唯一能安慰你的,只有银行卡上不断增加的余额。

可钱只放在银行卡上那叫傻,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东分一点,西挪一点,基金股票理财统统搞上,以此给自己更多的安全感。

至于有多大实际用处我还没机会亲自验证,不过我认识一个因去年疫情失业的老哥,他一年多没找到工作,吃喝用度都是自己以前的存粮。

他一大家子在没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只靠他投资回报的这点钱竟然也撑住了,而且基本没动本金,这更坚定了我继续储蓄理财的决心。

这话我说了大约有100遍了: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储蓄和理财的习惯!等年龄大点你就会知道这有多重要了。

钱虽然是个王八蛋,但这个王八蛋在绝大多数时候,会给你生活下去的底气。

第二,搞点力所能及的副业。

副业这个玩意我想大家都思索过,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动手实践。

毕竟我们上了一天的班已经够累的了,哪还有心思去搞这些,回家来个葛优躺它不香吗?玩玩手机它不爽吗?

当大多数人都这么想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比如我虽然工作非常忙,平均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但是我打字快,所以就可以偷空码码字,晚上下班回家了,有时间就自己看会书。

我每天都坚持看书,坚持码字,也不图现在赚什么钱,努力写就是了。

但码字这个事情和送外卖、跑滴滴不一样,送外卖什么的总有个收入极限,可码字这种技能你是越练越强,只要你耐住性子,多写几年以后就会有质的变化。

比如我现在看我一年多以前写的东西就完全没法看,甚至都有点恶心,三岁小孩都比我写得强。

只要你动心思,总能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如果你在这个领域里还不够强,那你就继续练习,持之以恒,总能干出点成绩。

如果我们真到了中年失业的那一天,说不定多年前培养的爱好会救我们一命。

第三,成为行业顶尖。

这点我最不想说,因为感觉基本都是废话,这点谁不知道啊?但没辙,还是得说,因为这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

我现在住的小区门口有一家夫妻小饭馆,一共就十来张桌子,可每到饭点了基本都会排队。

因为这个小店的厨子(也是老板)炒菜太好吃了,色香味俱全,菜品一点都不虚那些有名的大馆子。

所以我请客的时候也会拉一些朋友过来,他们没来过的,一看我安排在这个地方,多少都会有点不高兴。

因为这地就像大排档一样,就差往地上放俩马扎了,在这地请客,看不起谁啊。

可只要他们坐下一吃,马上就会神色大变,有的甚至直接就喊老板了:我说老板啊,你这会员卡怎么办的?多充点钱能打折吗?

后来我和老板熟了,就和他聊,老板坦然告诉我他这辈子只会炒菜,也只爱炒菜,二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各系菜谱,每天刻苦钻研,比高考都上心。

后来他自己出来单干,也没想着挣多少钱,就想着把菜炒好,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他两口子从早忙到晚,几乎要累趴下。

但是这种累是快乐的,自己的劳动成果能被别人喜爱,关键还能赚到不少钱,这让谁都得高兴。

所以我感觉各行各业都能出状元,都能赚到钱,就看你技术精不精了。

很多人是自己干了多少年的主业,都还是半吊子水平,还好意思喊着上天不公,为啥自己没发财。

我一直感觉这个社会其实挺公平,你牛逼,就能赚到钱,你平凡人一个还不上进,那就赚不到钱,就这么简单。

结论

人到中年,干啥都得慎重。

不管你是跳槽还是辞职,都要谋定而后动。

我见过很多牛逼轰轰的中年人,他们嘴里喊着自己人脉广、路子野,可真辞职出去了以后,去哪人家都不要。

他们那帮子所谓的好朋友和铁哥们,竟然都不能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然后他们自己就傻眼了,掉沟里了,这种结局其实挺可悲。

至于中年被优化这个事,咱们也没啥好办法,只能时刻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参考我上面说的,多存点粮食、力所能及地搞门副业、深挖一门技术。

如果你这些都没做好,一旦中年失业,那就只能去干那些不太关注你年龄的行业。

比如跑跑滴滴,送送外卖,或者当个保安,看看大门,这些行业普遍可以把准入年龄放宽到45周岁。

至于45周岁以后失业了咋办,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现在延迟退休已经板上钉钉,咱们一直得干到65岁才能拿到微薄的退休金。

可45-65岁中间的这20年咱们咋办?我们还能干啥?哪些地方还要45岁以上的人?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难,目前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38岁211大学工科男失业快一年,连销售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办?

想起前段时间我看到网上有个帖子,说一个985毕业生在大学毕业的一年之内,竟然失业了三次!前两次是试用期没有通过,第三次自己估计通不过,直接打包走人了!然后这位985高材生就拒绝找工作,每天待在家里打游戏,这一待就是大半年......

所以你说的经历比起这位985毕业生来说,起码你还有心思想要工作,人家是直接自暴自弃了!这么想,我觉得你还是有希望的,所以别灰心!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说说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失业就是失业,忘记自己211的身份

你都38岁的年纪,211的光环还念念不忘吗?我个人也是985高校毕业的,从踏入职场上的那一天起,心态上我已经忘了自己是985毕业生,和其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样,就是从0开始努力做起,大家都回到一个起跑线了。

说实话,名校的光环,确实可以给你的求职、晋升条件上有所加分,但是工作年数越久,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名片并不是这张211或者985高校的毕业证书,而是你个人的能力和成果。

老板只会关注你做成了什么,而不是关注你从哪儿来的。

38岁失业快一年,肯定焦虑,但如果你还惦记着自己是个211毕业出来的,岂不是心态更不好,落差更大吗?

忘记211的身份吧,以一种空杯的心态重新调整状态,再出发也来得及!

二、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总有停下来歇息的时候,失业一年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一年的空档期!

说到失业,其实我也经历过,没有你说的一年那么就,但好歹也有两个多月。

那段时光确实不好受,没有收入来源,也不敢和朋友去多说失业的事情。有过一阵子这样的迷茫,但是我很快调整过来了。

我当时没有急着马上找工作,而是先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复盘过去的职业经历,我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成果?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的地方?

通过复盘,我对自己前段的职业生涯做了梳理,更清晰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主要是自己还比较薄弱的一些专业技能方面,我看了许多实用的书籍,每天就不再待在家里,而是天天跑图书馆自学。

这些书看下来,感觉自己充实了很多,好像和以前的自己又不一样了。

第三,延续原来工作时候的生物钟节奏,该几点睡觉还是几点睡觉,该几点起床还是几点起床,我没有因为休息了就放纵了自己。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自律的人不会因为工作或者不工作就改变了生活的节奏!

做完上述几件事以后,我才开始考虑新工作的安排。

三、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像你毕业时那会重新投入人力资源招聘市场

38岁真的找工作很难吗?

说难也难,你看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上都写着35周岁以下不是么?

但说不难也不难,因为你都工作了至少10多年经验,在行业及你的职业领域有了很好的积累,你去应聘某些对口的岗位还是具有优势的。

难与不难,我觉得主要看几点:

第一,你的心态很重要。说白了,这个年纪,你还有没有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即便你38岁,还像当初28岁那样有拼劲的,去求职面试,对方面试官也感受得到这种心态,当然会考虑你了!

第二,你的职业规划是否明确。也就是你新工作的方向和你整个职业规划要匹配,保持延续性,短期看随便打份工你也能找到,但那真的是你期望的吗?会不会又干不了多久就辞职了?

第三,你需要像大学毕业生一样重新做简历、开始海投。不要觉得这样子就是没出息,好工作也是有概率的,你需要做的是开拓求职的渠道,包括你原来的人脉资源、猎头等都可以用起来!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和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头条职场教育领域自媒体营销号排行榜TOP3,六个月时间粉丝从0到10万+,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欢迎点击关注我。

38岁211大学工科男失业快一年,连销售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办?

看回答的人里有持各种观点的,基本都比较诚恳,但我,更诚恳。我用亲身经历来表述。

2018年初,我三十九岁,经历了人生第二次失业,因为已有思想准备,没觉得怎样。和两个一起下岗的小兄弟合伙开了个店,一开始自然信心满满,而开业后,生意和预期相去甚远,仅维持了半年,就深感翻盘无望,只好忍痛关门,损失惨重。

这期间,由于每日劳心劳力,身体几乎垮掉,体重下降三十斤,此前的胖子变成了瘦子,但绝不是因为减肥。还因忙于生意加之资金紧张,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投资机会而少赚了大几十万。这一年,中年危机全面爆发,自感天都要塌了,每次看到家里的窗户,我自己都怕哪一天从那一跃而下。

年底时,关了店开始联系以前的朋友,托他们帮着找工作,打工多年,算是积累了些人脉,但求人之口最难开,到这一步唯有刷脸了。四季度开始,外出务工,辗转省内两地,过了年之后又跑来广东,现在终于暂时稳定下来了。

这几份工作都是熟人推荐,期间还有几个朋友推荐其他岗位供选。现在回想,之所以还能有这些机会,全赖此前所结善缘。没有这些好兄弟,局面将会更加严峻。

为今之计,兄弟不要慌,多联络此前的熟人朋友,领导下属。放下学历的包袱,忽视别人的看法。别怕刷脸,别不好意思。先找个工作干着,别嫌钱少活多离家远,一边干着一边找新的,世事维艰,心态好身体好一切都不会太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