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父母也开始看孩子的脸色了?什么感觉?

我舅妈年轻的时候特别讨厌婆婆,甚至不止一次大冬天的把婆婆赶出家门,死活不让她进家。

用我舅妈的话说:你死在外面也好,你随便找个老头嫁了也好,你赶紧滚出去吧,这个家不需要你。

但是现在我舅妈却对我的姥姥也就是我舅妈的婆婆特别的好,只因为我舅妈的儿子说了一句话。

我舅妈年轻的时候飞扬跋扈到了极致,其实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和我舅妈的心性有关。

换句话来说,我一直觉得我舅妈脑子可能有点疾病,再或者就是年轻的时候原生家庭不好,导致性格极度扭曲。

扭曲到什么程度?舅妈嫁过来的时候,我的舅舅那边煮好了大白米饭,就是闷的大米饭。

大米饭端在桌子上,我们老家吃饭的碗是非常大的一个碗,最起码比我的脸还要大,不是现在咱们去饭店那种小碗。

我舅妈二话没说吃了5碗大米饭,吃完大米饭之后躺在地上不动弹了,来回打滚,疼得哼哼唧唧的。

这件事情给我舅舅留下了阴影,从那开始我舅妈一吃饭我舅舅就在旁边拦着,有好几次因为我舅舅拦得过火,我舅妈甚至决定要去咬我的舅舅。

为什么呢?因为我舅妈小的时候就没有吃过饱饭,用我舅妈的话来说,一辈子都没吃过4个菜。

因为舅妈的父母实在太不像样子了,别人都在努力工作、努力劳作,然后抓紧时间挣钱养家糊口,可我舅妈的父母没事就爱玩牌,闲着没事就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地里的收成是一年比一年少。

等到舅妈嫁过来的时候都已经饿得不成人样了,嫁过来之后短短两年时间,舅妈以1米5的身高就长到了足足300斤。

舅妈来到我舅舅家里面之后,总觉得周围有人在嘲笑她,当然实事求是再来讲一下,的确有人嘲笑舅妈,因为舅妈的确不太像样子。

为什么不太像样子呢?因为舅妈每天除了吃就是吃,而且说话办事都非常的不着调,毕竟和舅妈的原生家庭有关,大家难免指指点点。

我的舅舅一直在维护舅妈的尊严,舅妈却把矛盾指向了我的姥姥,也就是舅妈的婆婆。

舅妈认为自己之所以如此不受尊重,也就是这个老太婆闲着没事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收拾这个老太婆。

大家可能压根想象不到,在冬天零下10度的天,我的舅妈突然把自己的婆婆赶出了家门。

用我舅妈的话来说,你就是冻死在外面也好,你随便找个老头嫁也好,你抓紧时间走出我的家门。

用我舅妈的话来说:你都已经没老伴了,你现在抓紧时间再找个老伴把自己嫁出去吧,只要你嫁出去了,那么这个房子就是我们的了。

而我的那位姥姥也是聪明机灵会来事,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想把我嫁出去,门也没有,我的老人楞是在我们那边的广场上待了好几个晚上。

再后来我的舅妈就连自己的儿子也赶出去了,非要和舅舅过二人世界。

但是当时那几天舅舅在南方打工也不知道过的哪门子的二人事件,我总感觉我舅舅的婚姻有点问题,但是我始终没有把这件事情点破。

而当时我的姥姥和我舅妈的孩子在外面已经待了好几天了,直到有一天被我妈妈发现了。

我的妈妈晚上的时候也愿意出去溜达溜达,刚好我们有一个远房表亲来到我们这个村子里面定居。

我的母亲每天晚上都去找人家玩牌,在第2天晚上的时候,突然看见远处一个人在那墙角那,怎么看怎么像自己的妈妈,我的母亲走过去一看,还真的就是妈妈,也就是我的姥姥。

当我妈发现这种情况之后,第一时间给我就打了小报告,其实我妈也的确做错了,这种事情不应该给我打小报告,人家愿意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不孝顺我姥姥的话直接把我姥姥接到我家里来就行了。

后来我的母亲也遭到了我舅妈的报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舅妈都四处散播我母亲的坏话,但是有一个好处什么好处呢?最起码我的姥姥不用被赶出去了。

再后来我舅妈又找了一个相好的,也许是年轻的时候比较爱情泛滥,但我始终感觉到存疑的是,我舅妈年轻的时候一开始身体骨骼的确好,但是两年之后就已经走样了,变成了那个样子,竟然还有人喜欢我的舅妈,可谓是勇气可嘉。

也或许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反正我舅妈有了自己的第2段恋情,虽然村子里面传得沸沸扬扬的,但是我的舅舅就跟没事人一样,我们也不敢把这个话题给我的舅舅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的舅妈最起码在未来30年50年的时间里面,一直是压着我的姥姥打的。

比如她觉得我的姥姥这个地方做得不对,我的姥姥那个地方做得不行,我的姥姥怎么怎么样,她可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各种各样的纷争。

但是我舅妈的话语权绝对没有问题,在我舅舅家里面我舅妈说了算,周边的亲戚们就是想插话也没地儿插话去。

直到有一天出了意外,什么意外呢?那一天我的舅妈正在训斥我的姥姥,说我姥姥吃完饭之后不知道刷碗,一点老人的样子都没有。

在这里我得说一下,因为我的姥姥参加工作腰已经疼得不行了,每天还需要负责起火烧饭,吃完饭我姥姥就想歇一下。

用我姥姥的话来说,不行吃完饭之后再等个两小时刷碗也没事。

但是我的舅妈挑理了,我舅妈认为吃完饭之后就得立刻刷碗。

当然从科学角度出发,我舅妈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是你不能让一个老人家刚做完饭之后吃完饭还没歇会呢,就直接刷碗呀,这的确是不可理喻。

我舅妈正要破口大骂的时候,我的弟弟也就是我舅妈的儿子,站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弟弟是这样说的:妈妈你不能这样对待我奶奶,如果你这么对待我奶奶的话,接下来等你老了我也会这么对待你的,她老人家都多大了你再这么下去的话的确不合适。

儿子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舅妈的态度一下就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而且在之后好像我舅妈自己还检讨了,觉得自己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不行,甚至要主动表示要对自己的婆婆好。

我舅妈这360度的大转弯的确出乎我的意料,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我舅妈这个时候也有所顾忌了。

顾忌到什么程度呢?开始看孩子的脸色了,开始依托于孩子的话语权去做事情了。

第1点,父母什么时候开始看孩子的脸色?

其实家庭也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小型社会当中会有一个引路人,也就是说是家庭当中的顶梁柱。

在某一段时间里面他能够做到说一不二,在某一段时间里面,他又能够做到引领整个家族往前走。

这个阶段是一般在成年到壮年甚至成年到中老年,20岁到60岁之间。

但是伴随着自己的体力慢慢下降,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小,自己赚的钱越来越少,甚至钱都花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去看自己子女的脸色,不得不依赖于自己的子女。

那有人就说了,不看子女脸色不行吗?原则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一旦和子女闹的矛盾不可开交,那么这个老人在接下来的日子就变得稍微有点困难了。

换句话来说,老人到了这个岁数,到了这个年龄也慢慢地就明白了。

第2点,父母看孩子的脸色是悲剧吗?

怎么说呢,但凡自己正在经历这一段时间的时候,或许会感到悲剧,什么时候父母也要看我的脸色了,什么时候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么僵硬了。

父母竟然看我的脸色,唉呀,太可悲了,太可耻了,我怎么可以这样呢?我应该看父母的脸色呀。

拥有这些困难疑惑或者说拥有这些自认为所谓的悲剧其实并不是悲剧,而是一个家庭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某一个阶段里面父母必须要听从我们的建议或者意见,就是说他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要听到父母的建议或意见一样。

说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父母帮我们养大,我们给父母养老,在这两个特殊阶段里面,地位和身份往往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反差,而且也反常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实现。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父母也开始看孩子的脸色了?什么感觉?

父母是儿女的工具,当你老了,退休了,家务不用你做了,孩子不用你接送了,这时,工具没用了,自然开始看子女的脸色,心里肯定难受,但又不便发作。你不用心烦,着急,难受的还在后面,当你生活不能自理时,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老来无用。最好的办法是守住老窝,看好存折,单独过日子,最后进住老院是上策。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父母也开始看孩子的脸色了?什么感觉?

发现了!不光是发现了!还处于纠结中![流泪]

我们儿子刚结婚一年!儿子是个实在的孩子!城市独生子!儿媳妇是外地市的,上面有个哥哥!家族中这一辈就这一个女孩,大家比较受宠爱。两个人算是一见钟情!恋爱规程较短!了解不深!其中存在观念上的不同看法!婚姻处于在磨合过程中!我们待儿媳妇如同亲闺女一般!一年来我和老公做饭、帮他们装修房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但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猜疑和万般的不是!婚前甜美的儿媳妇让我们看到她暴烈的一面!虽然冷静下来也给我们道歉了!但我和老公彻夜不眠!奔六的我们怕了!一辈子强量的我也心脏开始出现问题!老公也一样!我们老了想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年轻人的磨合期充满了烈火!不小心就烧到我们身上!儿子从内心是喜欢儿媳妇的,所以非原则的问题都退让了!但原则的问题儿子的坚持让他俩的关系就上升到战时级别!

我们不知道以后该怎么相处!反复的冲突必然带来深深的烙印!思前想后!我和老公商量离他们远一点吧!以后的养老估计要靠我们自己了!这种心理上的折磨让我和老公身体日日衰退!因为这是一家人!要长达几十年的心理折磨!如果不适应!我和老公可能会早早地离开这个世界!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撑!我们正在努力地建立!爱之深!切肤之痛!期望他们小两口在磨合中成熟起来!让我们能渡过一个安稳的晚年![祈祷][祈祷]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父母也开始看孩子的脸色了?什么感觉?

察言观色是父母培养孩子的重要能力和方法。看孩子脸色行事不是一种错误,不习惯看孩子脸色行事是自己的认知错误。用孩子听不听话来判断孩子的变化,是失去控制力的无奈和失落。

婴儿期的孩子教育

人是怎么成长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要表现在管、牵、扶、看、放五个字上,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走向自治、自立和独立。婴儿期,须有不能离开管理,目标是让孩子像个人;幼儿期至小学三年级之前,是示范引导甚至善意谎言引导的教育期,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人;初高中时期,是看着孩子成长到放开孩子成长的过度,目标是让孩子成为社会人。这个过程是父母责任逐渐释放,权利逐渐减弱的过程。

幼儿至小学时期的孩子的家庭教育

父母常犯的错误。孩子小时候百般娇惯,孩子成了玩物;孩子大了则把管理孩子视为权力,潜意识里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其结果是,孩子没有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真正转变,言行不能从众从社会;父母则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有失去孩子管理的失落感。

初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所以,充分认识孩子从无思维到有思维再到独立思维的发展过程,就不会因孩子从听话到不听话的变化而感到失落。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是父母应该感到高兴的事,而不应该成为沮丧的事。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父母也开始看孩子的脸色了?什么感觉?

60岁前,那些有点小积蓄,也不怕孩子不孝顺。60岁后,发现时代变了,不得不屈服。

隔壁就一个老太太,说说她的故事吧。

1.当时想法很简单,孩子不孝顺,可以请保姆。可以去养老院。

隔壁的老太太是个很要强的女人,年轻的时候挺会赚钱的,做了点小生意,有点自以为是。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更别说他的儿子跟儿媳妇了。

在农村,当时不流行买社保,所以他是没有养老金的,只有农村的几百块钱,根本就不够用。

60岁前,他是有点小积蓄的,盖了三层楼给儿子住了,自己又盖了两层楼给自己住。再加上自己的小积蓄,就放话以后我不靠儿子。

媳妇嫁过来了,然后生孩子。她却不闻不问,谁生的谁自己带?

虽然在农村都有婆婆帮忙带孩子的习惯,可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

我不喜欢就不喜欢,整天跳广场舞,打牌。活得非常潇洒。

就凭着自己有点小积蓄。60岁之后,他就不再干活了,所谓坐吃山空,钱越来越薄。

但是老太太一点也不在意,总觉得手里攥着几十万非常多,有一次,她生病了,费用就要十多万。

从医院出来,她手里的钱就剩下十多万了。出院之后要买点营养品。要炖点汤喝,因为月子里面没有人帮忙照顾,叫他孩子都是媳妇自己带的,除了媳妇对他有点怨气。

生病后天天要吃药。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因此你折腾没多久年老太太手上的钱就没有了,开始有点慌了。

原本他儿子和儿媳妇对她态度还是挺好的,看中的是她手上有几十万的积蓄,现在又要伸手要向别人要钱,底气就不足了。

2.无能为力了,只能依靠下辈

90年代,她40多岁,年轻,很有头脑,当时赚钱很容易,随便摆个小店就能赚很多。

去工厂,一天才10-20元,她一天至少赚150-300元。

去了一趟医院,才知道没有孩子不行。

老了之后,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再加上你需要我的那些情。行程码他都不会用,只能叫旁边的人一遍一遍地教他,生病之后需要人照顾。

他说我年轻时候都要强了,再要强也抵不过,时间的推移。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父母也开始看孩子的脸色了?什么感觉?

这是那些上了岁数的父母们,共司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几个曾何时,父母们年青力壮,为家庭、为儿女,风里来;雨里去,受尽辛酸。眼矁着儿女婚嫁单飞了。那副沉重的担子终于可以放下来了,他们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喘口气了。然而,时代的节奏,生活的巨变,使他们的儿女们都无形地受到了紧迫的压力,为了生活,为了将来。儿女们大部分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可想而知,子女们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性情与习惯,都与父母辈有很大的代沟。久而久之。父母们为了迁就子女的生活态度,不得不放低身段与资态,小心亦亦地察颜观色,生怕有半点不周,会惹的子女们不高兴。总之一句话,为了大局,为后辈人的幸福,他们甘愿牺牲自己来成全子女们的幸福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