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如何看待江苏省?

诚是外省人,到过江苏,江苏给我的印象深刻。苏北人相对于苏南人比较粗犷,女人说话大声又粗语,卫生状况不好,也比苏南人安逸,但做事勇敢。苏南人说话细声细语,柔软入耳,人比较勤劳,脑子灵光,比较精明。

江苏由于地理环境在全国来讲,有比较优势,经济发达。

外省人如何看待江苏省?

我对江苏人还是有很深刻认识的,想想决定先说好的,再说不好的,万一看不完,还能少得罪点儿人。

1)我的业务伙伴中江浙人居多,交往久了,关于这两个地方的人做生意的风格我有个总结。比如说一个打火机,江苏人和浙江人都报价1块钱,你还价到9毛。江苏人会很认真地和你讨价还价,谈不下来宁愿不接这个单,但如果最终接受你9毛钱的报价,那么给你的东西至少是值8毛的。浙江人也会和你讲价钱,但比江苏人要爽快很多,甚至有时候再低点儿也能谈成。但如果同样是接受9毛钱的报价,给你的东西能值7毛就不错。和江苏人做生意,可能不会太开心,不会太省心,但一定会很放心;

2)我曾经就江苏人和山东人合伙做生意这事儿进行过研究。几个铁哥们商量着一起做点儿事,酒桌上商量好了,你出资金,他出技术,我出资源和市场,个个都是热血沸腾,信誓旦旦。喝完酒回去,江苏人就按照说好的分头准备,不管最后成不成,前期很快就能张罗起一个摊子来。而山东人呢?喝完酒回去,基本上没人再提这个事儿了。即便有人还想进行下一步,就发现原来讲好的事情会有很多变化和托词。所以在山东人看来,酒桌上是谈感情的,不是谈事情的。江苏人务实,肯干,能吃苦。

3)江苏的地域经济差别较大,从而造成江苏人的地域偏见比较严重。前几年经常从江阴大桥过江,感觉长江两岸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几年没怎么走,可能会好一些。另外,在我个人的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徐州也属于江苏省是个很怪异的存在,总是感觉应该更适合河南的味道。当然,这是我个人感觉,没有什么依据的。

我曾经服务过一家苏州的公司,当时公司在山东的枣庄和江苏的新沂都有分厂。在与苏州本部同事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这两个地方的态度几乎一样,多多少少都有些看不上。至于苏南苏北的说法,这个也已经有过很多讨论,我不想掺合。

总体上讲,我还是很喜欢和江苏人交往,也很喜欢江苏的一些城市。如果有段时间不过江,心头就总是有那首诗句萦绕,“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最后,我是山东人,老家是潍坊的一个县城,目前定居青岛。

外省人如何看待江苏省?

我是江苏人,严谨一点来说是苏北人,这很重要。

从小学到高中是没什么机会接触到外省人。读大学在外省,第一个关心我是哪里人的是我女朋友。听说我是江苏人的时候,我能从她表情中想到她那一刻在想什么。然后就开启了她的一百练问。"江苏是不是一马平川,可以从北看到南?",“江苏是不是大部分人家都是住别墅开豪车,但你好像很穷”,“江苏是不是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江苏是不是很多大公司,大工厂?"对于她这个从来没出过省的湘妹子提出这些疑问我是一点不奇怪。但是好尴尬,不知道怎么回复她,或者说不知道怎么让我的回答对她的打击轻一点。

我告诉她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苏南城市确实很发达,这点从GDP也能看出来,但是像连云港,徐州,盐城等苏北城市要相对落后一点。而不幸的是本人就身处苏北。她还是没啥太大的概念,直到我带她游览了大部分江苏城市之后,她的内心才开始后悔起来,后悔咋不找个苏南的[捂脸]。

不过我的岳父岳母等娘家亲戚来过我们家之后,他们还觉得苏北也是发展的不错的。可能相比较南方要落后一点。

近些年来,我自己也定居在了苏州,反观苏北确实外流人口太多了,年轻人很少还在老家的,基本都聚集在苏南几个城市。过年返乡的也越来越少了。农村显得更加萧条冷清。反观南方城市,汇聚了各种重工业企业,有好多老家的亲戚朋友在南方干的风生水起。苏南不仅汇聚了苏北的劳动力,同时也吸引着周边省市的人口,我所在小区里面定居着好多安徽,河南,内蒙古,云南,重庆的人。所以越发达的地区会更发达。江苏南北的差距只会扩大不会缩小。

外省人如何看待江苏省?

我是山东人,和江苏是邻居,几个方面来讲吧

1、经济方面,江苏很强势,这些年来江苏一直压山东一头,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不过江苏山东有个共同点就是发展全面,好像两个省的所有地级市都是全国100强。

2、文化方面,江苏也很优秀。南京六朝古都不用说,还有苏州扬州精致的江南园林文化。

3、人的方面,感觉江苏人比较优雅随和,有文化涵养,相对我们山东这边的豪放派,我更喜欢江苏人的性格,尤其是江苏的女性,普遍有江南女子的知性美。

外省人如何看待江苏省?

我大学是在江苏南京上的,毕业之后在南京工作了几年时间,江苏所有的地级市我都到过。

作为一个外省人,我是这么看待江苏的。

1、经济发达。

一直以来江苏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最近几年经济规模一直位居全国第二的位置。

而且江苏的这种经济发达跟广东还有点不一样,江苏是整体都比较发达,比如GDP规模最小的宿迁市,目前GDP都达到3,000亿以上,可以说各地的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总体都比较发达。

2、人才辈出。

江苏自古以来就出人才,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人才,比如古代的项羽、孙权这些都是江苏人;近代以来诞生的名人就更多了,比如周总理、梅兰芳、徐悲鸿、叶圣陶、朱自清、华罗庚等等。

再比如在两院院士当中,江苏籍的院士是最多的,有超过400人。

另外在商业领域,江苏籍的企业家也非常多,比如刘强东、俞敏洪、董明珠、柳传志都是江苏人。

在文体领域,江苏籍的人才就更多了,比如明星方面的汪涵、韩雪、张馨予、刘嘉玲、李沁、朱亚文等等;

3、靓女比较多。

自古以来江南就盛产美女,从整体来说,江南地区,特别是苏南一带的美女确实比较多。

4、江南水乡。

江苏是非常知名的江南水乡,有很多古代的小镇,而且有很多历史景点,比如周庄、同里、甪直等等。

5、教育发达。

一直以来江苏的教育都非常发达,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普通的基础教育都处于全国前列。

我们以高等教育为例,目前江苏总共有167所高校,这里面有很多知名的大学,比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南京理工,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等。

6、交通便利。

江苏本身经济非常发达,对应的在交通建设方面也非常发达,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航运,都是四通八达。

在公路方面,江苏省内的高速公路或者省级道路方面都非常便利,大多数地方都已经通高速;在铁路方面,虽然江苏的铁路里程并不是很高,但有很多线路都通往全国各地;在水运方面,江苏位于长江出海口,境内还有京杭运河,有临海,所以省内有很多大型的港口,水运非常发达。

7、人比较精明。

我接触的江苏人很多,给我总体的感觉是江苏人很聪明,而且有时候比较精明,这种精明能够让江苏人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8、地理位置好。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不仅是自然条件比较好,境内主要以平原为主,而且水系发达,另外江苏位于长江出海口,可以连通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而且江苏刚好位于我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临近上海,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所以整体的地理位置是非常优越的。

外省人如何看待江苏省?

本人江西人,在东北的时候经常被误认为是江苏人,可能对北方人来说,名字太难记了

前一秒刚说过我是江西,下一秒他们就会说你不就是江苏的吗,我一直以为你是江苏人。有时候熟人也会冷不丁说一句南京是不是挺好玩的,我只能呵呵,江西省会是南昌好吗。

或许就像我们南方人搞不清楚,东北三省哈尔滨、长春和沈阳分别是哪个省份的省会一样一样,不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对其附近的人文地理都不太了解。

但是从他们的反应来看,江苏确实比江西有名的多,几代国都南京也更是碾压八一起义的南昌。就像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争南大的名头一样,后者只能作为一个笑话而存在,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江苏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江苏有钱,人均gdp肯定排在省份全国前三,江浙沪地区有名的包邮区。令人可恨的是江浙沪里面的江并不是江西,作为唯一两个江开头的省份,江西实在是悲催。其实相濡以沫,不如相于“江湖”,指的是江西和湖南啊,“走江湖”这个词也是因为以前的人喜欢在江西和湖南两省之间流动,所以叫走江湖。

江苏省各个城市小桥流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也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古城,还有南京板鸭,令人口水直流,还有南京鸭血粉丝真的是全国盛名了,(我只能说江西南安板鸭也很有名,你们也能试试)。因为我的嫂子是江苏扬州高邮人,对江苏还是有一点了解,我知道江苏人的方言也是和江西一样非常难懂,对外地人都是外国语一样的存在。

我知道江苏苏北和和苏南的差别很大,对于苏北我只知道周恩来是江苏淮安的,还有京东的刘强东是宿迁的,他的塑料普通话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哈哈。

还有连云港,我原来一直以为是山东连云港,后来才知道连云港市江苏的。

至于南通,我曾经听一些小商贩说到,南通这个地方,虽然名字普通,但是好像轻工纺织业也特别发达,他们经常在南通进货。

常州不太了解,我有个同学在常州读常州大学,只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徐州就经常出现在民国的一些抗战电视剧里面了,蒋介石仿佛那时候挺重视徐州,哈哈,可能是个军事重镇吧。

至于无锡,我最喜欢的就是无锡的秦淮景这首歌了,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喜欢上这个咿咿呀呀的调子,很有南方女性的气息很有魅力的声音。

其他我就不知道了,只是每天起床喝粥的时候来一个高邮鸭蛋真的很过瘾。

希望喜欢江苏的朋友们,也多来江西看看,江西太穷了,哈哈希望你们来这旅游消费,多做一做财政转移,给老表们一条活路。

祝好两姊妹省份,毕竟咱在清朝的时候,两江总督直管,我们也是一家人嘛。而且两个省份文化地理气候上相似也很多,姑娘们都是小家碧玉,小伙子也都是文质彬彬。

希望两江省都越来越好[憨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