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照顾,要是你会愿意吗?

没愿意不愿意的,照顾赡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由于子女各自家庭情况不同,只能是有力又有时间的天天陪伴照顾,没有时间的只能出钱,这样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能过的尽可能好点。如果大家都没了时间,那只能都出钱,高价雇人照顾老人了。

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照顾,要是你会愿意吗?

老人老了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多子女家庭可以选择由一个子女去照顾,其他子女出钱给照顾老人的子女,完全可以,但兄弟姐妹之间要达成共识,我的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就是由我大哥大嫂他们直接照顾的,我们兄弟姐妹召开了家庭会议,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照顾我父亲的条件,大嫂当时在家里的附近做工,当时我们三兄弟各人先出3000元,二个妹妹各人1500元,五个孙男孙女与二个外孙,因为我的小女儿在读书还没有上班,其他六个孙子辈的各人1000元,合计18000元,半年后父亲走了。

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照顾,要是你会愿意吗?

这个问题很难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同事媳妇姐妹四个人,他丈母娘有一套房子,退休金3千多元,今年81岁,身体健康还行就是有点发呆。他们夏天时开会商量如何管理母亲的问题,大前提是再不能让老太太一个人生活了。大女儿在省会城市退休,她说自己身体不好照顾不了,愿意出钱。其它三个女儿异口同声的都说愿意出钱。征求她母亲的意见是否愿意到养老院去,她妈说死都不去。二女儿在另一个地级市帮她女儿带小孩,带着母亲不方便,二女婿老公说他可以出力干活,一个男人不方便经管丈母娘。同事是三女婿和丈母娘往同城,他媳妇也在带3岁的孙子。老四是小女儿离婚了还在上班,也在同城。大家都把目光看向同事一家。同事说这么多年也是我们大多数时间在照顾老太太,也该轮到大家轮流专门照顾老太太了。你们谁要专门照顾老太太,存款/房子/退休金都属于谁,我再每个月补贴一千元。商量后其它三个女儿还是不干。协商结果最终是丈母娘住在他家,请一个保姆,其它三个女儿各出一千元,有空了来陪老太太。同事说道:从心里他们也是不舒服,但问题总得解决。

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照顾,要是你会愿意吗?

我愿意,我婆婆就是我照顾终老的,我们家兄弟姐妹九个,当时婆婆是大腿骨折,由于年龄大了,又骨质疏松,不能做手术只能静养,但照顾日常是个问题,我们也看几家养老院,还有康复中心,实在不刃心送。

当时真的难倒了全家人,大家都有事,退休了的要带孙子,没退休的要上班,还有就是条件都不太好。真看不得大家愁眉苦脸的,是我自己提出辞职回家的,但唯一的要求就是大家帮我交养老保险,真是无法形容当时全家人的那个高兴劲。

一个家庭必须要有人愿意承担。

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照顾,要是你会愿意吗?

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照顾,而那个人是我的话,我不愿意。

我身边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况。都是儿女比较多的人家,其他的儿女都很忙,或者说都在工作,总有那么一个没有工作,就在农村种地生活的子女。但是,现实的是,在身边的那个,总是不是老人所喜欢的,或许曾经喜欢,可是,经常见,情感的表露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如果远方的子女回来了,这种落差就真的让很多人受不了。

远方回来的子女,可能一年回来一次,可能半年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总是要把常在身边的那个多买些东西,或者多给些钱的,有些父母就觉得谁买的东西多,谁给的钱多,谁就更孝顺。丝毫不记得自己有个三病两痛的时候是谁在身边照顾。

更要命的是,如果其他兄弟姐妹出钱让你照顾老人的话,他们莫名的有一种想法,收了钱,你就不要想着你是在帮他照顾父母,而是他请了一个保姆照顾父母。如果再遇到一个拧不清的父母,在你兄弟姐妹面前哭诉你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或者什么时候对他语气不好啦,什么时候做的饭他咬不动啦等等,听起来是小事对不对,但是这就是他们认为你不孝顺的依据。你还没处说理去,因为你确实凶他啦,确实有一次把饭给煮硬了呀。

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愿意接受兄弟姐妹出钱让我照顾父母这个建议的,如果我愿意照顾父母,那我就一直照顾着,如果不愿意照顾,那就大家轮流一起照顾,绝对不会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照顾,要是你会愿意吗?

慧娟的母亲离世时,她刚从单位退休。自己就自告奋勇地去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她后悔不已。

朋友慧娟家里兄妹三人,大哥已经60岁了,二哥53岁还在单位上班,那时她从单位刚退休,儿子刚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

当时她的父亲86岁了,因为高血压引发脑梗后,遗留下了腿脚行动不便的后遗症。

比父亲小几岁的母亲身体尚好,怕给子女添麻烦,母亲就一直照料着父亲。兄妹三人谁有时间了,就回去帮忙照顾一下。

父母都有着不错的退休金和医保,他们自己也有一套100多平方的房子,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艰难。

慧娟怕母亲照顾父亲辛苦,就经常回去帮助母亲照顾父亲。母亲觉得慧娟是一个能指靠的孩子,就把自己的存折和密码都告诉她,怕自己年纪大了糊涂。还总是在她父亲和两个哥哥面前夸慧娟的孝顺。

三年前一向身体硬朗的母亲,因脑溢血突然倒下了,没有几天就去世了。父母有存款,住院费和丧葬费,都是用父母的存款,兄妹几个也没有什么矛盾。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不能自理的父亲有谁来照顾,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父亲只央求说,只要不把他送去养老院,都愿意听子女的。

大哥因为有高血压,连续在医院十多天,身体已经吃不消病倒了。二哥也要上班去了,慧娟看两个哥哥都有难处,就说:“你们两个都忙,我现在也不上班,就由我先照顾一段时间再说吧!”

两个哥哥当然没有意见,慧娟的老公白天也上班,儿子刚结婚也没有孩子,家里也没有走不开的事情。

慧娟就天天在家陪着父亲,白天给父亲洗衣做饭,天气允许的时候,搀扶着父亲到外面晒太阳、遛弯,晚上他老公有时和她就住在父亲家里。

一转眼两三个月过去了,两个哥哥也经常买菜回来看父亲。父亲也许是失去老伴的原因,身体也比以前更差了,常常一个人发呆和自言自语。

有一天两个哥哥都在,父亲说:“慧娟天天照顾我,我把房子和存款都给她留下,以后就由她来照顾我吧。”

两个哥哥面面相觑,然后都看向慧娟,慧娟也一头雾水。两个哥哥的眼神带着蔑视,不信任地说:“我说你你们积极来照顾咱爸,原来你有这么大的私心,平时爸妈偏心你就算了。你要是不说,咱爸根本不会这样的想法。”

慧娟百口莫辩,好像她照顾老人就是图财。父亲从来没有给她透露过这想法,自己照顾父亲都是心甘情愿,从来没有想过要父亲的房子和存款,何况自己家境殷实,儿子的婚房也是全款购买的。

慧娟连忙说:“哥,我平时是啥人你们都清楚,本身想着大哥身体不好,二哥上班走不开,嫂子们来照顾多有不便,我刚退休闲来无事就想着先照顾一段。我自己家里有住房,再说我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也照顾这几个月了,不行咱们就轮流照顾咱爸,我已经照顾这么久了,明天开始大哥先来照顾。”

兄妹几个不欢而散,大哥想着是自己是老大,就去照顾老人。他一去才知道,照顾一个不能自理的老人,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象里的那样简单。

慧娟回去和老公说了两个哥哥误会她的事,老公就说:“你照顾这一段时间已经尽心了,出力不讨好也就算了,怕你一个人照顾,老爷子万一有个啥事咱也不好交代。以后还是轮流照顾好,哪怕轮到你我去照顾都行。”

有一天上午,慧娟照例来看父亲,她走到二楼的家门口,看见门开着。进屋找了半天也没有看见父亲,只有大哥躺在床上迷糊。

兄妹二人就赶紧到附近去找,腿脚走路不方便的父亲应该走不远。全家人总动员,找了将近半天才在公园里找到。

而且父亲还似乎不认识他们了,自言自语地叫着老伴的名字,不停地说:“你出门半天咋还不回来,孩子们都饿了等着吃饭上学了。”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老头糊涂了,房子的事情可能根本不是妹妹的主意,是他们错怪了慧娟。

兄妹几个坐下来本着解决父亲的养老问题,都说了自己的看法。因为现在老人痴呆,肯定不能让他一个人居住,在陌生的环境里怕父亲没有安全感,也更不适合去养老院了。

两个哥哥都说:“要不我们两个每个月拿出来3000块钱,你先照顾着......”

没有等两个哥哥说完,慧娟就说:“不行,要是没有照顾咱爸这段时间,我也许会答应。经过这一段时间,我才知道照顾一个不能自理的老人,咱妈得是多么不容易,我看咱们几个就轮流照顾吧。”

因为二哥还要工作,最后他们终于达成了共识,找一个可靠的住家保姆,费用在老头的退休金里面支取。老头将来住院费和其他费用几个人平均分摊,房子到老人下世后出售也平分。

买菜、生活用品等费用,每个人轮流一个月购买,保姆专心照顾父亲,就是出去也全程陪同。兄妹根据自己的时间,尽量多回来尽孝。

在亲戚的引荐下,郊区的一个50多岁的女人,来家里做了住家保姆。女人踏实勤快,照顾父亲也尽心尽力。

因为分工明确,几个兄妹便也没有什么矛盾。慧娟还是会经常回去,做父亲爱吃的饭菜。老人清醒的时候陪他聊天,她也当成了自己该尽的孝心。

即便这样老人的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脑子也越来越糊涂了,后来就不能走路了。就是用轮椅推老人出去也要有人帮忙,连大小便也失禁了,他们就给保姆加了工资。

今年初老人就不停地在住院,虽说有保姆帮忙照顾着,他们兄妹都累得够呛。今年5月份慧娟89岁的父亲去世了。慧娟就说幸亏当时没有答应哥哥自己照顾老人,要不这几年都要把我累垮了。

老人不能自理,如果其他子女出钱由其中一个人照顾,要是你会愿意吗?

我也不同意。还是让兄弟姐妹轮流来照顾吧!这样都可以有休息的时间,兄弟姐妹间也不会有矛盾,如果自己有心可以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孝顺老人,毕竟孝顺父母是不需要攀比的。

写作最后: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在孝顺父母的事情上,子女不要攀比,不要让父母心寒,更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垂足顿胸去后悔。愿天下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