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军训教官喊「yà ĕr yì」?这是哪的方言?

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担任教官?一定是当学生时不是个好学生,连国语都讲不好,什么年代了,普通话在全国普及都近70年了。

为什么有的军训教官喊「yà ĕr yì」?这是哪的方言?

「yà ĕr yì」,在很多部队都是这么喊的,这是多少代军人总结留传下来的经验,这么喊不是因为方言干扰,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您可以试着用标准发音喊“一二一”,你会发现喉咙牵动声带时的感觉,再试着加大音量,你会感觉嗓子很难受,训练时,教官要喊很长时间,如果是按标准发音,教官没十分钟下来嗓子就哑了,所以,他们慢慢的找到感觉,把发音稍加改变,可以大声发音而不至于影响到嗓子,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也有发“yid er yid”,发这个音的更适合丹田发音,也叫腹部发音法,可以很好的保护嗓子哦,有机会您也试试吧。

为什么有的军训教官喊「yà ĕr yì」?这是哪的方言?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是退役军人。别说是高中大学军训教官喊口号是这样的,仔细想了一下,在部队里也是这样喊口号的。

题主说这是方言,实际上不是的。因为在部队里都是这么喊的,口令是军队队列和战术动作的语言指令。通过指挥官或者教官喊出来,军人必须无条件执行就是。

那么为啥口号都喊“ya er yi”呢?我是这么理解的。

这个口令按说是1-2-1,是队列起步和跑步的标准指令。为的就是让队伍整齐划一,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如果按照标准的数字读音发音,那么势必第一个音就是高音和细音。

第二个反而是粗放音,第三个又是高细音。这个步骤喊下来,人的嗓子是受不了的。如果是按照“ya er yi ”这么喊,除了能区分音节,还能有效保护嗓子。

第一个音是呀,可以轻声喊出,第二个音是粗放音节,第三个音节虽然是咦,这个按照部队里的叫法,就是从胸腔里发出的爆破音。

这样一来,铿锵有力之外还能有效的保护嗓子,不至于在同样的发音方式上破坏嗓子。

就像唱歌一样,真嗓子和假嗓子类似,这个口令叫法我们也能有区分。这个可以大家私底下尝试一下,能增加自信的。

以上内容就是我的回答,不知道我的这个分析大家同意吗?有不同意见的,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谢谢!

为什么有的军训教官喊「yà ĕr yì」?这是哪的方言?

我感到,说军训教官都喊「yà ĕr yì」是对军人的误解和侮辱,做为一名有过二十多年军龄的曾经的军人,我有资格评判这句话。并且在我从军的二十多年里,我接触过成百上千的训练班长,从来没有一个人喊过「yà ĕr yì」。

有人认为军训教官在训练时喊「yà ĕr yì」,我想可能是起源于早年的一些小品。尤其是一个名叫孙涛的演员经常在小品中扮演军人喊「yà ĕr yì」,且不说演技如何,单就他浮夸的动作,就严重损害了军人的形象。

事实上,军队条令规定,军人在行进过程中,指挥员要用“一、二、一”的呼号来调整军人行进的步伐, 而不是「yà ĕr yì」。

再次强调,军人没有「yà ĕr yì」,只有“一、二、一”,请不要拿军队的严肃性来开玩笑。

为什么有的军训教官喊「yà ĕr yì」?这是哪的方言?

这是部队分列式训练中,教官领操时发出的口令,一二一,一二一。当你听熟了的时候,教官与士兵的口与耳协调的时侯就是你说的腔腔。这时你就是一个标准的兵哥哥了。

为什么有的军训教官喊「yà ĕr yì」?这是哪的方言?

121的喊法据说来自于黄埔建军时的操典,在解放军部队中,标准的“121”按专用数字发音,应喊为“幺二幺”,只是在常年的训练中走调了。我军对此也没有什么刻板的规定,加上过去老兵普通话水平差,南腔北调什么样的都有,逐渐就传成了现代的样子。

早期解放前部队比较繁杂的时候,甚至有“左右左”的喊法,解放后一些民兵训练也用到了左右左。

按照我对原四野老兵的交流,至少解放前他们部队已经在使用121的口号,而且也就是现在“药二呀”的发音。

这种口音的源头被认为来自山东,因为四野山东的干部非常多,他们被辽东的人称为“海南人”,甚至在四野还不存在的时候,山东话就已经在东北解放区的军训中蔓延了。

山东人对革命的贡献非常大,从入东北开始,有三万基干团入东北,后来林林总总不知道过去多少人,这些人在拉起东北解放军的老架子后,不可避免的将方言给融合了进去,构成了部队的口号风格。

就这样“药二呀”在部队形成了传统,有这种发音的部队,基本进来一个训一个,大都是这种发音,久而久之,后面的战士全都跟着学,跟着发扬传统了。

而且还形成了一套不知什么时候总结出的理论,即:药二呀的发音更科学,更省嗓子,跑动过程中喊号子也可以配合呼吸,都是开口音,长着大嘴喘气吸气就能出口,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

所以,许多人听的都是“药二呀”,而不是标准的“幺二幺”了。

某些读音还有反着来的,反正药二呀还是呀二药都差不多。

根据老王这些年在不同部队看过的情况,也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在“药二呀”,喊“一二一”的部队一样很多,且他们也有一套“省嗓子”的理论,即:“一”音放轻放快,快速带过,“二”字放长,拿来吐气。听起来就是“姨-耳~姨-”。

除此之外,听到过的还有“幺两幺”,都用的短音发音,没一个拖音,音长也就眨眼那么长,跑操的时候仿佛就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不怎么清澈洪亮。

标准普通话喊的也不是没有,这些年还见着不少,民兵,机关单位,警备部队用普通话的较多,开口就是字正腔圆的“一二一”。

总而言之,121口号的不严谨演绎也算是部队的特色,部队就是这样,唱歌,喊口号,哪个是真按照实腔准调来的?不全是扔了舌头吼出来的么?这样才有雄壮之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