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我应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一起住吗?

最好不要。

我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我应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一起住吗?

房子是资产,当然要留着,卖了就断了后路。花无百日好,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过不好还可以回到自己的窝。

房子若在城市里,可以出租,赚点生活费。若在农村,可以保留宅基地未雨绸缪。国家都禁止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就是为了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今天你把它卖了,未来很难用这个价格买回来。我在16年用300万在买了套别墅,中途每年都听到房子要降价,要砸到手里的消息。去年初600万挂到二手房网上,人家最多只愿意500万成交,就从网上撤了,今年已经涨到890万了。看得长远,会或得超额收益。

我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我应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一起住吗?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你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你准备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儿媳妇一起住,我觉得是不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你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只是帮忙,儿子儿媳妇儿没邀请你常住,这个忙,可以帮一年,也可以帮三年五年。一般情况下孙子上小学以后,你就完成了任务,因为到那个时候你孙子的课程你不一定能辅导,你的腿脚也跟不上孙子的步伐了,人老了要服老要示弱。

第二,应该给儿子儿媳一点压力,孙子上小学以后就由他们接送上学下学,而且儿子儿媳都是有文化的人,辅导孩子效果更好一些,也更方便一些,同时还能加强母子父子的感情,儿子儿媳会更有责任心。

第三,老家是你的根据地,人不管多老了,都应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窝,不跟儿子儿媳一起住,是给了他们放飞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是给了自己一个空间,不然的话,时间一长,哪有舌头不碰牙的时候?产生矛盾,自己灰溜溜的走,还不如自己有一个根据地,儿子儿媳把日子过好了,什么事都理顺了,你就可以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家。

我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我应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一起住吗?

我们小区有个五十岁多的奶奶,从农村老家出来,帮儿子儿媳洗衣做饭带孩子,当免费保姆。本来她尽心尽力干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儿媳不让她干了,让她走人,另外在小区附近请了一个三四十岁的保姆,将农村奶奶取而代之了。

左邻右舍都感到惊讶和疑惑:自己家免费的保姆赶出去,却甘愿每月花三四千块钱,请一个外人当保姆,而且这个保姆只干白天,晚上要回家休息,不是全天候服务的那种。究其原因,就是儿媳妇嫌她婆婆一到晚饭后,就将三岁的儿子丢给她和丈夫,然后下楼去跳广场舞,全然不体谅他们夫妻俩上班的辛苦和疲劳。

如果,假设,要是你也遇到了一个像我们小区的这个儿媳,义务保姆当了三年多,突然毫无商量地炒了你的鱿鱼,可是,你在农村的房产、家当已经卖了个一干二净,试问,你怎么办?那时,你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岂不悔之晚矣?

但愿,你不是上文的那个被赶走的农村奶奶,你儿媳也不是上文的那个儿媳!

我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我应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一起住吗?

老家不能卖。老家是割舍不断的乡愁 ,那留下了生活太多的记忆和永恒的情感。它是你为之奋斗了多半生的地方,有着你曾经太多的希望。它也是儿女成长的摇篮 ,儿女从那开始学步,开始长大,开始从那出发,奔向了工作的各各岗位。老家也是他们的根据地,它不但是我们的根,也是他们的根。

老家的好处很多。不管你是什么原因滞留在外面 ,还是漂泊了多久 ,也不管你多苦多累,只要你踏进老家的门,你都会长长吸上一口老家的空气,你所有的苦和累在那一刻就全都释然了。

只要老家在,不管你离去多久,乡邻们都不会把你当客人对待,更不会让你感到全身的不自在,因为你永远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这在以后的生活中,在你踏上老家的那一刻起,你就会感受到,感受到全身的舒适自在 。

有老家的感觉真好,这里不在一一叙述 。所以请你不要轻易舍弃老家,就让老家和老家的人们永远的牵挂着你,你也牵挂着它和他们吧!

我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我应该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和儿子一起住吗?

天下父母为了孩子,都是全心全意的付出,只要对孩子好,吃多少苦,受多少累,绝无怨言。

老人帮助儿子带孙子,苦点累点无所谓,但是不能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孙子有长大的一天,老人也年老体衰了。儿子,媳妇如果孝顺,心疼老人,会把老人留在身边,一起好好过日子。这样的结局很理想。

如果儿子,媳妇觉得老人已经完成了带孙子的任务,不愿意再让老人一起住,没有了自己的房子,没有了回去的地方,该如何面对?

还有,毕竟是两代人,有代沟,生活习惯不一样。没有了带孩子的事情,自己回老家过自己轻松自在的日子,舒服,安逸。这也是许多老人希望和喜欢的生活。

所以,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老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定的积蓄,如果老伴健在最好。这样可以随心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孩子们也乐意。

老人为了孩子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应该为自己而活了。趁着还有一些时光,高兴地生活,好好享受暮年的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