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四驱车越野性能比得过传统越野车吗?

电动四驱是未来四驱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四驱理念的延伸。但是否真的有必要在越野领域来区分电动四驱车与传统四驱车的性能高下么?笔者认为这是另外的一个故事,电动四驱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但主流并不代表全能,具体的事情由具体的机械去完成才是最理性的。

比如法拉利的发动机是燃油车领域标杆的存在,但它能拖动重卡么?或许配个传动比足够大的变速器也能实现,但燃油经济性、耐用性该如何解决?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摒弃掉思维中的那些主观情绪,无论多完美的技术形式也存在短板,它可以很好地实现很多功能,但这并不等同全能。另一方面越野永远成为不了主流的用车方式。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在市区道路上随机抓取1000辆车做样本,硬派越野车很可能连30辆都达不到。而在这30辆硬派越野车中,很可能经常越野的连3辆都不到。所以越野是极小众的用车方式、需求,虽然大家谈起越野都会津津乐道,但真正做到经常玩越野的非常少见。所以越野本身就是小众的需求、用车方式,那么让电动四驱胜任越野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越野的强弱并不完全看性能,稳定、耐用以及低廉的维护成本才是核心。比如被誉为越野之王的LC76,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实且耐用,没有多余的电子系统、四驱系统采用结构最简单的分时四驱、不挑油、零部件也相对便宜。这成就了LC76的强大,这是一个出于综合维度的考量,但比通过性能现如今很多硬派越野车都比LC76强。

但在茫茫戈壁想完成穿越,车辆耐用是最关键的,或许能从偏远地区弄到不知几号的汽油(含有杂质与水分),LC76是敢往油箱里加的,别的车敢么?配备电动四驱的电动车也想穿越一下戈壁?在无人区不想想到哪去找充电桩么?所以很多越野场景根本就不适合电动车去参与,更不用谈电动四驱有多强大了。一大堆电子元件在泥浆里泡着,想不出问题太难。

什么是电动四驱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一个变种的全时四驱结构形式,利用多片离合作为前后桥动力的耦合装置。原理在于利用多片离合将发动机扭矩的一部分传导向前驱动桥。分时、适时四驱的本质也都差不多,利用分动器或多片离合将发动机扭矩的一部分导向后桥或前桥。但电动四驱技术则不同,电动四驱利用前后桥布置的双电机来实现四驱,如果未来轮毂电机实现成熟,那么电动四驱可能会衍生到利用四个车轮上的电机来实现。

如上图所示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前后双电机的结构形式可以很容易实现四驱,还省略掉传动轴、差速器等传动部件,直接通过电脑来实现扭矩的计算、分配。这种布局方式更为灵活,它可以由前后双电机所组成,同样也可以由前内燃机、后电机所组成。比如丰田的E-four电动四驱技术就是在前桥布置燃油发动机,而后桥的动力源则由一台电机来实现。

电动四驱的优势在于更简单的结构、更容易的实现方式、更快的响应速度。最重要的是电动四驱能打破适时四驱后桥分配扭矩的上限。笔者为什么不愿意用电动四驱去对比全时四驱?因为就目前及未来对油耗、排放的限制,传统的机械全时四驱将越来越少,奥迪逐渐用电动四驱取代传统基于拖森的全时四驱技术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未来的主流是适时四驱,而电动四驱的普及所比较的对象也更多是适时四驱。

传统的适时四驱在有需要的时候将发动机扭矩的一部分导入后桥,多片离合压紧的过程时需要时间的,大概在0.12-0.15秒左右。而电动四驱在感知器进行计算到副电机开始运转只需要0.03秒。而另一方面为什么都说适时四驱不适合越野?多片离合起到耦合前后桥动力的作用,同样利用离合器片的打滑来起到差速器的作用,而滑磨则意味着产生热量,所以多片离合不适合长时间承受高负荷的滑磨,而越野却离不开扭矩。

而电动四驱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桥(或前桥)电机不存在多片离合的短板。所以在未来电动四驱将是非常理想的公路四驱解决方案,超快的响应、能承受更大的扭矩、更丰富成熟的控制策略就是其最大优势,因为在未来机械式的全时四驱会逐渐凋零。而电动四驱是取代适时四驱最好的方式,但用于越野就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

电机扭矩特性好,又不同于内燃机扭矩严重依靠转速,所以在越野的一些场景下电机的爆发力足够胜任。但在其它场景,比如啃泥及长距离穿越方面,电动四驱的劣势就出现了,啃泥需要很高的功率来维持,电机持续高功率放电是否有可能过载?一大堆电器元件经常在泥浆里翻滚出现问题的概率还是要比燃油车高,LC76为啥名气大?稳定是主要原因,电子元件少是关键。

而另一方面长距离穿越根本就不适合电车去完成,就像前文提到的那般茫茫戈壁到哪去找充电桩?当然一些混动车型所采用的电动四驱不存在续航问题,但用来越野如何保证其稳定性?越野环境是恶劣且极端的,所以越野能力的比拼不仅仅体现在性能,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才是最关键的。电动四驱在恶劣条件下的稳定运行能力远比其本身的性能更重要。空谈电动四驱的越野性能毫无意义,越野是个大框架,车身刚度、底盘刚度等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而不是单纯的四驱形式问题。

电动四驱车越野性能比得过传统越野车吗?

电驱动是新兴起的一种驱动方式,前后桥可以分别用两个电机单独驱动。相对于结构复杂的机械四驱来说,电驱动更简单更容易做到,控制也更为简单,但是电动四驱并不适合用来越野!

电机的特点是功率大,在散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的超载使用。其次电动机在额定功率内转矩并不随着转速变化而变化。

要知道内燃机的扭矩与转速有关系,转速过低扭矩发挥不出来,涡轮增压发动机转速超过1500r/min时才能够输出额定扭矩,不同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也是不同的。有些涡轮增压发动机转速到达2200r/min时才会输出额定扭矩,自吸发动机转速至少要达到3800r/min以上才可以输出最大扭矩。但是电动机就不一样了,电动机从零转开始就可以输出最大扭矩。只要转动哪怕每分钟几十转,也会输出最大扭矩的。因此用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动力表现会非常好。一台40kw的小电机可以带来1.5T发动机的动力,尤其是提速快、爆发力更强。

但是电机的这些优点放在越野车上就不行了!越野与乗用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简单的冲坡都算越野,那么两驱的轿车都可以做到:

不心疼车,使劲踹这种非铺装两驱轿车一样玩的转!电动四驱不可否认的就是攀爬能力强,通过能力强,如果不心疼车那么通过能力与硬派越野车相差无几,尤其是冲坡这种短时间大功率输出工况 ,是电动四驱的拿手好戏!

但是既然谈到了越野,就不可能只玩攀爬、冲坡,玩泥巴也是越野车的一个项目。

可以看到电动四驱并不适合玩泥

当然让一台都市SUV玩泥也是强人所难,上图的中车辆的表现绝对要比同级别的城市SUV好很多,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四驱SUV。而那种下河上河、泥洼里撒欢儿的情景就不是电动四驱的拿手好戏了!

并不是否定电动四驱,玩泥巴需要更高的持续扭矩。机械四驱可以切换到低速档位牺牲转速来放大扭矩来应对,而且内燃机在散热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持续输出额定功率,只要油箱内的燃油足够用,那么你就可以玩更长向时间。

但是对于电动四驱来讲,恐怕就玩不转了!不考虑降速提扭矩的事情,就一个长时间输出功率就是一个问题。汽车厂家宣传的上百千瓦的电动机,其实实际功率都不到100kw。就像前面说的,电动机短时间内是可以超载使用的。短时间内功率超一倍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散热跟的上。我们看一下电动汽车上采用的电机铭牌:

峰值功率120kw也就是厂家宣称限额最大功率120kw的电机,实际上额定功率只有65lw。因此电机以120kw功率做功的时候是有时间限制的,上面玩泥的电动四驱车就是因为电机过热保护而停了下来。因此电驱动可以玩加速、玩冲破,这些都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不需要持续输出高功率。

退一步来讲,即使可以持续高功率长时间输出,那么电能供应问题如何解决?

电机供电是由电池、发电机提供的。这类电动四驱车型电池容量只有19kwh左右,如果前后电机都工作在最高功率下,那么总功率达到290kw。19kwh的电池可支持多久呢?290kw的电机运行一小时就要消耗290度电,19度电只能供其运行四分钟而已!电机功率减半也只能运行八分钟而已!

可能有人说了,发动机可以发电啊?你要指望着在极端情况里用发动机发电来驱动电动机,那么你就会失望!发动机最大功率仅有140kw,而且还不能长时间满功率运行,去掉发电机损耗后两个电机分到50kw的功率,还要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发动机发电对电机来讲就是杯水车薪,和薅自己头发脱困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电动四驱系统,并不适合长时间大电流放电,并不适合玩泥巴,玩冲坡还是不错的。尽管如此,电动四驱系统通过能力、四驱脱困能力要比同级别的燃油SUV强太多,但是用来和越野车做比较就不适合了!

电动四驱车越野性能比得过传统越野车吗?

越野性能包含的因素太多了,电动四驱和传统四驱车比越野的话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续航能力

燃油车只要油表剩余油量超过一半,几乎没人会有续航焦虑。而电动车电量不是满格都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而且燃油车油量并不影响发动机动力输出,哪怕油箱里只剩最后一滴油了,在这滴油耗尽之前发动机仍然可以正常输出动力。而电动车电量下降后可能无法保证电动机大功率输出。

所以在这方面燃油车有优势。

2、可靠性

很多越野车都有不错的涉水性能,而且越野中也难免遇到底盘磕碰等情况。传统越野车在这方面有多年经验积累,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而纯电动车电池是最脆弱的部分,能不能应付这些极端路况就不好说了。

3、电动机的扭矩

电动机的扭矩有优势也有劣势。

电动机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很大的转速范围内输出相当多的扭矩,在通过长距离泥泞道路或者疏松路面时电动机可以持续大功率输出,通过性更强。而内燃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动力不足。

但是电动机的劣势也在于此。比如上图这种简单的泥泞道路,一般的燃油越野车基本上不怎么踩油门就可以轻松通过,但是电动机低转速扭矩就大量释放了,反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打滑。

比如上图,这是一个视频截图,视频里通过的是积雪覆盖的土路,路面硬度不算太差,基本上只要不是严重打滑车轮不会陷入土里。这种路很多城市SUV走起来都不算太难。而视频里的特斯拉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轮胎打滑严重,最终刨个坑把自己给埋进去了。

总的来说越野不光看车,更重要的是看人。技术好、会判断路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车辆的性能,扬长避短。而技术不到家,只想着靠车的性能去越野的估计开坦克也不行。

电动四驱车越野性能比得过传统越野车吗?

等野战部队敢采购电瓶车了,你才有资格叫越野

电动四驱车越野性能比得过传统越野车吗?

电动机因为在静止状态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扭矩也就是最大的力量输出,而内燃机要达到一定的转速才能获得最大的扭力,所以在日常驾车很容易让我们感觉电动汽车的提速更快更有力道。而且电动汽车理论上可以将电机装在轮毂上,动力输出更加直接,结构简单还省去了差速器差速锁等传统燃油硬派越野车的装备。但实际上电动汽车目前还是更适合装备城市SUV获得用于轻度的越野穿越更加适合。

目前电动汽车还少有搭配变速器,毕竟电机的输出比较宽泛可以节省不少空间车重量让给电池,所以从扭力输出来看虽然电动机可以输出静止时的最大扭力,但低速的扭矩还远远比不上硬派越野车挂上低速四驱时的扭力输出。

虽然电动机在布局和动力系统的质量灵活性上比燃油车有很大的优势,但电动汽车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短板就是车辆的自重,因为电池效率问题,目前的电动汽车都不得不尽可能的塞入更多的电池,这也让电动车的自重数据都很难看,这也会成为车辆在一些极端路况下脱困的短板。

电池的续航里程也决定了目前电动汽车的行程大部分还要精打细算,虽然标称的续航数据都比较好看,但实际在恶劣天候、路况下是谁都摆脱不了续航里程焦虑症的情况,所以那种随心所欲或专注于挑战自然的心境也并不适合电动汽车。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至少此时此刻电动汽车玩越野依然可能是充电大半天快乐不过10分钟。

电动四驱车越野性能比得过传统越野车吗?

越野性能牵涉到的东西可不止是前纯的四驱系统的表现,还有车身抗扭性、底盘刚性、动力持续稳定性等等的综合表现。

电动四驱的优势在于直接由电能去分配动力驱动,对比传统的机械四驱需要传动响应更快、更智能。如果是单纯的应付复杂路况时,短时间需要做到合理的动能分配,那有先天性的优势。而在应用上也是主要集中在城市SUV的纯电或油电混合型。而真正的越野所要应对的情况是极端复杂的,首先带电动四驱车型一般电池板平铺在车底的布局就非常不适合越野,万一电池板发生磕碰现象,那问题是可大可小的,所以慎重!

传统越野车的机械式四驱系统的优势在于动能的持续性和因需调整扭力的表现,简单说就是能刨。可以说如果是城市道路冰雪路面湿滑的情况,电动四驱反应更快更智能。但如果是路况比较复杂甚至极端的越野情况,那么电动四驱是不如机械四驱的。

越野除了对四驱系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离地、车身刚性、底盘抗扭、甚至轮胎的综合性能。所以越野车会用非承载式车身来保证能应对各种复杂路况。

所以总得来说,要分开来,单从四驱性能来看,电动四驱的反应速度和动能分配上是比机械四驱或智能。但带上越野就不单看四驱系统的表现了。

个人看法,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你坚持己见,更多选车用车分享请右上角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