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冷车启动磨损大,为何还要设置高怠速?不会加大磨损吗?

在相同的状态下、高转速造成的磨损一定比低转速更大(程度的比较,但要理解磨损程度高与磨损坏是两个概念),那么为什么发动机在低温冷启时、要将怠速转速设置的那么高?换句话说低温冷启怠速转速低一些、造成的磨损一定比高转速要更低,那为什么不将低温冷启怠速转速设置的低一些呢?

实际上低温冷启时的高怠速设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有比磨损更严重的问题需要去进行解决;比如环保因素的制约、比如是否能保证怠速的稳定(低温下保持怠速稳定是很难解决的问题),都比磨损更重要;环保不达标车子都没办法生产、更不用谈销售了,而低温怠速不稳定、发动机可能频繁熄火,这时候谈磨损多余,只有发动机能稳定运行时、才有必要去考虑磨损的高低,所以存在优先级、也必然要进行取舍;与高转速造成的磨损相比较,环保以及怠速稳定更重要,所以怠速设定就是低温冷启高转速、且温度越低怠速越高

高怠速第一阶段是确保三元迅速升温

400°是三元催化器转化效率最搞丢温度(加速化学反应不仅要有催化器、高温也重要),低温冷启时的三元催化器温度很低、几乎没有任何的废气转化效果,所以此时的排放水平是很低的,所以低温冷启时高怠速的第一阶段在于加速暖三元,这个阶段怠速转速一般会达到约1500转左右(北方冬季的转速,南方地区可能会低一些);这个阶段持续时间40秒左右,之后转速会下降,这种暖三元高怠速、在国五车上发挥到了极致!

平心而论1500转的怠速造成的磨损、肯定要比1200转或更低转速造成的磨损大,但没有任何办法、在环保规则的制约下,是必须要进行妥协的,磨损大是相对的、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发动机因低温磨损导致问题(无论热车、或者不热车,相反拉缸、抱瓦皆因高温、高转速、高负荷),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取舍、也就是为了保证排放宁可多几分无所谓的磨损;在这个阶段下,点火会滞后几度、如此一来燃料燃烧的能量更多转换为热能、而动能减少,所以个别车款即便是全新、低温冷启依然会出现怠速抖动!

高怠速第二阶段是确保怠速稳定

当第一阶段、接近1500转的怠速持续四十多秒后,转速会下降一部分、进入第二阶段,一般这个阶段转速会从1200转开始(不同主机厂的暖季策略,可能导致细微差异)、随着温度上升而逐渐下降;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暖三元、确保排放,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第二阶段怠速为何依然还是1200转左右的高怠速,这个阶段怠速低一些是否可行?怠速与温度又存在哪些关系呢?为什么温度上升、而怠速会下降呢?相信上述这些正是很多朋友所疑惑的问题!

怠速的高低与燃油的雾化程度有关系

从表面上看怠速高低与温度高低息息相关,但实际上影响怠速转速的是燃油雾化水平,而燃油雾化水平则受到温度的影响;可以这么去理解,低温下燃油雾化水平差,所以怠速转速更高、只有这样可以保持怠速稳定,再思考下常温时、怠速为什么那么低?实际上就是常温时燃油雾化水平正常、所以发动机保持正常怠速即可,也不用去提防加浓喷射时产生的负面影响、自然用不着高怠速了、高怠速在系统加浓喷射时,更多起到一个调整、缓冲的作用,来保持怠速稳定,注意冷启搞怠速、并不是需要热车的标志,仅仅是针对燃油雾化差的一种应急策略!

低温冷启时、燃油雾化差(如上图所示),比如低温时每一份燃油雾化只有平常的10%,那么确保一份燃油完全雾化该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喷10.份燃油(10*10%=1*100%的道理都明白吧),这就是加浓喷射的意义、也是内燃机低温冷启时必然要采取的手段;只不过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车子卖到全球各个区域、所添加的汽油也各不相同;有的偏重质一些(雾化很差、受温度上升影响小),而有的则偏轻质(雾化受温度上升影响小),所以加浓喷射又会引起新的问题!

高怠速转速的缓冲意义

重质燃油:重质燃油雾化水平很差、即便系统加浓喷射,依然有可能导致混合气偏稀,而混合气偏稀的后果就是跌转速,转速跌得太快则怠速不稳定(抖动严重)、甚至熄火;遇到这种情况时,系统需要做的就是增加燃油的加浓倍数、来拉高混合气浓度,只不过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换句话说系统需要在机器出现怠速不稳、甚至熄火前来拉高混合气浓度,那么如此一来怠速转速低了根本来不及!假如冷启怠速600..转。一旦混合气稀了、跌个200转可能导致机器熄火,而如果是1200转呢?下跌了200转、还剩1000转依然保持怠速稳定,所以这就是高怠速的缓冲意义,为系统拉高混合气浓度提供了时间上的缓冲、余量

轻质燃油:当燃油偏轻质时、受到温度的影响就比较大,可能前几秒还处于偏稀的混合气后几秒浓度就大幅度上升(因为机器的温度是逐渐上升的),混合气浓度迅速上升、同样会导致发动机怠速不稳甚至熄火,那么此时系统该采取的策略就是继续拉高转速、增加空气的流速来稀释混合气,假如需要拉高到1700转才能保持住稳定、而怠速为1200转时,上升500转即可;而如果低温怠速600转、上升到1700转要经过1100转,耗时太长、很可能转速还没拉起来、就已经因为混合气浓度太大而导致熄火了!

所以冷启高怠速一为了快速给三元升温,二为了在低温下保持怠速稳定;在这两个先决条件面前,转速高低带来的磨损差异根本不值得一提,解决问题有先后、讲究的是个取舍;怠速都稳定不住,还谈什么磨损呢?只有怠速稳定进行,才能考虑其它问题对吧?所以冷启高怠速是为了暖三元、为了保证怠速稳定,虽然更高的怠速必然导致磨损严重、但是相对的,现在的车子没有因为冷启动磨损导致损坏的,拉缸、抱瓦都是在高温、高负荷、高转速时油膜破裂所导致的,而低温下机油粘度大、油膜后而不存在油膜破裂的可能性,所以转速高点低点差异不大!

既然冷车启动磨损大,为何还要设置高怠速?不会加大磨损吗?

谢悟空邀请!

冷车启动磨损大,这种说法对于现在汽车来说,是站不住脚的。其实这种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年代。

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高速公路在中国才开始建设。那时候车辆技术状况较差,一跑高速就抛锚。主要是润滑跟不上,抱瓦拉缸现象很多。原因是当时的润滑油质量达不到车辆高速行驶的要求,再就是机油泵压跟不上。特别是冷起动时,机油从机油泵到润滑点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容易拉缸抱瓦。

这样的想法大有人在。而现在车辆润滑相当快,冷起动时,瞬间润滑油可达到各润滑点。特别是部间油膜的形成可以长时间保证润滑。所以说,现在车辆大可不必担心车辆冷启动时的磨损,可以说忽略不计。

由于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在90一95℃,设计为尽快提高发动机工作温度,设计了节温器和怠速马达。就是为了发动机温度尽快上升。另外,冷启动时,怠速过低燃油燃烧不完全,排放会不达标,所以尽快提升湿度后减少排放。大家应该都有感觉,早晨启动发动机时,排气管气味很重,温度上升后就好些,实际上就是燃完不完全的原因。

一般冷启动时,怠速在1200转/分钟,温度上升后,逐步下降到800转/分钟。当然,也不能过高。润滑油到各润滑点虽然很快,但也要时间,所以冷启动瞬间如果高转速,肯定会加速机件磨损的。所以设计者设计在1200比较合理。

不要把发动机看得太娇气,也不要过分加油门。一切按正常操作即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既然冷车启动磨损大,为何还要设置高怠速?不会加大磨损吗?

现代汽车高怠速在冷车时都会设置高怠速,温度越低,怠速越高、时间越长,这样做不会增加发动机磨损,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使三元催化器迅速升温,达到工作温度

三元催化器使用稀有金属作为催化剂,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发动机的废气中含量较高的CO、HC和NO转变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三元催化器需要至少200℃才能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发动机在冷启动时会提升怠速,使发动机迅速升温,提升尾气温度,使三元催化器升温。

2、使发动机迅速升温,降低摩擦阻力

基于热胀冷缩的考虑,发动机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匹配间隙是优先考虑到发动机在工作温度下的运行工况,而相对应的,在低温时,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匹配间隙相对较小,阻力较大,实际上,发动机冷启动时60%的动力都被用来克服阻力做功,而在冷启动时,提升怠速使发动机升温,可以使发动机零部件间隙达到最佳匹配,降低阻力,减少磨损。

3、使机油迅速达到工作温度,降低磨损

机油在低温时流动性较差,特别是临近机油的倾点的低温环境,机油几近凝结,此时机油润滑能力无疑是很差的,而在这个温度下运转时间越长磨损越大。北方的朋友在冬季启动发动机时,会发现发动机怠速时间比夏天长很多,这实际上是通过发动机内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控制怠速运转的一种程序。

4、高怠速可以增加油泵泵送压力,使喷溅润滑效果更好

发动机低温时,机油粘度较大,发动机低温高怠速运转可以增加机油泵的泵送压力,使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部位形成有效油膜,降低磨损,此外还能增加喷溅润滑效果,使气缸壁、活塞销等部位得到良好的润滑。

既然冷车启动磨损大,为何还要设置高怠速?不会加大磨损吗?

冷启动高怠速肯定会增加磨损,但是为了排放达标又不得不如此设置。

冷启动排放差

“只有汽油完全蒸发并且与空气充分混合后才能实现完全燃烧。”

这句话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因为很多人认为汽油只要雾化充分就能完全燃烧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充分的雾化只是完全燃烧的第一步,雾化可以让汽油颗粒变得更小,更有利于蒸发。如果汽油蒸发量太小,那么混合气就会变稀,火花塞无法成功点燃,发动机就无法启动。

汽油蒸发性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汽油蒸发性越差。冷启动时发动机温度低,汽油蒸发量太少,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多喷点油,提高蒸发量,保证混合气有足够的浓度,这样发动机才能顺利启动。

所以发动机冷启动时气缸里的物质组成是这样的:一部分是汽油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它们可以被火花塞点燃,另一部分是没有蒸发的汽油液滴。点火后混合气首先燃烧,而汽油液滴由于体积大,而且没有充足的氧气助燃,所以这些汽油液滴都无法充分燃烧,大部分都在高温下碳化同时生成大量有害物质。所以冷启动时排放很差。

高怠速是提高冷启动排放的一种手段

由于汽车越来越多,所以汽车尾气污染早就被作为重点来抓了。所以厂家要想办法解决冷启动排放差的问题。而提高冷启动怠速就是其中一个方法,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1、提高怠速后进气气流速度更快,气缸内气流运动更加剧烈,可以促进汽油蒸发。

2、转速提高后单位时间内做功次数更多,产生热量更多,有利于快速提高缸内温度。

3、汽油机尾气处理的重要部分就是三元催化器,但是三元催化器必须在一定的高温下才能正常工作,高转速下废气更多,可以更快地加热三元催化器,使其尽早开始净化尾气。同时也可以快速加热氧传感器,让发动机尽快进入空燃比的精准控制。

冷启动高怠速的磨损问题

冷启动高怠速肯定比正常怠速时磨损更大,因为长时间停放后很多润滑部位的机油都流回油底壳了,启动初期润滑不良,这时候再以一千多转的转速运行,必然增加磨损。只是这些磨损在短期内并不会对发动机的整体寿命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毕竟厂家都敢这样设定了,肯定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冷启动上来就把转速拉那么高肯定对发动机是不好的,而且高怠速时油耗也更高。

日常用车避免高怠速的小技巧

日常用车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毕竟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车主都和你一样面在对这个问题,放心用就行了。如果你真不喜欢这种感觉的话有三个方法:

1、换车,一般日系车冷启动怠速高最明显,而且声音也大。德系、美系也有,但是没那么夸张。不过话说回来日系车发动机的稳定性却是最好的。

2、打着火就走。

3、自动挡车启动后挂入行驶档位,这样发动机会立刻退出高怠速模式。

既然冷车启动磨损大,为何还要设置高怠速?不会加大磨损吗?

冷启动磨损量大的原因是,温度越低喷油量越大,活塞环开口泄漏的混合气对缸壁油膜冲刷稀释比较严重、降低润滑加大磨损,我是汽车修理人员测量过活塞环开口处是对面磨损的3--5倍,

所以出租车发动机跑的公里数多,冷启动比较少,启动后跑的路程比较多。

缸壁油膜不会消失,活塞与活塞环的机油也不会全部会到油底壳。冷启动不降低润滑。

既然冷车启动磨损大,为何还要设置高怠速?不会加大磨损吗?

为了三元催化更好的升温!

学过机械的都知道,汽车冷启动时,确实是磨损大,但是,这个时间也就是十多秒的时间,等到机油泵供上油,活塞、曲轴、气门等部件有机油润滑之后,基本上就不会磨损了!

不管什么车,只要是是发动机,冷启动都是磨损的!这是因为长时间停放之后,大部分的机油都已经流入了油底壳,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机油进行润滑的,这个时候,当你启动发动机,部件开始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理由润滑,磨损开始出现,但是呢,当你运转起来以后,油泵能很快的把机油送达,润滑开始,磨损减小!

既然有磨损,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置高转速呢?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发动机三元催化升温!为什么是三元催化,而不是水温呢?

你有没有注意到,夏天的时候,水温也不高,转速却很低,冬天就不行了!其实,冷车启动,转速高迪,是三元催化温度来决定的!

三元催化温度低,发动机电脑接受到信号后,就会多喷油,少进气,混合气偏浓,可以起到三元催化更好升温的作用,当发动机运转半分钟到一分钟左右的时候,发动机转速开始慢慢下降!如果开始下降了,说明三元催化温度已经在慢慢上升了!

相比较发动机的短时间磨损,让发动机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合理的工作状态,显然是比较划算的!如果转速不高,磨损当然会很小,但是发动机想要达到合理工作状态,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处理。这样设计,并不是科学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