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提双离合很多人都避而远之?
的确有很多车友对双离合变速器不太感兴趣、甚至是对双离合变速器有着较强的厌烦,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大众早期推出的干式双离合确实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半联动、以及低速行车时一二挡之间的频繁切换,产生大量的热、受制于干式的双离合模块没有浸泡在油腔内,所以散热做的不好、很容易形成热积累,对机器造成热损伤!
大众当年推出的最早期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在消费者使用不久之后就大面积的出现了变速器过热问题、还被戏称为死亡闪烁,可以说早期的干式双离合变速器根本就不适合咱们国内的实际路况,所以当年在出现死亡闪烁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而处于与大众竞争关系的其它车企也纷纷推波助澜,线下大量车辆出现问题而线上持续热议,这就是导致干式双离合口碑不好的原因,问题实实在在出现过、而消费者也是产生了后怕,毕竟大家赚钱不容易、买车也不是小事,以至于即便大众后期针对干式双离合进行多次升级后、依然有很多朋友对双离合有种厌烦感!
早期干式双离合的缺陷干式双离合的一个固有缺陷就是散热问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干式双离合的散热能力都没有太明显的改变;大众多年来对干式双离合的改良更多是侧重减少热量、以及提高耐热方面,可以理解成是保守疗法;双离合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在硬件结构上类似,所以换挡时与手动变速器一样都需要同步转速差(车速不变、不同挡位对应发动机转速不同),而一二挡之间齿轮比差异是最大的,所以这两个挡位间频繁切换,就会产生大量的热!
如上图所示、这仅是一个普通的六速手动变速器各挡位齿轮比,它的一挡齿轮比为4.30、而二挡齿轮比仅为2.33左右;齿轮比落差接近小一倍了,虽然这不是双离合变速器、但一二挡之间齿轮比落差大是各种变速器都存在的一个现象;在某车速下一、二挡来一次切换,转速差至少千转;而这转速差则需要同步器进行同步、也就是相互摩擦直到两边转速接近,而摩擦就会生热,那么频繁一、二挡切换就会产生极大的热量从而形成热积累!
早期的大众没有结合咱们国内的实际路况去考虑问题,反而是基于欧洲路况所做的设计、而欧洲路况顺畅但咱们这边拥堵,所以早期的干式双离合在咱们国内市场各种出问题;路况越堵、车辆低速蠕行的几率就大,而低速蠕行过程中就是一、二挡之间频繁升降的过程;后几个挡位间齿比落差小、产生的转速差也小,所以后几个挡则没问题;但一二挡在蠕行时不断切换产生的转速差就太多了,所以最初的死亡闪烁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大众对换挡逻辑进行了调整,把车辆蠕行时的挡位锁定在二挡上,如今大众干式双离合的二挡能覆盖车速5-25千米每小时,换句话说就是无论蠕行的快、慢,挡位都被牢牢锁在了二挡上,这样就避免了一、二挡之间的频繁乱跳,挡位一直锁在二挡、就没有了换一时的转速差,也就大量减少了热的产生、从而很好的避免了热积累;所以现在的干式双离合远比过去要皮实耐用,虽然比极限依然不如At、不如湿式双离合,但经过多年改良的干式双离合也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中招了,毕竟从装机量在那摆着呢,出问题几率稍微大点、大众久修不过来了!
变速器发热量=发动机扭矩*(机器、离合器转速差)
从上边这一个公式中、我们就能看出双离合变速器从结构原理上就容易发热,虽然它很像咱们的手动变速器、但依然存在差异,手动变速器换挡时、有收油动作,这个收油实际上就是降低发动机扭矩的操作;而开自动挡车提速时我们往往从不收油、一脚把车速顶上去,在这一过程中发动机扭矩不断增加,而双离合变速器完全是双轴并用,一挡运行、另一挡保持待命,换挡时高速间隙、在用特大的扭矩去进行推动,热量自然会产生不少;而干式双离合又缺乏湿式双离合、At变速器那种循环式的散热系统,所以依然存在过热的隐患、只不过不像过去那般严重了!
为什么一提双离合很多人都避而远之?
双离合是目前自动变速箱中的一大类,因其中有这两套离合器故命名为双离合变速箱,优点在于其结构组成上最接近于手动变速箱,所以有着较高的传动比,两套离合器分别用来控制奇数和偶数档,换挡过程中挡位衔接速度快,这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动力的流失,驾驶中对动力的感受更为直接,所以双离合一直有着驾驶乐趣上的优势,但为什么一提双离合有很多人会避而远之呢?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名字中的这两套离合器,因为它的存在使得换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半联动状态,尤其是在拥堵路况走走停停时,挡位升降不定半联动就会大大增加,时间过长会造成离合器片温度过高,变速箱因此可能出现过热保护停止正常工作,而散热更好的湿式双离合稳定性更可靠一些,积极的升挡在跑直线加速时没问题,但有相当多的变速箱在降挡上就会有些迟钝,同样的在拥堵时难免就会出现顿挫感,不过这一点可以通过改进换挡逻辑来尽量避免。现在关于双离合变速箱的使用可谓有进有退,通用基本已经放弃,部分国产品牌在无奈中迎难而上,大众一直在坚持,通过这些年在变速箱本身和换挡逻辑上的升级,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只是拥堵低俗行驶时处理的还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再加上双离合当初伤了很多人的心,使得阴影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抹去,所以有很多人否定双离合是很正常的,不过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大家平时也可以多注意下,那些否定声音中喊得最响的恰恰没几个真正使用过双离合,反而有些使用过的发现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关于双离合还是那句话,平时出门经常堵以市区为主的用车尽量不要选择,身在郊区以外经常以国道、省道和高速为主的话,双离合也许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一无是处。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感谢点赞支持,欢迎关注“汽车实说”
为什么一提双离合很多人都避而远之?
都是网络水军在鼓噪,键盘喷子瞎喊,现实中,大众销量还是神一般的存在,双离合变速箱对AT和CVT有明显的优势,用过双离合变速箱的车主,很难再对其它自动变速箱提的起兴趣,特别是CVT,将最早踏上被淘汰之路。
不仅大众AT装车越来越少,DSG双离合变速箱越来越多,宝马、奔驰也在快速加入双离合变速箱阵营,双离合变速箱是成长最快的汽车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在动力体验,平顺性上有突出优势,其主传动结构是圆柱斜齿轮传动,刚性强,强度高,可以承受很宽范围的扭矩,很多赛车使用双离合变速箱。虽然双离合变速箱控制难度高于AT,但其机械结构简单,这也决定了其从原理可靠性高。
也就是说,结构决定双离合变速箱非常耐用,虽然水军拼命抹黑,但实际用户体验很好,所以拥有非常高的回头率,因此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为什么一提双离合很多人都避而远之?
我的一个哥们就是典型的双离合控,双离合在他眼里简直就是最牛逼的变速箱,他对大众也有非常执拗的认可,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车就是大众,用他的话说,如果大众不好,为啥有那么多人买?结果,最近他的双离合变速箱出现了故障,只有奇数档可以用,偶数档挂不上,可是这家伙嘴硬,说这是偶发现象。。我实在是无语了。在国内,很多人并不认可双离合,却不得不购买双离合。
实际上主要原因还是没得选!双离合变速箱从结构原理方面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特别是早期的双离合变速箱控制系统并不完善,加上驾驶路况过于复杂,导致用户使用的体验并不太好,投诉较多,不过随着双离合控制逻辑的不断完善,以及双离合变速箱所使用的材料的发展,双离合的一些固有的缺点正在逐渐的被攻克。
为什么厂家愿意使用双离合方案:- 双离合变速箱成本低
双离合变速箱本质上是两个手动变速箱的组合体,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双离合模块+机械换档机构
利用电控系统控制K1、K2两组摩擦片分别和主动摩擦片进行半联动结合,实现动力切换,K1、K2摩擦片分别通过空心轴传递到后半部分,其中K1摩擦片连接1、3、5档,K2离合器连接2、4、6、倒档,在变速箱后段,用电控换档机构实现档位控制和切换,从结构上来看,非常精巧简单,成本上也相对更低。
大众6档双离合结构示意图
- 双离合变速箱入门门槛更低
国外对于AT和CVT变速箱早已经形成专利壁垒,导致我国自主变速箱技术发展举步维艰,而双离合变速箱早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这就使得很多国产车企不约而同地选择双离合,实际上我国的车企都有自己的手动变速箱厂,简单改造一下就可以实现双离合的生成,而双离合变速箱最为困难的双离合模块则由博格华纳供应,这样降低了双离合生产的入门门槛,国内车企纷纷采用。
双离合变速箱的优点:- 双离合变速箱换档速度快
双离合变速箱采用接力式换档、提前升档的策略,1档输出动力时,2档预先结合,等待切换,3档输出时,4档预先结合等待切换。换挡速度只有0.2s。
- 双离合变速箱传递效率高、油耗低
双离合变速箱采用多片离合器换档,后段采用纯机械结构切换,动力损失小,传动效率高(94%),从而使双离合的油耗表现非常可观。双离合的油耗已经超过同级别的CVT和AT。
奥迪纵置双离合结构示意图
为什么很多老司机不愿意选择双离合,主要还是双离合变速箱的缺点目前无法完全克服:- 容易发热
多片离合器频繁摩擦,换档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低速行驶时,双离合变速箱的大量热量导致循环散热压力剧增,早期的双离合变速箱频繁出现故障,主要是因为散热问题,高温导致摩擦片耐磨性降低,电控模块高温损坏。
- 低速急加速顿挫
提前升档的策略使双离合的升档速度无与伦比,但是降档时速度就就会比较慢,因为需要先脱开高档位再挂入D档位,理论上的时间是生档的两倍以上。这在低速大脚油门加速跟车的时候容易产生问题。例如当汽车以三档行驶时,4档已经提前挂入,在急加速需求时,深生产油门发动机转速提升,变速箱考虑当前的扭矩输出不够控制需要降档,此时就需要先脱开4档再挂入二档,由于此时发动机的转速已经比较高,二档和发动机结合时,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顿挫感。当然现在的双离合变速箱在软件控制逻辑方面进行了优化,比如通过延长半联动的时间降低换挡次数等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顿挫,但是仍然有顿挫的几率。
双离合到底能不能买?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无论你想不想买现在铺天盖地都是双离合,因此如果你的城市不是特别拥堵,交交通路况还算OK的情还可以买双离合的,当然能买湿式双离合就不要买干式双离合,能买纵置双离合就不要买横置双离合。
驾驶双离合车型的一些技巧:- 加速时,脚法要干脆利落,不要犹犹豫豫
很多人开车时怕费油往往脚法过于温柔,这种犹犹豫豫温柔的驾驶方法容易给双离合变速箱发出错误的信号使双离合在中低速频繁地升降档,这就会导致双离合变速箱磨损增加,发热量增大。
- 低速跟车时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减少切换频率
在低速跟车时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虽然这样会导致油耗有一些升高但是客观上避免了双离合的自动升降档,从而降低摩擦频率减少热量。
为什么一提双离合很多人都避而远之?
确实有很多人对双离合变速箱有抵触情绪,这个主要是因为双离合变速箱在上升初期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大家心里有顾虑,认为双离合变速箱不靠谱,不能买。其实不能对双离合持完全的反对态度,还是有一些双离合变速箱比较不错的,比如大众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故障率和耐用性就都挺好的,而早期出现问题的是7速干式双离合,进过升级以后7速干式双离合稳定性提升更多了,虽然还达不到湿式双离合那个程度,最起码没有那么多出现问题的了。双离合变速箱目前来看和CVT都是替代AT的两种方式,由于推广使用时间不长耐用性和稳定性确实没有AT好,但不能因为没有AT稳定就不研发新技术了,有的品牌AT变速箱也不靠谱又怎么解释呢?所以所有问题都需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评判,不能带有主观意见,如果觉得不靠谱不买就可以了,总是跟风黑别人没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一提双离合很多人都避而远之?
一提双离合很多人就不喜欢,这个太正常了,这个是很多原因来决定的,首先就是双离合本身的原因,它优点突出明显,缺点也是非常的简单直接,这就造成了它的缺点可能被放大了,特别是是初期的双离合,那叫一个差呀,还有就是它能让汽车不会动,这个太让人心有余季了吧,那就是早期的干式双离合,顿挫感和过热保护,让它没有一点儿口碑了。不过现在这个现像已经比较少了,加上它的成本低,所以现在主流的厂家和汽车高,都在使用双离合变速箱了。
双离合变速箱使用最多的就是大众了,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最优秀的变速箱其实都知道是AT变速箱,但是技术在日企车商手机,所以大众拿不到更多的AT变速箱,所以只能使用双离合了,不过改进加上技术的更迭,现在双离合还是不错的,国产使用双离合的比较多的就是奇瑞和长城了,长城的双离合变速箱是自己家技术,奇瑞使用的是格得拉克的。
从汽车进一步向经济型发展的路线来看,未来更多的车企会合作便宜的双离合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也不是没有优点,提速快,可以承载大扭矩,节油,都是它的优点,现在就是改善不足,是它的技术要点儿了,加上它的技术专利并没有被垄断,所以车企们都使用使用它,那么消费者也只能接受了。最新的车型如长安一直都使用爱信的6AT,但是现在也有不少车型开始使用7DCT的变速箱了,降低造车成本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吧。
关注百乐鱼,一起交流汽车相关话题,分享经验和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