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十年后,谁的底盘老化更严重?
欧系车、日系车在用过十几年后,底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如果不是因为外力导致金属部件的变形,那么老化更多指的更多是各个金属部件之间的橡胶件出现老化;橡胶制品都存在老化周期,无论是轮胎或者是底盘上的橡胶件,时间久了都会出现老化,如变硬、变形、破碎、漏油等等,即便是原地停放、也无法避免老化的进行!
汽车底盘各种金属部件的连接其实有些类似咱们人体的骨骼,比如小腿、大腿连接处有一层软骨,实际上人体各个关节处都有一层软骨存在,这就好比是汽车底盘上连接金属部件间的衬套、球销(橡胶件),如此是为了利用橡胶件起到缓冲作用、与人体的软骨意义一样,同时防止各个金属部件之间硬碰硬、这样会导致金属件出现损伤;就好比那些职业运动员有很多把膝盖软骨磨没的、硬骨之间直接接触会异常痛苦(一般需要植入人造软骨);所以标准意义下的地盘老化,多指地盘金属结构件连接处的橡胶件老化!
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日系也好、德系也罢,甚至是五大车系的范围、车子用久了这些橡胶件都会老化,老化后的结果就是底盘松散明显、噪音变大、滤震能力大幅度下降,日系车的优势在于橡胶件寿命往往比欧系车长一些(相对、不绝对,因为欧系车也有与日系车共用供应商的),实际上这方面连发动机内的橡胶件也是日系车老化的慢些;只要把衬套、球头、避震换一套新的,底盘至少又能焕发新生10万公里!
日系车与德系车底盘的老化比较说一句实话这种比较真没意义、而且也很难拿出大量的样本比对作为依据,我们的判断往往更容易被感觉、及思维惯性所影响,实际上这往往并不准确;鄙人也只能谈自己的看法、其实更多也只是感觉(这道题很难得到精确的答案);相对而言同级别的日系、欧系的新车进行比较,欧系车的底盘更加紧绷、而日系车底盘更加柔和,当然紧绷、柔和只是由于不同造车理念所产生的差异,日系车底盘紧绷、适合运动的也有;并不是说紧绷一定好、柔和一定差,紧绷仅仅是更适合剧烈驾驶、而日常买菜走烂路松散的底盘也没什么不好!
当然结合本题,如果我们仅以紧绷、松散作为好坏的标准,那么欧系车从新车开始就可以称之为好,如德系、法系那底盘都将性能调校到了极致,紧绷而游刃有余;日系的新车只能称之为一般(大部分日系新车底盘就散),而经过十几年使用之后、不一定就是十年,也可以是15年对吧?底盘橡胶件大幅度老化,日系车也好、欧系车也罢都避免不了,无非就是日系车橡胶件老化相对慢些,但老化的大方向是不可逆的!而随着这些橡胶件的不断老化,欧系车带来的感受变化更明显,而日系车带来的感受变化则不太明显!
重点在于反差,日系的新车底盘就不紧绷、而且隔音整体上表现不好,所以新车时底盘就不紧绷、各种噪音就大,当橡胶件老化时、造成的更加松散、噪音更大反而让驾驶者感觉不明显,因为驾驶者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从一般到差的反差并不大;而欧系新车底盘紧实、隔音整体上更好(相对),等用到十几年后底盘橡胶件松散、滤震能力下降、各种异响频频出现时,对驾驶者造成的反差太大,这就是从好到差之间反差更明显的道理!因为车友对欧系车底盘的高预期,所以容不得欧系旧车底盘松散;而在我们惯有思维中,似乎日系车的底盘就应该松散、所以日系旧车底盘松散反而不被当回事了!
总而言之欧系车、日系车在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后,底盘都必然出现橡胶件老化,非要问谁老化更严重?这个真没办法说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吧;只不过欧系车底盘起点高、后期容易产生较大落差,而日系车底盘起点低、即便后期更散却产生不了太大的落差,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欧系车长时间使用后、底盘性能突然大幅度衰退的原因;实际上换上一套橡胶件后、欧系车底盘立刻焕发新生,给人的感觉就是倒驴不倒架;而给日系旧车换一套橡胶件提升的也不明显。
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十年后,谁的底盘老化更严重?
底盘老化这东西,我觉得几个合资品牌都差不多。如果不是单独拿一个车型出来,综合来看的话,十年之后的德系、法系、日系、美系的底盘,都没有大的毛病。这点做的不好的是前几年的国产车,开个几年之后底盘明显会感觉到散,合资大牌基本不会。
如果综合来看的话,日系车的可靠性还是要好一些,同级别的大众也比较出色。这个从二手车保值率也可以看出一二,大众、两田为什么保值率高?一是市场保有量大,二是买回去之后,相对来说不用那么操心。
大众前两年“烧机油”、“死亡闪烁”、“断轴”等新闻闹得不亦乐乎,你看它的二手车残值率仍然很高。为啥呢?因为不管再怎么被人黑,大众的可靠性相比美系、法系等品牌的车来说,也明显要好。
当然不建议大家买保值率太高的二手车,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一辆车保值率越高,它作为“二手车”来说就越不值得买。同样新车卖十万,别人花6万就能买到,到你这里要花8万,我还是会买这个6万的……
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十年后,谁的底盘老化更严重?
首先,汽车底盘属于直接承托车身并与地面不停的缓冲设计,这个设计其本质上就是属于长寿命设计,实际上,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除了损耗件需要更换以外,其他零部件的老化基本上微乎其微。
底盘零部件包括什么?狭义的汽车底盘其零部件并不复杂,实际上就是车身以下的部分,主要由:车轮、轮毂、避震、弹簧、稳定杆、转向支承、车架、支持桥以及下支臂、胶套等组成。底盘零部件范围遍布车身,和发动机、变速箱并称为汽车的三大主要部件。
底盘零部件如何老化?实际上汽车的底盘零部件的主要老化方式无非就是变形和锈蚀,对于现代的家用汽车来说通常防锈蚀工艺已经非常完善,总体上看,行驶十年以后车身结构零部件锈蚀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对于车身的各种支架、轴承、支持桥、下支臂等零部件,在一般情况下变形的可能也并不大,恶劣路况有可能会出现松动或发生形变的情况。
底盘零部件最容易老化的就是避震系统,汽车的避震属于消耗件,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和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需要通过避震系统缓冲和消除,而避震器通常采用油压和气压的方式进进行缓冲,使用油液进行密封,在长时间反复高强度的压缩释放以后通常会产生渗漏的情况,就会导致避震器的支撑力、反弹力严重不足,进而严重影响汽车的行驶品质。一般情况下汽车的避震器每隔十万公里就应该进行更换。底盘零部件最容易老化的就是各种橡胶的制品,各种胶套,这些胶套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挤压磨损以后会产生龟裂和变形,失去缓冲作用,胶套的老化对于汽车行驶的品质影响很大,因此通常来说在一定里程以后就有必要对汽车各种胶套进行更换。
德系车和日系车的底盘到底哪个老化更快人们常说的德系汽车的底盘设计就好,韧性十足,支撑力好,实际上除了设计和材料因素以外因素以外,车身所采用的避震系统以及橡胶衬套对于底盘的质感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一些高端德系车型更愿意使用液压衬套,液压衬套在受到冲击时可以通过衬套内部的油液去缓冲,对于细小的振动过滤的更加彻底。但是这种液压衬套使用寿命相对要短一些,经过长时间的颠簸或冲击液压衬套往往会出现渗漏的现象,此时对于底盘质感和舒适性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在一定里程以后,德系车的行驶质感下降是比较快的,而反观日系车,通常受限于其制造成本,或者说其对成本匪夷所思的控制,其底盘行驶的质感是比不上的汽车的,通常并不会使用更多的高端的液压衬套,也就是说其耐久性相对更长一些。
通过上面的分析无论日系还是德系车, 十年内,如果不不是在十分恶劣的路况去行驶底底盘零部件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个别的避震器老化以后可以进行更换,个别的橡胶衬套老化以后也可以进行更换,理论上不产生多大的老化。
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十年后,谁的底盘老化更严重?
分析一款车底盘的老化程度,主要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看底盘刚度是否老化,二是看底盘是否有出现生锈的情况。
如果从底盘生锈的情况来看,欧系车和日系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整个汽车行业对底盘的防锈寿命一般设定在15年。在设计寿命到达之前底盘基本上不会生锈,而过了15年之后就会开始慢慢生锈。
如果想要防止底盘生锈,可以在购入新车的时候加装底盘装甲,这样可以隔绝底盘与空气的接触,减缓氧化的速度。同时底盘装甲还能起到一定的隔音减震的作用。
从底盘刚度的角度分析,那么日系车和欧系车还是有区别的。无论是欧系车还是日系车,底盘的刚度衰减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真正出现明显的区别,往往需要十年以后。
底盘的刚度衰减速度就像指数函数,头十年衰减速度是很慢的,一旦过了十年,衰减速度就会逐渐加快,而欧系车和日系车底盘刚度衰减速度的区别,就体现在十年以后。
欧系车与日系车底盘最大的区别在于,欧系车在生产过程中底盘各接合部位会做得很紧密,因此许多人在4S点体验的时候普遍会觉得欧系车的底盘比日系车要整。
但由于欧系车底盘接合部位做得比较紧密,因此当达到金属疲劳阶段的时候,欧系车的底盘会比日系车衰退的更快。因此欧系车给人的感觉就是,前十年感觉很整,十年后会越开越觉得底盘松散。而日系车则是新车的时候感觉底盘没有欧系车那么整,但是十年过后底盘变松散的速度没有欧系车快,如果不是开上二十三十年,总体感觉不会像欧系车那么明显。
所以总体来说,欧系车底盘老化十年后会比日系车更严重,这可能有悖于很多人固有的认知。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一辆车开到十年以上,如果想要让自己的爱车在二手车市场能够卖个好价钱,那更是要在六年之内脱手,所以很多人是不知道一辆车在十年以后会是什么样的车况。
由于欧系车在十年以内给人的感觉比日系车刚性更好,因此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欧系车比日系车底盘老化更慢。
当然了,即使过了十年也不用担心,底盘老化对车辆安全性的影响,厂家是心里有数的,不会拿车主的生命开玩笑,即使年份过长,老化严重,其安全性也是符合国家要求的,不然国家也不会取消私家车报废年限。
大家好,我是车间烟火,一名拥有8年汽车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关注我,我将告诉你更多买车用车的小秘密,带你完美避坑。
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十年后,谁的底盘老化更严重?
坊间流传一个说法,论耐用程度德系车肯定是不如日系车的,而且10年后的老化程度也要更甚。而在文章开头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日系车还是以大众为代表的欧洲车,开了十年后底盘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老化现象,这就好比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他跑动起来肯定是不如20岁的小伙子矫健,主要还是因为年纪大了,关节什么的也没有年轻人那么有韧性了。
换到汽车上也是一个道理,经常有车主把车开到4S店,表示自己开车过减速带时不时就能听到底盘处传来各种各样的噪音,而且打方向时明显感觉虚位也大了许多。于是技师把车子升起来,用撬杠在长短不一的摆臂个支臂之间来回撬动,然后告诉你该换这个那个了。底盘异响就是老化最明显的特质之一。
底盘松散的原因因为汽车底盘件需要上下承受汽车的重量,缓和来自各个方向的冲击,时间久了其中的各种衬套经过反复挤压变形就会产生磨损,肉眼看上去就是开裂发硬,失去了缓冲的作用。这样各种金属件之间就直接硬碰硬地接触,当然感觉车子开起来要生硬了许多。
日系车和德系车的不同之处所以不管你开的是大众帕萨特还是丰田凯美瑞底盘老化都是避免不了的。至于很多人说日系车耐用,德系车不耐用,除去没有经过实验证实的主观臆想之外,这个与他们采用的设计理念和供应商有关系。
人们都说德国车底盘感觉更紧致,有一种很紧绷的感觉,过个沟沟坎坎,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这往往是因为德国车更加喜欢采用液压衬套技术,优点就是可以提升驾驶感,带来更多的驾驶乐趣,当然这个也是以牺牲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作为前提的。
而日本车呢?他们车讲究的是耐用,开起来要柔和,比如凯美瑞和雅阁,就是给你买来接孩子放学和买买菜的,你要是硬着头皮开上赛道分分钟给你脸色看,如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底盘件的负担就没那么大,使用寿命自然也会长很多。
设计理念决定他们驾驶质感不一样另外让很多人以为欧洲车很紧密的原因还可能与欧洲车的生产制造有关,在一开始,工程师就努力消除零部件之间的工作间隙,汽车在驾驶起来时效感更强,对驾驶者的每一个驾驶指令都可以做到在分秒之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但是每时每刻紧绷着神经就很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后面性能衰退的速度可能就更快,而日系车在这方面就要缓和很多。
如果我们的车开了有十万公里,对于这些底盘件还是该还的要换的,影响驾驶质感步说,万以哪天在路上直接给你撂挑子,断了折了岂不是更麻烦?
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十年后,谁的底盘老化更严重?
您说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耐旧性”,欧洲车的确是比日本车更“耐旧”的,因为欧洲人用车的年限一般都比日本人长,所以细节工艺我认为是有所差别的。当然,日系车在7、8年内都是没问题的,而且也视乎您养车的水平。但我要说明,耐旧性(看上去新)不等于“耐久性”(长时间使用不容易改变性能),更不等于可靠性(不容易坏)。在可靠性方面日系车还是比欧系车普遍要强。2、相同的发动机作调整的话会是您说的情况,但不同的发动机不可比,比如A发动机是低转速特性,B是高转速特性,不能够说A一定比B耐用的。3、我们的确提到内饰件有些松动引起杂音,但这是装配质量问题,可能是某些部件的固定方式或方法不够耐用。这并不代表整部车的生产工艺,例如发动机或底盘的工艺方面,致胜还是很先进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