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T的车到底需不需要热车呢?
现如今绝大部分品牌的车辆都不需要进行热车,实际上热车是过去的老思维;有的朋友会说、热车有必要,要不然转速为什么会那么高?实际上冷启、高怠速,只是因为在低温条件下、燃油雾化差,为了保持怠速稳定而调高的怠速,重点在于提高低雾化水平时的容错率,而这并不是原地怠速热车的理由!
众所周知、机械更容易出现低温磨损,所以低温冷启、就该原地热车?实际上机油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重点在于机油压力,而并非是机油温度;机油压力够、就能保持润滑;鄙人举一个反例,冷启时、机油流动性最差、而黏度最高,发动机最容易在机油变稀时、导致磨损甚至拉缸,可从没听过机油粘度大时、发生磨损的(这个道理不难,掰脚丫子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其次冷启原地怠速的转速更高、直接走的转速则低一些,呵呵、更高的转速不发生磨损,低转速反而造成磨损?这是反物理常识的;鄙人说不热没用、看看厂家怎么说,如下图所示、多品牌车辆手册合集,都不建议原地热车,朋友们为什么宁信经验、而不信厂家的要求呢?这是很怪异的现象。。。
那么涡轮增压车,是否需要原地热车?实际上涡轮增压发动机、真不适合去进行原地热车,尤其是在低温下冷启时、原地热车很容易导致增压器中间体漏油,漏出这部分机油会被吸入到发动机内、燃烧,这就是典型的涡轮增压导致的烧机油,这就是为什么增压机往往比自吸更容易烧机油,因为它多了一个烧机油的新渠道,那就是中间体漏油;而原地热车最容易导致中间体漏油,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产生,我们应该尽量不原地热车(尤其是在低温下)!如上图所示,这就是一个涡轮增压器的剖面图解;绿色部分就是中间体,这里面装的就是起到润滑作用的机油,当车辆低温冷启时、这中间体内的压力非常大可以达到4、5BAR,而另一侧的进气歧管内的压力为负(原地怠速、歧管为负压);因为增压器采用的密封都是压力密封,特点就是压力大了、肯定漏油;所以此时中间体内的高压、就会顶着机油向负压的歧管一侧移动,一旦机油被顶出中间体、那么这部分机油很容易被吸入燃烧室烧掉(即便没被烧、也回不去了),导致烧机油;这就是为什么增压车的歧管内大都油乎乎!所以涡轮增压车是不适合原地热车的,而且是非常不适合,并用过去的老掉牙经验、来否定客观存在的原理及机制,这样是无意义的;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冷启车辆时,长时间的原地热车造成中间体漏油很常见,可有几个涡轮车友能搞懂什么叫中间体漏油?因为都不知道这回事,所以自然不会重视、所以自然还觉得原地热车有多好呢,对吧?鄙人也有增压车,但从未热过车、也没出过任何问题;朋友们没必要听鄙人在这说,看看车辆手册,鄙人的几辆车的车辆手册都要求不热车,所以鄙人也就不热车了,就是这么简单!
带T的车到底需不需要热车呢?
简明扼要的说说几句吧!
所谓带T的车,就是采用了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多了一个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转速高达几十万转,非常娇贵,空气中有杂质或者润滑性能下降,涡轮增压器的浮动轴承很容易损坏。热不热车我们说的不算,只有涡轮增压器的父母最明白自己的孩子。因此涡轮增压器厂家在说明书上都会做出一系列的说明。
可以看出来涡轮增压器的厂家,非常希望你热车,发动机启动后怠速运转几分钟后在上路行驶(加载负荷)为宜。但是大多数人通常是打着车就开走,涡轮增压器也没有损坏。其实厂家让你预热,热车,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涡轮增压器损坏率,提高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寿命。上图是涡轮增压器的剖面图,涡轮增压器工作时转速高达几十万转,涡轮增压器最重要的部件就是轴承,因为转速高,这种轴承与普通轴承是不一样的。这种轴承就是一个铜套而已,也叫浮动轴承。下图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浮动轴承的样子:这种浮动轴承只要润滑良好,寿命是很长的。但是一旦机油品质差、压力低、供油不畅,那么轴承分分钟就会因为失去润滑而报废。几十万的转速,轴承磨损严重。这时候机油会沿着磨损的轴承串出去,机油消耗量增压,机油可能从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烟色实力蓝色的。机油也可能串到排气,排气管会喷出少量的黑色机油,同时因为轴承磨损,增压器密变差,高压气体泄露,增压器起不到增压的作用,影响车辆动力,动力腰斩。
因此增压器厂家最喜欢大家热车后再上路行驶。怠速热车就防止涡轮增压器机油供应不足,有时候机油压力并不是一下子就上来的,尤其增压器在发动机高处。而碰巧起车后机油压力降低,那么打着火就大脚油门驾驶,很容易导致增压器烧毁。但是这只是增压器厂家想到的,百无一失的叮嘱的而已。
而大多数车辆只要机油供应系统正常,车辆启动后几秒钟后机油压力就已经足够满足增压器运行。上面也可以看出来,只要机油压力足够,涡轮增压器并不是那么容易坏的。而生活中热车也不需要原地十分钟二十分钟怠速等,太死板。其实上车后可以先启动车辆,然后代好安全带,几十秒或者几分钟后,视当地气温来决定怠速时间长短。
带T的车到底需不需要热车呢?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从事汽车维修17年了,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无论自吸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热车”(注意看是带了引号的)!涡轮增压车烧机油,与不热车有直接关系!(下面会说明原因的)
“热车”已经不是化油器时代的那种怠速热车,隔夜瞬间启动后,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噪音和抖动都特别明显,这是为什么呐?是因为机械间隙变大(热胀冷缩),机油压力不稳定,机油可靠油膜未形成……
那么怎么热车,打火后给发动机10秒左右的工况稳定时间;这期间机油压力基本稳定,油膜也已形成,但机械间隙并没达标。这时可以“走热”,车可以开了,但不要猛加速。“走热”需要多久,什么时间噪音稳定了基本也就OK了,或者看水温表抬头了又或者冬季暖风热了!(因为机械间隙必须靠热量)
以宝马涡轮增压机器为例,低于70度暴力驾驶会引发机械故障(使用说明书上写的很清楚)
说说涡轮增压不热车为啥导致烧机油;烧机油分几种;气门油封老化,缸筒和活塞环间隙大,废气阀故障……还有一例常见的故障就是涡轮增压器故障导致烧机油。涡轮增压器的散热和润滑都依赖机油,那么打着火后一脚油门开走了,涡轮也会瞬间高速工作,这个时间涡轮增压器内部的轴套之间并没有形成可靠的油膜,久而久之磨损严重。渗漏机油通过进气口进入燃烧室!
不单单是涡轮增压器,气门油封与气门杆之间也是靠油膜润滑的,缸筒活塞环之间也是靠油膜润滑的!它们之间都是靠油膜润滑,油膜不稳定必然要磨损,建立油膜需要机油压力,时间,但建立可靠的油膜需要温度!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我不是什么车评人,也不是啥汽车专家,我是一个资深的维修从业人员,更是一个车主!
实践永远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方法!
有个残暴的真实案例:之前我一客户,3/4万公里的5系GT。冬季零下十几度,下大雪。好奇心释然想玩漂移,步凑:打着火,方向打死,手动模式,油门干到底,一个完美的漂移结束了这台发动机的寿命!曲轴和连杆都干废了……假设车主热车后还会这样吗?没有可靠的润滑,突如其来的高爆发力是无坚不摧的!
带T的车到底需不需要热车呢?
为什么需要热车,其实很简单,车子和人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在正常的温度下,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各种部位,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人的体温是36度到37度,而车的体温是在80度到90度的情况下,属于正常,在这个温度下,车辆使用时间,寿命最长。
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车子需要热车,有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一辆车子的损耗,或者它的寿命,有1/3都是因为冷车情况下,损失掉的,可见热车的重要性,有多重要?
关于热车,涡轮增压的车和自然吸气的车没有任何区别,涡轮增压的车,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涡轮增压器,当然,也有一些机械增压的车,比如说大众系列,热车和其他的车辆应该也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为什么这么说?
涡轮增压的车,只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跑高速,突然间在服务区停车,请不要灭火,让他的降温系统,给车辆进行降温,因为有的车子发动机和变速箱,是同一套降温系统,这个时候突然间灭火,会让我们的车辆,变速箱温度过高,反过来会反冲,发动机的一些温度,包括对,散热系统都有冲击。
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热车,或者怎么热车,作为一个开车的人,一定要清楚,第一点,北方的车友,一定要热车,特别是冬天,温度在零下以下,一般情况下,建议热车十分钟左右,而夏天,或者南方的车友,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打火以后,等待一两分钟,车的转速正常了即可,或者是怠速行车,等待袋鼠正常了,在加油门,第二点,车辆温度没有达到正常之前,转速不要高于2000,温度达到正常以后,就可以正常的开。
带T的车到底需不需要热车呢?
T&L发动机均不需要热车,因为没有化油器了。原地热车的驾驶行为是化油器时代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化油器需要足够高的工作温度才能保证有效的把液体燃油形成雾状与空气混合,混合后燃油形成合理的空燃比才能在活塞压缩的过程中雾化,之后被火花塞点燃以最理想的速度燃烧。而化油器温度过低则会因为雾化效果差导致空燃比失调,冷启动是燃油燃烧效率变差会造成怠速的不稳定,甚至行驶中发动机自动熄火,所以为保证行驶中的安全化油器汽车有必要原地热车。
然而化油器汽车早已经被禁止生产,目前所有的汽车都在使用电喷技术;电喷顾名思义是由电路控制喷油的电磁阀(喷油嘴),在喷嘴上打出很多小孔形成莲蓬头花洒状的结构,喷油的流程大致如下。
在喷油嘴断路时油泵持续为油路施加压力,燃油在喷嘴内形成高压。
在压力达到阈值后喷油嘴通路打开喷油结构,在高压下从多孔喷嘴喷出的燃油即可被有效雾化。
这种喷油的原理依靠的是电路和压力,与温度完全无关,所以从雾化喷油效果的角度考虑,发动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原地热车了。
而为润滑系统考虑则更没有必要,因为发动机的润滑依靠的是油泵,油泵由发动机曲轴输出动力带动运转,也就是说发动机在依靠起动电机启动的瞬间即开始形成有效润滑,启动后的3秒左右润滑已经完全形成;且发动机的润滑包括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很多人担心的是飞溅润滑对气缸与活塞的润滑在冷车时不到位,这显然是对机油的不了解。
以【10W-30】为例,W_winter代表低温,与数字的组合代表机油冰点,用数字加上(-35)得出的结果为冰点低温;10W等于零下25摄氏度,选择机油时一般会留有10度左右的余量。那么在环境温度为-15℃时冷启动后机油可以正常的形成压力与飞溅喷射润滑,气缸与活塞为什么不能得到充分润滑保护呢?
至于冷启动时的哒哒声多为碳罐电磁阀的噪音,因长时间停放的车辆油箱内会有大量的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需要通过碳罐不断地送入发动机参与燃烧;控制碳罐翻板开合的电磁阀有规律的通路和断路使翻板碰撞才会带来这种声音,实际并不是一般理解气门的噪音。
涡轮增压器同样不需要担心润滑,理由很充分:怠速时发动机的排气压力不足以驱动涡轮和叶轮运转,不运行又何谈对润滑的需求强度呢?在正常驾驶时发动机转速升高驱动增压器运转,机油的润滑能力也不会因为温度收到影响,因为增压器动辄数百度的高温能让机油快速达到理想温度,还有什么理由原地热车?
喷油系统、润滑系统、增压系统均无原地热车后运行的理由,那么原地热车只有匹配CVT变速箱的车才需要;因为这种过差的变速箱使用带轮钢带改变齿轮比,依靠的摩擦力实现动力传递,摩擦则一定有磨损,为了延缓磨损在低温时需要提前加热变速箱油才能保证钢带耐用性提升,所以这种变速箱需要原地热车。
而除了使用CVT低端变速箱的车以外,其他任何类型的车去原地热车都是错误的。因为冷启动时发动机热效率很低,燃烧产生的热能会有一定比例会低温的发动机缸体和冷却液吸收,能转化为动能的热能比例减小则动力变差;那么为了在冷启动阶段有合理的动力体验,ECU不得不主动提高喷油量并提高发动机转速,目的为以“富油状态”补偿动力的不足。
然而这一阶段的单位喷油量会大于单位进气量,结果则是空燃比失调导致燃烧后产生游离碳,与机油蒸汽和空气中杂质混合后会形成胶质积碳;即使不考虑积碳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油耗也会是平均油耗的2倍左右,原地热车转速低(单位时间内爆燃次数少)所以升温比较慢,所以有这种用车习惯的话车辆油耗总会比较高。
所以为避免形成大量积碳以及浪费更多燃油,正确的用车方式为上车后启动车辆,之后系好安全带做好准备工作,30秒左右即可正常走车;半分钟的时间既能在心理上给予车主安慰,同时也能做到转速适当回落、自动变速箱挂挡不会感觉到冲击,然而这种等待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关于车辆是否需要原地热车,大家有什么观点呢?
(上文由天和Auto原创首发,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带T的车到底需不需要热车呢?
个人的一点点观点,欢迎讨论留言
开了二十多年车了,个人认为无论是自吸的还是带T涡轮增压的车,车辆经过长时间的停放(比如一晚上),着车时最好还是让车辆热个两三分钟,因为刚打着时,润滑油都在油底壳里,所有零部件没有充分润滑,存在有的地方干摩现象。再个就是缸体壁的温度还没升温,锻造的发动机,一打着就走,久而久之就离大修不远了。简而言之就个一个运动员一样,比赛前不热身活动身体,一下子冲起来浑身不难受吗?一个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