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写中文?

汽车上按键,采用的是英文字母标识、简单点说就是英文字母缩写,并不是用的英文单词,这一点请区分清楚;真要写英文全拼,英文单词也挺占地方,比如常见的ESP,全称为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了,截取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ESP是可以的,也比较合理;而ESP的中文名称叫做车辆稳定控制系统,这该如何去进行缩写?难不成缩写成(车稳控系)么?不缩写按键得有多大?

所以很多朋友认为,汽车按键用英文,实际上用的仅仅是英文单词的缩写,不缩写甚至连英文单词也根本写不下,英文单词可以凭借拆字母组成缩写,咱们汉字怎么拆?那不成把汉字拆个偏旁组成缩写么?语种的不同,决定了方式的不同,至少在物理按键层面上、实现全中文按键是麻烦的!不过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是数字化、数码化的,未来的车子一定会取消物理按键,而转变为虚拟按键,到了这个时候做一套汉字界面即可!就和手机一样,过去的手机都是物理按键,也没中文的,现在手机支持上百个国家的语言,况且虚拟界面、不牵扯磨具成本!

英文成为主流的历史惯性

实际上不仅仅是汽车,其它领域的机械、设备大多是都是采用英文按键、英文界面,这其实与英文的流通度高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不只是咱们国内的汽车用英文,甚至德国、法国本土造的车子也会用到英文;道理很简单,德国造的汽车不仅仅在国内销售吧?还不是要卖到全世界?都用德文按键,谁看得懂?既然车子要卖到全世界,就得找到一门大家都了解、或可能了解的语言,就目前而言、只有英语符合这个条件;举一个简单例子,英文版的游戏鄙人能对付着玩,若德文版的游戏、寸步难行,所以这就是用英文按键的原因!这就不是考虑本位的问题,咱们国内汽车用英文按键怎么了?难道咱们中国汽车就不能卖到全世界,我们的自主车早晚也是会卖到全世界的,给人家弄个中文按键、人家也看不懂!所以一门语言的流通性最重要!英国早在几百年前开始疯狂扩张、发展殖民地,所以英语传播到了几大洲,所以才让英语的流通性这么的强大,所以英语才会被定义成国际通用语言,所以我们高考时才会有英语这一项!当然,主机厂在对我们输出汽车之前,也会进行长时间的调研,假如我们没有一丝一毫关于英文方面的教育,没准也就会适当改良;结果一调研,发现九年义务教育中有英语、甚至小孩子3、4岁就开始补习英语(不怕把孩子累着?),既然这么重视英语、那么人家为什么不用英文按键呢?主机厂不用英文做按键,都对不起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

有的时候想法与实际不符

当汽车按键全是英文时,很多朋友都会有为什么不用中文的疑惑,而真正到手车辆是中文按键时,又会产生诸多不习惯,这就是一个心理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了英文按键!就像好多年前讴歌刚进口时,为了占领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很贴心、很主动的采用中文按键,后来市场反馈并不好、说给车子带来违和感,当车辆完成国产后、也就又改变成英文按键了,所以想法就是想法,和实际存在不同!我们幻想一些美好的事物,但真到手的时候才发现、并没有那么美好!所以汽车用英文按键是正常现象,毕竟英语目前属于世界通用语言,这方面中文目前是达不到的,未来也存在一定难度、因为中文实在是太难了,不在咱们这个环境生活、天天接触这门语言,想把中文学明白、学透不可能;所以但凡这类按键的设置,就必须采用一门最通用的语言,而目前符合标准的、其实只有英语而已;所以全世界范围哪的主流汽车设计,都是会采用英文,况且英文好缩写、抽字母缩写即可,咱们汉字缩写起来困难、差一个字意思也就完全改变了!

汽车上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写中文?

汽车中控按键部分功能可以用中文替代,而且已经有使用中文按键的量产车。

量产车品牌中国产汽车比亚迪大量使用了中文按键替代英文,甚至车标都在用篆体汉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其原因大致如图所示。

使用中文按键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绝大多数品牌不用的原因只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或者体现国际化。

合资进口车不谈因为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语言的基础都是字母,国产车有些品牌也会出口海外所以也得用英文标识,否则另在单开一组模具是增加制造成本,这不是车企的风格。

至于某些只在国内销售的品牌也在使用英文设计,原因在于国际化,或者理解为因西方文化入侵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思想已经被西化,这就像有些人就认识三个单词还得拽一句ok,比如早期知名度很高的ok狂魔-独立客观第三方。

以上几点原因导致了大部分车企不会去用中文设计的按键,不过也有如比亚迪这种乐于在汽车工业领域体现传统文化的品牌,另辟蹊径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中文并不能完全替代英文标识,只能替代一部分,比如以下图组:

这些按键用中文标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两个字即可说明问题,但是有些功能用符号展示没有必要使用文字替代即使是英文,还有一些功能用中文替代无法设计,仍以比亚迪量产车唐Dm为例。

1、EV为Electric vehicle的缩写,切换按键很小即使用英文也不能用全拼,否则字母太小难于辨认;而使用中文则要喷涂上“纯电力驱动运行模式”,这枚小小的按键怎么合理的设计排版呢?

2、同理HEV为Hybird electric vehicle的缩写,释义为混合动力输出,用中文最简单也得六个字,科学合理的表达应该是电力驱动、燃油驱动的混合运行,压根就没有办法设计。所以只有让EV和HEV代表的功能为众人熟知,之后则无需在用繁琐的英文和中文标注。

3、其次还有ESP、HAC、A(autohold)等功能也是如此,档杆上的PRNDSL用一个字母标注更加清晰直观,用单词和汉子标注总会有一些奇怪。

所以中文可以出现在汽车的设计上但无法完全替代英文或者图形,数十年来形成的识别习惯已经很难再改变。

不过能体现一些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后期车辆足够智能化以人机交互或者触控面板控制这些功能的开关,届时设计不再是障碍全中文界面是有可能出现的。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汽车上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写中文?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都喜欢使用英文按键,市场上大部分车型在内部按键上几乎都找不到一个汉字,很多功能按键都是采用英文单词缩写来标注,这就导致许多车主在使用过程中极为不便,虽然也有人认识英文字母,但国内大多数人对英语并不是很熟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按钮上的字母代表着什么意思,更谈不上使用了,很多时候还会增加误操作的风险。

虽然用英文字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也有许多国产品牌逐渐开始使用中文按键代替英文字母,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比亚迪汽车,比亚迪在生产制造汽车的时候都是采用中文汉字按键,不仅如此,新车命名也是直接使用历史朝代来命名。比亚迪汽车创始人王传福一直反复强调,汉字文化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采用汉字按键除了方便车主日常使用方便外,还可以发扬汉字文化。对此也有许多网友吐槽质疑不断,表示汉字按键看上去很“廉价”、“掉档次”,对此王传福表示,发扬汉字文化,即使错了也要坚持,以后也会一直采用汉字按键。

对于王传福的做法很多人看来是真正的民族企业,有责任感的汽车品牌,更多的是体现出自己的爱国情怀,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社会上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很多人觉得英文字母看起来更加高端并且国际化,突然换上汉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廉价的感觉,跟多年前的老年人手机一样,甚至有许多人表示看上去简直“LOW”爆了。

其实对于这些质疑声王传福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甚至还有许多消费者就是因为采用了中文汉字按键而放弃购买比亚迪的汽车。对此王传福也在多次采访中都表示:虽然使用汉字代替英文按键可能是个错误,但关系到汉字文化,即使错了也要坚守。王传福还表示汽车主要使用对象就是国人,而使用汉子会更加突出汉字文化,并且使用起来也要更加方便,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民族尊严。

总结:个人觉得其实王传福的做法还是非常中肯的,许多人连买的车都是英文字母,并且还弄不明白含义,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诸多的不方便,并且汽车主要还是日常实用性为主,个人觉得使用中文汉字并没有什么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文汉字按键也会凸显出中国文化,并且如果一直使用英文字母,对于后一代养成了习惯,就更难接受中文了。

汽车上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写中文?

壹车热评,原创不易,谢绝搬运!

有人可曾记得,当比亚迪第一次在汽车按钮上的文字换成中文的时候,瞬间收获了车友们的芳心,甚至有人觉得国产车终于扬眉吐气了,但也有很多人对比亚迪的这种做法嗤之以鼻,比如认为按钮用中文的方式太土。

其实关于按钮应不应该使用中文,以及对于使用中文的看法,壹车热评觉得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如果非要以此来攻击对方的话,壹车热评则一定是站在赞同中文一方的,原因很简单:别人可以瞧不起你,但自己一定要瞧得起你自己

话题有点扯远了,那么为什么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几乎99%以上都不愿意在按钮上写中文呢?

其实车企不愿在按钮上使用中文的因素只有一个:成本。

什么历史缘由,英文接受范围等等都是相应的借口而已。

现在的工业产品几乎都是采用全球化的生产模式,同一个东西厂家几乎都会采用相同的模板来进行统一生产,汽车按钮也是一样,既然相同模板印出来的产品可以在全球使用,那干嘛还要花成本重新生产模具?

如果单独为一个特定的地区重新设计中文的按钮模具,虽然这个按钮的成本可能并不十分昂贵,但对于厂商来说,每增加一笔成本,自己的利润就会下降一笔,多年来大家对于英文按钮的熟悉,使得人们可能看到一个简单英文字母就能理解其含义,而且有些汉字的笔画却相对较多。

比如EPS,我们大多数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但如果非要用中文来表示的话,那就得印上“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这行字,那么试想一下,在一个小小按键上硬要写出8个汉字,这到底是在折磨厂家呢?还是在折磨车主?

所以如果有一天换成壹车热评自己生产汽车,我想多半也不会考虑使用中文,毕竟赚钱与情怀之间,多数商人的选择还是很简单的。

其实壹车热评很不屑那些认为按钮使用中文就很土的看法,特别是那些认为外国车配英文才是正统的思想,要知道,在全世界除了比亚迪在使用中文按钮以外,还有一个外国汽车也有使用中文按钮,它就是来自日本的讴歌

不过遗憾的是,就算讴歌懂的在中文按钮上去讨好中国消费者,但这种做法似乎对它销售量还是没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跟相同级别的雷克萨斯比起来,二者简直是天差地别的待遇。

聊到最后,壹车热评觉得比亚迪这么多年来,虽然在某些方面一直饱受着很多的争议,但壹车热评依旧想为王传福坚持在按钮上使用中文字体,甚至是篆体的做法点个赞。

毕竟何为“大国梦”,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就是大国梦的延续,什么用洋文就高级,这些都是狗屁理论,在需要坚持自己传统的时候保持信心,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民族自信的真实表现。

汽车上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写中文?

每次提到关于汽车的中文按键,首先都得给比亚迪点一个大大的赞!

记得之前还有宝骏和讴歌这两个汽车品牌曾经用过中文按键,宝骏记不清是哪款车型的高配版本了,当然属于合资品牌的讴歌能做到这一点确实难得,不过现在都已经取消,貌似只有比亚迪在坚持了。车内之所以使用英文按键比较好理解,毕竟是一个国外产物,起初设计成英文理所当然,并且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来,都说国产车在日益强大,那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融入民族文化,汉字无疑是传统文化一种很好的体现,那为什么众多自主品牌为此不感兴趣呢?第一种说法是汉字不方便排版布局,确实不能否认英文有这方面的优势,在面积有限的按键上更好标注,但也不至于一个好排版的没有吧?到底是不方便还是不往这上面考虑,明眼人一看便知,还有一种理由是不利于走向国际化,那出口车型采用英文与国际接轨就是了,难道在考虑两套模具会增加费用?个人感觉国产车还不至于这样精打细算。最让人感觉有些可笑的是因为比亚迪使用了中文标注,于是出现了感觉不够档次的说法,一方面说买合资车是崇洋媚外,另一方面又说中文按键这样那样,国产车到底怎么做才能满足“这些人”的要求?对于类似的观点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真那么看重档次应该买豪华车,这样才符合国内面子汽车文化的大方向,可以不喜欢这个汽车品牌,但真没必要这样挑理。也许汽车上采用中文按键以后刚开始有些别扭,毕竟很多已经习惯了英文标准,可习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动不动就和爱国连在一起的自主品牌是不是应该得考虑一下怎样改变这种习惯呢?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汽车中,这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吧?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汽车上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写中文?

汽车上的按钮为什么不能写中文?其实有一个品牌,在按钮上一直坚持用中文来代替英文,来表示按钮的用途,这个品牌就是——比亚迪。比亚迪认为这个涉及到中国文化,所以一直坚持了下来。

其实除了比亚迪之外,还有一个品牌也曾经在车型的按钮上使用中文,而且这个品牌你都很难猜到,这就是讴歌。讴歌进口车型曾经使用中文的按钮,这也表明了本田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但是很可惜随着讴歌的国产,中文重新被英文代替。

中文可以让国人一目了然的了解按钮的意思,减少学习成本,但是除了比亚迪和讴歌,我们很少能够看到第三个品牌,在汽车按钮上使用大量的中文,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约定俗成,全球通用

我们其实可以想一想,其实除了汽车以外,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用英文按钮的,比如说电脑、电视机按钮甚至收音机、随身听等。原因很简单,这些电子产品最开始都是从国外研发生产的,而英文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因此使用英文按钮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已经是全球通用的标识。

节约成本

对于合资车来说,使用英文按钮很好理解,因为这款车型可能是全球通用车型,使用英文按钮,不用开发额外的中文模具,可以节约成本。至于国产车,大部分车型也出口发展中国家,所以也是节省成本的考虑。

英文标识性较强

很多时候,我们使用英文来作为标识,是因为英文的简写简明扼要,让人一眼就明白这是干什么的。比如说用WC表示卫生间,用VOL表示音量,用ECO表示节能模式,用A表示自动,用L和H表示低和高。汽车按钮也是,因为汽车按钮本来面积就小,用图标加英文的模式,可以很方便地表达按钮的用途,就连比亚迪也用SRS来表示安全气囊的意思。

对于中文按钮这件事情,我本人对比亚迪这种将英文按钮改为中文的行为持肯定态度,因为虽然英文已经约定俗成,但是中文博大精深,也未必就不能表达按钮的含义。更多时候,还是我们国内的设计师缺乏思考或者说懒得思考,一直沿用英文的设计,省事省心省钱,但却没有考虑到英文不好的人群。至少部分按钮是可以用中文代替的,你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