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众在美国销量没进前十,在中国却是霸主呢?
大众在咱们这销量高,是因为及时抓住了咱们的市场,一个几十年前的赌局,大众赌赢了,但大众却没有抓住在美国大卖的机会;而日系主机厂则抓住了在美国的机遇,但却没能拿到咱们的市场;所以大众与两田一产各赢一阵、各输一阵,所以形成了大众主要销量在中国,两田一产主要销量在美国的局面,所以这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大众进入美国的时间远比日系车更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大众的甲壳虫就进入了美国汽车市场,也在美国市场得到过重视;但那个时候美国经济太过于强大、燃油如水般廉价,所以那个时期美系车的主流是大排量肌肉车、小马车,所以小排量的甲壳虫终究没办法得到美国消费者的认可;美国人爱V8胜过一切,所以当时排量偏小、复杂细腻的欧系车终究占领不了美国市场,而后来、后来石油危机了,美国汽车格局变了。。。日系车企抓住了石油危机的契机,要知道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于经济高速增长、对矿物资源极为依赖的发达国家是致命的,所以主打V8的美国汽车业受到重创,车企的车子卖不出去、老百姓又开不起,短时间内美系车企又拿不出解决方案,因为他们没有造小排量的经验;而这个时候更加简单、排量更小的日系车在这个时候一举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式V8相比较,日系的V6明显更省油、更耐用!至此,日系车省油的说法从美国传出,实际日系车真省油么?只不过与美式V8相比,省油罢了;因为当时美国的机器太费油,石油危机断断续续影响近三十年,日系车在美国飞速发展了三十年,三十年啊,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所以日系车在美国混的更好。。。
大众的契机大众等欧系车,在美国一直不温不火,但大众却抓住了咱们改开后的机遇,当时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想自主造出合格的车子很难;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提出了市场换技术的理念;最初谈的是丰田,但丰田对于这种形式的合作并没有重视;反而是大众对于我们的要求,欣然的接受,所以大众这么一赌,赌到了我们未来几十年繁荣昌盛的汽车市场,所以大众在咱们国内强就强在这!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众就率先在我们这建立合资车厂,远比日系车企早了接近十五年;这十五年间,大众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渠道(渠道下沉够深);在江、浙一带培养了一大批零部件供应商,虽然过早的实现零部件国产化,但也给大众带来了小毛病太多的弊端;而随着发展到今天,这些当初依赖大众的大批本土供应商已经完成了质的飞跃,有的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所以这就是大众这么多年,在我们这做的事,整个链条发展的要比两田一产更加完善!所以大众的主场在中国,两田一产的主场则在北美,这也是机缘巧合所形成的局面吧;大众这几年在美国混的很惨,因为排放问题导致了35万辆车被回购,耗费了大众77亿美元,这一下让大众元气大伤,没个七八年,大众在美国市场缓不过来;而日系车则依然还会在北美继续热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豪车销量排行还是以德系车为主,奔驰、宝马分别位列一二名,奥迪排第四,而昔日的冠军雷克萨斯已经连续几年排第三名了。。。
为什么大众在美国销量没进前十,在中国却是霸主呢?
中国人特别喜欢大众,是有几个原因的。
1.关门声音“砰”一声。一个车豪华不豪华,中国人是认车门的,“砰”一声的是好车,豪车,而大众对中国人喜爱车门这个事已经研究透了,其实一个车“砰”一声,是不能说明这个车门厚实的,大众几万块的捷达也会“砰”一声,难道它也用料足?这显然不可能的,一分钱一分货,只有奔驰宝马那个才是真的厚实,而大众的车门,只是比日本车多做了一段铰链,这样关起车门来就非常用力才能关上了,这铰链的成本也就100多块,只是给消费者心理安慰。 2.按按车头,够硬。大众又把中国人买车的这个特点给研究透了,车硬不硬,去按按车头盖就知道,这又是典型的错误。因为很多人去按日本车的车头,是可以按下去的,按大众的车头,是按不下去的,所以就得出大众很硬的结论。其实,车子安全不安全,看的是车架硬不硬,并不是看车头盖硬不硬,而车架硬不硬,在碰撞测试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全新的凯美瑞,雅阁,在美国都是获得G级,在中国都拿了优,相反,很多大众车的评级已经很低了。目前总结出来的两点国人喜欢大众的原因,虽然这两个原因很肤浅,但是却在人们买车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的。还有哪些原因,欢迎大家补充!
为什么大众在美国销量没进前十,在中国却是霸主呢?
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大众国内销量第一,在美国就逊色很多;豪华品牌奥迪国内销量冠军,美国一样进不了前五;英菲尼迪、讴歌等国内销量平平,美国却很受欢迎。不同的汽车在国内与美国出现较大的差距,与品牌认可度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大众汽车是国内最受欢迎的品牌,作为最早进入国内市场的汽车品牌,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并且大众非常重视国内市场,能够清楚的知道国人喜欢什么汽车,并且努力性格国人用车需求和审美。大众在国内的成功,有历史和时间的优势,当然与大众的努力密不可分。
大众汽车在美国的表现还是会逊色一些,上次排放造假的问题,让大众吃了巨额罚单,让美国消费者对大众汽车的好感降低了不少,这也波及到了奥迪,奥迪在美国同样不是很受欢迎,相比奔驰和宝马还是会逊色一些,并且也不如雷克萨斯和讴歌等。
日系车能够在美国混的如鱼得水,与历史也有关系。日系车在美国受欢迎,是从石油危机开始的,因为便宜和省油,被美国消费者认可,并且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等是在美国成立的品牌,能够很好的迎合美国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日系车豪华车在美国的成功,与大众在国内的成功原因大致一样。
因为大众汽车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长,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并且大众重视国内市场,用心经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反面教材是法系车,与大众同时间进入国内市场,但是因为傲慢和不重视国内市场,有了今天被边缘化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哪里努力和付出,就会在哪里得到收获。用在汽车上,一样成立。
为什么大众在美国销量没进前十,在中国却是霸主呢?
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大众每年的销量确实可以用“霸主”这个词来形容,而且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品牌能够撼动其地位,可是一个在国内如此受欢迎的品牌,到了美国以后却真是来了个大反转,不仅得不到销量冠军,就像问题所说前十名都进入不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先来说一下能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的原因。
大众在国内之所以会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应属于抓住了“先机”,做为较早进入国内的合资品牌,推出了在当时很有竞争力的车型桑塔纳,再加上后来的捷达等车型,凭借着皮实耐用的特点都成为了经典,并且为大众这个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口碑,就整车的实际表现而言,虽然“大众比较高级”现在更多的是调侃的意思,但不能否认大众在做工品质、高级感的营造上确实不错,再加上扎实的底盘调校技术,在同级别车型中大众的行驶质感很出色。
其实知道了大众在国内的优势以后,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在美国销量一般了,首先美国也是一个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本身就有福特、通用等汽车巨头,因此大众也就没有什么先机可言了,再加上美国人性格比较粗犷豪放,对于汽车在做工上的一些细节并不是很在意,也不讲究什么档次,正是由于性格的原因非常喜欢大皮卡、硬派越野类车型,大众在这方面恰恰是不足之处,至于动力、行驶品质等方面本土品牌做得也不错,所以大众在国内的优势到了美国以后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再加上之前因为排放、双离合变速箱出现的问题,更是降低了整个品牌在美国市场的认可度。综合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大众在美国的销量并不理想,虽然经常会有以大众在美国销量而怎样怎样的说法,但是个人感觉这并不合适,因为汽车销量更多的是代表着汽车文化,销量不好准确的说是不符合所在地区的汽车文化,毕竟每个地区的各种文化之间都有差异,所以出现这种地区之间销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也很正常。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大众在美国销量没进前十,在中国却是霸主呢?
因为进来的早,也算是中国到现在回馈给大众的礼物。
日系车别嫉妒,日系车粉也别嫉妒,人家进来的早,人家享受最大是应该的,谁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自己被打脸也纯粹是活该。
大众从1984年进入中国后,就一直坚定的培养本地的零部件供应商,85年开始生产桑塔纳,87年国产化率为2.7%,在大众集团和上海市的支持下,在1991年就迅速上升到了70%,到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高达90%,而且大众并没有因为国产零部件所以就放松了标准,而是坚持把国产化零部件送到狼堡,由大众进行技术认证。
而就是说,大众集团一直坚持支持者中国汽车的事业,你知道日系车什么情况吗?一直到2006年,一汽丰田的国产化率不过区区14.9%,丰田一直打不开局面,这几年丰田国产化突飞猛进,于是乎满大街都看到了丰田,你也知道了所谓的神车卡罗拉。
这其实不是日系车的毛病,这是所有日本企业的毛病,喜欢搞连带,一个日本企业会连带一大堆的日本企业。
对于高层看来,大众从入华开始,就坚定的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坚定的培养中国本土供应商,在80年代中国还很贫穷的时候,大众有如此长的战略眼光,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反观某些国家----比如说法国,不能说他们来的晚,都还记得当年的广州标致吧,法国人压根就没心思好好经营中国市场,而是指望靠进口零配件来搞差价,既然法国人没心思,市场自然狠狠给了法国人一耳光,至于后来的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毫不客气的说,桑塔纳伴随着整整一代中国人长大的,甚至能造成桑塔纳=轿车这个形象,大众深耕中国市场这么多年,到了现在,大众汽车有四成在中国销售,中国是大众最重要的市场,没有之一。
谁坚定的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就应该给谁回报,这是应该的,这是天经地义的。
为什么大众在美国销量没进前十,在中国却是霸主呢?
很多人都在谈车的质量和产品力,其实在我看来,先入为主和消费粘性才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在美国是霸主,和以大众为首的德系车在中国是霸主,都和这两个因素密不可分。并不是因为什么“美国人懂车,中国人不懂车”这类荒唐的理由。买大众就是不懂车?不买大众就是懂车了?Naive!
我在美国生活半年多了,身边的美国同事大部分也都不懂车。从街头各种司机的驾驶习惯和车况来看,不懂车的同样是多数。其实,懂车不过是对汽车兴趣爱好或职业必需的结果,这样的群体就和懂电脑的、懂摄影的一样,都是一个个小众群体,到哪个国家都如此,大部分人只是把它们当成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永远只有兴趣所致的人或者业内人士才会去钻研。
扯远了,现在我继续回答题主的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时间短,但是大众进来的早,从80年代中期就在国内成立了合资公司,而且一上来就推出的是桑塔纳(相当于今天的迈腾)和捷达(相当于今天的速腾)这些算不上特别低端的车型。先发制人,就是占了天时之便。好比一看见电子词典就叫文曲星,一说碳酸饮料就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一说快餐店就是麦当劳/肯德基……这就是先入为主和消费粘性的力量。这种效应一旦站稳脚跟,其他后来的品牌如果不多出点儿血,很难撼动先到者的市场地位。再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假如现在有一款APP,它的功能、用户体验等各方面产品力都和微信一样强大,难道就能让人们放弃微信改用它吗?再加上大众特别善于公关营销,把大众包装出“高级感”“严谨、扎实的德味儿”,给很多人树立了一种迷之信任。
美国的日系车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石油危机之前,美国消费者普遍认为宽大虎实的V8才叫车,其他的都是些没脸见人的廉价小绵羊。但石油危机立马“教做人”了——从来不在燃油效率上下功夫的美系V8,一度变成了民众开不起、车企卖不动的累赘。这时候,日系车凭借更小的尺寸和排量(包括V6)在油耗上取得了巨大优势,趁势异军突起,并且让“日系车轻薄、省油”广为流传。其实,这种说法是相对的,后来日系车推出的都是更小尺寸更小排量的车,和美式的粗犷型大排量车相比当然省油了。除了两田的混合动力独树一帜之外,日系常规燃油动力的车型在重量和油耗方面,并不比同年代同级别的美系和德系有什么绝对优势。反过来说,你拿个polo去跟陆巡比油耗赢了,能说大众就比丰田省油吗?
虽然后来石油危机解除,油价也降下来了,但不少美国人在这期间尝到了日系车在其他方面的甜头,比如工艺更更精细、小毛病少等等,对日系车的风格和理念也就接受了,以后换车也就不再偏颇美系或日系了。反观大众,由于没在石油危机期间抓住发展良机,现在想跟已经做大的丰田、本田、现代抢地盘就很难了,更何况大众排放造假的恶名遍及全球,其他产品力方面又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沦落到二三线品牌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即便如此,题主也看到了,美国本土品牌福特在美国2018年度的销量排名第一,市场地位依旧强大,即便它的整体可靠性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按我们国人思维,美国人买车非常重视可靠性,那凭什么百车故障数比丰田高35%的福特还能夺得销冠呢?都说中国大众质量差还热销是国人不懂车,那美国福特质量差还销冠怎么不说是美国人不懂车呢?说白了还是消费粘性和先入为主的问题。
现在的大众在美国,你说它争气吧,它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的评分迟迟上不去,可靠性也干不过丰田系。你说它不争气吧,人家用着爱信8AT,还提供6年7.2万英里(合11万多公里)整车质保,价格也不贵。
最后奉劝各车系的粉丝,不管你喜欢哪个品牌,永远不要用品牌、国别这么宽的范畴来大而化之地评价一辆车,这和单凭户籍地或出生地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没什么两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