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日系车不耐撞,但是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安全是相对的,与车子的级别、大小、价值息息相关的,比较安全在于同级别之间进行目标,拿泛指的日系车对比高值的兰博基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过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日系的LFA、NSX的安全系数绝对不会比兰博基尼差,理由就是它们同属超跑,级别对等;所以拿日系车这个泛指词汇对比超跑老博基尼,完全就是一种抬杠,十万元的卡罗拉凭什么比几百万的兰博基尼便宜?各类安全性设计、配置不需要钱么?

谈安全只是在相对的角度,没有绝对安全的车子,重点在于和谁相撞,兰博基尼等一众超跑的确安全、也必须安全(不安全对不起它的价格),但如果兰博基尼与上图中的土方车来次对撞,那么兰博基尼必然车毁人亡,这个时候什么安全设计、配置都是白扯,所以什么叫安全?安全性仅仅是针对同级别所进行的比较而已,而同级别比较安全,五大车系的安全性都很好,即便存在差异、差异幅度很小(无法决定生死);道理很简单拿卡罗拉对撞奥迪A8肯定是卡罗拉不安全;同理拿奥迪A3对撞雷克萨斯Ls,吃亏的肯定是A3,而同级别的车子产生相撞,要么都没事、要么都成仙(相同位置对撞,拿头撞侧面不算本事)。。。

碳纤维单体壳车身。。。

这就是超跑安全的原因所在,扭转刚度太过于强大,所以即便超跑的车头、四肢撞个面目全非,但由于碳纤维单体壳车身的高强度、高扭转刚度,可以有效的防止车身变形直接将车内人员挤死(或者由于车身变形而措施逃离的最佳时间而被烧死);所以这个碳纤维单体壳车身就是超跑、F1安全性的最大保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给日系车的卡罗拉用上这个,同样很安全,安全性甚至可以跨级别碾压;所以安不安全不看车头、四角耐不耐撞,只看车身的形变程度有多大!如上图所示的这么个玩意就是碳纤维单体壳车身。。。超跑、日系车及其它几大车系,对于安全的策略都是相同的,早期那种整车刚度都很大的方式现在已经淘汰了;现如今对安全的理解就是极大程度的降低车身形变,所以超跑发生了碰撞、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次碰撞,车头也很容易被毁掉,实际上超跑哪个部位发生碰撞都会被撞碎,唯一不容易撞碎部位的就是碳纤维单体车身,而日系车(含其它几大车系)也同样是如此,车头也很容易撞碎,但车身的强度则更大、不容易变形;但民用车的空间桁架车身实在没办法与超跑的碳纤维单体壳车身去比较扭转刚度,所以差异在这;各系车企对于安全的理解是一样的,都是牺牲车头等无用部位来保护车身,只不过保护是有限度的,一分钱、一分强度。。。碳纤维单体壳车身的强度恐怖,它的扭转刚度可以达到3000NM(度·秒)以上,应该怎样去形容这份扭转强度呢?这种级别的扭转强度作用于家用车的空间桁架车身可以瞬间将其揉成一个铁球,就像我们揉面团一样容易;想象一下金属制空间桁架车身可以在这种强度下被挤压成一团,车里的驾驶员、乘客焉能不羽化成仙?所以超跑不耐撞,不耐撞的是车头,相反它的碳纤维车身极为耐撞,只不过这玩意造价昂贵,撞坏修复不了,所以几十年内是不可能普及到民用车上的。。。

民用车的空间桁架车身。。。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个很标准化的民用车空间桁架车身,说白了就是利用几根架子形成比较具有支撑性的车身,如图上那几个数字处就是碰撞中最容易受力、形变的部位,所以无论是日系还是其它车系,这几个部位材料都好、强度都大,各系车同级别比较,不存在明显的强度差异;至于其它部位的用料是否够足,就不重要了,因为不牵扯安全性;什么是安全?安全就是碰撞后人可活,至于车子耐不耐撞与安全性无关,在碰撞中一辆车头没了、一辆车头完好,但两车的车内人员都存活,那么这两辆车就都是安全的,只不过那辆车头碎掉的车子要支付更高的维修费用,这或许就是吐槽日系车不耐撞的原因吧,毕竟车头都没了,谁心情都不会好。。。总而言之现在的车子,车头都不耐撞,目的就是牺牲车头保车身,不过拿泛指的日系车去比较兰博基尼纯粹是抬杠,给卡罗拉配上一个碳纤维单体壳车身,它的安全性就可以媲美兰博基尼了(恐怕价格也快媲美了),可它的车头还是不耐撞,所以耐不耐撞和安全性没有什么关系,耐撞针对车、安全则对人,所以管它耐不耐撞干嘛?安全系数够就足够;日系车的车身强度不低,但在那些不影响安全的部位则会减料,所以同样的碰撞往往日系车头产生损毁更严重,不过话不绝对,很多日系车也是耐撞的,比如进口版本英菲尼迪的车头一个赛一个硬,所以耐不耐撞没必要去考虑,车子是让您开的、不是让您撞的,坦克倒是耐撞、撞谁都细碎,可它也不是您玩的,对吧?

有人说日系车不耐撞,但是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这种观点其实本身就是错误的,现在如果谁还用在事故中车辆自身的变形溃缩程度来判断车子的安全性,那只能说你已经OUT了。车身在设计的时候整体的框架会采用不同材料的钢板,乘员舱的框架结构一般是最为坚固的,而发动机和行李厢中的框架结构在受到一定的撞击都会通过溃缩变形来卸载掉一些减速度G值,保护乘员不受到严重的冲击伤害。

其实并不能简单的认定日系车就不耐撞或不安全,其实我觉得这和车辆的成本、价格还是有很大关系的,首先钢板薄厚论就不再探讨了,还保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以自行去网上科普下,日系车相对德系、美系车钢板并不是最薄的,抗冲击性能是取决于车辆骨架,而不是蒙皮。至于偷工减料论,现在也基本不存在了,当国内有车辆的侧面和后面撞击安全标准后,一些防撞钢梁任何厂商都不会在这点成本上打主意了。一辆售价在30万以上的日系车其实各方面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如果和十万元的德系车来对比各方面的安全系数往往要高出很多,因为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完善安全性,这是在商言商的基本道理。

至于兰博基尼是否耐撞那也要看具体的情况,面对超载大货车可以说任何轿车都是不堪一击的。兰博基尼在设计时会更多考虑到高速失控下和护栏或赛道中轮胎、水泥墙发生碰撞时车身除乘员舱外其他部位的粉碎、剥离来尽可能多的卸载掉高速撞击下的冲击,但乘员舱相对这些被剥离的部件就要坚固得多,这些设计的思路更多来源于赛车对车手的保护策略。所以你会看到一些类似兰博基尼失控的跑车发生事故时车辆的惨不忍睹情景要比其他乘用车更惨烈,但你可能并不了解在发生事故瞬间车辆的速度,重点还是要看乘员舱的变形情况来判断车辆的安全性能。

有人说日系车不耐撞,但是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您用兰博基尼这个例子来讨论“日系车不耐撞以及日系车安全性”不合适。

不难发现大部门超级跑车都不怎么耐撞,但安全性并不差。究其原因,其实与超级跑车的车身结构有关(或者说座舱结构会更加准确些),因为他们大多使用了一种名为碳纤维单体壳的车座舱结构,这种结构和一般的承载式车身有极大的不同。

比如下图这种,它是迈凯伦MP4-12C的座舱结构。可以看到就耐破坏性来说,由于前后没有有效疏导结构,而且又因为发动机的布置方式,车身前部空空如也,你指望这种结构的车身在高速碰撞中能够抵御破坏肯定是指望不上的。

作为对比,下图这些是一般乘用车所使用的承载式车身结构。

但是,就保护车内乘员来说,这种单体壳结构却是极好的。比如F1赛车,他们就是一水的碳纤维单体壳座舱。

要知道F1赛车的平均时速在200km/h以上,这还是近些年对发动机有限制,早前速度还要更加炸裂。但F1却很少出现车手死亡的事故,甚至有不少赛车直接被撞得粉碎后,车手竟然自行钻出驾驶舱的场景。

为什么单体壳结构有如此大的奇效呢?

我们可以将它类比鸡蛋壳,事实上,单体壳技术就是蛋壳的仿生应用。据资料记载,当鸡蛋受力均匀时,一个鸡蛋可以承受近30Kg的力,而一个鸡蛋也就60g左右。

为什么蛋壳能够承载比自身重量大得多的重量呢?

其实蛋壳是一种多孔固体,具有夹层结构,有着高比强度、比刚度以及整体轻量化的特点。作为一种薄壳结构,它不同于传统车身利用内部框架结构进行承载的方式,而是通过壳体表面来进行承载,车身上其他零部件直接与单体壳连接。

这带来的好处是车身重量大大降低,作用力均匀分散到每一个面,这样就获得了传统承载式结构所无法比拟的扭转刚度。而扭转刚度作为车身安全性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直接关系着其碰撞后发生变形的程度。

但显然,在一般乘用车领域,想要使用碳纤维会太过奢侈,而且因为座舱一体化的原因,导致维修费用极其昂贵,所以它并不适用于一般乘用车。

所以呢,如果拿兰博基尼的碰撞安全性和碰撞后的受损程度来对比一般乘用车,显然是不合适的。

了解了这些,所以关于兰博基尼的例子放在日系车安全性的讨论上是不合适的。

那日系车是不是不耐撞、又是不是不安全呢? 日系车不耐撞的印象,与日系车前后保险杠外皮用料单薄有关,在低速轻微碰撞时更容易“破相”,而德系车用料厚实,轻微碰撞时外观完好度高一些。虽然无关安全(皮薄不代表不安全,这种讨论很多了),但在视觉上是有差异的。

但排除一些舆论的刻意引导,再看看近些年日系车的综合表现,说日系车不安全并不妥,或者我们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所有日系车。

比如2017年,马自达旗下的五款主流包括马自达3、马自达6、CX-3、CX-5以及CX-9,均获得了TSP+的最高碰撞成绩,使其成为了16家参加测试的车企中,唯一一家所有参试车型都获得TSP+的汽车制造商。

如果您觉得这是针对美国市场,那我们看看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它是对标IIHS而成立的一个测试评价机构。

当然,这里面我们需要点名批评思域,竟然B柱给撞断了。但排除思域看,在本次参与测试的12款车型中,表现最好的是雅阁、领克01和凯美瑞。这和大家想象中是不是有些不一样呢?

有人说日系车不耐撞,但是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日系车耐不耐撞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日系车就是不耐撞,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日系车的溃缩变形肯定是更为严重的。不过笔者要说的是,这个看法是不正确且片面的。

我们中的很多朋友之所以会认为日系车不耐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日系车的钢板比较薄。同时很多实测数据表面,日系车的钢板厚度确实是要比德系车或者是美系车来得更薄的。但是,钢板薄就意味着这款车更不耐撞么?那么现在汽车都在往轻量化方向发展,是不是这些车型就变得更不耐撞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实际上,汽车的耐撞程度和钢板厚度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车身结构存在很大关系。如果说这辆车的车身结构设计得越合理,可以在碰撞瞬间充分缓冲冲击力,那么可以说这辆车的抗碰撞性能卓越。同时如果这辆车车身上所使用的热成型钢越多,激光焊接长度越长,那么这款车的抗碰撞性能也就越好。再者,日系车在不少碰撞测试中都取得了好成绩,所以不能说日系车不耐撞。

我们再来看看兰博基尼。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这个说法有些片面。其实上不管是日系车还是超跑,目前评判安全性能高低的标准就是在碰撞瞬间尽可能地降低车辆形变。所以说,你会发现兰博基尼这种顶级超跑在碰撞瞬间,车头比较容易损毁,但是碳纤维单体车身却可以保持较完整的结构,从而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所以说,日系车的安全性能还是可圈可点的。至于兰博基尼,并不是不耐撞,而是可以更好地保护车上人员的安全了。

有人说日系车不耐撞,但是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帮题主找了一个兰博基尼的车身图

首先,兰博基尼的发动机是后置的,所以前部都是可溃缩的,这就跟海绵一样,溃缩距离越大,吸收碰撞能量越多,成员收到的冲击越少,如下图。

通常不用说日系车,前置发动机的车碰撞后虽然显得“耐撞”,是因为车辆必须要保证发动机不能侵入乘员舱,相应的可溃缩的距离就很短。

所以真正碰撞的时候,兰博基尼其实是更安全的。而且作为超跑,兰博基尼的安全标准肯定是要高于普通车的,当然,全碳纤维车身基本一碰就碎,维修的费用,也是一般的车没法比的。

有人说日系车不耐撞,但是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关于汽车耐不耐撞这个问题说过很多次,汽车耐不耐撞和汽车的钣金没有必然的联系,最靠谱的看一辆车耐不耐撞是看NCAP碰撞成绩怎么样。

汽车耐撞和不耐撞和高强度钢材的使用,四梁六柱的质量有必然的联系!以日系车为主的民用车不耐撞,代表的就是不安全,为什么呢?因为民用车在乎的是舒适性和家用稳定性,而像兰博基尼这样的车在意的是什么呢?在意的是安全性能,本身就是属于赛车里边高强度的钢材的使用,以及车内的安全措施都是非常体系化的。

和赛车类似兰博基尼这样的汽车本身驾驶舱的设计都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为了高速度高强度的设计设计的也更安全,比如国际汽联规定所有拉力、越野赛车都必须具备符合规则要求的防滚架,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叨叨这么多,就最后一句话有用,兰博基尼贵!哈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