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凯美瑞为什么不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如果丰田车系全用上涡轮增压,那么丰田引以为傲的混动技术就彻底凋零了;弄出个1.2T、2.0T也只是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而已,在丰田的思维中从来就没有过涡轮增压这一环,丰田预想的汽车发展方向是从自然吸气到混动的转变,而弄出两款涡轮机头是没有办法,谁让国内消费者认可涡轮增压呢?再看看本田、日产都妥协了,所以丰田也同样要做出点样子来证明自己有打造涡轮机头的能力,但骨子里还是要在混动方面有所作为,涡轮增压只是为了应付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2.0T的8AR发动机只是起到了过度的作用

丰田永远把自家的混动技术作为发展核心,而推出2.0T、1.2T只是为了适应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换句话说就是没办法的办法;2.0T发动机只配装在皇冠、GS、IS、NX、RX、汉兰达之上,除了汉兰达外,其余的几款车型并不属于走量款,所以丰田在这几款车上配装2.0T发动机就是个应付,如果全产品序列都采用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产能都不够用。。。汉兰达采用2.0T是不得已而为之,要知道采用2.7L发动机朋友们觉得动力疲软、用3.5L的发动机动力没毛病,但价格、排量又不是大多数消费者所能认可的,所以丰田只能给大汉配个2.0T发动机了,低扭得到了改善、还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口味,也算一举两得;其实在北美等地大汉主要是3.5L排量、而卡罗拉则全部是1.8L、2.0L、混动,走量车型一款涡轮增压版本都没有;实际上现在美国的消费者也已经逐渐的接受了涡轮增压,因为通用、福特早就开始了涡轮增压的普及,但丰田在美国依然坚持自己的自吸➕混动策略。。。

丰田涡轮增压发动机布局不全面

现如今b级车市场,2.0t已经不再走量,而最吃香的则是那些1.5T、1.6T的版本,这一点与七八年前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很多年前是得2.0T者得天下,但是现在随着油耗、排放规则的限制,2.0T似乎已经成为了C级车的标配,所以丰田缺乏一款适合凯美瑞使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让它用1.2T的机器动力肯定不足,而让它用2.0T的机器动力肯定够用,但价格优势却没有了;价格已经逼近30万的2.0T凯美瑞又有几个人会买?同时还会把自家的混动版本给生生的挤死,这样一来对丰田自身来说没有半点好处;这个道理和本田不在咱们国内上市2.0T的雅阁一样,上市也不会有销量,但本田终究是完成了1.0T、1.5T、2.0T的布局,所以玩起来游刃有余,但丰田只有1.2T、2.0T,这中间少了一环,而这个最热的动力区间则留给了自家的混动技术!所以道理就很简单了,丰田家的两款涡轮增压发动机只是充数用的,甭管用了多少技术在里面,丰田骨子里都是抗拒的,只是不得已为之的产物;任何一家车企如果想大玩涡轮,就必须先完成对各个动力区间的布局,而丰田缺少了1.5T、1.6T这种中间动力,所以足以证明丰田就不想在涡轮技术上有什么突破;高热效的发动机弄成涡轮增压,热效率跌至36%,这个数值甚至不如德系涡轮增压,所以这样的产品根本不是丰田想要的,还是那句话丰田的涡轮增压只是过渡的应景产品,等它的混动技术进一步完善,它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涡轮,在这一点上与本田、日产有本质的不同!

丰田凯美瑞为什么不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首先,丰田造车的成本控制很厉害,已经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比如,它宁愿给车重达到1.62吨的雷克萨斯es200使用老掉牙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从而间接的给部分中国人提高智商,也不愿让车重仅为1.3吨左右的卡罗拉和雷凌使用2.0l发动机,以便能跟马自达的新马三2.0l比比,谁能够不被大众的1.4t车型轻松秒?

同样的道理,丰田其实也有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是皇冠和汉拉达用的那款,该款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多年来没有进行更新,技术比较老旧,烧机油的概率也颇高,但是丰田照样也不舍得给凯美瑞、亚洲龙和雷克萨斯es系列使用,因为它们级别不够,丰田给皇冠的定位是C级车型,而亚洲龙和雷克萨斯es系列最多只算是B+级,凯美瑞则是标准的B级车。

这就跟丰田不舍得给卡罗拉、雷凌和威驰、致炫之类的a级车和小型车使用爱信6at变速箱,是一个道理,因为它们的级别不够。

试想一下,如果让丰田威驰使用皇冠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凭它的小体重,它早就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气了!哪有本田思域的什么事?但你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跟德系美系车型相比,日系厂商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普及方面全面落于下风,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有人说日系车是涡轮增压的鼻祖,几十年前就在赛场上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之类的言论,根本不值一哂。因为,中国马上就要发射卫星去探测火星了!中国的火箭发动机也很牛逼啊!不然怎么进入外太空去探测火星?你去给国务院写封信,看能批准给你的丰田车装配这款火箭发动机不?是吧?不一样的使用环境,造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

而丰田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技术方面,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储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丰田卡罗拉和雷凌使用的1.2t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是丰田用混动技术跟宝马换回来的,因为丰田自己搞不定。虽然宝马得到了丰田的混动技术之后,至少现在为止,是不屑于使用。但丰田拿到了宝马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以后,如获至宝!马上就用在卡罗拉和雷凌身上,用于大规模的走量。

所以也就可想而知,对于丰田来说,给凯美瑞配备一款新的、不同于皇冠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多难!以前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比如早在2017年,丰田就放出风声,号称卡罗拉将换装新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更强劲,比十代思域提速还快!但现在已经是2020年,卡罗拉还是一如既往的1.2t。

丰田凯美瑞为什么不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丰田是一个不怎么喜欢用增压发动机的厂家。

丰田旗下打在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有小排量的卡罗拉(1.2T),大排量的汉兰达(2.0T)等。卡罗拉采用1.2T发动机纯粹是为了节油,其实汉兰达最舒服的发动机是3.5L自吸车型。但是在当前环境下,大排量自吸存活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自然吸气的2.7L发动机扭矩不足,2.7L车型不具备四驱功能。没办法了,丰田只能拿出2.0T发动机,不仅功率扭矩都增加了,而油耗也升高了。采用增压发动机纯属无奈,普拉多宁可采用3.5L自吸发动机,也不去采用2.0T发动机,为了降低有油耗甚至把全时四驱改为分时四驱。

自吸发动机特点就是皮实,耐用,保养容易。

十几年的普拉多还可以卖个好价钱,与整车的稳定质量是分不开的。自吸发动机耐久性更好一些,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纯粹是嗑药机。同等排量的发动机,通过吸入更多的空气燃烧更多的燃料来实现更大的马力输出。虽然近几年来涡轮机质量稳定,寿命也做到了足够长,但是超频的CPU与标准频率的CPU在使用中还是有一点差别的,发动机也是如此。追求稳定性,自吸发动机完胜。

凯美瑞也是如此,凯美瑞是丰田旗下的明星车型。

也是丰田最重视的一款车,市场影响力非常高的一款车型。理论上采用增压发动机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丰田并没有这样做,如果说是成本原因, 那么请参考雷克萨斯ES系列,也采用的自吸发动机。同级别的对手,雅阁已经开始采用1.5T发动机,对此丰田只是淡淡一笑而过。丰田的自吸发动机热效率已经做到40%,2.5L发动机最大功率已经做到154kw,最大马力达到209匹。峰值扭矩也达到了250Nm。

凯美瑞2.5L发动机配合全域锁止的8AT变速箱,这样的动力组合用来推动1585kg的车身,不仅动力足够,而且油耗也很低。动力/油耗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例如工信部百公里油耗为6升,要知道这可是2.5排量的中级轿车啊!自吸发动机线性好,后劲足,配合AT变速箱平顺性更好。虽然全域锁止会带来轻微顿挫,但是仍然比同级别车型好太多。自吸发动机就能办到的事情,为什么要采用增压发动机呢?丰田是一个连脚刹车(脚踩式驻车)都不愿意改掉的厂家,对于大件更是保守。主力车型考虑的不仅是稳定性,还有驾乘感受,耐久性等。我们来对比一下同级别的雅阁,采用1.5T发动机+CVT变速箱,整备质量1437kg。但是工信部油耗6.6L/100km,比凯美瑞要高一点。两车整备质量差100kg以上,CVT变速箱传动效率也要比AT变速箱高一些,但是凯美瑞的油耗确比雅阁低一点。这就是高效自吸发动机+全域锁止AT变速箱的功劳。市区内低速行驶时,油耗要比雅阁低一些。而中高速行驶时则雅阁油耗要比凯美瑞低一些。这里面的油耗差异不仅仅是自吸与增压的区别,变速箱也有一定的差异。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低负荷时泵气损失小,热效率高,但是CVT变速箱效率最高时确是恒定速比运转。而自吸发动机无论在何种工况下燃料消耗比都是等同的(除了红线转速),全域锁止的8AT变速箱在中低速工况时效率要比CVT变速箱高一点。凯美瑞与雅阁,也代表了本田与丰田不同的思路。

丰田凯美瑞为什么不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道理很简单,涡轮增压发动机开发难度较大,丰田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做出来也不敢铺开来用,因为势必毛病很多,所以现在还在用老掉牙的自吸,要知道大众调校了很多年才造出了近乎完美的ea8883b发动机,况且小日本对发动机的调校远不如德国人,从当今发动机发展方向来看自吸发动机势必会遭淘汰,因为自吸发动机无论动力还是油耗都比涡轮机差太远,用户体验不佳,所以小日本只能说我热效率高啊,但傻子都看的出日系自吸发动机普遍2.4,2.5大排量,早就把那点热效率给抵消没了,所以丰田自己不行只能靠黑其他品牌来抬高自己了

丰田凯美瑞为什么不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凯美瑞是现在为数不多还在坚持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主流中型轿车,除此以外还有马自达的阿特兹,其他的真就不多了,其实丰田旗下不仅凯美瑞,其他车型同样也是偏向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更多的是丰田整个品牌风格所决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点是动力好,缺点是成本高、可靠性上不说一定差,可起码也没什么优势。而丰田却是一个并不怎么注重动力的品牌,更多的偏向于质量和油耗等方面,所以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偏保守。也许有朋友想到了现在卡罗拉和雷凌的1.2T、汉兰达的2.0T等,其实这更多的都是属于无奈之举,卡罗拉之前的1.6L发动机,虽然在质量方面相当可靠,但是其他品牌的小排量发动机也没什么大问题,而且丰田在油耗上还没什么优势,所以丰田出了一个更加省油的1.2T,至于汉兰达以前的3.5L属于大排量了,不太符合现在的趋势,而且成本不低,于是换成了2.0T。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2.0T发动机装在凯美瑞上?其实这也是丰田很牛的一个地方,既然现在的2.0L、2.5L有着不错的销量和很高的利润率,那为什么要更换成本更贵的2.0T呢?不能否认2.0T发动机会更有竞争力,可丰田在营销方面注重的利润而不是销量。2.0T完全可以作为技术储备,等到2.0L和2.5L竞争力下降以后再去使用,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是很有利的,还有再就是丰田主打的混动系统,正是以高热效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为基础,并没有发展涡轮增压发动机或者也可以说涡轮增压不合适。综上所述,凯美瑞之所以不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丰田整个品牌偏向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混动系统,而且现在搭载自然吸气发动机就有一定竞争力,对应的利润率也很高,所以没太有必要更换成本更贵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是市场表现所决定的,如果消费者不认可了,那很有可能就会换上2.0T。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丰田凯美瑞为什么不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丰田凯美瑞为何不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其实和丰田整体的动力系统研发战略有关。我来简单分享一下:

一、丰田当前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战略

丰田当前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只有2.0T和1.2T两款。2.0T目前仅在汉兰达和雷克萨斯NX和皇冠(停产)上配备,其他车型包括凯美瑞、亚洲龙、雷克萨斯ES等主力轿车都没有配备。

而且,对于凯美瑞这种B级轿车往往其他车企会开发1.5T排量左右的增压发动机开作为主力销售的低配动力,但丰田坚持用2.0L自吸动力作为B级轿车的入门动力,并没有计划开发1.5T来替代2.0L自吸。

另外,还有三个信息也表明丰田增压发动机技术的定位:

1.全新TNGA平台的说明中,没有提及2.0T增压直喷发动机的安排,而是全部面对Dynamic Force细节高效自然吸气发动机和与之对应的混动系统。

2.丰田可能很快就会用全新开发的1.5L自然吸气三缸发动机开替换目前的1.2T涡轮增压发动机。

3.即将到来的全新一代汉兰达也很有可能采用2.5L Dynamic Force发动机加混动的动力组合来替代目前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些都表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并非是丰田发动机的战略方向。

二、丰田的高效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混合动力技术

丰田未来的战略会全面倾向于自己非常成熟的高效率自然吸气发动机加混合动力的技术方向。那么丰田为何要选择自然吸气搭配混合动力呢?

1.自吸发动机热效率高

混合动力发动机由于有电机的帮助,原来增压发动机带来的高性能,快速响应,低速扭矩等性能已经不需要了,全部交给电机来完成。因此发动机的设计可以关注于混动需要的最高效率。而自然吸气发动机由于可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更低的摩擦阻力因此在热效率比增压发动机有优势。

丰田最新的2.5L 和2.0L Dynamic Force Engine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循环,高效燃烧系统,电动VVT,EGR废气再循环系统等实现了非常高的热效率。其中混合动力版本热效率能够达到41%,普通版本也可以实现40%的最高热效率。

由于Dynamic Force 混动发动机的的高效率,其在2019年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奖项。

2.自吸发动机的成本优势

这是丰田选择自然吸气加混合动力作为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前面说到自吸可以实现混动需要的高效率,同时,自吸相对于增压发动机成本更低:

自然吸气发动机由于没有复杂的涡轮增压系统,这样就不需要增压器,中冷器和相关管路,机油冷却,增压器冷却管路。由于最高性能不高,因此各种结构件的材料和强度相比增压发动机也要低很多。这些降低的成本正好可以弥补一部分混合动力增加的电机和电池的成本。因此,自然吸气加混动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并非是丰田发动机的战略方向,反而是为了应对部分市场的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推出的过渡型产品。丰田动力系统的战略方向还是高效自然吸气发动机加混合动力系统。

总结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并非是丰田发动机的战略方向,反而是为了应对部分市场的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推出的过渡型产品。丰田动力系统的战略方向还是高效自然吸气发动机加混合动力系统。

在全新TNGA平台上开发的凯美瑞作为丰田在轿车领域的支柱型产品选择自然吸气和混动的动力总成就不奇怪了。

以上信息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对汽车和发动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