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雪铁龙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买的人却并不多?
为什么雪铁龙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买的人却不多?
有一句话叫“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相信这句话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汽车市场中受到一致好评、热评的汽车品牌、车型很多,但共同结果就是评价越好、越高销量越低,因为好评者并非买主,对于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品牌、车款,说几句好听的话又何妨?就比如题目中列举的PSA、亦或者是好评更高的马自达都是这个逻辑;只要记住一句话即可,好评高与销量高完全呈现出对立的形式,当然这个逻辑、规律至少在汽车市场中是合适的、靠谱的!咱们来看看市场中几大销量高的品牌,比如大众、丰田、本田、哈弗,这些品牌哪个受到的攻击都不少,说大众小毛病多、双离合变速箱易坏;说丰田皮薄、如同纸糊的一般;本田燃油稀释问题被无限度放大;说哈弗换壳、油耗高,市场上挨喷的都是这些销量的超高的汽车品牌,结果就是销量越高越被喷,越是被喷销量反而更高;这就是很多喜欢用常规思维看问题的朋友所不能理解的,为什么好评多的销量低?又为什么被各种吐槽的品牌销量奇高无比呢?其实这就与受众群体的数量大小有着绝对的关系!但凡销量高的车、用户群体基数大,用户群体的基数越大就等于挑毛病的人越多,一款车如果销量只有10辆,那么就等于只有10个用户去使用它、去挑它的毛病;因为人数少,很可能有些问题无法被挑出、放大!而一款车的销量如果达到几百万辆,那么对应的用户群体就只少高达几百万,这么一来就等于几百万用户同时来找茬,即便再完美的车子也难免被挑出问题,有的嫌空间小、有的嫌油耗高、有的嫌小毛病多、有的嫌换挡顿挫,总之因为客户群体太多,一辆车没办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再这个时候差评就滚滚而来了,这就是众口难调的道理,由于用户群体多、声音大,那么出现哪怕一丁点的问题就会迅速被传出、迅速的被放大,所以在高销量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多的槽点、骂名;而销量低的则相反,首先用户群体很少;其次敢于选择必然能包容缺点;再其次即便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销量低、用户少、声音小,也很难传出来;所以这就是好评高的车没销量的原因!PSA也好、马自达也罢,在网络上的评价都相当高,但是有没有朋友想过这些慷慨给出好评的人有多少愿为之买单?又有多少真正的驾驶过这些车呢?空口卖好最容易,说句好话谁不会,反正给好评又不存在成本、风险,张嘴就来多容易。。。再一点就是销量高的品牌会成为对手的目标,只有销量高才会成为对手的眼中钉,所以很多差评才会如此而来;而销量低的车子不会给对手造成任何压力,自然就没有人去刻意的抹黑它,所以评价往往都是很高的赞誉,但实际上能被抹黑材质荣耀,因为被抹黑说明销量高、对手有压力,而销量低的品牌想被抹黑都难,因为受关注度太低了。
为什么雪铁龙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买的人却并不多?
谢邀,题主这个问题我从自己的角度,很主观的回答一下吧。本人前2011款C5车主,2016年出手,用车五年,行驶了五万公里,不谈数据,只谈用车感受。先说优点:
1、底盘扎实。C5当时的广告词其中之一是大师级底盘,这个有点夸张,在那个级别C5的底盘绝对是出类拔萃的。那种厚重感比同级的、同年代的其他欧美车型都要好。过坑洼路面、减速带很舒服,高速很稳,那会年轻气盛和别人在高速上斗气,飙到200,和挂车错车感觉不到飘。走新疆到甘肃的百里风区,遇到九级风,跑100还算稳。
2、用料扎实。记得杨力测评这款车的时候用到了“敦实”一词,很贴切,无论造型和用料都给人一种安全感。曾经时速70,钻下了农村路,除了一点小划痕,屁事没有。时速100左右,撞上了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人没有受伤,车也只是门变形。这个厚实程度,同级可能就君威有的一拼。(豪车不在次范围)
下面说说缺点:
1、空间,近五米的车身,2.8米的轴距(印象是这么多,很少去记数据),车内空间竟然不如有些紧凑级。这个前悬长是一方面,座位厚是一方面,带来的比较局促的后排空间。(大家买车别光听销售说,轴距,轴距不等于乘坐空间)。储物空间也比较少,感觉随手的东西没地方放。
2、动力。当时那代C5主推的是2.0L和2.3L车型,而对手帕萨特是1.8T,凯美瑞、八代雅阁、君威、K5、索纳塔8是2.4L,动力明显不如对手,加上自重1.6吨,只能说够用,但绝对不充沛。现在换装了1.6T、1.8T车型算是达到平均水平。
3、油耗。虽然中级车油耗已经不是考量的关键,但C5的油耗除了君威,可能比同级都要高2个油左右,这个差距就有点大。
4、质量稳定性。机械上没出什么毛病,就是电子设备和电路,基本从第二年开始就有,是那种不修吧,影响使用,修吧其实都是小故障那种,修理厂说雪铁龙的电脑板比较复杂,所以爱出小毛病。
这上面说的优点应该,应该关注过雪铁龙车的朋友都了解过,不论爱丽舍、C4,哪怕C2,和同级车比这些都是优势。缺点呢,也基本是雪铁龙的共性,再加上比较弱的品牌力,就算大幅优惠的情况下,卖的依然不好,雪铁龙没有好好研究中国市场需求,尤其是设计上,现在在合资车和国产车的上下挤压下,越来越边缘化。
为什么雪铁龙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买的人却并不多?
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改变不了一个傲慢与偏见的人。我是雪铁龙c6车主,我认为雪铁龙同级别里属于优秀的,外观一般,就论行驶质感和操控,同级别里甩一堆。高速绝对优秀,肯定有人会说我是车托了,No,我不是!我只是比较喜欢psa的车,其它车我开过不少,但是说实话能比我C6舒服的同级别车型少之又少,雪铁龙有毒,开多了你会发现其它车都开不惯,即使强迫自己去多开也没用。那些张口闭口直接说雪铁龙垃圾的人,你们真的开过雪铁龙的车吗?真的有谦虚的去试试几款不同品牌又同级别的车吗???这就是傲慢与偏见。最后我来说下心里话,买车如果有考虑家人舒适出行,雪铁龙绝对可以的!
为什么雪铁龙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买的人却并不多?
法系车到底怎么样?
法系车不管是PSA还是雷诺,都是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都是有文化底蕴的品牌。
在赛道上法系车也是处处崭露头角,回顾一下世界各大赛事冠军经常被法系车霸占。
在造车技术上,雪铁龙的底盘调校功夫早已闻名世界。PSA的THP发动机多次获得世界年度最佳发动机奖。
在欧洲非常畅销,市场份额仅次于大众。看似一起美好的法系车在中国市场却严重的水土不服!
法系车为什么在华市场遇冷?1.法系车有一种孤芳自赏的自命清高,不懂得因地而异,不懂得融会变通。很多人都说法系车很多都像艺术品,但这个艺术品却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2.太多反人类的设计让人瞠目结舌,比如中心不跟着转的方向盘、喇叭按键放在转向灯控制杆上、升降窗按键放在中控区域。完全就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豪不考虑人机工程学。
3. 市场反应太慢,技术太过吝啬。SUV的浪潮从2010年就开始了,可是PSA拿得出手的SUV在2017年才出现,简直就是有钱不赚。
在2017年之前法系车大部分都在使用老旧的4AT变速箱,换挡质量差油耗高。消费者都不是傻子,你给不了我的,我自然不会买账。
4.听不到中国消费者的声音。
告诉你不要两厢车了,还一直两厢新车进来。
告诉你这种方向盘太恶心,还是继续用。
告诉你不要扭力梁的,还说调校的天衣无缝。 你说你多好多好 关键是消费者不买账啊。为什么不学会抓住消费者的需求。
5.市场营销不及格,可以说毫无作为,对比大众通用简直一个天一个地的差距。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你慢慢淡忘了!
6.形成了恶性循环,销量不好市场保有量肯定不行,带来的就是保值率低,维修保养难,配件贵。
无奈的成了国内三流车企。虽然一个老牌百年历史的车企,也有各种响当当的名号。只能说自己太作
为什么雪铁龙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买的人却并不多?
七月份从六年十四万公里的世嘉换的c5,凭良心说法国车开起来的感觉真的比日系德系更好,底盘扎实,舒适度隔音都要好一些,这是驾驶感受。我的世嘉没出过大毛病,换过一些损耗品,其他原厂原件。不过出了问题会发现维修成本确实高,世嘉换了一个排气筒尾管240,维修人员说大众的只要130,正常保养价位都是一样的,虽然世嘉的空调滤芯确实难以更换也没遇到加收费用的。油耗略高,世嘉一直都是8.2个油左右徘徊,卡罗拉朗逸只有7个左右。稳,这是对雪铁龙的肯定,山西的高速很多弯道,世嘉没有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但是175单手过了一个大弯道,坐在车上的朋友都紧张,但是都说确实没任何摆动的感觉,很流畅的转了弯,相信很多法系车主对于稳还是很认可的。法系车的中控台比德系日系宽,给人的感觉会没那么小气,但是后排确实比人家小了点。雪铁龙销量如何跟我无关,我并不期望他销量多高,这个也不影响我什么,只要我开的舒服就行。买车还是看个人需求,不要盲目听风,不要人云亦云,试乘试驾后再决定哪个更适合自己。真的没必要各种黑,你喜欢你的大众我喜欢我的小众,各开各的,在这里怼来怼去没啥意思,真按耐不住想发言请真正开过体验过再发表言论,不然误导他人。
为什么雪铁龙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买的人却并不多?
大家好,我是大嘴车咖,专注汽车领域十余年,最前沿的汽车商业资讯,最靠谱的答疑解惑,客观,真实的爱车妖怪。
说到这个品牌,已经有百年的造车史了,从军工造炮弹到造车,昔日的她都是风光无限,灿烂辉煌。后轮随动转向技术,空气悬挂,都是她的黑科技;另一个显著标签,一直都是法国总统座驾,因为雪铁龙的车救过戴高乐的命;甚至西方30年代的银行抢劫犯也喜欢她,速度快,运转稳定,警车追不上。
记得2014年的某个下午,我在4S店接待了一位60岁的老人,他当时开着一辆富康两厢自动挡车型前来置换。尽管富康车龄已经十多年了,但墨绿色的车身依然泛着油漆亮光,内饰也很整洁,各项功能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看得出来,老人是一位懂车爱车之人。
当看到他购车发票上打印的发票价16万8千元时(办完近20万),我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当年会花这么多钱买一辆雪铁龙富康?老人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他觉得,尽管当时的购车款可以买一套二环2居房,但是他依然不后悔,因为在他心里,当时的富康是最好的,陪伴他走过十几年风雨,从未把他丢在路上。
10多年前,雪铁龙的富康和爱丽舍那可是家喻户晓的车型,皮实耐用,底盘稳健,操控出色等优点,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今的雪铁龙销量,沦为了合资品牌的末流……
老三样车型中(捷达、桑塔纳),富康是唯一的两厢车,从登陆中国汽车市场的那一刻,雪铁龙注定走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风格。
我一直认为,法国人的倔强埋没了这个品牌,欧洲人经过文艺复兴追求艺术,对于各种事物的审美都会有艺术化的想象,当然也包括汽车。在国内,过于奇特的造型带来的只能是负面的影响。
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最快速的10年里,日系,德系,甚至高傲的美系都在中国特有的汽车文化里站住了脚,他们积极开拓,锻炼产品,迎合市场。法系雪铁龙,总是后知后觉,三大件老旧,4AT用到死,涡轮动力迟迟不上,车型种类不丰富,外观过于“艺术”,加之厂方“迟缓”的营销手段,都渐渐偏离了行业轨道。
也正是这10年,汽车品牌概念开始深入人心,雪铁龙失去了黄金发展的阶段,虽说一战后雪铁龙创造了汽车“试乘试驾”的销售模式,但如今,失去了创新勇气的她尽管汽车品质还在(皮实耐用,底盘调教独一无二,安全系数高),但是品牌运作已失先机,除了老一批的用户还在为她声援,但新的消费者却假装听不到。
想当初,C6以进口车身份入华的时候,以64万起售的价格吓倒一片,奔驰宝马笑而不语,日系在一旁冷眼旁观,大家都在嘲笑雪铁龙这个“愣头青”。时光荏苒,如今C6国产,起售价16万,“高冷”遭遇“现实”,令人唏嘘!
最近两年雪铁龙已经醒悟过来了,用上了和宝马共同研发的涡轮发动机,变速箱也升级了,外观和内饰也知道“取悦”消费者了,SUV车型也布局了,高端品牌DS也进入市场了,但是呢!然并卵,时间过去了,失去的市场还想找回来,花的代价只能是更高。
国产品牌崛起了,国人对于汽车消费更加理性了,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优胜劣汰,不是说法系车质量不好,人们不肯买单,她是输在了运营上。
今天写文章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那位傍晚时分对于雪铁龙有着坚定信念的老人,不知道他置换的C5如今用得怎么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