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里太子是老几?

太子管二皇子叫二哥,还有一个大皇子在军队,而庆帝最小的儿子是三皇子,那么问题来了,太子是老几?

《庆余年》原著中,庆帝前后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大排行是老三。但按照庆国法律,太子是不计入皇子排行的,再加上范闲是私生子所以没进老李家族谱,所以本来应该是老五的李承平变成了三皇子。

大皇子李某某(跟庆帝一样有姓没名),宁才人所生。庆帝当年第一次北伐,结果被战清风包饺子,差点全军覆没,刚好又遇到霸道真气爆体经脉全毁,变成了一颗植物帝。亏得陈萍萍率领黑骑千里奔袭,把庆帝从敌军中捞了出来,在回国路上俘虏了一个东夷城女奴宁儿,负责照顾庆帝的饮食起居。由于长时间相处一起吃苦一起照顾植物庆帝,让陈萍萍跟宁儿之间摩擦出了类似爱情的火花。庆帝身为一个情场老手敏感的察觉到这一点,回国之后庆帝回复了行动力,二话不说就把宁儿纳入后宫,封为宁才人,作为对陈萍萍救命恩情的回报。

毕竟陈萍萍是个太监,不能那啥,所以作为主子就代劳了。由于庆帝在经脉尽毁后进入了大宗师境界,所以中奖概率极高,很快就造出了大皇子。由于大宗师真气的加持,再加上宁才人有东夷城的蛮族血统,所以大皇子生得孔武有力,小小年纪就弓马娴熟。由于有外族血统不能继位,所以被庆帝安排成了边将候补,十几岁就送出了皇城。

正因为庆帝跟皇族都不待见自己,再加上陈萍萍跟宁才人的暧昧之情,所以大皇子一直把陈萍萍当成自己亲爹,后来庆帝杀了陈萍萍,大皇子也跟着范闲一起背叛了。

二皇子李承泽,淑贵妃所生。对于这个儿子,庆帝打心里是不太瞧得上的,正如他对二皇子的评语“心思过伪,无凛然之气”。二皇子的毛病就是聪明,而且是过于聪明,以至于有点虚伪了。他的行为模式跟真实想法经常对不上号,甚至庆帝都捉摸不透,所以就把他定位成了太子的“磨刀石”。

说好听点是磨刀石,其实就是陪太子练级的工具人。太子性格太软弱,而且养尊处优危机感不足。于是庆帝就假模假式的公开踩一捧一,把二皇子捧上天,十几岁就让他去御书房听政,夸他德才兼备,后来又封了亲王,不断给他扶持势力。在外人看来,二皇子将来就是要代替太子,成为皇位接班人的特殊存在,就连二皇子本人一度也有这种错觉。

但这种十几年如一日,光放空枪不给实弹的操作,让二皇子也明白了庆帝的真实想法。也逐渐让他打心里恨透了这个不拿自己当盘菜的父皇,于是二皇子从最开始积极表现抢夺皇位,变成了自暴自弃当搅屎棍,只要能看到太子倒霉,给庆帝添堵,二皇子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

最后二皇子跟长公主李云睿、太子一起谋反,兵败后服毒自杀,给庆帝留下四字祝福“鳏寡孤独”。

太子大排行老三,皇后所生,血统最纯正的一个皇子,同时也是庆帝最重视的接班人。可庆帝表达对太子重视的方法,在太子看来就是霸凌,于是这份畸形的父爱最终毁了太子。

在庆帝的眼中,太子无论哪个方面去衡量,都是最适合而且雷打不动的接班人。

从内因而言,太子为人宽仁,适合做一个守成之主。而且这种性格的人登基之后,也不会对其他皇子下手。相反那个虚伪又做作的二皇子如果登基上位,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效仿嬴胡亥,把所有兄弟都送土里去。

从外因而言,太子登基不会形成一股威胁老李家的外戚势力。历史上君王最忌讳的就是新皇帝的班子里,混进一大票后党的三亲四戚,然后各种姿势把持朝政,把自己铺好的政局搅和得一塌糊涂。而太子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当年的太平别院血案后,庆帝已经把皇后一族彻底清理,杀了几天几夜人头摆了几里地,除了皇后太后两个老娘们,户口本上已经没有任何五服以内的亲戚了。所以太子继位后,就是皇后变太后,母子两个组团刷新地图,老李家江山也能够完美传续下去。

但太子因为继承了皇后一部分二百五的基因,脑子天然有点呆萌,所以庆帝就给他扶持了一个打擂台的二皇子,让太子能够在危机感和压力下成长发育,变成一个拥有帝王心术的完美接班人。

结果庆帝千算万算,忽略了太子本身的性格软肋。正因为皇后当年被庆帝把家族给清零了,导致东宫没有可以仰仗的势力,本来就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时候庆帝再玩了命的捧二皇子,让太子内心彻底崩溃绝望。

而太子选择释放压力的方式不是庆帝希望的茁壮成长,而是用堕落来逃避现实。于是乎太子在那方面需求极其强烈,而且还喜欢去皇宫外边寻欢,最后染了一身花柳病回来,变成皇族最大的笑话。

这破事儿还只是个开始,庆帝最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亲妹妹长公主也参合进了太子二皇子这个蛊盆里,而且玩得比庆帝还嗨。

长公主表面上支持太子,背地里跟二皇子暗通款曲,两人一起利用明家跟北齐走私,出卖庆国的利益。但实际上长公主还是站队太子,而且她为了让自己跟太子的捆绑得更瓷实,在太子花柳病痊愈后,长公主跟他滚了床单,说白了就是乱L。

而这破事儿背后,有陈萍萍跟范闲两个推手,陈萍萍安排费介配制特效药治好了太子,又通过宗亲府给太子一张补肾的药方,踩着长公主从信阳回广信宫的点送进东宫。太子拿到药方后迫不及待的就去跟姑姑实战了,两人这边玩得正嗨,那边范闲拿到了证据,安排自己在东宫的眼线洪竹偷皇后玉珏嫁祸给宫女,宫女被皇后打死,闹到庆帝那里。庆帝觉得死个宫女怎么会闹这么大,于是安排洪四庠去查背后有没有别的猫腻,结果一查就把太子长公主的丑事给抖出来了。

这下子庆帝彻底不淡定了,自己亲妹妹跟亲儿子那啥,竟然不叫上自己~~不是,简直丧尽天良。这妹妹要不得了,这个儿子也要不得了。

你可知道,他是太子!他是朕精心培育的下代皇帝!朕将要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便要这个孩子替朕守护万年……你若辅佐于他,我只有高兴的份,但你却迷惑于他!

于是庆帝果断决定废太子,并且引出了李云睿太子二皇子叛乱,大东山终极大决战。最后庆帝大获全胜,皇后从城墙上来了个无绳蹦极惨死当场,太子也自杀身亡。

范闲按年龄排,是庆帝的四儿子,但这个儿子是叶轻眉下药后怀上,并且偷偷生下来的,没有经过宗亲府的入籍手续。而且范闲生下来后就被五竹送去了澹州,以范建私生子的身份长大,后来也入了范家的族谱,所以于公于私,这种儿子都不能当皇子。

但从综合能力而言,范闲是庆帝最优质的儿子。不但天生有主角光环,而且是魂穿人,生下来就有二十一世纪重症肌无力患者范慎的全套记忆,脑子里有全套唐诗宋词跟四大名著。体质方面继承了庆帝的大宗师基因,几岁就学会了霸道真气,还有五竹教授的跳崖术,费介亲传的宗师级毒功。后来还进修了流云散手大劈棺、四顾剑法、天一道功法,等于集合了所有大宗师等级的武技。

只可惜这个最出息最有能力的儿子,却是庆帝一生之敌,范闲不但毒死了自己的奶奶皇太后,还在结局杀了庆帝,成为庆国历史上第一大孝子。

三皇子李承平,宜贵嫔所生。三皇子跟几个哥哥比起来,属于相对平庸的那种。论体格不如大皇子,聪明不及二皇子跟范闲,血统又比较偏门,跟范思辙是表兄弟。

在正式决定废太子之前,庆帝是把三皇子当成老范家的旁支,直接丢给范闲去培养的。说白了就是没考虑让他继位,所以随便老范家的人去教育。

后来太子破事儿一闹出来,庆帝想亲自培养也来不及了。即使勉为其难的给李承平扶持上位,但庆帝还是担心范闲对他影响太大,所以自己又跑去后宫加班,跟梅妃生了一个老幺出来,作为新的替补存着。

可惜这个老幺还没懂事,庆帝就被范闲杀了。三皇子直接继位,最后到底怎么对这个兄弟的,小说里暗示了一下,范闲在西湖密会新皇帝李承平的时候,发现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管自己叫师父的老实皇子,变成了一个心黑手辣说一套做一套的正经帝王了,而且一门心思要扫除所有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存在,如果不是范闲掌握了足以抗衡皇权的势力,早就被李承平给灭门了。

所以庆帝第六个儿子,大概率已经被新皇帝李承平给处决了。这个千古一帝,最后应了二皇子的临终祝福——鳏寡孤独。

《庆余年》里太子是老几?

既然是出生在皇室,那么就得遵守皇家的规矩,其中古代最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是“嫡庶”之分,自古以来嫡都是名正言顺,庶都要低人一等。不过庶子逆袭的情况也有,只不过太少了。

《庆余年》里面庆帝有很多媳妇,同样也就有很多皇子,这里面皇后跟贵妃生的孩子就被看成了嫡系,而其他人生的孩子自然就是庶系。想必看过《庆余年》的小伙伴都知道,庆帝的大儿子擅长带兵打仗,一直都在边境带兵,二皇子吊儿郎当,被当成了太子的磨刀石。而男主范闲是庆帝的私生子,他的年纪跟二皇子相仿,实际上他是庆帝的第五个儿子。

林大宝是庆帝跟长公主所生,他应该是第四个儿子,庆帝还有一个最小的儿子就是三皇子。庆国皇室有些乱,大皇子跟二皇子因为是庶出,所以没资格当太子,除非嫡出的太子李承乾挂了,他们才有机会。实际上太子应该排行老三,因为他是嫡出太子,所以不计排名,三皇子最小,因为林大宝和范闲都是秘密的透明人,他才排上了三皇子。

可惜庆帝是个阴谋家,皇位不给你,你不能明抢,小打小闹都行,但是不能造次,这就有点类似康熙时期九子夺嫡了。结果太子跟二皇子双双被废,大东山一战,庆帝自己也被自己玩挂了,本应该是范闲捡漏,不过他又不想被拘束,三皇子是范闲一手教出来的,就只好便宜他了。

这就是帝王之家的悲哀,皇帝太强势,儿子太精明,都留恋权力,最终酿成悲剧!

《庆余年》里太子是老几?

太子,李承乾,庆帝的第三个儿子!

庆帝一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是大皇子、二皇子、太子、范闲、三皇子。

盘算下来,20多年,庆帝也不再东征西讨,一直蜗居在深宫之中,几乎不怎么出门的一个君王,竟然没有被女色所迷,竟然只生了一个三皇子,实在是太少了。

太平别院事件,是庆帝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叶轻眉死后,庆帝终于能在庆国独揽大权了,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管理庆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出来置喙。

这之后的庆帝,本来可以胡天胡地一番的,但是他没有,并且还更克制了生理欲望,没有广纳妃嫔,没有繁衍子嗣。

他到底在忙乎些什么,估计没有人知道,猫腻估计也说不清楚哈哈。

大皇子跟二皇子出生的时候,庆帝还没有登基,但是这两个儿子都是庶出,庆帝这个阶段也没有娶正妻。

后来庆帝娶了自己舅舅家的表妹,太子的生母,立为皇后,也是庆帝母亲的母族,庆国军中的柱石。

婚后没有多久,皇后怀孕,李承乾即将出生。

也就是在皇后怀孕临近分娩的这段时间里面,叶轻眉迷晕了庆帝,怀上了范闲,范闲比太子小了大概10个月左右。

应该这么说,庆帝没有想到叶轻眉会这么做。

从后视镜去看,庆帝选择表妹为后,并且立太子,进一步加强集权,杀叶轻眉已经是计划中的事情了。

太平别院事件中,皇后的母族就是主力,秦家为辅助。

太平别院事件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叶轻眉死了,但是范闲活了下来,这个是庆帝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关键是孩子没有落在庆帝手里,而是落在陈萍萍跟五竹、范建的手里,庆帝只能顺水推舟,眼睁睁看着三个人把孩子养在儋州。

这还没有完,陈萍萍跟范建要报仇,不可能就这么让叶轻眉白白死去,庆帝也不能说不报仇,不然立马露馅儿,只能跟着一起报仇,灭了皇后母族一门。

至此,李承乾成了最弱势的太子。

他没有一丝丝母族的力量可以凭借,要么能讨得庆帝的欢心,要么就得拥有自己的势力。

对庆帝唯唯诺诺,对长公主极度依赖,对兄弟则苦苦相逼。

深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这个位子实在是摇摇晃晃,但是又没有能力稳固下来,只能通过大声呼喊来证明位子是自己的。

咱们都知道,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太子越是到处宣告,越是离庆帝希望中的样子,越来越远,而位子也越来越不稳当。

李承乾是真的很惨,表面上还不错,其实没有多少有力度的筹码,说白了就是实力不行,关键是他所处的时代,不讲道德,讲的是暴力!

谁的拳头大,谁就能大声说话。

太子的拳头已经被陈萍萍跟范建给砍了,他没有拳头,自然斗不过浑身都是拳头的范闲。

庆帝在近20年的时间里,没有大量繁衍,也是给太子留了很多余地,毕竟没有那么多弟弟等着抢位置。

看看九子夺嫡,都是弟弟们疯了一样来抢哥哥的位置。

庆帝不使劲儿生娃,也许真的是为了太子好。

END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