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长公主被贬为何怕范闲为自己求情?

李云睿勾结北齐,出卖监察院密探言冰云,导致其被庆帝贬回信阳一案,属于一件事情无意中扯出另外一堆事情,而且越扯越多以至于收不住,导致庆帝也不能包庇亲妹妹,只能让这个皇家丑闻以闹剧形式收场的结果。

  • 事情的起因:范闲进宫偷黑箱子

范闲前脚刚踏入京都,就发生了牛栏街刺杀事件,虽然范闲本人并没有受伤,还反杀了刺客程巨树。电视剧中把滕子京送了盒饭直接下线,但小说中只是伤了一条腿,之后一直活到了结局(本来就是个小角色,连死的必要都没有)。

牛栏街事件以后,范闲彻底跟长公主李云睿、太子李承乾走到对立面,这时候二皇子李承泽的立场还没有明确,而且还隐隐约约要拉拢范闲的意思,所以范闲暂时还没把枪口对准他。

为了给幕后主使一个警告,提升范闲将来的安全指数。一直在躲在暗中的五竹出手,将倒霉鬼林珙与吴伯安杀死。结果这个事情被老阴比庆帝跟陈萍萍拿过来大做文章,把锅扔给了东夷城四顾剑,变成了南庆出师北齐的借口(非常严谨的逻辑)。

其实庆帝跟陈萍萍、林若甫都知道牛栏街幕后主使是长公主,只不过庆帝暂时还不想动她,另外庆帝陈萍萍都想考验一下范闲的能力,所以一直放任这事情的发展,还顺道给范闲封了一个八品的太常寺协律郎作为补偿。

但五竹出手是两人预料之外的,但即使庆帝猜到杀林珙的是五竹,他也不能公开出去,毕竟神庙使者在庆国杀人,引发的动荡是难以估量的。

于是两国稀里哗啦打了几个月,南庆国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所以占了一些土地,但也烧了不少钱,所以借坡下驴准备和谈。而和谈的时候,发现北齐拿到了一张很有分量的大牌,那就是监察院派去北齐卧底的言冰云被逮捕了,这让南庆瞬间陷入被动。

这事情本来跟范闲没啥关系,但他因为林婉儿的婚事,加上长公主李云睿处处给他挖坑,所以五竹决定陪范闲一起去皇宫把黑箱子钥匙偷出来,里面有叶轻眉留下的信件跟武器,可以让范闲更好的保护自己。

于是借着进皇宫问候后宫各位娘娘的机会,范闲把整个皇宫的地形都记了下来,画成地图,跟五竹计划在宴会结束后动手。

在祈年殿宴会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北齐文豪庄墨韩公开指摘范闲抄袭诗文,有辱南庆文坛名声。结果范闲开了穿越人的复读机外挂,借着酒劲一口气背诵了一百多首唐诗宋词,不但把庆帝吓成了表情包,还让小范诗仙的威名一夜之间传遍诸国。当然了,这些诗集也让范思辙管理的澹泊书局海赚了一笔。

之后就是范闲跟五竹夜闯皇宫,燕小乙一箭将范闲射成重伤,差点就被生擒。五竹模拟四顾剑的剑法,骗过了假宗师洪四庠,并且故意压低自己的武力值,让洪四庠以为他只有九品中的战斗力,也给范闲争取到了偷钥匙的时间。

在太后寝宫偷出黑箱子钥匙以后,范闲跟王启年找到锁匠,利用自己的官威强迫对方配了一把一样的,然后将原来那把放回了太后寝宫。

  • 事件的转折:李云睿勾结北齐被曝光

在归还钥匙的路上,范闲意外撞到了在广信宫密谋的李云睿跟庄墨韩,也知道了李云睿出卖言冰云,跟北齐勾结的秘密。

长公主与北齐皇帝之间的协议,便是出卖了潜伏北齐四年的监察院密谍头目言冰云,让对方以此交换肖恩及司理理,而北齐方面出的价钱,则是请名动天下的一代大家庄墨韩前来庆国京都,借他之口,毁掉自己。同时还可以借此事,教训一下向来不怎么听长公主支使的监察院系统。

什么叫主角光环,什么叫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范闲在《庆余年》里就是这种待遇。

本来对于刺客夜闯皇宫一事,燕小乙跟洪四庠两个负责皇宫安保工作的九品上吵得不可开交,洪公公跟燕统领都说自己遇到了九品高手,但整个南庆国一共就七个九品,而且有四个在京都,剩下三个都是朝廷有关的人,不可能夜闯皇宫作死。

但范闲跟五竹没留下任何痕迹,再加上也没丢东西,只是死了几个宫女,所以这事情就没被庆帝放到心上,交给监察院去调查了。交给监察院就等于交给陈萍萍跟范闲,然后锅又有惊无险的扔给了东夷城使团云之澜那里。

这时候范闲却开始了针对李云睿的报复行动,他制作了一批传单,上面写着李云睿养面首、跟庄墨韩私通、通敌卖国等花边新闻,然后连夜张贴到京都的大街小巷,结果就是整个朝野震惊,庆帝也不得不下场了。

而庆帝当时也有打压一下长公主的意思,所以陈萍萍就带着节奏顺水推舟,把传单的传闻大部分指控都查到实锤证据交给庆帝,让长公主不得不全盘招供了。

  • 事件的结果:李云睿势力被庆帝大力打压

电视剧中陈萍萍安排监察院八处主办追查传单的来源,结果半天不到就查到纸张来源是范闲的澹泊书局,直接就把范闲给扯了出来。

小说中陈萍萍猜到是范闲做的,但他跟庆帝都查不到证据。因为传单用的纸跟墨都是五竹偷的,五竹的身手根本不可能查得到。而那些纸是西山纸坊所产,西山纸坊归内库管。墨是万松堂的墨,那家没有什么背景,但其实是李云睿在背后操控。说白了,指控李云睿的传单,所有原材料都是李云睿自己出品的,就跟她发疯了自爆一个意思。

而写传单就是五竹,五竹的笔迹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认得出来(除了叶轻眉),所以范闲给李云睿挖的坑,完美到无懈可击。

小说中对于这事件的后续一笔带过,因为范闲彻底的置身事外,所以庆帝根本没考虑过他,范闲也不可能傻了吧唧的去给李云睿求情或者挖坑,主动把自己往火坑里送。

李云睿的党羽其实也没有一勺烩,主要被做掉的就是监察院一处的朱格,陈萍萍也是借庆帝的旨意拔除自己身边的钉子罢了,至于其他长公主势力,大部分都睁一眼闭一眼就放过了。

而庆帝对外的操作,跟五竹分析得一模一样,那就是以消除传单的影响为主要目标,公开的层面不但不处罚李云睿,反而会给予赏赐,证明皇室不会因为这些传闻而内斗,我们永远是一家人。等找个合适的机会,再把李云睿踹回信阳去吃土,作为她勾结北齐的惩罚。

而李云睿的女儿林婉儿,以及女婿范闲则会一起被赏赐,并且不会受后续处罚的牵连。

“你预估皇帝在这件事后,会有怎么样的反应。”范闲很信任五竹的分析能力。

“马上出动监察院,消除你一手造成的影响,大加赏赐长公主,以证明皇室的团结,等事情安静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让长公主回到自己的封地信阳。”五竹冷漠说道:“赏赐长公主的时候,应该会顺便赏赐晨郡主,同时升你的官。”

电视剧中则让范闲深度卷入李云睿事件,不但被查到了是他发的传单,而且还必须去庆帝面前对此事表态。而对于范闲如何表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期许。

范建希望范闲能够去向庆帝求情,这样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宽宏大度的人,将来在朝堂上也可以更好的立足。而且李云睿的党羽众多,范闲如果能在赢下这一盘之后,见好就收,对于这些大臣来说也算是卖了一份大人情,将来李云睿即使再发难,他们也会在情感上向着范闲。更重要的,李云睿终归是林婉儿的母亲,范闲如果赶尽杀绝,那么他跟林婉儿之间就会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不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

庆帝则希望范闲对李云睿冷酷一点,最好是落井下石往死了挤兑。毕竟范闲将来要接管监察院跟内库两大要害部门,等于是要做天下第一权臣,而第一权臣必定不能跟皇族抱团取暖,做一个只忠于庆帝的孤臣。

而范闲确实选择了落井下石,让庆帝感到非常爽,表示这个私生子很懂事,值得花大力气培养。

李云睿这边则是害怕范闲给自己求情,这就等于当着庆帝的面卖给自己人情,一旦庆帝顺着范闲的意思从轻发落,那么范闲就会拉拢自己阵营的一部分人心,将来要再给范闲挖坑,李云睿阵营的执行力也会大大降低。

而李云睿离开京都本来就是避风头,庆帝迟早也会把她召回来,继续在朝堂上跟范闲博弈,形成彼此制衡的格局。庆帝这个老阴比貌似很喜欢玩这种养蛊的局,就像他在皇储的选择上,一直都是给太子名分,但明里暗里捧二皇子,让两个儿子斗得死去活来,还美其名曰给太子找一块“磨刀石”,让将来的皇帝更加锋利。

所以对长公主跟范闲,庆帝也是有条件的踩一捧一,现在是范闲抓到了李云睿把柄,暂时把李云睿给压制住。将来万一范闲做大了,李云睿这张牌还得翻出来接着打呢。

庆余年:长公主被贬为何怕范闲为自己求情?

尤其是关于长公主被贬这件事,说实话,这段真的是太精彩了,也能让你看到各路人马,为了此事所存的自己的心思。

这件事上,太子可以说是最真挚的。

太子一贯稳重,而且死板(这点从他为了衣服没有褶皱,能站一个小时就能看出来)。这样的人设,在此时跳出来为自己的姑姑求情,可以说已经暴露了一些问题了,是他对这个姑姑的爱慕,昭然若揭。

太子的求情,是最为真实的,当然也是最无用的,不过倒也没起到什么反作用,毕竟皇上一直知道他和这个姑姑走得比较近。

范建让范闲去求情,打着自己的算盘。

范建以往不会管那么多的琐事,林珙的事情,都没特写他对范闲说什么的镜头,却在此事上,让范闲给长公主求情,理由是为了林婉儿,看上去很合理,实际上,这只老狐狸什么时候这么单纯了?

他的根源在于,想让皇上看到范闲的仁,而不是狠。因为只有看到了范闲的仁,皇上会认为,范闲没有能力管鉴察院,从而做一个简单的富家子,这就应了他之前和陈萍萍的争论,觉得范闲掌管内库才是稳妥。

这是范建自己的小算盘。

庆帝是准备借此事考验下范闲。

一个是自己的好兄弟,一个是自己的未来丈母娘,范闲的抉择,是庆帝最想看到的。他既希望他能来,给他一场好戏看,他又不希望他给长公主求情。所以他说,范闲没有求情,没有让他失望,但是却不是因为狠辣,而是因为和叶轻眉一样的想法,那就是众生平等。

最难让人不得其解的,是长公主的态度。

长公主脑子转得还是比较快的。范闲来的时候,她以为是给自己求情来的,不是高兴,反而是担忧,当范闲真的没有求情,而是落井下石时,长公主才发自内心地表示,这下放心了,这多少让人不能够理解,这个疯女人到底在想什么?真如她说的,她不好报复么?

实际上,这还是庆帝的心思。

庆帝想看谁会来为长公主求情,就会知道,谁跟长公主站在了一起。

范闲是庆帝看中之人,但也并非是全部信任。制衡亦是庆帝最喜欢做的事,范闲和长公主同样对鉴察院有瓜葛,假如范闲为长公主求情,证明两个人已经没有多大的恩怨,是可以站在一起的,这才是犯了大忌,那么长公主的下场可能是万劫不复,即便不死,也没可能回京都。

但若是范闲没有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但凡范闲以后壮大,长公主回来是迟早的事,因为可以制衡一下范闲,这才是庆帝最想要的结果,所以,即便长公主犯了这么大的事,也仍旧能够安然无恙。

不过,这也说明了,庆帝从来不在乎庆国,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权力而已,不然为什么不介意长公主背叛庆国,而在意她与鉴察院有瓜葛呢?因为,鉴察院象征着庆帝的权力,在他心中,高过一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