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为什么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呢?
李文华在中广说唱团梦之队中,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
当时跟李文华同批的三人,门户都由组织确定了。才华最出众的马季,侯宝林刘宝瑞抢着要,最后定了拜侯宝林。郝爱民从话剧团调过来,也指派给了侯宝林。于世猷也是侯宝林最喜爱的徒弟,后来出事进了局子才忍痛清门,但也当干儿子继续照顾着。
只有李文华艺人,组织没有明确安排他的门户。
主要原因大概是李文华岁数夹在中间,比侯宝林刘宝瑞小十岁左右,比郭全宝小七岁,没法当两辈去论。
再者当时组织安排李文华是跟老郭爷学捧哏,学成后给侯宝林量活,其实就是把李文华当宝字辈在培养,而有些相声谱系里,李文华也是写在郭启儒名下的。
但这种安排没有明确定下师徒关系,这就给李文华后来制造很多麻烦。
要说李文华这岁数,当文字辈也行,当宝字辈也行,都算中间岁数。但辈分这种东西一旦定下来,那么同行跟李文华的关系就会变了。侯宝林郭全宝本来是导师,以后就得管他叫师弟。马季郝爱民本来跟他是同学,以后就得叫师叔。
虽然当时中广说唱团不兴论辈分,大家都是平等关系。但对所有同行来说,这就是一件大事,也等于空降了一个师叔师爷,而且还不是相声世家,一个普通工人升级成的大辈。
所以马季郝爱民们都有门户了,李文华一直定不下来。
至于李文华跟马三立的师徒之约,姜昆在后来跟李文华核实过,李文华确实有一封马三立写的信,上面明确说了要认他当学生。而且马志明也知道这事情,后来见证会也是基于这些人证书证搞起来的。
但问题就在于,马三立在世的时候,李文华为什么一直没能拜师。
马志明说的是一直有个同行在阻挠这事情,而且还是个特别有权势的同行专门到老马家拦着,所以马三立也不敢收。
坊间一直传这人是侯宝林,侯宝林的去世后,侯耀文接棒继续拦着,所以直到侯耀文也没了,姜昆才敢给李文华开这个见证会。
但这里有个问题,侯宝林为什么要这么对李文华?两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李文华为人也低调,没有得罪过侯宝林。
特殊时期马季跟侯宝林闹得挺热闹,但跟李文华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李文华的搭档是姜昆,侯宝林对姜昆比对马季好一百倍。晚年侯宝林躺床上看电视,基本就是看姜昆的相声(当时姜昆最火),而且姜昆每次去探望师爷,侯宝林都主动要给姜昆说活。
要知道,马季可是侯宝林亲徒弟,侯大师拢共就给马季说了一段《卖布头》,其他都是给本子不直接教,要么就是用新相声去糊弄。
对姜昆能这样,说明侯大师是真疼这个徒孙。以姜昆跟李文华的感情,侯宝林也不至于那么对他,还专门上门拦着不让拜师。李文华的岁数也不算抄了侯宝林多大便宜,假如侯宝林那么反感年轻人当宝字辈,他干嘛主动代拉马志明,那还是侯耀文边边大的小孩呢。
至于侯耀文接棒侯宝林,那也说不过去,侯耀文跟姜昆比,各方面影响力都差一大截。他还能把手伸到中广说唱团去挤兑李文华,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再从马三立的角度来说,他为了一个很牛叉的同行,就不敢收李文华。那他收姜宝林的时候,可不像这么胆小怕事的人。姜宝林比李文华还小十岁,而且还是李洁尘的徒弟。马老那是连收徒弟带刨师父,怎么的,拿李老道李伯祥当软柿子捏吗?
马三立的身份地位,收个他认可而且还没有门户的李文华,阻力肯定比收姜宝林小的多吧。怎么难的反而成了,容易的反而拖到死呢。
所以,李文华拜师一直不成,根本原因还是马三立不是那么果断,找些借口搪塞而已。同行肯定有反对的,但肯定不会牛叉到马三立姜昆都惹不起的地步。更重要的,李文华这么一个老好人,真不值得同行那么下力气去挤兑。
李文华为什么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呢?
李文华的坚持是有原因也是有底气的,他的优秀超出你的想象。
这事儿得分成六个方面来说:
1,谱系需要
李文华是1962年调入广播说唱团的,那时候已经不提相声师承制了,拜不拜师对于相声演员来说意义不大,也没人敢提什么相声谱系的事情,那时候李文华是先进生产者,又红又专,得带这个头。
到了八十年代,情况不同了,相声师承制重新被提了起来,相声谱系也有专门人整理了,最著名的就是马三立和殷文硕。这时候已经说了快一辈子相声(业余十几年,专业二十年)的李文华自然也得考虑自己的相声谱系问题,不能说了一辈子相声到最后落一海青身份,进入相声谱系也是给自己这辈子事业的说法。
2,年龄现实
李文华出生于1927年,比马三立小13岁,比苏文茂大两岁,这岁数如果拜个宝字辈就有点儿显大,拜寿字辈虽然稍微有些显小(不能和门里孩子比)但也算合适,比他小的宝字辈艺人有不少。何况本身李文华长得就显老,进广播说唱团时才三十五岁,但从马季到唐杰忠都喊他“李大爷”。
3,现实地位
可能因为李文华的相貌和性格使然,很多人都以为他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老年人,实际上李文华的地位可不低,他进广播说唱团之前就是大工厂里的俱乐部主任,要不是转成专业演员,他临退休时至少也是国营大厂的副厂长,在广播说唱团时他也担任过一段时间广播艺术团(说唱团上级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正经实权部门,管分房子的。
当年广播说唱团想调李文华进团,从1960年就开始运作,结果活活调了两年,从马季到团长分别去了四次,比诸葛亮还多一次,最后才感动厂领导放人,调他的过程比调姜昆、唐杰忠他们都费劲,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老那是有能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可不是普通工人。
4,郭启儒
广播说唱团调李文华进团,目的就是为了接郭启儒的班,给侯宝林当捧哏,只是后来因为各方面原因他主要和郝爱民搭档,1977年又和姜昆合作一举在全国成名。
李文华在广播说唱团的指导老师就是郭启儒,他是跟着老郭爷学的,原则上也是他的学生,郭启儒什么辈分啊,寿字辈。因此,从历史渊源上看,李文华转专业演员后的老师就是寿字辈,那以后正式拜一位寿字辈师父也没毛病吧。
5,艺术地位
相声行业是一个看人下菜碟的地方,你有能耐就是最大的本钱。张杰尧那么闹,张寿臣还是得叫他一声傻大爷,因为张杰尧有本事。你要是没本事没地位,你就是有正宗的师承也没人认。马家,常家的儿子比李文华年轻那么多,一样是宝字辈,怎么没人质疑呢,因为人家家族在行业内有地位有本事。高德明高德亮他们也是相声世家出身,为什么他们的师承就被质疑,谁叫高家后来在相声界缺乏影响力呢。
李文华是广播说唱团老人,在1977年他和姜昆一起火了以后全国闻名,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和电影上有影,评选十大笑星也位列其中。更关键的是,他的蔫包袱捧哏方式在当年火了,很多相声同行都模仿他,他和姜昆的“顽童戏老叟”(反过来也行)组合方式也成为一种经典搭档惯例。
所以,李文华在八十年代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本事的相声演员,再加上年龄放在那儿,资历放在那儿,名气放在那儿,他没有屈就自己的理由啊。
6、马三立
其实,并不光是李文华坚持要拜师马三立,你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吧,问题的关键是马三立也想收人家李文华为徒啊。
马三立非常欣赏李文华,不光欣赏他的相声,也欣赏他的为人,这就像侯宝林一眼看中师胜杰一样,马三立就看中了李文华,这才把拜师收徒这件事提到桌面上。
如果只有李文华坚持,马三立那边不热心或者敷衍,那这事也不会被提起,主要还是人家师徒俩互相看中了对方,外人不应该阻挠。
综上,李文华先生不论是从为人、资历、身份、地位、名气和艺术水准哪个方面讲,拜马三立为师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由于个别权威人士的阻拦才成了一个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的是,2008年姜昆为李文华张罗的那个仪式可不是拜师仪式,更不是什么马志明代父收徒,而是马三立和李文华师徒关系公开的见证会,马三立徒弟常宝华,马三立长子马志明以及相声名家石富宽等见证人共同确认马三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收了李文华为徒。
也就是说,在相声谱系上的马三立的徒弟排名,李文华可能还应该排在常宝丰和姜宝林前面。
李文华为什么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呢?
名字就代表辈份了!就是为了长一辈!明眼人看的出来。他们那个岁数的进入广播说唱团的都是文子辈和明字辈儿的!
李文华为什么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呢?
李文华拜马三立为师,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就是一个要死的人,拜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有实际意义吗?以李文华进入相声的时间,他能和侯宝林等人是同辈吗?马季都比他进入相声要早,合着,马季还的叫他师叔。
李文华为什么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呢?
李文华拜师马三立,算得上是相声界的一大悬案,郭德纲和马志明也分别在采访中说到这事被相声界的一位权威人士所阻拦,但是这位权威人士是谁,却都是三缄其口,估计这件悬案也会一直悬下去。至于李文华拜师马三立,客观来说,并不合适,而李文华之所以如此执拗,除了仰慕马三立的艺术水平外,估计已经默许自己是宝字辈了吧。
李文华的相声之路李文华生于1927年,而且家里也不是说相声的,即不是门内出身,这个年龄比一般的宝字辈年龄要小不少,比如侯宝林大师生于1917年,而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则生于1914年。李文华解放前在机械厂做油漆工,业余爱好是相声,但是只能说是业务爱好,连票友都不能算,毕竟工人要上班养家糊口。
李文华(后排左二)
1962年李文华被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同时期进团的还有马季、郝爱民和于世猷,相比而言,李文华年龄稍大一些,比马季大7岁,比郝爱民和于世猷要大十来岁,但是从艺术上来说,这几位要算同班同学。
李文华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宝字辈辈分李文华和马季、郝爱民和于世猷进入中广说唱团后,拜师的传统已经废黜了,与之俱来的是新形势下的老师和学生制度,当时中广说唱团中,有所谓的四大导师,即郭启儒、侯宝林、郭全宝和刘宝瑞,其中马季、郝爱民和于世猷都是指定的侯宝林为导师,而李文华因为表演风格问题,指定的是郭启儒为老师。
虽然指定了责任老师,但是其实对于四位新人而言,郭启儒、侯宝林、郭全宝和刘宝瑞都是成名已久的相声演员,都是老师,比如刘宝瑞就教过马季许多活,所以对于侯宝林、郭全宝和刘宝瑞,李文华也只能算是学生,算是晚辈。
郭启儒和侯宝林
郭启儒是寿字辈艺人,是侯宝林大师的师叔,如果李文华算郭启儒学生的话,那么自然也可以算是宝字辈艺人,而且据说团里面也默许了李文华以后接郭启儒的班,所以李文华潜意识已经认为自己是宝字辈,毕竟相比于马季、郝爱民和于世猷,自己年龄明显要大上一截。
郝爱民谈李文华
李文华坚持拜师马三立改革开放后,相声界拜师的传统已经开始恢复,比如1984年,侯宝林大师收徒师胜杰,就轰动了几乎整个相声界,越来越多的相声演员希望能通过拜师有自己的师承,而李文华也是如此,不过作为当时的指导老师,郭启儒先生早已经于1969年去世,因此,拜师郭启儒更是无从谈起。
马三立
于是李文华想着拜师马三立,马三立是相声泰斗,也是当时仅存的几位寿字辈艺人,况且李文华已经和姜昆搭档在春晚上走红,是全国最火的相声搭档之一,所以李文华亲自去天津拜访马三立,表达了拜师的愿望,原因大概除了仰慕马三爷的艺术水平外,李文华也想成为一名宝字辈的演员。
李文华拜师被阻挠,权威人士或不是侯宝林马三立对于李文华拜师的事也答应了,但是这事并不顺利,因为这事被权威人士阻挠了,而马三爷也不愿意得罪相声同行,所以这事迟迟没有下文,直到马三爷去世多年之后,而李文华也在病危之际,才在姜昆的努力促成下,完成了这一心结。
为什么会有人阻挠?而马三立为什么不敢收徒呢?其实李文华并不算门内出身,60年代后才正式系统学习相声,而同时期不少明字辈艺人都已经开始登台表演了,所以说李文华一旦拜师,就成为许多成名已久的文字辈、明字辈的师叔师爷,如果李文华门内出身,自然没事,关键半路出家,这事就有点过分,而且对于侯宝林大师而言,这本来就是晚辈、子侄辈,现在成了师弟,自然有点说不过去。
马三立和姜宝林
至于马三立为什么不敢收徒,可以参考另一位姜宝林,姜宝林成名早,也和侯宝林搭档说过相声,其师承李洁尘,但是马三爷硬在80年代公开讲话要收徒姜宝林,姜宝林比李文华还要年轻,马三爷就敢收,而且当众收,为什么呢?因为相比之下,姜宝林解放前就成名,而李文华则是解放后才慢慢学习相声的,但是即便马三爷硬收姜宝林,业内也都不买账,仍把姜宝林视为文字辈,更何况收李文华呢。
李文华拜师姜宝林
至于阻挠李文华拜师的人,大有人在,未必就是侯大师,因为侯大师只能算是权威人士,真正阻挠之人也有可能是官方也有可能是重视辈分的天津相声前辈,这个大概只能永远是个谜了。
李文华为什么要坚持拜师马三立呢?
李文华岁数太大了。他一直想摆脱海青,所以挺不好处理的,他拜了马老祖又一下子压了一堆文字辈的,这些老门户的当然不干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