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面相会好看点,真的吗?

这个应该是以讹传讹的地摊式谣言,或者说有个别枪决的时候这么操作过,但被无限渲染和文学化,当成一种惯例去传播了。

网上流传最广的版本,出自于所谓的《最美死刑犯任雪》。1971年出生的任雪天生丽质,如果放到现在包装炒作一番,肯定又是哪个偶像组合的C位。但命运却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任雪毕业后为了养家,进入了新安县一家铝矿上班,后来因为年轻貌美,被矿长潜规则,并且以家人的工作为要挟,不准她报警。任雪就这么屈辱的承受着一次次的欺负,到最后发现矿长根本就是玩弄自己,根本没打算兑现给自己解决编制。于是恼羞成怒的任雪毒杀了矿长的小女儿,最后被判处死刑。

任雪被押赴刑场的时候,跟其他犯人要死要活都不同,满脸的冷漠,让押送的武警都为之动容。最后任雪被枪毙时,主动张开了嘴,行刑的武警秒懂,知道他们要让自己把子弹从嘴里穿过去,保留一张完整的脸。

随着一声枪响,这个美丽的生命离开了世界,留下了一张残破的脸。

没错,任雪最后子弹没有从嘴里穿过,而是从鼻子部位过去,还是破了相,一番临终心愿未能了却。但她的惨状也警示了世人,无论被生活逼迫到那一步,也绝对不要走上极端之路,那样既对不起你的家人和受害者家人,更对不起你那张老天爷赏饭的脸。

后来还是把“枪决前张嘴就不会破相”的说法广为流传,原因就是有文学性和可加工空间,用现在的术语说就是有噱头有流量。

实际上大部分枪毙的场景都是酱紫:

两个武警旁边架着,让你挺直腰板不能挣扎,射手在后面稍远的一段距离用56式半自动步枪爆头。

或者就是直接近距离射击,一枪毙命。

所谓的顶着脑门然后从嘴里精准穿过,那不是执行枪决,是拍神枪手传记的电影。

很简单的原因,死刑犯执行的时候为了不让他过度恐惧而玩命,一般都是雷厉风行的一套动作,押下去跪地上架好了,几秒之内就射击。根本也没有精细瞄准的时间,而且大部分时候都不会顶着脑门,这其实是不让罪犯有心理压力,在没来得及反应就中枪了。你要顶着后脑勺磨叽半天,那位原地就变欧阳锋了,到时候执行起来更麻烦。

而且临刑前可以用各种手段去固定身体,但脑袋是没办法固定的,你总不能让一个武警按着脑袋打枪吧,万一打偏了误伤同伴怎么办。

既然脑袋无法固定,那么死刑犯肯定会颤抖甚至晃荡,这种时候你就没办法固定射击位置,只能大概瞄一下。这也是为了会配两个射手,一个没打死,另一个补枪的原因。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古代有专门行刑的刽子手,砍脑袋凌迟都是得心应手。但现代文明社会,没有人专门干这个了。执行死刑的武警大部分时候是临时征召,不会配备专门的神枪手去枪毙死刑犯。毕竟这是杀人不是拍电影,行刑者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咱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又不是小鬼子,真拿杀人当乐儿呢。

有时候甚至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执行者,会去部队招新兵蛋子,承诺给予补助甚至军功。有些射手在上刑场之前连实弹操作都没有过,你让他精准的来个后脑到嘴部对穿,比拍抗日神剧还离谱。

所以现在才会逐步推行注射死刑,这就是对死刑犯最大的仁慈。

但说一千道一万,要想保全你那张脸,就别去触犯法律。既然走上了极端犯罪之路,你还留张脸干嘛使,去那边拍证件照好看点吗?

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面相会好看点,真的吗?

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会不会最后好看一些呢?能不能保持完整的面貌呢?作为曾经的执行人员,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其实总体来讲,这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执行死刑时让他张开嘴,那就说明是打头部。而执行此类死刑的时候,多半是用的81杠等威力比较大的步枪。这种步枪子弹口径比较大,而且近距离瞄准发射以后形成的空腔效应,子弹是旋转着向前,对人体的破坏那是相当大的。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讲:进弹的地方是一个拇指大的弹孔,出弹口就是一个碗大的创口。

所以就算是瞄的很精准的情况下,子弹也非常理想的从嘴里出去,同样很难保持面部的完整。何况大部分时候,子弹可能都有一点点偏差。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谎言呢?其实主要是为了方便执行。毕竟在刑场时死刑犯会陷入极度的恐惧当中,可能会本能地左摇右晃,执行人员让死刑犯张着嘴,此时死刑犯会本能的将精神集中在头部,也就会停止身体的晃动。此时,子弹也不容易偏移,也减少了死刑犯痛苦。

当然,现在执行死刑几乎都是采用的注射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确看上去更人道,也能够保持一个完整的躯体。但是,失去的却是宝贵的生命。

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一句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大家都千万不要去犯罪违法,一旦挑战法律的底线和尊严,就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面相会好看点,真的吗?

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面相会好看点,是真的吗?我的回答:是真的。

我是一个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经常有机会接触到枪决死刑犯的场景。与影视剧里面枪毙人不同的是,现实中枪毙人的时候,枪口离死刑犯很近,甚至可以抵住身体。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精准击中要害部位,一枪毙命,减少死刑犯的痛苦。

枪决死刑犯,有两种方式:射击心脏和射击大脑。以前多采用射击心脏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死亡过程时间稍长。原因是子弹击中心脏以后,造成心脏供血功能丧失,进而引发其他组织器官功能丧失,造成个体死亡。这个过程可以长达十分钟。我曾亲眼目睹有个死刑犯击中心脏以后,长时间的喘气、呻吟。

后来枪决死刑犯的时候改用射击大脑。选择这种方式的理由很简单:可以迅速致人死亡。子弹从后脑射入,从口鼻处射出,贯穿大脑,直接破坏脑组织,造成脑死亡。子弹射击到人体的特性是射入口很小,射出口较大。所以在枪决死刑犯的时候,都建议死刑犯张开嘴,让子弹从后脑射入从口中射出,死刑犯的颜面部就看不出有什么损失。

这样做,也算是对死刑犯更人性化的处理。

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面相会好看点,真的吗?

没有这样的建议,一个死刑犯,没有人给他什么建议,从看守所里面把死刑犯提出来,就是砸下镣铐,绑扎上死刑绳,验明正身,和家里人十几分钟的见面,然后被押赴刑场,那么多人在执行,执行人根本就没有人有机会给他单独说话,也不愿不愿意给他说话,怕惹上什么嫌疑,押解人员最多就是一句,你老实点,不要找事情,好好配合执行。其他工作人员更不可能给他出主意要他张开嘴巴,死刑犯只需要按照执行程序,签字,配合执行,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死刑犯多说一句话的。

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面相会好看点,真的吗?

假的。一般会采取死刑犯跪地面背对法警,射手一般持半自助步枪,进入射击区后听从刑场指挥长口令。当死刑犯跪地后指挥长会下达射手进入指定射击区域,子弹上膛关闭保险。指挥长会下达举枪、打开保险、射击口令。射手一般距死刑犯25米左右,描准死刑犯后朕部射击。

死刑犯在执行枪决时,建议他张开嘴,面相会好看点,真的吗?

1⃣️因为死刑犯跪地或者背朝后,为了让死刑犯减少死亡的痛苦,要一枪毙命只有打头后面。

2⃣️由于头部七孔相通,当子弹暴头时会迸发出脑浆血液,如果子弹从张开的口中飞出,就是减轻面部空腔的压力,脑浆会从张开的口中而不会从另六孔中迸出,让其有个好死样吧!

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