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国就剩下郭德纲在说长篇的单口相声?
先问是不是,再说对不对。
相信“全国只有郭德纲在说长篇单口相声”的人,百分之百都不懂什么叫“单口相声”,更不理解“长篇单口相声”是什么。
他们更相信一种最简单的区分,那就是郭老师说的,相声演员说的评书,就是单口相声,而评书演员说的单口相声,就是评书。
甚至还会把脱口秀也归为“演员身份论”,相声演员说脱口秀,那也是单口相声。
这种以人设为唯一鉴定标准的解释,符合饭圈的单细胞动物理解,但如果你不是追星族,而是单口相声和评书、或者脱口秀爱好者,那你还是多看点专业书籍,深入了解这些艺术门类的区分比较好。
何谓单口相声,也就是单春,又名暗春,最早是艺人躲在一块布帘子后面学口技,模仿男女小孩声音,摔盆砸碗动静,以及动物叫声,从而讲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后来这种纯口技表演,变成了相声中的“学”。
而艺人表演一个小笑话小故事,那是单口相声的常态,因为相声跟评书(团柴)不一样,相声都是撂地表演,只能一次把节目说完,从来没有相声演员留个扣子,第二天继续来撂明地,等着昨天那波观众的。这种留扣子也就是所谓挖坑的操作,只有在剧场的说书先生才能做到。
而在剧场说长篇的相声艺人,必须得有评书门户,比如万人迷李德钖,笑话大王张寿臣,都有评书门户,而马三立的祖父就是评书艺人,所以他们可以说长篇,但那不是相声,而是评书。
评书比相声更讲究门户,没有门户的海青腿儿,如果敢公然说书,同行过来跟你盘道,说不出一个门户,直接就砸你的家伙。所以过去绝对不可能有相声艺人说长篇评书,还管那玩意儿叫单口相声的事情。
而真正可以算是单口相声的中篇故事,就是所谓的“八大棍儿”,这是从长篇评书中抽出来的没头没尾段落,专门给那些没有评书门户的相声艺人说的,通常说法这八大棍儿是《君臣斗》、《马寿出世》、《宋金刚押宝》、《解学士》、《康熙私访月明楼》、《硕二爷》、《张广泰回家》、《大小九头案》,大部分都出自长篇评书《永庆升平》。
而相声既然从评书门里要了一碗饭,所以过去相声门里摆知,必须请评书门的人参加,否则你这仪式就不算。
建国后虽然消除了这种封建门户之分,但相声跟评书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框架,单口相声是以刘宝瑞为代表,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有头有尾有底,中间穿插一些包袱。另外就是一些新编的小故事,比如马三立的《逗你玩儿》《挠挠》《练气功》等,都是只有一个包袱的小笑话,但也可以作为单口相声。马志明的《纠纷》,就是单口相声,但也可以作为一头沉的对口相声去表演。
说回郭德纲,如果我们按照“相声演员一个人表演就叫单口相声”的标准,排除所有传统技法跟门户划分,那么全国确实只有他一个人在演这种“单口相声”,以及“长篇单口相声”。
更重要的,郭德纲并没有评书门户,他只拜了一个西河门的师父金文声,西河门跟评书是两个独立门户,一个是海轰一个是团柴,所用的字辈也不一样。当然外界通常也称西河门是西河大书,甚至就说成评书的。但在门里来说,西河是西河,评书是评书。西河门说的书篇幅再长,也不能叫评书。
所以换一种概念,把郭德纲所有单人表演,说成是独一份的“郭氏脱口秀”或者“郭氏单口喜剧”更合适,就像郭老师的梆子味京剧,评戏味儿太平歌词一样,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那样才显得更加高大上。
为什么全国就剩下郭德纲在说长篇的单口相声?
这是你问还是老郭说?郭德纲怎么说也没人去他的舞台上问。单口相声定义是郭德纲定的还是大家定的?现在郭德纲红,说什么都有人信,要是像过去他的相声没人听时,他这么说有人信才怪。
为什么全国就剩下郭德纲在说长篇的单口相声?
全国说单口的比郭德纲强的不是一个,只不过郭德纲名气大而已。建议你去听听王玥波和李菁的单口,他们都比郭德纲强,郭德纲在人物形象刻画上面比较单一,王玥波说雍正剑侠图,一说好几年,是一部大书,人物多而且复杂,王玥波对人物形象刻画上面几乎没有重复的。
为什么全国就剩下郭德纲在说长篇的单口相声?
其他人说的没人听。
为什么全国就剩下郭德纲在说长篇的单口相声?
也不是就他自己说,也有别人说,只是大多数人看不到而已,因为大家爱听老郭说啊!
包括唱京剧,有人说唱的不好,唱啥都是评戏的味儿!人家唱的热闹,大家就是爱听啊!专业院团唱的好,大家不爱听啊,不还是得靠老郭带动气氛嘛!
为什么全国就剩下郭德纲在说长篇的单口相声?
主流派不想说,看不起这个说法。其实可能不会说,或者怕说了没人听。要不然就是都忙着开会或者做活动呢![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