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王谦祥、李增瑞的师承以及在相声届的地位是怎样的?

师承方面,王谦祥李增瑞是马季先生的弟子,属于明字辈,跟姜昆冯巩赵炎笑林是同门师兄弟。

但二位当年差一点就拜了侯宝林大师,成为文字辈。因为王谦祥的父亲跟侯宝林关系很好,据说两人还是盟兄弟,侯宝林看这层关系也肯定愿意收王谦祥。

但是王谦祥最后还是拜了马季,原因就是不愿意占同学李金斗的便宜。李金斗早早的拜了赵振铎为师,成为明字辈艺人,于是王谦祥也放弃了当大辈的机会。

这也是王谦祥李增瑞能够合作六十年,从来没有任何矛盾的根本原因。二位都是谦逊当头,从不与任何人任何事较长短论高低。单位分房子,李增瑞直接让给更有需要的人,自己只要一套郊区的小户。单位评级涨工资,王谦祥李增瑞都是让别人先上,以至于媳妇都说两人“缺心眼”。

但正是这种缺心眼的作风,让两人在相声界人缘极好,这么些年就没人说过二人有任何不是,属于用放大镜都挑不出毛病的好搭档。即使某些专门碰瓷揭同行短处的炒作小能手,也没找到过祥瑞组合的黑料。

祥瑞组合不光人品一流,艺术上也是上乘。在天津相声大行其道的今天,二位仍然将京派相声继续发扬。而且跟马季弟子大多专精新派相声不同,祥瑞的传统活也是一流,二老的《罗成戏貂婵》无人能超越,就连柳活巅峰的侯大师也不敢动这快活,毕竟旦角太难学,不但要唱腔还要身上,王谦祥跟着京剧名家刘雪涛学习过,是正经娃娃腿,对《罗成戏貂婵》的拿捏也最稳。其他人也演过这快活,比如何云伟李菁,还有徐德亮老师也挑战过,建议带着避雷针去看,看完后再回来看祥瑞版本,对比伤害后味儿更香。

很多人觉得二老的相声比较温,包袱太少不可乐,那确实是欣赏角度的问题。祥瑞的相声跟现在流行的碎包袱集锦确实不同,他们的相声更像是涓涓细流,要仔细品其中的尺寸火候,才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感。

王谦祥的柳,李增瑞的快板,是二老傍身的必杀技。再加上两位创作能力也是一流,为自己量身定制了很多经典段子。《方言英语》《笑的探讨》等,都是可以传世的段子。

除了自身艺术造诣高,二老还培养了优秀的青年演员,王谦祥的弟子金霏,李寅飞,叶蓬,李增瑞的弟子董建春,李丁,都是前途无量的优秀接班人。

有德有艺有传承,王谦祥李增瑞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相声演员王谦祥、李增瑞的师承以及在相声届的地位是怎样的?

师承:马季的徒弟,属于明字辈相声演员。

相声界地位:相声名家,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搭档时间最长纪录保持者。

一、人老辈分小的代表

王谦祥出生于1948年的天津,李增瑞出生于1947年的河北,他们从小学艺,如果按照年龄看的话,最适合他们的辈分是文字辈,也就是拜个宝字辈的师父。

实际上,王谦祥当年确实有机会拜侯宝林为师,中间还有人介绍牵线,但最后还是没拜成。后来相声大家郭荣启在一次演出时看中了王谦祥,热情邀请他到家里,要给他说说活,一般情况下在相声界,这就是有收徒之意了。

但是王谦祥不敢往那儿想,毕竟他年龄太小,当时真要是拜了寿字辈的郭荣启,那王谦祥就成了最年轻的宝字辈艺人,和他在北京曲艺团的老师王长友同辈,这是他万万不敢的,因此到最后也没拜。

李增瑞和王谦祥、李金斗等人都是同学,他在相声界和王谦祥一样也是一直没拜师,但他在快板界有师父,王学义。

那为什么最后王谦祥、李增瑞拜师马季了呢?王谦祥李增瑞的老师有王长友、谭伯儒等人,他们俩和王文林的父亲王长友关系还比较好,拜王长友的话不论是关系、年龄还是辈分都挺合适,要知道王文林是1947年出生的,和王谦祥、李增瑞岁数也相仿,辈分相同是正常现象。

这中间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王谦祥、李增瑞的同学李金斗早早就拜了王长友的徒弟赵振铎为师,李金斗就成了明字辈艺人,为了和同学辈分平齐,王谦祥李增瑞也拜了文字辈的师父。

另外一个,王谦祥、李增瑞拜师马季是在1984年,当时他们的老师王长友去世,而马季在相声界的地位正是如日中天,拜他为师也有借蔓儿的好处,于是两人在廉春明的介绍下拜了马季,没过多久还在电影《笑破情网》里出演了角色。

因此,王谦祥、李增瑞就和姜昆、李金斗、赵伟洲等人一起成了明字辈里的老人,有多老呢?比同辈的郭德纲大二十多岁,如果常宝丰的孙子常津銆入门的话,他们比最小的明字辈能大六十多岁。

二、宜古宜今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王谦祥和李增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曲苑杂坛》里红极一时,是栏目力捧的两位相声艺人,当时汪文华对他俩的评价是宜古宜今、功底深厚。

这话确实没错,王谦祥、李增瑞是王长友、谭伯儒等人的学生,学了一身的传统相声本事,深得传统相声的精髓,王谦祥的柳儿,李增瑞的板儿都是业界翘楚。他们的代表作如《罗成戏貂蝉》和《哭的艺术》都是相声宝库中的经典。

难能可贵的是,王谦祥李增瑞在现代相声上依然具有极强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比如著名的《换包装》和《方言外语》等作品也都曾风靡一时,“谦祥龟王”和“李根骚瑞”几乎成为他们的代号。

因此,王谦祥李增瑞在相声界以外别看名气似乎不是很大,但其一身本事在相声界是公认的高手,相声表演艺术家实至名归。

三、相声搭档纪录保持者

王谦祥李增瑞从1960年开始搭档,风风雨雨几十年从来没换过,甚至都没闹过什么意见,甭管什么时候两人都是一副“老夫老妻”的模样,这份坚持和包容在相声界是独一份的,几乎没有哪对搭档能挑战他们的搭档时间纪录,要知道,这个纪录目前还在增长,截至本文发稿时已经是六十一年,也许还会有七十年和八十年,多么让人期待啊。

多说一句,2021年央视春晚的最大赢家就是王谦祥,为啥?

很简单,春晚上一共六个相声演员,其中金霏、李寅飞和叶蓬都是王谦祥的徒弟,占比整整一半,这就是当师父的荣耀啊。

笔者是一个爱挑相声艺人毛病的人,但仅就相声而言,王谦祥和李增瑞他们俩的相声还真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不服不行。

相声演员王谦祥、李增瑞的师承以及在相声届的地位是怎样的?

如果形容一对相声搭档的关系是“亲如兄弟,近似夫妻”,那么形容王谦详、李增瑞这对相声”黄金搭档“的关系就是直奔钻石婚(60年)的夫妻、携手大半生的兄弟。这对”老夫妻“、“好兄弟”在相声行业拥有极好的口碑,在相声迷中拥有极好的人缘,是我国相声界的名家和老艺术家。

王谦详老师与李增瑞老师一辈子有解不开的缘份。

两人一个是1948年生,一个是1947年生,相似的年龄,对于曲艺的共同爱好,令他们在1960年的夏天,经过重重考试,同时考取了北京曲艺团的学员班,成为同学。1984年,两人又同时拜入马季门下,成为师兄弟。当年两人的”结合“是在曲艺团老师的撮合下,然而两人一说就是六十年。同样的学艺经历,同样的师承,导致两人的相声表演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相辅相成,这是王谦详老师和李增瑞老师能够合作这么多年的根本原因。

下图你认识几个相声演员?

其实两位老师的相声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66年,两人经过6年学艺终于出师,不料却赶上文革。说不了相声,只能在其它艺术活动中唱唱歌、跳跳舞,打个下手。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两人才得以重新登台说相声。这一说,从黑头到白头,就没有放弃过。

可以看出来,无论离相声是远还是近,无论名气大还是名气小,两人之间的友谊从来没有变过。台上是搭档,你捧我逗,配合默契。台下是兄弟,你来我往,情义动人。

都说同行是冤家,尤其是相声行当,别说相声搭子拆伙,就是师门反目、一辈子老死不相往来的也不在少数,然而王谦详、李增瑞两位老相声演员是真正做到了不离不弃、携手并进。不谈成就,只谈这份坚守,就足以令许多相声迷敬佩,也令许多相声从业者汗颜。

两位老师在生活中都十分低调淡泊,不喜欢参与相声界的是是非非,只是专心创作,那就祝两位老师身体健康,再出佳作吧。

两人的相声作品哪一段令你印象最深刻?留下评论一起聊聊!

【娱乐有理性,八卦有道理。我是八卦有理,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赞一个、粉一个再走咯】

相声演员王谦祥、李增瑞的师承以及在相声届的地位是怎样的?

王先生和李先生是早期北京曲艺学员班的学员。艺术上深受王长友、高凤山等几位老先生的影响。

所以至今身上还保留着老北京相声的风格,实在殊为可贵。

后来拜在马季先生的门下,属于带艺投师,实非马老嫡系。所以到头了,也没有红过姜昆、冯巩、刘伟、赵炎。

不过,这不影响怹二位在相声界的地位:

传统活上,王谦祥先生的戏柳子、李增瑞先生的快板、鼓曲都极好,表演功力深厚。

其中这段《罗成戏貂蝉》,只有这二位拎的起来,别人没见使过。应该是唯一的一对儿。

新相声上,有讽刺、有歌颂、有谐趣,多是规规矩矩的好相声。创编的《方言英语》,至今仍有人用,这在新相声中,并不多见。

另外,王谦祥先生和李增瑞先生还是相声界里第一对,穿着圆领T恤上台表演的相声演员。

(照片是二位当年在卫星发射基地的慰问演出)

(另:还有人说怹二位还是第一对在台上使吉他的演员,存疑。第一位在台上使吉他的,应该是杨振华先生。)

老二位还是相声界合作时间最长的铁搭。从王谦祥先生12岁起,与李增瑞先生合作到现在,将近六十年的风雨,殊为不易。

所以在相声界里,怹们有“祥瑞组合”、“模范夫妻”的美誉。

就冲这三个“第一”

“龟王谦祥”和“李根骚瑞”在相声界中,就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名家。

最后,愿王谦祥先生与李增瑞先生:

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

以上……

相声演员王谦祥、李增瑞的师承以及在相声届的地位是怎样的?

王谦祥和李增瑞是我非常喜欢的相声演员,两人的相声好听也好看,非常具有观众缘。

而最让人钦佩的是,王李两位老师为人虽低调,相声功力却不浅,两人曾对传统相声段子进行过合理创新,效果非常好,是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

王谦祥和李增瑞都是马季先生的徒弟。王谦祥1960年进入北京曲艺团学习相声,1984年拜师马季先生,同时开始与李增瑞合作。

巧合的是,李增瑞与王谦祥是同一年考入北京曲艺团,最初是王长友和谭伯如担任了李增瑞的启蒙老师,后来李增瑞正式拜马季先生为师,并开始与王谦祥合作。

两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合作,到今天也快60年的光景了,难怪这对“黄金搭档”在中国相声界有“祥瑞相声”的美称,他们的默契度真不是一般相声组合可及。

遗憾的是,王谦祥、李增瑞两位老师近年来登台演出的时候少了许多,真希望他们能登上今年春晚舞台,再说一次《笑的艺术》或是《学唱数来宝》,让大家一饱耳福。

相声演员王谦祥、李增瑞的师承以及在相声届的地位是怎样的?

相声演员裂穴也就是分手的消息,我们总是能够注意到,这似乎也成为很多观众更为关心的内容。比如当年牛群、冯巩分开,马志明、谢天顺分开,后来的奇志、大兵分开,李菁、何云伟分开等等。

然而合作时间长的搭档,则有可能被我们忽略。相声历史上合作最为持久的搭档是谁?是王谦祥和李增瑞。他们两人从十几岁就开始合作,搭档表演将近60年,人称“祥瑞组合”。

如今两人都已经年过70岁,头发已经花白,还经常出现在演出舞台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位相声老人。

从一开始学相声就合作表演

很多人都知道,于谦当年是在北京曲艺团的学员班学习相声,王谦祥和李增瑞也是如此。当然,他们两人比于谦进曲艺团早很多年,差不多就是刚进班学习,俩人就遇到了一起,从此开始了超越半个世纪的合作。同时期和他们一起学相声的还有李金斗。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时代变化使得相声这种形式受到极大的欢迎,姜昆等一众年轻演员脱颖而出,相声的中兴时期也由此而起,众多带有新时代风貌的作品层出不穷。

王谦祥和李增瑞,也是在这个时候被观众认识并熟悉的。他们二人表演过一些让人留下印象的作品,比如《方言外语》、《戏与歌》、《驯马专家》、《换包装》等等。

尤其是《方言外语》,相信很多人最早听到东北和唐山味儿的英语,就是通过这段作品。《戏与歌》当年也非常轰动,李增瑞抱着吉他上台,与王谦祥展开了一段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较量,几乎李增瑞每一段旋律出口,都能赢得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比如《三月里的小雨》。

八十年代拜马季为师

80年代,在相声作家廉春明的引荐下,王谦祥和李增瑞拜当时最具知名度的相声演员之一马季为师。对马季两人一直很景仰,两个人在拜师之前还演过马季的几个作品包括《画像》和《劳动号子》。

之所以拜马季为师,他们是看到马季在相声创作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既又能写又能演。两个人在创作方面的收获非常大,比如马季提出来作品要有“包袱线”,也就是喜剧线,光一本正经不行。另外马季说,改编传统节目一定要有时代精神,他强调出新。马季有很深厚的传统相声底子,能把传统相声的技巧用在新段子里,而且成功的作品特别多。

90年代时,马季跟李增瑞说你可以把那段《开买卖》也就是《棺材铺》改一下。李增瑞收集整理了一下给马季看,他说这个不行,你说的这些都是老词儿,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听得懂?跟现代生活一定要靠近一些。后来李增瑞又改了几稿,把里边的买卖改成电影院、自选商场还有歌厅,最前面还有“私人老板开法院”。马季后来才说,这个作品不错。

最早在台上演吉他相声的时候,王谦祥和李增瑞还怕马季不高兴。马季后来跟他们说我早就知道了,你们把琴弄台上去了,没事儿,你们只要是说相声就行,这还是相声,不是吉他弹唱,你们不用不好意思。

缺少至少一段顶尖级作品

王谦祥和李增瑞尽管合说相声多年,也参加过央视春晚,但他们50多年的表演生涯一直缺乏至少一段巅峰级的作品,从而使得他们两人的知名度达到最高。举例来说,比如《如此照相》、《虎口遐想》之于姜昆,《武松打虎》之于李金斗,《巧对影联》之于刘伟、冯巩。

这也就造成一种情况,很多从那时候走过来的观众肯定是听过他们两人的相声的,看到他们的样子也比较眼熟,但如果让你一下说出他们两人各自的名字,也许就有些困难。

演员是一个容易成名的职业,但并不是说所有从业者都能出名,或者说都能出大名。处于顶端的总只是那么几位,绝大部分都是出小名甚至是默默无闻,对此王谦祥、李增瑞两位相声老人早就看开了。

况且在他们的培养之下,几位相声新人这几年也得到观众的认可,包括应宁、金霏、李丁等等,也算是他们二人为相声事业尽了自己的心。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