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依然在世,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是什么辈分?还有多少人?

理论上是薛永年,薛先生一人跨了三个辈分——寿宝文,但在业内一般他是按照最低的辈分论,否则他就是现在相声界唯一一个寿字辈艺人了。

薛老这三个辈分都是怎么来的呢,咱们从低往高一个一个的捋。

首先是文字辈,薛永年是跟着朱相臣先生学的相声,但两人并未摆知,而且还是张寿臣指派朱相臣先生给薛永年当老师的,严格说口盟都算不上,就是指派授课的关系而已。

而且薛永年在相声谱系中,也并没有列入朱相臣先生门下,所以这个辈分只能是打个问号。

然后是宝字辈,薛永年最早想要拜的师父就是张寿臣,而寿老也非常喜欢薛永年,觉得这个娃娃腿是个可以发掘的人才,于是两人定下了口盟之约。结果没多久张寿臣就反悔了,因为薛永年年龄实在太小,当时才十几岁,而寿老弟子最大的都能给薛永年当大爷了。再加上寿老在行业里地位太高,他收个小孩当徒弟,行业里所有人都得规规矩矩叫师叔师爷,这等于给底下人找别扭。当时寿老想要收田立禾也是这个顾虑,后来只能把他收进自己评书门,把相声门户给了富寿严,还让田立禾跟四个文字辈结拜兄弟,等同于是降了辈。

于是寿老就把薛永年安排给了徒弟朱相臣,一通传授之后,最后也没能正式拜师。所以薛永年算是跟寿老口盟但又作废,跟朱相臣学艺但没能入籍,他的宝字辈和文字辈都是很尴尬的存在。

而薛永年正式摆知的师父韩子康,是在湖北曲艺班工作的时候结识的。现在相声谱系里面,都是把薛永年先生纳入韩子康先生门下。但这么论的话,薛永年的辈分就高的吓人了。因为韩子康是张杰尧张傻子的代拉师弟,而张杰尧的相声师父是第三代艺人高闻元,虽然张杰尧因为个人问题,跟张寿臣等同行弄得很不愉快,所以他的辈分被各种刨。但他跟高闻元有这一层模模糊糊的师徒关系存在,那么张杰尧就可以算是德字辈,毕竟还有张寿老那句“傻大爷一生都是嘴”给找补过嘛。

那么韩子康就跟张杰尧一样是德字辈,而薛永年就是第四代寿字辈了,现如今活着的相声艺人里,不会有比他更高的辈分了。

当然薛永年一直都是按照自己三个辈分中最低的文字辈自居,毕竟这行业爱充大辈风险很高,容易被所有同行排挤鄙视。比如张杰尧的女儿张松青,爱用寿字辈给自己贴招牌,后来落难了要求侯宝林还自称师叔(她比侯宝林小很多),结果被代笔的郑小山给骂了一顿。

还有一个极端案例就是沙广森先生,他就是一直以张杰尧徒弟自居,而且死守寿字辈阵地,结果被同行刨成了筛子,晚年也过得比较落魄。可见大辈分有时候不会带来多少福利,反而会拉一堆仇恨。

而张杰尧还有个师弟郭稽东,他的儿子郭海泉先生,理论上也应该是寿字辈,但郭海泉先生拜了陶湘九为师,等于降成了宝字辈。这跟陈涌泉老人有点相似,按理说陈子珍先生是万人迷的代拉师弟,也是德字辈,那么陈涌泉先生就该是寿字辈,但他拜了谭伯儒为师,也等于降成了宝字辈。

另外还有一个辈分很高,但问号比薛永年还多的吉文利,吉评三先生的小儿子,吉文贞也就是荷花女的幼弟。他理论上也应该是寿字辈,但因为没有相声师承,所以也等于没有辈分。毕竟血缘关系不能带着传承相声辈分,就像刘文步和郭荣启是表兄弟,但两人一个寿字辈一个文字辈一个道理。

以上~~~~

相声界依然在世,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是什么辈分?还有多少人?

目前相声界中在世者辈分最高的是“宝”字辈,这些相声演员有常宝丰、常宝庆、马志明、杨少华、田立禾、姜宝林和陈涌泉等人。

相声界历来讲究师承辈分,早年很多相声演员拜师排字辈时,还会特意改下名字,以此证明自己是某个师承辈分的。当然,拜师也是为了在相声界能有更好的发展。

坊间对于相声界辈分排名流行最广泛的就是“德寿宝文明”这样的排序。其实,早在德字辈之前就有好几代相声演员,只是那时相声演员并不多,也没有特意去排字辈。

相声界到了第四代开始,相声演员就发展的很兴旺了,最为知名的就是“相声八德”,这就包含裕德隆、马德禄、刘德智、焦德海、李德祥、李德钖、张德泉和周德山八位相声演员了,这些都是“德”字辈。

到了第五代“寿”字辈相声演员里,他们有张寿臣、朱阔泉、郭荣启、郭启儒、马三立、马桂元、宝寿华、常连安等相声代表。

第六代“宝”字辈相声演员,则有侯宝林、马志明、王凤山、赵佩茹、常宝华、常宝霖、常宝庆、常宝丰、杨少华、尹笑声、姜宝林、田立禾、陈涌泉等人。

第七代“文”字辈相声相声演员里,则有侯耀文、石富宽、马季、常田贵、张文顺、高英培、牛群等相声演员。

再到第八代“明”字辈相声演员,则有郭德纲、于谦、姜昆、冯巩、李金斗、李菁等人。而再往后相声界就没有再排字辈了,即使郭德纲徒弟里有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样的顺利收徒,但终究还是同一辈人。

目前在世的相声演员里,辈分最高的就是“宝”字辈了,他们分别是常宝丰、常宝庆、马志明、杨少华、姜宝林、田立禾和陈涌泉等人,其中又以马志明最为知名。

原本前几年相声界里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还属“宝”字辈里的杨宝璋,他的师父是陶湘九,而陶湘九的师父是郭荣启的父亲。不过,在2013年不幸离世。

马志明作为马三立的长子,出生相声名家,师承侯宝林、朱阔泉,人称“少马爷”。而且他的相声表演功底深厚,可深得马派相声的真髓。

常宝丰和常宝庆是常连安的儿子,他们都是天津的相声演员,常宝丰的师父是马三立,现为中国曲协会员,早年郭德纲在天津时,还向他学习过相声,可以说是郭德纲的开蒙老师。而常宝庆作为常连安的八公子,擅长捧哏,现为天津名流茶馆相声演员。

田立禾是张寿臣的关门弟子,曾经常与尹笑声、范振钰等人搭档说相声,《八扇屏》就是他的代表作,目前也是资历比较老的相声演员。

陈涌泉出身相声世家,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后来拜谭伯儒为师。这位相声演员可是能逗能捧,擅长单口相声。曾和李金斗一同搭档说相声,可是非常的默契。

而杨少华也是一位知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郭荣启,70年代就开始和马志明搭档说相声,到了本世纪初,杨少华和儿子杨议等一同搭档出演了多部戏剧。

所以说,现在相声界里在世的辈分最高的是“宝”字辈,他们分别有常宝丰、常宝庆、马志明、杨少华、田立禾、姜宝林和陈涌泉等相声演员。当然也许还有一些辈分比较高或者辈分比较“模糊”的相声演员,被大伙给忽略了。

对于相声圈里,辈分一事对相声演员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不然早年郭德纲也就不会为了拜师而落魄无门,侯耀文也就不会为了提携郭德纲,而不顾多人的反对收他为徒。

当然,在“明”字辈之后,相声界也没有再排什么辈分了,也许相声演员也意识到相声界的辈分并没有真正对相声起到多大作用,反而有种为了名门而拜师,而不是为了学习相声艺术而拜师。

不过,这些辈分高的很多相声演员,他们一生为相声事业和相声的传承可是做出巨大贡献,这一点也是大家所认可的,他们也希望相声能够永远繁荣昌盛。

只是岁月催人老,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欢声笑语的那些相声表演老艺术家们,多已渐渐步入晚年,很多都已不在人世。这些相声演员里,郭德纲可都得称他们一声“师爷”啊,而常宝丰更是郭德纲的“开蒙老师”!

欢迎留言讨论、点赞关注,更多精彩娱乐资讯第一时间与您共享!

相声界依然在世,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是什么辈分?还有多少人?

从“相声八德”开始,整个相声界排了“德、寿、宝、文、明”五个辈分,从“明”字往后,相声界同一代传人就没有了统一的排字,比如同样是郭德纲的弟子,却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个字!

随着最后一个“寿”字辈相声演员于佑福的离世,相声门里的“德、寿”两科目前已经全部驾鹤西去。健在的最高辈分的相声演员是“宝”字辈,他们分别是常宝丰、马志明、陈涌泉、杨少华、田立禾、姜宝林、常宝庆等等(如有补充,请评论区赐教)。

其中,马三立的公子马志明先生是最年轻的“宝”字辈相声演员。也因为他年轻,辈分又高,所以很多想拜他为师的相声演员,都被他拒绝了,辈分高也是他至今没有收徒的原因。少马爷很明智,你想啊,如果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拜他为师的话,出来就是“文”字辈,像郭德纲这样的中年人都要规规矩矩的喊一声“师叔”,是不是有点尴尬呢?

杨少华也是“宝”字辈里最有争议的一位老先生,因为他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早年间,杨少华在启明茶社说相声,启明茶社的创始人常连安曾经让杨少华喊郭荣启为师父,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郭荣启并没有答应。后来也只是口头承认了这个徒弟,但一直没有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在当时那个年代,“口盟”收徒属于常事,以后可以再补办一次收徒仪式就行了,但随着相声前辈们的相继去世,这就成了隐患,能够证明他们是“口盟”师徒的已经越来越少了,杨少华也始终没有能够完成正式的拜师礼,郭荣启去世后,杨少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尴尬处境!

正是有了相声界老前辈们的口口相传,很多经典的传统段子才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相声界注重辈分并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一种传承,也正是在这种传承下,相声才有了今天全民皆喜欢的局面!

相声界依然在世,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是什么辈分?还有多少人?

相声界目前在世最高的就是宝字辈了,很多答案都集中在常宝丰、常宝庆、马志明、杨少华、田立禾、姜宝林和陈涌泉几位先生上,但真正的内行绝不应该忽略沈阳的杨振华先生。

杨振华是谁,在当今相声界,他就是风清扬一样的存在。他久居关外,很多相声观众甚至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绝世高手。他创作表演俱佳,80多岁还能上台表演,而且中气十足。

他的代表作品《假大空》,《下象棋》,《油水大》和《计划生育好》都是相声中的经典。杨振华先生擅长讽刺作品,他的讽刺深刻,尖锐,发扬了东北人直率,爽朗的特点。从“狠处长,砍主任,搂书记,捞科长”这些名字中,你就能领略到杨先生大无畏的勇气。

“召仓不是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你倒是跳啊!”“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那蓝天里……”

这些台词并不是因为电影《追捕》成为经典的,而是通过杨振华先生的《下象棋》才得以家喻户晓的。杨先生竟然能把这疯人院里的台词和下象棋结合得这么自然,贴切,搞笑,这才是真正的大师手笔。

杨振华先生敢想敢干,最早自己成立杨振华艺术团,作为个体户到处演出。杨振华先生82岁时还一口气收下了13个徒弟,最小的才25岁,这些人都是文字辈。郭德纲见了,都得叫人一声师叔。

而作为宝字辈的另一位重要演员,马志明先生就低调得多了。他目前只有一位认可的徒弟,就是他的搭档黄族民先生,但也还没有摆知仪式。他喜欢相声演员马军,把自己的本事都倾囊相授,但也不敢收其为徒。

马志明是马三立先生长子,因此江湖人称少马爷。他是由侯宝林先生代拉拜的朱阔泉为师,成为了一个宝字辈演员。但马志明对于拜师这样的事,并不太在意。至今还在心疼当年搞拜师仪式,自己花的那2000多块钱。

少马爷和马三立先生一样,一生谨小慎微,踏实做艺,低调做人。但近来因为承认郭德纲为马氏相声传人一事,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恶意诋毁。个人认为,平生谨慎的少马爷,此举绝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拿了人家的钱。有些人也真是太小看少马爷了。

只是对于少马爷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不收杨议为徒呢?杨少华是马三立先生的义子,又是被马老认定为郭荣启先生的徒弟。因此,杨少华先生也是妥妥的宝字辈。就他的相声造诣来看,也没有辜负当年马老的提携。

杨少华和杨振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他们的表演风格却有着天壤之别。杨振华大气开朗,动作幅度大。而杨少华的表演风格猥琐蔫坏,小里小气。这在相声界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有人说,是赵伟洲成就了杨少华。当年那段《枯木逢春》当真是神一样的作品,神一样的表演。一个“狗气”的逗哏,一个不停“撒狗血”的捧哏,绝对是百年不孕不育的经典组合。杨少华先生也已经80多岁了,或许现在最让他头疼的就是杨议的师承了吧。

陈涌泉先生今年89岁,在世的宝字辈中,他是最年长的。陈先生是相声世家,自己不但能捧哏,而且还能逗哏,甚至还能说全本的单口《君臣斗》。当然,大家最熟悉的陈先生的单口,应该是《抬杠铺》吧。

陈涌泉先生最高光的时刻,还是为李金斗捧哏夺得相声大赛冠军的时刻。在那段著名的《武松打虎》中,陈涌泉先生也发挥了自己擅长京剧老生的特长,无论是做派还是翻包袱,都把自己的相声功底发挥到了极致。

曾经听说过,姜宝林和侯宝林并不一样,因为他们不是一个辈分。但后来马三立先生公开承认了姜宝林是自己的徒弟,这下,姜宝林的宝字和侯宝林的两个“宝林”又一样了。

姜宝林在收徒方面,也比少马爷有气魄,曾经一口气收下了4名80后为徒,其中就包括天津相声界知名的裘英俊和于丹组合。因此,裘英俊管李伯祥,魏文亮等现在都叫师哥了。传说郭德纲曾经邀请裘英俊入伙。不知道现在人家已经是自己的师叔了,老郭是否还有此心情。

姜宝林先生作为大哥,还有几个盟兄弟,分别是老二是田立禾;老三是王文进;老四是李伯祥;老五是魏文亮。田立禾先生当年是主动要和这些人拜把子的。就是因为,他是张寿臣大师的宝字辈关门弟子,曾引起过很多非议。因此,他就特意和几个晚辈结盟,为的就是将来在相声界更好立足。

田先生是中医世家,家里条件好,自己又有文化,却偏偏喜欢相声。没办法,父亲疼儿子,只能带着他去拜自己的好朋友张寿臣先生为师。现在,田先生竟然和姜宝林先生又平辈了,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姜先生的辈分。

田立禾先生很少参加大型晚会,但天津人对田先生那是从骨子里的真爱。作为张寿臣的亲传弟子,田先生的传统段子,才是真正地百听不厌。

刚刚说过田立禾先生是张寿臣的关门弟子,2018年,田先生又将一位先生代拉成为张寿臣的弟子,这位就是常宝庆。常连安的第五位公子。现在是天津名流茶馆的主要演员。只是他的知名度要比自己的弟弟常宝丰小得多。

常宝丰是常连安的第六位公子,相声圈内论大排行,都称其为“九爷”。很多人都是从郭德纲的启蒙老师身份认识常九爷的,其实在80年代,他和王佩元先生合作的一段《并非讽刺裁判》,就已经奠定了自己在相声界的地位。

后来王佩元到了北京发展,而常宝丰先生却一直留在天津。两人也就此散伙,也让人感 到十分可惜。不过,网上就有二位先生后期合作的《对坐数来宝》,大家也可以从中领略到老艺术家的风采。

相声界依然在世,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是什么辈分?还有多少人?

2013年,随着于佑福老太太(马三立的弟媳、师从“德字辈”的高德明)的辞世,相声界“寿字辈”老艺人已经全部作古。目前,相声界辈分最高的是“宝字辈”,如马三立的公子——“少马爷”马志明,他就是“宝字辈”。马志明是相声界“泰斗”级人物——侯宝林的“代拉师弟”,名义上的师父是“寿字辈”的朱阔泉,也就是侯宝林的授业恩师。但实际上,朱阔泉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过世了,那会儿马志明还没有出生,他一天也没有带过马志明,但马志明与侯宝林依然还是论师兄弟的。

除了马志明、侯宝林之外,常家的一众“蘑菇”也都是“宝字辈”。比如麻花的“颜值担当”——常远他爷爷常宝华,还有常远的几位叔伯爷爷,都是“宝字辈”。有点让人意外的是很多年前经常跟李金斗搭档的陈涌泉,他也是“宝字辈”,按辈分应该算是李金斗的“师爷”!

目前,“宝字辈”大多年事已高,这也是为什么马志明不收徒的原因所在,他要是收个小徒弟,那就是“文字辈”、跟马季平辈,冯巩、姜昆等人都得管这娃儿叫声“师叔”……还有经常跟他儿子杨议搭档的杨少华,也属于“宝字辈”。至于“宝字辈”的具体人数,这个就不好说了,似乎也没人具体统计过,目前相声界健在的“宝字辈”大概也就十几二十个人的样子。

当下相声界的主力军是“明字辈”,无论是老一辈的冯巩、姜昆、李金斗等等,还是德云社的后起之秀郭德纲、于谦、孙越,都属于“明字辈”。当然,德云社的于谦、孙越辈分有点特殊,他们的师父石富宽师从高凤山。高凤山的师父高德亮原本是“德字辈”,因为年纪太小、比“德字辈”其他人小太多,后来索性自降辈分、跟“寿字辈”论起了平辈师兄弟。于是,高凤山也由“寿字辈”变成了“宝字辈”,而石富宽自然也就成了“文字辈”。其实,真要按实际情况论起来,郭德纲得管他“谦儿哥”叫声“谦儿叔”!

至于“文字辈”,也还是挺多的,马季、侯家那俩公子、“蘑菇”常家的常贵田等等,都属于“文字辈”。当然,杨议有点特别。作为“宝字辈”杨少华的公子,他拜师“文字辈”“明字辈”是肯定不敢收的。而且,相声界还有父亲不收儿子为徒的传统,比如“少马爷”马志明,他并不是拜的他父亲马三立为师,而是由侯宝林代拉的师弟。杨议如果拜师,只能拜“宝字辈”为师。可“宝字辈”剩下没多少人了,“年轻”的马志明已经明确不收徒,其他一些人年龄又太大或者名气太小,加之杨议本人或许也不太愿意搞什么“代拉师弟”什么的,所以杨议直到现在也没能拜成师父、没能进入相声“家谱”。但因为杨少华在相声界的辈分摆在那,“文字辈”一般也还是会跟杨议论“师兄弟”的。

相声界依然在世,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是什么辈分?还有多少人?

看到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马志明、杨少华等人,毕竟这些人的名气比较大。马志明作为马三立的儿子理所当然地成了第六代相声艺人,其师从朱阔泉,是由侯宝林带收师弟入的门。杨少华师从郭荣启,对于杨少华的师承,相声圈的很多艺人不承认,后来是马三立老先生带头承认了杨少华的师承。

如今马志明依然活跃于天津相声圈,而杨少华年事已高基本在家颐养天年。除了以上两位,当今相声界还有几位第六代“宝”字辈的相声艺人,他们分别是常宝丰、田立禾、陈涌泉、赵春田、杨宝璋、于连仲,若有纰漏,欢迎大家补充。

常宝丰的师父是马三立,其父亲是相声名家常连安,在父亲的影响下常宝丰自幼便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9岁时常宝丰便进天津电视台录制节目,1985年常宝丰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从而正式踏入相声门。

田立禾是张寿臣先生的关门弟子,田立禾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相声艺人,其不仅能创作,而且表演别具一格,他曾和多位捧哏名家合作过,在天津相声圈其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艺人,除了表演相声,田立禾老师还曾参演过几部电视剧,如《有困难找民警》,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朋友对田立禾老师的演绎还有印象。

陈涌泉出身于相声世家,其外祖父是“清门”相声的代表人物,陈涌泉自幼对相声痴迷,其是“清门”相声的正统传人。陈涌泉师承谭伯儒,谭伯儒师从郭瑞林,故而陈涌泉也是第六代“宝”字辈相声艺人。陈涌泉是一位创作型相声艺人,其总能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创作出深受大众喜爱的段子。

赵春田师承侯一尘,其曾于1998年获得过相声大赛捧哏一等奖,其基本功扎实,贯口是他的专长。赵春田善于挖掘改良传统段子,20几岁时赵春田在京城就已小有名气,其和常宝华合作表演的多段相声也成了经典。

杨宝璋原名杨云贵,师承淘湘九,后赐名杨宝璋。和很多相声老前辈不同,杨宝璋的从艺经历略显坎坷,杨宝璋出身于贫困家庭,年幼时杨宝璋迷恋上了相声,其时常去开封相国寺听相声,后来淘湘九来到开封相国寺献艺,杨宝璋便恳求淘湘九收自己为徒,淘湘九被杨宝璋的真诚打动收了杨宝璋为徒,杨宝璋拜师学相声一事遭到了其父亲的极力反对,奈何杨宝璋执念于相声,最终其父也只能妥协,就这样杨宝璋成了第六代相声艺人。

于连仲师承郭启儒,其是地地道道的第六代相声艺人,之所以大家对于连仲不太熟悉主要是因为其很少在大的媒体平台表演节目,于连仲是一位军人,更多时候其是在部队演出,他把才华全部奉献给了部队。

以上,便是我知道的还在世的辈分最大的几位相声艺人,若有纰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