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德云社,现在的相声会怎么样?
知乎上有人对郭德纲跟赵本山做过很精准的评价:
如果没有赵本山,二人转就不是今天的二人转,因为赵本山大于二人转。
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还是今天的相声,但德云社不会是今天的德云社,因为郭德纲小于相声。
郭德纲最大的贡献,是把德云社的商业价值提升了几百倍,然后自己也成了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名人。
但对于相声行业来说,郭德纲贡献其实远没有那么大,虽然因为郭德纲跟德云社的火爆,导致相声这个关键词在网络以及电视媒体频繁曝光,造就了一种空前繁荣的假象,但这种假象并没能真正让行业得到振兴跟繁荣,反而因为郭德纲生意口和不断炒作的营销策略,行业被分化成了主流跟非主流两个阵营,郭粉每天抱着郭德纲的圣旨到处谩骂所谓的“主流相声演员”,鄙视电视相声和晚会相声,把买票听德云社作为相声的唯一追求。
这不是振兴相声,而是把相声带入了另一个极端的小众领域,那就是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是一种极端而且反智的小众圈子,被饭圈文化入侵的艺术领域,会被各种造神运动和打榜控评等数据流弄得恶臭不堪。饭圈并不在乎艺术本身,粉丝的关注点永远是偶像,偶像就是艺术标准,偶像就是整个行业的唯一,为了能够让偶像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最好就是其他同行都去死。
而郭德纲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方向,就是圈养一批这样反智的粉丝,他时至今日的成功,也得利于这群反智粉丝扩大化。当粉丝们把郭德纲作为相声标准去衡量其他同行,并且每天翘首以盼郭德纲微博上颁布的圣旨时,郭宗师就会在台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韭菜终于成熟了~其实剧场相声跟电视相声并不是主流跟非主流之分,而是小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
八十年代相声为什么走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地步,就是因为当时电视相声走到了巅峰,相声通过电视媒体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真正的国民娱乐形式,这才是实打实的行业繁荣。
正因为电视相声的繁荣,带起了相声商演市场的空前繁荣,当时各大说唱团文工团,以及各地曲艺团都在组织大大小小的商演,小到农村慰问演出,大到万人体育馆,相声演员走到哪里都是万人追捧。郭德纲也是在八十年代的相声繁荣影响下,一脑门子钻进这个行业的。
只不过九十年代娱乐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视剧电影也进入黄金时代,小品也异军突起,相声从之前第一的位置落了下来,结果形成了相声的低谷期。但正如常佩业相声所说,这种低谷其实是相对的,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低谷。相声行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有名气的比如姜昆侯耀文李金斗等,依然活跃在电视荧幕和商演市场。而天津的剧场相声也复兴,马志明苏文茂李伯祥赵伟洲等津门相声艺人致力于本土化市场,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票友。
说白了,九十年代以后相声从之前的大众娱乐,变成了一个分众文化,这其实是回归艺术的本源。像歌剧舞蹈交响乐等,都是面向特定受众的,没有一种艺术有义务为了迎合所有人,把自己的门槛拆掉让一群棒槌进来瞎起哄。相声就不应该舞荧光棒,也不应该脱衣服满地打滚,更不应该装大宗师给粉丝洗脑!
郭德纲所谓的复兴相声,实际上是否定电视这种大众媒体,让粉丝去小剧场抢票。而能够进小剧场消费的有钱有闲阶层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追星族即使再狂热,也有钱包力不逮心的时候,而这种封闭式的消费模式,实际上是让相声远离大众,而不是变回国民娱乐。
更何况德云社现在一批批推出的偶像天团,基本上连相声这个标签都懒得贴了,当张云雷孟鹤堂秦霄贤们说着尴尬相声出现在荧幕上的时候,相声其实是被彻底摧残,而不是拯救跟振兴。
德云社火了,但相声还是那样。
如果没有德云社,现在的相声会怎么样?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德云社是现在咱中国一流的相声团体,徒弟学员加起来有4,500人之多,从一个小小的民间相声社团走到今天,实属不易。近几年,德云社把相声这种艺术形式带出了国门,开拓海外的市场,也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可以说现在德云社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传媒文化公司了。但是,风风雨雨20年,德云社一路坎坷的走来,经历过几次的大风波,大换血。多亏了郭德纲这样传奇一样的人物在德云社做班主,要不然德云社真的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用于谦老师的一句话形容郭德纲在德云社的作用,只要郭德纲不走,德云社谁走都没事儿!相声能有今天的虚假繁荣,能有市场,这么多年轻的相声演员有口饭吃,郭德纲的作用功不可没。
然而,假如没有德云社,或者是说,在这20年中,德云社垮了,那相声会怎么样呢?大家知道,《曲苑杂坛》2011就已经停播了,汪文华作为《曲苑杂坛》的导演兼主持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候,直言不讳的说到,现在传统的节目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很多选秀、娱乐节目琳琅满目,传统的艺术形式几乎没有了市场。如果郭德纲的德云社鼎力支持《曲苑杂坛》,相信也不会让这个有着20年历史的节目退出电视的舞台。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相声确实不适合在电视上播放,小剧场才是相声的沃土。如果没有德云社,我相信像《曲苑杂坛》这样传统的节目会更快的消亡。相声不受人关注了,相声这个行业也就会逐渐的相声匿迹,说相声的人都饿肚子,也就转行从事其他的行业了,干啥买卖也不能饿肚子啊!其实,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年,都会有很多行业因为受到冲击而告别历史的舞台,相声也不例外。正因为有了德云社,让相声又从新回到了大众的事业,但是相声从来也没有能和小品分庭抗礼。顶多也只是四六开,小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成为语言类节目的主流了,相声能不能生存下去,还是一个问号,能赶上小品那就要看德云社郭德纲徒弟们的造化了。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如果没有德云社,现在的相声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德云社,现在的相声早已奄奄一息和束以待毙了。幸好有德云社挽救了相声的生命,幸好有郭德纲,以他一人之力将整个相声界搞得有声有色和整个面貌焕然一新,郭德纲和德云社都是相声的大恩人和再造父母。
现德云社如日中天,人员鼎盛,人才辈出,郭麒麟又可独当一面,真的是德云社形势喜人。好事连连啊!在此祝愿德云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准备去迎接更大的辉煌!最后用郭德纲的一句话作结束语:谁要不认识他,谁就没吃过猪肉。
如果没有德云社,现在的相声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值得商酌,现在的相声如果没有德云社好像是不能发展,好像是德云社的风生水起拯救了相声界。我个人觉得这是夸大其词,相声领域的发展到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德云社的功劳。德云社只是现在相声界走向市场一种形式而已,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区别。如果德云社过去能成为体制内打死他们也不会面对市场,这是无奈的选择。
如果没有德云社,现在的相声会怎么样?
如此无底线地贬姜捧郭对郭绝非幸事,也不大可能是郭的初衷。郭德纲也不是孙悟空,也是先有传承才有发展,才有有异于主流传统相声的郭德纲和德云社。姜主流和郭“三俗”并不是不共戴天你死我活。希望中国相声界当今两大“掌门"为中国相声的繁荣发展创造辉煌而相逢一笑把手言欢。
如果没有德云社,现在的相声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德云社会是以下情况:第一,相声是非遗最高峰,相声死亡,彻底失传。第二,主流相声界不团结。因为相声主流界共同大敌是德云社。没有德云社只能内讧了。第三,观众省不少钱,因为主流相声白看都没人看,更别提花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