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陈萍萍真的对范闲如子侄吗?

在范闲的五个爹里面,陈萍萍对他的感情是最复杂的,同时也是贯穿全书的重点所在。

五竹是机器人,对范闲的感情也比较单纯,第一要训练范闲的求生技能,让他能在诸多高手甚至大宗师对抗中活下去。第二保护他的安全,除掉所有可能威胁范闲的人。而这两条指令在五竹被神庙洗脑,彻底忘记范闲是谁之后,五竹仍然会抄起铁钎去皇城屠禁军怼庆帝,要保护那个他想不起来的范闲。

庆帝对范闲有父子之情,一度也想扶持他取代太子跟二皇子两个废材,但庆帝后来发现范闲跟老娘叶轻眉一样不可捉摸,所以对他的定位改成了“国之重器”,让他当太子磨刀石,确保庆国江山万世永固。最后范闲反他,庆帝也认为是被陈萍萍蒙骗,希望他回心转意,以至于结局他自己快死了还可以发最后一招,他也放过了范闲,掉头去揭五竹的眼罩。可见庆帝对叶轻眉有愧疚,而这种愧疚转换成了对范闲的亲情,只不过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范建对范闲的感情虽然也隔着叶轻眉,但相对陈萍萍来说还是纯粹得多。范建就希望范闲当个有钱土豪,过上娇妻美妾良田千顷的小日子,不要去想着报仇,或者乱入宫廷争斗。说白了范建并不把范闲当成叶轻眉的继任者,而是一个应该有自己人生选择的晚辈,并且范建也愿意付出一切去呵护这个晚辈。

费介对范闲就是亲儿子一般,小说跟电视剧都一样,老头对他什么指望都没有,就想等他给自己养老送终,爷儿两一起过幸福而平淡的日子。

但陈萍萍不一样,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复仇者,在叶轻眉死后,陈萍萍跟范建、庆帝一起屠了京都的贵族,把皇后一族杀得只剩个位数。但他内心一直怀疑真凶其实另有他人,所以这个仇恨一直没有消散,反而越来越强烈。

当初五竹要带襁褓中的范闲去澹州,陈萍萍就想把他带回监察院抚养,但因为抢不过五竹,所以只能派费介代为培养范闲。

后来范闲长大了,陈萍萍对他的考验也一直没停过,范闲遇到的很多倒霉催,背后都有陈萍萍跟监察院的操作。说白了陈萍萍一度把范闲当成工具人在用,最终目的就是给叶轻眉报仇。

这也是肖恩一直强调“不要太相信陈萍萍,否则你会后悔”的根本原因,陈萍萍在给叶轻眉报仇这件事情上,确实有点走火入魔了。

后来陈萍萍逐渐发现,庆帝就是杀死叶轻眉的真凶,于是他开始策划如何刺杀庆帝。但陈萍萍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让范闲亲自动手,他在明面上给了范闲选择的权利。范闲可以选择拥抱皇权,当一个忠诚孝子,成为庆帝期望的国之重器。也可以选择为母报仇,跟皇帝彻底决裂。

但如果范闲选择前者,估计陈萍萍会把他当成长公主太子二皇子一样处理,作为庆帝的全家桶一起端了。毕竟在当时的陈萍萍眼中,没有比叶轻眉还高的存在,范闲也够不到那么高的位置。

而范闲选择的是后者,陈萍萍就毅然决然的把自己豁了出去,为范闲的未来铺路。当范闲拥有了所有复仇的动机跟能力之后,陈萍萍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彻底断绝了范闲对庆帝的幻想。

陈萍萍死了,就在秋雨里死在他最疼惜的小男孩儿的怀里,他死之前知道了箱子地真相,脸上依旧带着一抹阴寒傲然、不可一世的神情。

陈萍萍之所以愿意把一切都托付给范闲,就是因为范闲后来的成长超出他的预期,并且在他心中达到了叶轻眉的高度,所以他才欣然离去。

庆余年:陈萍萍真的对范闲如子侄吗?

《庆余年》中的陈萍萍被塑造成为了一个老谋深算的形象。主要可以从几个细节之处观察到。

首先,陈萍萍被庆帝叫去,为了给林若甫丧子之痛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从一开始就已经猜测出了庆帝想要攻打齐国的想法,便公然与庆帝演戏嫁祸齐国。令天下人心得以收拢,举国之力伐齐。

如果说他与庆帝演戏一般人也能够做到,那么在除掉朱格的谋划中就开始体现出其过人之处。

陈萍萍帮助范闲抓捕北齐暗探司理理派出了黑骑,但是在这时分出了部分黑骑进行潜伏。很多人在这时还没有看懂这一步是为了什么,在朱格显露自己已经投靠长公主之后,对陈萍萍及得力手下进行围捕,这时这部分的黑骑就显出了关键,成功将朱格除掉。

而最能显示出陈萍萍恐怖之处的还在于对肖恩的谋划之处。自从将肖恩抓捕之后,陈萍萍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布局。最后成功令肖恩相信了范闲是自己的血亲。如果从时间上来进行推理,可以说从范闲刚刚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那么在对陈萍萍有了这番了解之后,再回头来看。他真的待范闲如子侄吗?我认为这其中陈萍萍对范闲的利用多于对范闲的真心爱护。在《庆余年》中有一幕:范闲在于陈萍萍独处的时候曾直接对陈萍萍说“我觉得你人不错”。而陈萍萍则说“我?人不错?”至少从这里能够看出陈萍萍有这心虚的表现。

最为重要的,在林若甫正式将范闲当作自己家的靠山之后,曾告诫范闲不要相信陈萍萍。肖恩将范闲当作自己的血亲后也同样告诫过范闲远离陈萍萍。可见陈萍萍对范闲的好很有可能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这般简单。

庆余年:陈萍萍真的对范闲如子侄吗?

是不是真心的,不知道,反正大结局是范闲很牛了,皇帝都让他搞死了,就属他最牛了

庆余年:陈萍萍真的对范闲如子侄吗?

庆余年:陈萍萍真的对范闲如子侄吗?

陈萍萍对范闲那是绝对的真心实意呀,他真的是一门心思的为范闲好,就是手段残酷了些。

在《庆余年》里,对范闲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希望范闲真正能过好日子的,没有几个人。

但是陈萍萍确实是想让范闲过好日子,过一种真正自由的生活。

所谓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人胁迫。

从庆帝的角度来讲,当然希望范闲一辈子能受自己的摆布,能听自己的话,成为自己手里趁手的工具。

陈萍萍当然不会坐视庆帝把范闲当做工具和傀儡,谈不上任何自由和自我。

所以他才会教导范闲怎么去利用手里的资源和庆帝作对,并且一步步在引导范闲深刻认识庆帝。

从范建的角度讲,他希望范闲能够安稳地接受内库,之后就过上一个商人的生活。

不用牵扯那么多政治斗争。也不用冒那么多生命风险。

范建的想法可能是现在很多父母都有的一种想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平平安安过好一生。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不是你想安稳,就能安稳下来的,所以陈萍萍想要交给范闲的是那种处理风险的能力,以及掌控生活的能力,用更流行的话说就是反脆弱的能力。

陈萍萍希望范闲能够成长起来,但并不是说让范闲白手起家。

他为范闲准备了很多很多的资源和人手,帮助范闲一次一次度过危机。

而且他还在范闲做事情出现纰漏的时候,帮助查缺补漏。

范闲也确实不负陈萍萍所望,成为了最像陈萍萍的人。

范闲不像庆帝那么无情且多疑,不像范建那么迂腐,他最像的人还是陈萍萍

果决狠辣、思虑周全,但是心中却有正义的光。

范闲的前半生,几乎都是在陈萍萍的影响和铺排之下生存的,如果说《庆余年》有上帝视角的话,陈萍萍就是那个开了天眼的人。

陈萍萍能把他得出的结论,策划的行动一点一点地渗透给范闲,即使范闲不理解、不认可,他也丝毫没有对范闲失望过,总是对范闲充满了信心,认为他早晚能理解自己。

这是陈萍萍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庆弟觉得自己比儿子强。,儿子应该听他的。

范建儿子还是不成熟的,应该要求稳妥。

只有陈萍萍觉得,范闲很强,但是需要磨练。

磨练就是需要冒风险,但这个风险值得。

陈萍萍既是范闲的父亲,也是范闲的导师,在这一点上,庆帝和范建都比不上陈萍萍。

庆帝给了范闲血缘和生命,范建给了范闲一个身份,但陈萍萍给了范闲掌控命运的思维和方法。

至于五竹,代表着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信任,五竹其实是旁观的范闲去做任何举动,只要范闲想去做的,他都会愿意配合和保护范闲,即使很冒险的行动,他还是愿意让范闲去做。

这个世界充满风险,关键是掌握处理风险的方法,逃避是没有用的。

想要过上自由的生活,就要拥有实现自由的能力,这也是陈萍萍一直灌输给范闲最重要的思想。

庆余年:陈萍萍真的对范闲如子侄吗?

毫无疑问是的

无论从原著还是电视剧上还说:陈萍萍一听叶轻眉出事,立马带着黑骑回京都,为了避免有人伤害到范闲,特意送到儋州去培养,并且让四处费介教他用毒,教他医术。

后来一一发生的事儿,都是陈萍萍为了帮范闲!有人可能会说了,陈萍萍这么在意范闲怎么还让他去送肖恩?还撤掉黑骑让他处于陷阱呢?那肯定是为了做局吖,让肖恩相信范闲是他孙子!

甚至到了最后,他孤身一人走进庆帝的御书房,实行他的复仇计划时,他心中想的仍然是如何保全范闲!

最后我想说的是陈萍萍是忠于叶轻眉,保护范闲不受伤害,而不是忠于庆帝,陈萍萍真的是对范闲亲如子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