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第一个问题,侯家是无可争议的相声名家,因为侯宝林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是纵横业界的相声顶流。

当年天津相声界五档明星,侯宝林就是其中一档。而解放后侯宝林更是相声改革小组的牵头人,在相声净化工作上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而侯宝林先生这个家族,就是从他开始的,因为他从小就被父母抛弃,被舅舅卖到北平,而到侯先生去世,也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是谁。

所以侯门家史的第一笔,只能是侯宝林这里开始,而开始就是巅峰,没有再往上的乌七八糟,那么称之为相声名家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个问题,侯耀华并不是长子,而是次子,如果把夭折的也算上,那么侯耀华应该是老三才对。

侯宝林先生一共有三任妻子,目前网上查得到的资料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假的,当然人名都是真的。

第一任妻子连秀贞,结婚后生下儿子侯双安,但不幸夭折,之后连秀贞染上大烟,于1944年跟侯宝林离婚。

第二任妻子刘淑芳,生有一男一女,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侯家大爷侯耀中(侯震之父),以及长女侯耀茹。

第三任妻子王雅兰,生有两男一女,儿子侯耀华侯耀文,女儿侯錱。

其实侯宝林先生是带着三个太太同时进入新中国,后来因为婚姻法出台,只能保留一个合法妻子,多出去的两个只能散伙。侯宝林先生召开家族会议后,认为王雅兰年龄最小,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决定将她留在身边,让大太太和二太太出去生活,但一直也有来往,尤其是经济方面都有资助。

这个事情在作家甄城访谈侯宝林中也有记录,另外侯宝林的台湾徒弟吴兆南也说过,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当时有钱人都是养几个太太,侯宝林这么大的角儿如果忠贞不二,那才是奇了怪了。

所以在侯氏家族中,王雅兰的子女成为最为大家熟知的二代,而侯耀华跟侯耀文就是侯宝林的代言人,反而是长子侯耀中低调无比,跟侯耀文侯耀华几乎没有往来,长孙侯震也是在加入德云社之后,被郭德纲给推广出去的。

侯耀华侯耀文两兄弟也继承了侯宝林大部分基因,用吴兆南的话说就是“很会闹很会惹”。

侯耀文比较天性叛逆,父亲明令禁止他们说相声,结果他非要走这条路,结果天赋还相当高,后来侯宝林也不得不认可。但相比相声来说,侯耀文那些丰富的感情史,以及收了比侯宝林还会惹事的郭德纲为徒更为大众津津乐道,最后他突然离世,留下一地鸡毛,让侯耀华跟郭德纲两个扯皮到现在。

侯耀华相比侯耀文来说,他比较听父亲的话没去说相声,大概是名义上的老大,被侯宝林看得也严一点。侯耀华自己对相声也没什么兴趣,所以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是影视界。

虽然选择的路不同,但两兄弟在相声界的都是闹得挺复杂的,首先侯耀文在得到父亲认可说相声后,一直想拜常宝华为师,但侯耀文并不是崇拜常宝华,他真正崇拜的是常宝华的师父马三立,他的相声技法很多都是学习的马派,而不像自己父亲。而侯耀文母亲王雅兰也多次打电话给常宝华,让他收了三儿,但常宝华没得到侯宝林的认可,所以不敢点头答应。

其实这也不是侯宝林跟马三立有什么矛盾,而是侯家马家都是名门,自家少爷出生就自带光环,要拜也只能拜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根本收不起。就像马志明也是侯宝林代拉入朱阔泉门下,所以侯耀文最后是李伯祥代拉,拜入了亘古第一捧哏赵佩茹门下,跟自己心仪的马派失之交臂。

而侯宝林去世后,侯耀华在2009年12月15日拜入了常宝华门下,并且骄傲的宣称,自己完成了弟弟生前的夙愿,成为马派相声传人。

当然侯耀华的相声功底比侯耀文差了十几条街,但两兄弟性格却相差无几,都是任性乖张的老小孩。侯耀华现在是万世圣人郭德纲的人设背景板,被郭德纲的粉丝天天当靶子炮轰,他本人倒也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但最后相声史会给他怎样的评价,还得且听下回分解~~~

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侯耀中,二儿子侯耀华,三儿子侯耀文。

尽管侯宝林并不太支持孩子学相声,但后来由于天分和各种机缘巧合,侯耀华和侯耀文都说过相声,而且侯耀文是一生以相声为业,侯耀华在早年和晚年也都说过相声。兄弟三人当中,只有侯耀中从来没有说过相声。侯耀中的儿子,就是如今身在德云社的侯震。

侯耀文从小热爱相声

出于种种考虑,比如孩子的天分高低,侯宝林尽管早已在相声界成名成家,但开明的他认为新社会有很多就业机会,几个儿子没有必要都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只能去街头卖艺学京剧学相声。

对于孩子的前途,侯宝林主张自然发展,不勉强他们一定要追随自己的脚步学习相声。可是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侯耀文是从小就喜欢相声。侯宝林怕耽误他的学习,并没有当面传授过他相声技艺,但侯耀文天资聪颖,从小就学会了“偷艺”,受到来往家中的一些曲艺高手的影响。有时候当着外人的面说上一小段,连侯宝林也认为孺子可教。

后来慢慢地,侯耀文就走上了相声道路,而且没有依靠侯宝林的关系,靠着自己的本事考入铁路文工团当上了相声演员。

侯耀华青年和老年时代说相声

相对于侯耀文,侯耀华小时候倒也接触过相声,但他并没有像弟弟那样认定要当一个相声演员。

长大之后,侯耀华也说过几年相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经表演过几段相声,以讽刺为主,但当时没有正式的师承关系。

在相声方面没有太大起色的侯耀华,80年代后期开始进军影视。1988年他和葛优、张国立等人出演电影《顽主》,到90年代更因出演《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余德利开始走红,而后又在很多晚会上表演小品,相声也就更少演了。

对于儿子侯耀华走上影视这条路,侯宝林也显得比较淡然,既不强烈支持也不强烈反对。看到《编辑部的故事》中侯耀华的表演,侯宝林只是淡淡地说,“行,饿不死了。”

其实回想一下,不管侯耀华后来表现如何,他在此剧中扮演的于德利还是可圈可点,既充满了社会性,但又不因为油腻而讨厌,其实是拿捏得比较到位的。对于这样的表演侯宝林只是发表那么平淡的评价,可见他对艺术的追求之高。

成名之后侯耀华出演过很多影视剧,也在各种晚会上表演过小品,相声倒是很少说。直到这些年步入晚年,有时候参加一些慰问性质的演出,倒经常和别人搭档一起说上一段。有些演出视频网上也能找到,说的还是比较陈旧的相声,从内容到表演都算不上精品,比起他那些经典影视作品还是差了很多。

第三代中侯震还和相声沾边

看一下侯宝林的后代,其间多多少少都做过与相声有关的事情,其中相声成就最高的是侯耀文,可惜他已经在十多年前去世。第三代中,侯耀华的儿子侯军有相声师承,但基本没有表演过相声。

也只有总被郭德纲称为侯宝林长子长孙的侯震,现在算是在相声团体当中。但他目前也已经很少说相声,很多时候只是担任大型商演的报幕员,工作非常简单,很多时候就作为司机给郭德纲开车。

侯宝林那么优秀的相声大师,后代基本没有继承他的相声事业,一方面可以承认人各有志,另一方面公众也多少感觉有些可惜。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一,侯耀华不是长子,是次子。

二,长子起初是学相声的,后来没大有天赋,成为夜余的了(侯震他爹)。

三,次子三子侯宝林不允许他们学相声。

四,侯耀华未敢违父命。

五,侯耀文铁路工作后偷偷的表演相声后来公开了,不得以侯宝林还得教他。所以说侯耀文也是半路“岀家”。

六,常宝华年青时的婚事,侯母操心不少。侯母想要侯耀文拜常宝华,侯宝林没表态,常宝华未敢应。

七,侯宝林找了高英培,请他传话给高英培的大师兄,李伯祥。可否让侯耀文拜已经去世的赵佩茹。李伯祥同意,也就成了侯耀文的代拉大师兄。

八,侯母觉得对不住常宝华,就要侯耀华拜常宝华。常宝华觉得欠侯母一段情,把侯耀华立为门长大弟子。(这又亏待了牛群)世间没有十全十美。

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侯耀华并不是侯宝林先生的长子,长子是德云社相声演员候震德父亲侯耀中。侯耀华是侯宝林先生的次子,侯宝林先生与第二任妻子所生。侯耀华出生相声世家卫生为什么说相声,主要是父亲侯宝林先生的反对,作为相声大师侯宝林为什么反对儿子学习相声呢?

第一个原因是觉得相声艺人身份不高。侯宝林是旧社会的艺人,在旧社会,相声被称为玩意,相声艺人地位非常低。侯宝林和其他相声演员为了糊口没少遭罪。即使来到新社会,相声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但这些老艺人内心也存在自卑感,一般不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学相声。

第二个原因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成功的演员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作为父亲,侯宝林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苦,他理解相声人想成功要吃的苦。这个很可以理解,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过舒服的生活,为了孩子少遭罪他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侯耀华和侯耀文学习相声。

第三个原因是相声大师对艺术要求特别高。侯宝林先生是公认的先生大师,说学逗唱无一不精。他对艺术的要求非常高,有时候也有一些清高。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不是说相声的那块料。据说在侯耀文进入铁路文工团之后回家让他指导相声,他直接告诉儿子,你们说的不是相声。

因为这些原因侯宝林对儿子说相声极力排斥,虽然侯耀华没有成为相声演员,但是受家庭影响,侯耀华仍然具备较好的语言表演表演能力。他参演了著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还曾经担任节目主持人、参演小品和话剧。他也曾经和弟弟侯耀文、师胜杰等人参演相声节目,也曾经在侯耀文在世时,为德云社助演。2009年,他拜侯家的故交,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为师,并成为大弟子,侯耀华正式成为相声门弟子。

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侯宝林先生是相声大师,可以称的上相声名家,但再往上侯家还真没听说过有谁是说相声的,所以侯家谈不上是相声世家,在这一点上侯家与马三立马家是不一样的,马家有好几代人说相声,真正的相声世家,侯家这点甚至不如常家,侯家也就侯宝林相声说的好吧。

侯宝林做为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相声艺人,又在该圈待了那么久,深知学相声和说相声的艰辛不易,因此他不希望其子女再干这一行,甚至不希望他们从事所有演绎行业。因此侯家的三位公子算是自谋生路的,后者侯耀华还是走上了演译之路,影视、小品、相声都有涉足,也都有一定的名气。但我感觉他入相声门儿就像玩票,算不上多么专业。这也是在他三弟侯耀文死后才正式入的相声门儿吧,看来也是不希望侯家的相声家风这么快就终结了吧,谁让老三走的早呢,也算用心良苦了。可惜他虽是侯大师之后,但毕竟真正接触相声还是太晚了,注定搞不出什么名堂了。

其实侯三侯耀文说相声也是机缘巧合造就的,也非侯大师本意。据说是侯耀文陪一好友去报考曲艺团,他给别人当助演,结果主考反而相中了他,回去跟他爹说时,侯宝林还极力反对过,后来多人相劝后侯大师才免强同意的。所以侯耀文相声说的也不算好,勉强撑着侯家的名号吧。

子不一定承父业。这不常家马家也没后人能撑起各家名号了么?侯家还不如这两家呢。

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首先说明一点,侯耀华不是长子,长子是侯震的父亲侯耀中,至于不学相声有两点,一、侯宝林大师知道吃这碗饭的苦,不会极力让孩子学,家里有一个侯耀文学就行了,再就是侯宝林大师也不是跟自己父辈学的,不应该算世家,浅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